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千里回家路:“何老妈”和她的地震孤儿
2019-02-06

 

给大家讲一个特殊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在北京,有一个妈妈和102个孩子。妈妈叫何江萍,是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的负责人,102个孩子都在玉树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他们管何江萍叫“何老妈”。  

今年春节前,24个地震孤儿准备回玉树过年,这也是2010年4月发生玉树地震之后,他们来到北京九年,第一次回玉树过年。

这几天,“何老妈”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她正在为24个准备回家过年的玉树孩子们准备年货和生活必备品。

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负责人何江萍:每人一盒干果,点心,全聚德烤鸭,北京的土特产。

“何老妈”说,为了让孩子们记得家乡的根,每隔两年会在暑假送他们回一次家乡,但回家过年这是九年来的第一次,所以孩子们格外期待。

记者:最想见的是谁?

格来扎西:我弟弟,姐姐。

17岁的格来扎西,父母很早就去世了,爷爷将他和姐姐、弟弟三人送到了玉树当地的儿童福利院生活。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4级大地震,当地福利院被毁坏后,年迈的爷爷将姐姐和弟弟分别寄养在两个亲戚家,劫后余生的格来扎西在中华儿慈会的帮助下来到北京学习生活,姐弟三人从此天各一方。回家之前,他想给姐弟两人买点礼物。

格来扎西:北京(商场)的东西和玉树那边的不一样,材质也是不一样的。

挑选了半天,扎西决定给他们一人买一条围巾作为春节礼物。在益童成长中心,像格来扎西这样来自玉树的孩子有102人。他们刚来北京的时候,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2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中华儿慈会安排他们到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北大附属实验中学等学校就读。   

今年六十岁的何江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益童成长中心,从孩子们来北京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口中的“何老妈”就照顾他们生活起居。

九年过去了,当年邋遢的小男孩已长成俊朗的康巴汉子,忸怩的小姑娘已出落成美丽的藏族阿家拉。在何老妈的细心照料下,19名孩子已经顺利考上大学,有的孩子也已经参加工作了。时光飞逝,“何老妈”也步入了花甲之年,眼前的何老妈笑声爽朗,我们很难将她与癌症患者联系起来。

两年前,“何老妈”被检查出乳腺癌症复发,扩散到了肝和肺,医生让她长期静养,她却说“没时间”。因为她想尽量多陪一陪孩子们,再为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何江萍:特别难受,尤其是那段时间特别肿疼的时候,半个身子不能动的时候,要吃止疼药。

因为病情的缘故“何老妈”的身体免疫力日渐下降,感冒三个月都不见好转,发烧也不见减退,可她说趁着自己还能走得动,想护送孩子们一路回家。

许多孩子一提起“何老妈”的身体状况,眼眶里就含着泪水,因为玉树地处高原,环境恶劣,他们并不想让“何老妈”送他们回家。

索南求朋:那边海拔我害怕,害怕万一出现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害怕。

仁增卓玛:老妈你不能冒险,你想看风景我们给你拍,你想看我们,我们可以给你视频,我们只有一个你。

何江萍:别哭了,以后恐怕想送你们还送不了,以后身体更差了,去西宁都去不了了,抓紧时间还能再跑一趟,可能送你们最后一次。

尽管孩子们死磨硬泡地劝说,“何老妈”还是没松口。孩子们知道拗不过“何老妈”,就打起了明天偷火车票的想法,于是找来葛佳林商量。

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工作人员葛佳林:老妈能察觉到,我那票就在包里,反正我到时候我就说票就在这里面,我说不知道。

列车倒计时铃响了,久美多杰赶紧把“何老妈”拖下了车厢。

何江萍:我争取把身体调整好,能多陪伴他们几年,让他们都能上大学,然后看到他们大学毕业。

列车缓缓开动了,孩子们在车窗里和“何老妈”告别,而车窗的另一头,“何老妈”一边挥手,一边也在偷偷地抹去眼角的泪水。

主持人:列车徐徐驶出北京西站,这是孩子们离家九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一些孩子的父母在地震中永远的离开了,此时孩子们回家谁会来迎接他们,接下面的旅程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回家过年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事情,一路上,车厢里充满欢歌笑语。可是记者注意到,原本急切回家的格来扎西情绪有些低落,他已经有九年没有见到姐姐了。

格来扎西:想我姐姐,还有我弟弟。我对他们现在很模糊了,有时候就是纠结,跟他们见面了该说什么。

夜深了,大多数孩子们都睡下了。角落里的德乾尕毛正在给家人通电话。九年前,尕毛的爸爸被玉树地震夺走了生命,当时她只有七岁。

德乾尕毛:那天早上我还跟他生气,那是我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我觉得一切都是我的错。

2010年,在中华儿慈会的帮助下她来到北京,没过多久,中华儿慈会启动“爱心助养计划”,德乾尕毛进入了一个“爱心家庭”。勤奋好学的尕毛成绩非常优秀,过去九年,她获得过多次海淀区“三好学生”和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

德乾尕毛:我觉得我很幸福,地震之后我还多了一个家。

二十多个小时后,列车到达了西宁。孩子们还要转乘十五个小时的长途大巴才能回到玉树。转乘上大巴,也就意味着家越来越近了,虽然路上他们翻过5200米的雪山,有些孩子出现了高原反应,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内心的激动。

索南求朋:就感觉心咚咚,怎么十几分钟那么慢。

次成:特别心急,马上就能见到自己的家人了。

格来扎西:激动,特别想把姐弟都聚齐了。

德乾尕毛:倒计时的感觉。

就在尕毛倒数着回家的这一刻,我们的另一路记者已经到达了尕毛的家里,记录了一家人准备迎接尕毛的情景。

德乾尕毛的大姐索昂拉毛:做了她喜欢吃的包子,给她煮了肉。

害怕尕毛不习惯藏区生活,二姐还特意为她新装了一个热水器。一边是归心似箭的孩子,一边是翘首以盼的家人。彼此的牵挂,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经过了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孩子们终于到达了玉树。前来接尕毛的是她的妈妈和八十五岁的奶奶。

孩子们和亲人们回家了,记者决定跟随尕毛去她的家里看一看。尕毛的家在玉树市结古镇,现在的房子在当年地震的原址上重建起来的。得知尕毛回来的消息,亲戚们纷纷来到家里,看望尕毛。

说不尽的家常里短,家人们体会着难得的团聚时光。此刻,格来扎西已经回到了他姨妈家。地震后,格来扎西的弟弟一直由他的姨妈来抚养,而姐姐一直在和爷爷生活在巴塘草原。

在北京,何老妈每年都会给格来扎西过生日。可是,弟弟却不知道过生日是什么样的?这时格来扎西有了一个念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何老妈”。

扎西平时很节俭,这次他想用自己好不容易攒来的300元零花钱买一个蛋糕,给姐姐和弟弟过生日。买好蛋糕后,格来扎西带着自己的弟弟从姨妈家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兄弟俩终于见到了九年未曾谋面的姐姐。

皑皑白雪覆盖的的玉树显得格外美丽。此刻,对于阔别故土九年的这些玉树孩子来说,终于不再有离家千里的思念。

主持人:人生不能重来,所以我们无法假设如果没有那场地震,孩子们的生活会如何,现在能够笃定的是,地震之后,老家还在,千里之外又多了一个新家。老家里的亲戚是家人,远在北京的何老妈也是家人,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宿,家人是我们的动力来源,一头是新家,一头是老家,形成一个爱的磁场,孩子们从中获得的是更深沉的情感和更强大的力量。 

24位久别家乡的玉树孤儿在这个春节有了特别的“团聚”。根在玉树,家在北京。无论生活给了他们多大的考验,“何老妈”和社会给予他们最大的弥补和关爱。而故事里我们看到的细节更让人欣慰,孩子们的努力、懂事和善良成为了对这些关爱最好的回馈。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地震孤儿一个红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