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心旅:用旋律叩响视障学生的心灵之窗,奏响融合发展新乐章2025-01-27在充满爱与希望的时光长河中,一场特殊而温暖的音乐之旅悄然启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与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携手并肩,精心打造了音乐疗愈项目,宛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视障学生驱散阴霾,引领他们迈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还记得2023年12月那令人难忘的初次邂逅,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踏入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的那一刻,仿佛为校园注入了一股暖流。当同学们第一次轻轻触摸到手碟时,那清脆的声响瞬间点亮了他们的眼眸,激动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哇,这个乐器好像天上的月亮呀,真美!”从那刻起,一颗希望的种子便已种下。经过一年的悉心耕耘,无数次深入调研与精心雕琢课程,终于,在2024年11月15日这个阳光灿烂的上午,音乐疗愈课在学校里盛大起航,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梦想与美好的新大门。 春之声——梦想的致辞开启希望序曲仪式上,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薛秋霁老师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同学们以音乐艺术为纽带,帮助同学们突破视觉障碍,构筑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创造潜能。”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校长董存良满怀感恩登台,诚挚之情溢于言表:“衷心感谢各界爱心人士,是你们的善举为孩子们的世界带来曙光。孩子们,愿你们心怀感恩,凭借坚毅自强,挖掘自身宝藏,化作温暖光源,传递爱心火炬,照亮彼此前行之路。” 质朴言语,饱含深切期许与激励。夏之梦——爱心捐赠助力教育腾飞 捐赠仪式现场,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的捐赠似夏日甘霖。3D 打印机、教学一体机等159 件教学及康复用具整齐排列,它们不仅是一件件设备,更是承载着无数爱心人士对学生们突破视觉束缚、在知识的广袤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热切期盼与美好愿景的希望之舟。 接着,职一年级的贾梓东同学用他手中的二胡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马奔腾》。那琴弦在他的灵动演绎下,仿佛化作了万马奔腾的战场,激昂的旋律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奔腾而出,呼啸着、奔腾着。其中,既有他对爱心人士深深的感恩之情的倾诉,更有着他对生活那如熊熊烈火般炽热的向往与无畏的追求,奏响了一曲视障学生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赞歌,在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秋之果——励志故事激励前行之路国家高级钢琴调律师王颖科老师的亲身经历分享,宛如秋日里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充实而珍贵无比。尽管他的世界也被黑暗笼罩,但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他在音乐的领域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璀璨天地。他以自己的人生为蓝本,用质朴而充满感染力的话语,为同学们徐徐展开了一幅从迷茫无助到坚定前行、最终迎来光明的成长画卷。在与同学们进行的热烈互动交流环节中,他耐心地解答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同学们指引方向,激励着他们勇敢地为自己的人生设定清晰的目标,然后如同坚定的行者一般,在充满挑战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笃定前行,恰似那在茫茫大海中为迷航船只指引方向的明亮灯塔,为同学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冬之乐——音乐疗愈绘就多彩世界在邹頔老师的音乐疗愈课堂上,一场用音符编织而成的奇幻之旅悄然展开。虽然同学们无法亲眼目睹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娇艳、风雨的变幻和白雪的皑皑,但在音乐的奇妙魔法世界里,二十四个节气已化作一首首灵动活泼、充满趣味的童谣。同学们沉浸其中,在学唱的过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人携手并肩,一同聆听大自然的喃喃细语,细腻地感知时光缓缓流淌的韵律。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像是在他们的心灵画布上勾勒出一笔绚丽的色彩,共同绘就了一幅四季轮回、充满生机的壮美诗篇。 课程尾声,邹老师与同学们围坐交流,分享心灵感悟。赠予鸟笛时,她目光温柔且充满期待:“愿这些鸟笛成为你们的音乐魔杖,在音乐天地施展才华,谱写独属于自己的生命旋律,奏响生活的华彩乐章。”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将持续关注视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坚守在助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用温暖的怀抱和坚定的支持,点亮他们的七彩人生。
-
三江举办幼儿班项目教师培训活动2025-01-27活动现场。(黄珊虎摄)近日,中华儿慈会起点工程广西三江幻方起点幼儿班教师培训活动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小学部南校区举办。本次培训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主办,广西海丝文化交流基金会承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开班仪式后,特邀授课专家们为到场的近150位项目园长、骨干教师代表带来了为期2天的主题培训及现场授课演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雨露先后作题为“理解儿童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户外游戏中的观察、解读与支持”的主题分享。培训中,特别设置了2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向园长与教师传递“以儿童发展为优先”的理念。上海市宝山区关工委主任、宝山区幼儿园督导组专家李京媛作“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建设”主题讲座。据悉,2024年以来,三江项目已成功举办11场线下教师培训活动,覆盖近300名项目园所教师的线上培训活动(为期1年)。截至目前,项目直接受益超5000人次,间接受益超15000人次。同时,还将于今年年底之前,为项目20个园所配备大、中、小班的玩教具,以及科学教育特色课程配套资源等,持续不断为项目幼儿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当地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三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来源:人民网
-
听听10-16岁学生们怎么评价“青春不留痕”2025-01-27背景介绍:“青春不留痕”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发起和监管,保时捷中国及广州天河保时捷中心捐赠支持,中山川流心理受委托执行。“青春不留痕”已先后走进中山市小榄旭日初级中学、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小榄益隆小学、中山市纪雅学校等。“青春不留痕”项目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心智化发展,引导青少年主动察觉自身需求,有效管理压力与情绪,真实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做自己。期望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发力,关注青少年防拐骗,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护墙”,减少青春的伤痛。近期,“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项目组走进中山市益隆小学、中山市旭日中学、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们,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对一访谈,了解2023-2024学年“青春不留痕”项目做得怎么样、日后如何做得更好。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访谈在学校心理室或会议室面对面进行,高中生的访谈在网络会议室进行。我们一起听听10-16岁学生们怎么说吧。 午休预备铃响起的时候(中山市益隆小学) 1.你觉得青春不留痕防拐骗心理课怎么样?小学生:我觉得讲得特别贴合我们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有时候会因为食物诱惑而上当;我们也很贪玩,比如玩电子游戏特别容易上瘾。初中生:我学到了防拐骗的知识,以及如何调控情绪。课上,我们做了小组讨论,老师还展示了我们小组的成果,我挺开心的。虽然平时上课的都是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但是青春不留痕课堂中讨论的知识跟平时不同,有一些社会上的内容,我感觉更有意思。 高中生:我蛮喜欢的。我个人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我觉得现在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扰,开展这项活动,可以有效地找到自己的问题,去正视它,去面对它。我觉得挺好的,我很喜欢。课程内容或者老师的讲课的方式我觉得可以,因为我觉得挺好玩的。 2.你有什么收获?小学生:不要随意接近陌生人。陌生的大人一般不会向小孩问路和求助,我们要加强防拐骗意识,不要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坏人有时候利用我们的弱点来引诱我们,伤害我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先观察,再应对。初中生:不能靠外貌去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老师讲这里时,我们的互动比较多,我感到非常开心,加强了我的防拐骗意识。高中生:你要敢于发表你自己的意见,不用怕别人说什么。另外,提高安全意识,不要那么轻易地相信别人说的话。 3.你还希望听到什么内容?小学生:有些课本上的内容老师没有讲,我其实挺感兴趣的,我希望知道更多,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拐骗。初中生:我是心理课代表,我希望了解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 高中生:第一,反霸凌的内容,因为我们在学校嘛,它是可能出现的事情,在社会上也是,经常有一些新闻是关于霸凌的,希望有一点这样的课程。第二,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第三,在学校里面也要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让人心里不舒服,从而引起某些心理疾病,希望可以多一点关于如何调节的课吧。 4.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小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还可以讲得再仔细一点,我有些听得不太明白。希望老师下次用更有趣的方法,做一些游戏,幽默一些,之前有些严肃。初中生:希望这个课能成为我们学校的课的一部分。高中生:多有点小游戏,可以给我们更深刻的印象吧。可以多让人回答问题,这样子老师跟我们有更多的联系,也知道我们是怎么想的。
-
数字化课程触碰海报、科普虚拟数字展厅、人机互动跳绳……这届公众科学日亮点多多!2024-05-20使用手机碰一碰就能线上观看科普课程、一台显示器就能身临其境感受数字展厅、一套电子设备就能识别运动信息......教育数字化互动原来有这么多种形式!5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20周年来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联合主办,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支持的2024年公众科学日活动顺利开展,共吸引来自深圳各区17所中小学校学生超1000人前来打卡体验,探寻科学宝藏。同时,活动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吸引将近10万人共同围观。本次活动以“走进科技前沿,寻找科研宝藏”为主题,设立了BT(生物信息)与IT(信息技术)科学园、诺奖实验室、科学家精神展区、学校创新教育作品展区、教育数字化互动区等多个线下展区;还开展了中科讲坛、博士课堂、寻宝院士实验室、脑科学辩论赛等系列科普活动;同时,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现场体验了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科学小游戏,深入感受科学的魅力。其中,在教育数字化互动展区,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携手深圳先进院共同打造的“博士课堂·同一堂课”数字化课程以实物海报呈现,学生、家长们通过手机触碰海报右下角,即会出现相对应的数字化课程,实现“即触即看”,让科普能够随时随地发生。“我想要看这节课!”“好奇妙呀!”“这个原理是什么呢?”......“博士课堂·同一堂课”海报展区前,学生们赞叹不已,科学探索欲也被激发。学生通过手机触碰观看“博士课堂·同一堂课”虚拟数字展厅中,学生们围在电脑前,通过动手操作的互动形式,在电子画展中进行互动游览,以图片集锦、AI语音解说的形式,讲述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与深圳先进院的“科普+公益”故事,记录科普“破圈”瞬间。“跳绳魔盒”区域中,学生们通过指定动作与AI设备进行交互,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成功获取自己的运动数据,通过科技的方式激励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热情。学生通过电脑设备身临其境感受数字展厅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设备进行体育运动本次“数字教育应用微场景”展区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场景应用为主线,力求呈现在探索数字化教育场景构筑过程中的小经验、小尝试、小探索,通过个性化学习、互动探究、人工智能辅助等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励他们主动提问和探索。未来,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将继续携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践行“科普+公益”的理念,借助科技力量,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应用互动场景。
-
中华儿慈会潜力少年孤独症专项助学基金康复资助活动2024年第十四批申请通道开通2024-05-16
-
中华儿慈会潜力少年孤独症专项助学基金康复资助活动2024年第十三批受助名单公示2024-05-16
-
中华儿慈会潜力少年孤独症专项助学基金康复资助活动2024年第十三批申请通道开通2024-05-16
-
中华儿慈会潜力少年孤独症专项助学基金康复资助活动2024年第十二批受助名单公示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