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迎来第27个国际减灾日—— “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2016-10-13
今年10月13日是第27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以下简称: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Live to Tell:Raising Awareness,Reducing Mortality”,中文主题译为“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一是强调人的生命安全,坚持把减少人员伤亡作为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6年纪念活动已启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发起的新“仙台七项”运动为标志, “仙台七项”运动以 仙台减灾框架的七项目标为中心,其中第一项目标就是降低灾害死亡率。该运动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开创一股采取措施降低灾害死亡率意识的浪潮。“仙台七项”运动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在国际、区域以及国家层面的各行各业推广降低灾害风险和损失的最佳做法的机遇,包括政府、地方政府、社区小组、公民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国际组织和联合国大家庭。
国家减灾委员会近期也推出2016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的通知,要动员政府、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等各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二是推动落实《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增强减灾意识,要把减灾意识贯穿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各个方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从一系列灾害案例中,不断暴露出我国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仍然较为薄弱,部分群众对身边潜在灾害风险缺乏正确认知,灾害发生后往往又缺乏基本的逃生避险技能和科学应对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和行业特点,紧密围绕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切实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减轻灾害风险作为优先考虑因素,及时总结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注意发现和整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防灾减灾小常识和小技能,大力推广和普及适合当地灾害风险特点的科普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创新防灾减灾活动形式和宣传载体,逐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特别是自然灾害中第一时间力所能及地救援受灾地区的儿童并为他们送去应急物资,同时尽可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
中华儿慈会应急救援实例
•应急自主项目成立:益童成长中心
成立背景: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瞬间房倒屋塌,数千人遇难,一些孩子成为孤儿。浙江新湖集团捐资3000万元,与中华儿慈会合作援建“玉树新湖儿童村”,于2011年9月22日开工建设。2014年8月13日,中华儿慈会举行玉树新湖儿童村竣工交接仪式。与此同时,中华儿慈会成立“益童成长中心”,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接出了百余名孤儿来京休养,而后转为长期安置。2013年6月又从甘肃岷县地震灾区接出7名孤儿来京抚养。在很多爱心企业和个人的帮助下,在北京为这些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直到他们都成年。
益童成长中心隶属于中华儿慈会,专项救助全国偏远贫困地区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孤儿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困难儿童。孤儿是少年儿童弱势群体中需要给予更多关爱的群体,因贫、因病、因灾、因祸造成的孤儿,其生活与教育,心灵与健康都处在母爱和家庭的缺失中,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关注孤儿的政策,但对孤儿的日常呵护和心灵抚慰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关注在京孤儿学习成长系列新闻【列举】:
“感恩陪伴五年,大爱相随永远”——孤儿成长中心五周年感恩活动举行【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海南航空联合中华儿慈会举办玉树儿童海航体验营【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益童成长中心】2016年在京孤儿返乡行动圆满收官【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益童成长中心】在京孤儿顺利考取心仪大学【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益童成长中心在京孤儿获奖连连【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益童成长中心】玉树震后孤儿参演央视《江山如画——2016国庆音乐会》【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应急救援事例【列举】
一、中华儿慈会推出心系雅安地震灾区专题页面 公示救灾情况【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强烈地震,中华儿慈会第一时间开展灾区救援活动,并组织各项目、专项基金及全国200多家民间公益组织共同为救灾贡献力量。为更好地总结救灾情况,公示善款及物资使用情况,对每一位捐款人负责,中华儿慈会特推出“中华儿慈会心系雅安地震灾区”专题页面。
“中华儿慈会心系雅安地震灾区”专题页面【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二、中华儿慈会鲁甸救灾进行时【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2014年8月4日9点,中华儿慈会召开紧急会议,启动云南鲁甸救灾工作。
关注云南地震救援系列新闻【列举】:
中华儿慈会实时关注云南普洱地震 随时准备救灾【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童缘各地伙伴机构陆续前往灾区【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第二批赴云南鲁甸救灾人员启程【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都江堰顶新新建小学心联小屋师生为鲁甸地震灾区筹集善款近万元【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鲁甸救灾侧影——起点童爱小站【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童缘伙伴机构爱心蚂蚁赴鲁甸救灾【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心系鲁甸灾区回族同胞 四川五纵捐赠清真食品【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召开云南鲁甸地震救灾总结大会【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关注云南景谷灾情】五问景谷地震【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三、中华儿慈会救助阜宁灾区情况汇总(截至2016.7.11)【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2016年6月23日14点30分左右,盐城市阜宁、射阳部分地区出现强雷电、短时降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受钩状回波影响,阜宁县新沟镇等地出现34.6m/s(12级)大风,射阳海河镇等地出现27.9m/s(10级)大风。
灾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委组成国务院工作组,连夜赶赴灾区……从中央到地方,紧急启动了抗灾救援大行动。
根据灾情需要,中华儿慈会于2016年6月24日上午,中华儿慈会召开秘书长办公紧急会议,决定对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地区突发的龙卷风冰雹灾害进行紧急救援,建立救援指挥部,王林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总指挥,姜莹副秘书长任副总指挥,并建立了紧急救援小组。
关注阜宁救援系列新闻【列举】:
中华儿慈会紧急关注江苏盐城冰雹龙卷风袭击事件【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第一批赴阜宁前线工作人员进程【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蓝天合伙公益为阜宁灾区捐赠爱心物资【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四川新希望营养制品有限公司助力儿慈会盐城救助行【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向阜宁计桥幼儿园捐赠教具及奶粉【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向阜宁南湾小学及幼儿园捐赠教具图书【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合伙公益专项基金创始单位为阜宁灾区献爱心【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四、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第一时间部署赴河北邢台展开救援【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据报道,从7月19日开始,河北省邢台市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7月19日夜晚,河北邢台七里河洪水漫过河堤决口,12个村进水,其中包括东汪镇大贤村。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这个村2000多名村民的生活。尽管洪灾已经过去几天时间,村内依然一片狼藉。这次强降雨历时长、强度大、面积广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无房可住,部分村民在通往村内的路边落脚。他们在地面铺上一张木板,便和衣而卧。
自邢台市出现洪涝情况以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对灾情投入高度关注。受灾情况更新过程中,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第一时间在腾讯乐捐平台为灾区儿童灾后援助、康复救治等开通捐助通道。此外,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立即与前线救灾指挥部联络并了解到当地已有儿童伤亡、失联等情况发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自然灾害儿童救助方案”。
关注邢台救援系列新闻【列举】:
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应急救援分队赴河北邢台救援纪实(一)【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应急救援分队赴河北邢台救援纪实(二)【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邢台洪灾 益童出征——中华儿慈会救灾捐助进行时【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中华儿慈会儿童食品安全计划项目为河北灾区学生重建校园【点击标题进入原文】
在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华儿慈会都会投入高度关注。会根据灾情发生现场实际状况需要,在腾讯乐捐等平台为灾区儿童灾后援助、康复救治等开通捐助通道。此外,中华儿慈会秘书处会立即与前线救灾指挥部联络并了解到当地已有儿童伤亡、失联等情况发生,在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儿童救助方案”。同时,9958救助中心24小时开通儿童大病救助紧急通道,所有在灾害中需要帮扶救助的少年儿童都可以寻求援助。中华儿慈会力争为社会、国家分担一份责任,为中国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献一份绵薄之力。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于l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轻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灾害,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将个别国家遭遇到自然灾害所获得的防灾知识和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如飓风、海啸、洪灾、雪灾、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减灾、防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讨会,围绕特定的自然灾害及其预警系统和减轻灾害的具体措施等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手段;建立新的研究课题,如海啸发生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及如何建立预警系统等。
近十年国际减灾日历年主题
2006年:减灾始于学校
2007年:防灾、教育和青年
2008年:减少灾害风险 确保医院安全(Hospitals Safe from Disasters)
2009年:让灾害远离医院
2010年: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Making Cities Resilient:“My city is getting ready”。)
2011年: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作好准备。
2012年:女性抵御灾害的无形力量。
2013年: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
2014年: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Resilience is for LifeOlder Persons and Disasters)。
2015年:“Knowledge for Life”,中文译为“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保护生命安全”。
《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中华儿慈会
中华儿慈会于2009年9月10日获国务院批准,2010年1月12日正式成立,属全国性公募基金会(2016年9月1日,被民政部授予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是民政部。中华儿慈会的宗旨是: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中华儿慈会的理念是:募集社会资金,资助和促进民间公益慈善组织(NGO)的发展,对社会上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进行生存、医疗、心理、技能和成长救助。中华儿慈会坚持“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办会方针,倡导“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按照“管理、运作、监督”三结合的工作模式开展救助活动,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
中华儿慈会的决策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为执行机构,秘书处下设综合管理总部、合作发展总部、项目管理总部三个管理部门,现有自主项目7个、专项基金25个、合作项目27个。截止到目前,共募集善款8.4亿多元,其中个人捐款占总数的62%;企业捐款占总数的38%;救助了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万名困境少年儿童。
中华儿慈会先后被民政部授予“中国慈善推动者奖”、“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在《福布斯》公布的以“透明”为指标的2012年—2015年“中国慈善基金榜”中,中华儿慈会在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二、第五、第四名;中华儿慈会位列中国十大公募基金会第九名。此外,中华儿慈会先后获得“中国传媒公益推动力奖”、“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奖”、“微公益三周年最杰出贡献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奖”、“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实施类)金奖”、“2014点燃希望年度公益项目”奖、“十大公益项目风尚榜样”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