-
刷一波爱心班的回忆杀2023-12-27今天是23年中考班的回忆片段
-
医务社工 | 组长来信:一名患儿家长的互助缩影,让家属互助小组坚持做下去2023-12-27
-
“28天+小天使援助行动”救助申请方式及注意事项2023-12-20
-
叮咚~你有一份最新的爱心班进展2023-12-19又到年末了,2023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孩子们和老师们也都有各自的变化和成长,今天我们聊聊爱心班的孩子~
-
起点工程“千名乡村园长赋能计划”广西进阶沙龙活动在南宁启动2023-12-16为推进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项目主办,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在爱心企业幻方量化支持下,发起“千名么村园长赋能计划”。12月16日上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2023年“千名乡村园长赋能计划”广西进阶沙龙活动在南宁市启动。 活动启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中华儿慈会起点工程项目主任梁爽,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俊,黄冈市现代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专家督导田新朝,广西托幼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广西博童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尚明,以及及来自马山县、都安县、昭平县的50名乡村园长代表参加活动。 △启动现场 活动主办单位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项目主任梁爽介绍了起点工程项目开展情况及活动发起缘由,希望通过线上培训、线下进阶沙龙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让乡村的幼儿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同时,项目将坚守“让乡村的幼儿都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而努力”的初心、联合社会爱心力量、学前教育专业资源、以及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助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梁爽发言 活动承办单位广西博童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尚明指出,乡村学前教育事业是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童教育作为一家社会企业,一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希望能借此机会共享优质资源,助力广西乡村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 △贵尚明发言 报告发布 启动仪式上,《乡村幼师培养培训现状及有效模式研究报告》摘要版对外发布,黄冈市现代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专家督导田新朝对报告进行了简要解读。 △田新朝解读报告 《乡村幼师培养培训现状及有效模式研究报告》是黄冈市现代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委托而开展的研究项目,项目成果报告包含乡村幼师供需情况分析、乡村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乡村幼师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三大内容。 △报告发布 研究报告呈现了我国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园、幼师变化趋势及幼师培养情况,指出乡村幼师存在着“重有形轻有效”、“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效果不突出,在乡村幼教事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报告建议加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政府、高校、幼儿园、社会协同培养人才的系统体系,为培养乡村幼师提供有效路径。 据悉,《乡村幼师培养培训现状及有效模式研究报告》完整版将于后续发布,敬请期待。 本次进阶沙龙为期三天,将以全方位赋能方式促进与会乡村园长能力提升,助推广西乡村学前教育发展。 △活动现场
-
【回家的希望项目动态】“青春不留痕”重庆执行-大家期待已久的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来啦!2023-12-152018年以来,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接收到的救助个案中,含多例10-16岁未成年被拐骗个案,未成年被拐骗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包含多例未成年少女被拐骗至强迫卖淫、贩运至偏远地区卖为人妻等,此类现象的蔓延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也包含未成年少男被拐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砸断未成年人手臂带他们碰瓷等。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提升预防拐骗的意识和能力,减少拐骗事件的发生。能够在拐骗没有发生时,激发未成年人在作选择时的警惕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社会冲突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拐骗事件的发生。 为积极应对国内外拐卖人口犯罪的严峻形势,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促进被拐卖受害人身心康复和回归家庭、社会,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制定的《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对防治未成年人拐骗事件的发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在我国日渐完善青少年救护制度和策略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拐”教育。在首届国家级“反对拐卖儿童论坛”上,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少华指出,拐卖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一贯对此高度重视。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打击工作做得再多,“反拐”工作最重要的还是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拐”教育。与会专家提出,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邀请心理学专家在对青少年预防拐骗的意识及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了“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该课程从心理需求理论出发,讨论拐骗事件中的需求及需求识别,结合社会选择理论来探讨如何安全理性地选择,最后回归日常生活,基于问题解决理论及技能提升青少年处理冲突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活动体验、角色扮演、技能训练等能够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的安全意识,预防拐骗事件的发生。 12月15日,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走进重庆市官坝小学,为官坝小学5年级和6年级的同学们带去了“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受益人数共计239人。 “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程主要分为3节,本次课程为“我们是如何成为‘猎物’的”,老师教育同学们生活中的行动,背后都有需求作为动力。那些让同学们落入危险的行动,也是由需求推动的,学会觉察需求,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能够远离风险,避免成为“猎物”。 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一起探索需求,学生对其中的麻雀案例、小云的故事很感兴趣,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交流感受。 课程尾声,老师给同学们留下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孩子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觉察,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以此为基础,树立在行动选择前觉察需求的意识,有机会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构建自己的“心防线”。
-
益童教育工程2023年11月份月报2023-12-15感谢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给与中华儿慈会益童教育工程项目的支持和信任!以下内容为11月月报,望查阅。
-
【回家的希望项目动态】“青春不留痕”广东开展执行-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护墙”2023-12-1512月14日,在广州天河保时捷中心的支持下,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走进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小学校,为当地的同学们带去了“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 讲师们重点与同学们探讨“别被坏人利用了你的‘心动’”这一主题。课程中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到“心动”时,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渴望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但这也可能成为我们心理防线薄弱的一个环节。 课程采用了互动游戏、观看短片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讲师请同学们就案例展开小组讨论,帮助大家深刻认识到我们所有行为和选择背后都有心理需求的驱动。 虽然心理需求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有时候它可能会被坏人利用。讲师鼓励同学们在做出选择和行为时要慢一点,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需求,以更理性的方式做出选择,从而减少风险并保护自己。 讲师团队的成员相互跟班听课,并在课程结束后认真进行了教学研讨,对目前的教学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享了课程中的亮点。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和深入,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从本学期到下学期,广东的项目老师们将继续在广州、中山等地面向2500多名青少年开展“青春不留痕”心理课。我们希望能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关注青少年防拐骗问题,构建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护墙”,减少青春带来的伤痛和创伤。 2018年以来,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接收到的救助个案中,含多例10-16岁未成年被拐骗个案,未成年被拐骗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为积极应对国内外拐卖人口犯罪的严峻形势,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促进被拐卖受害人身心康复和回归家庭、社会,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制定的《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对防治未成年人拐骗事件的发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在我国日渐完善青少年救护制度和策略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拐”教育。在首届国家级“反对拐卖儿童论坛”上,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少华指出,拐卖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一贯对此高度重视。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打击工作做得再多,“反拐”工作最重要的还是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拐”教育。与会专家提出,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邀请心理学专家在对青少年预防拐骗的意识及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了“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该课程从心理需求理论出发,讨论拐骗事件中的需求及需求识别,结合社会选择理论来探讨如何安全理性地选择,最后回归日常生活,基于问题解决理论及技能提升青少年处理冲突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活动体验、角色扮演、技能训练等能够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的安全意识,预防拐骗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