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 票据
  • 证书
新闻动态
NEWS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中华儿慈会联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展闪耀公益之路
    2016-08-31
  • 和许魏洲一起支持回家的希望,北马投票最后冲刺啦!
    2016-08-31
    益呼百应 为爱出发 2016北马 2016年第36届北马以“益呼百应,为爱出发”为主题口号,表达了品牌深耕公益的决心。在北马今年总体的赛事规划当中,将重点发力公益,以公益为主题,打造中国最具公益色彩的体育赛事。 中华儿慈会作为15家公益机构之一,全力参与北马“益呼百应”行动,回家的希望项目邀请亚洲人气偶像许魏洲在此次活动中为项目代言,号召大家关注被拐儿童及儿童安全反拐宣传,邀请众位跑友为“回家的希望”而奔跑。 许魏洲粉丝正能量 在中华儿慈会启动活动宣传开始,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特别是许魏洲粉丝们的大力支持,不仅踊跃报名参与活动,还积极为活动进行宣传。 在此次活动中,广大粉丝体现出极大公益热情。同时还多次表示:和偶像一起传递正能量,传播公益热情。共同为热心公益的偶像和粉丝点赞。 和许魏洲一起,为回家的希望投上宝贵一票~ 现在,“北马益呼百应行动”已经进入热火朝天的大众投票环节,陆续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许魏洲粉丝们的热情支持。距离本次投票活动结束还有四天的时间,截止至9月4号。按照官方规定,每个微信号码每天可以投票一次。  现在是投票的关键冲刺时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许魏洲的粉丝们,可以持续关注“北马益呼百应行动”,每日为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投出宝贵的一票~ 投票链接点这里:http://6vul9p.v.vote8.cn/m/Description/6038132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项目成立于2011年9月,致力于帮扶打拐被解救困难家庭儿童、儿童安全反拐宣传、反对人口贩运与保护政策研究、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持、为民间打拐志愿者提供培训及心理康复等为主要活动形式。 Found in September,2011,”Hope for home” is a project of Chinese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which aims to assist the abducted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financially and mentally after rescue and reunion with their parents, anti-abduction publicity activities, study and researches on preventing human traffic and children protection, legal supports for victims, training on preventing abduction, an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s to raise th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children abduction and how to avoid and prevent it, and also to help the rescued children and families to overcome hardship both fis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扫二维码,进入北马投票   扫二维码,进入守护宝贝计划
  • 对话秘书长 | 王林:六年筹款七亿,我每天都有危机意识
    2016-08-31
    8个月,1.5个亿! ▲ 从6亿到7亿,中华儿慈会用了142天时间 截止到8月22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2016年募集善款总额达1.5亿元人民币,提前完成了全年筹款目标。据了解,到今年5月12日,这家成立只有六年多的基金会募集善款总额已突破7亿元,其中个人捐赠占总捐款额的60%,企业捐赠占40%。数据显示,基金会募集到第一个亿时用了908天,到第二个亿用了372天,从5亿到6亿用了176天,而从6亿到7亿仅仅用了142天。 基金会募款额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缘于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更离不开基金会对政策法规的把握程度。下个月,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慈善法即将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请他谈一谈中华儿慈会快速发展的心得,中华儿慈会为了迎接慈善法的到来都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他对“后慈善法时代”公益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互联网给我们插上了翅膀 《公益时报》:基金会2015年度募款情况如何?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林:2015年基金会的捐款收入第一次过亿,募集善款19067.21万多元,同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个人捐款15065.83万元,占捐款总额的79%;企业捐款4001.37万元,占捐赠总额的21%。此外,中华儿慈会从生存、医疗、心理、技能、成长等五个方面,对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了捐助和救助工作,全国有72万多名困境儿童受益。 ▲ 2015年“益童出发-破傲跑”公益活动。左一为王林 2015年基金会还实现了多个“一”的突破:2015年腾讯99公益日期间,中华儿慈会筹集善款加配捐款总计超过3300万元,排名第一;基金会互联网筹款第一次超过其他渠道,达到62%,且2015年互联网筹款比2014年增加了400%;第一次与境外机构开展唇腭裂救助,2015年共救助700例;第一次主办儿童保护发展论坛,等等。因此,对于中华儿慈会来说,2015年是跨越发展的一年。 《公益时报》:为什么个人捐赠比例那么高?哪些因素促进了捐赠收入的快速增长? 王林:个人捐款比例高和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因为筹款方式的增加、支付工具的更新以及透明工具的运用等都得益于互联网。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筹款的优势,把爱心网友、企业和机构汇集到一个平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更贴近普通大众,因此个人捐款就非常多,占到近80%。 互联网筹款是跳跃式的。2012年,我们的互联网筹款只有168万元,占全部筹款额的8%;2013年互联网筹款为1553万元,占筹款总额的21%;2014年达到2883万元,占35%;2015年互联网筹款达到1.17亿元,占筹款总额的62%,比2014年增加了400%。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对公益慈善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插上了翅膀。但是,我们还要在组织架构、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其进行匹配,并不是说借助互联网筹款就一定能成功。 ▲ 中华儿慈会2016年7月筹款情况 另外,我们也在尝试大数据筹款。目前我们和世界儿童基金会在这方面展开了合作,他们每年通过大数据筹款能筹到一亿美元左右。可能数据的积累与沉淀需要很长时间,前期投入也很大,但我相信等到数据逐渐积累、准确之后,就能通过各种平台进行筹款。我觉得大数据筹款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今后筹款手段之一。 靠制度去管人,用流程去管事 《公益时报》:目前基金会面临的最大困扰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王林:最大的困扰就是人才问题。公益行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专业的人才加入,但是现在公益行业基层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普遍比较大。公益行业收入比较低是个现实问题,也是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而人员流动性大对于基金会的运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新的人员接手之后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去年,我们重新设计了员工薪酬体系,大家的工资收入有了一点增加,虽然额度不是很大,只有一两百元,但这也是一个变化,而且今后每年都会进行调整。另外,我们也会尽量为员工提供更多人文关怀,比如给员工过生日、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等。我们希望为大家创造一个快乐、平等的氛围,我也希望公益行业人员都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公益时报》:就具体运作和管理而言,基金会做了哪些改变或调整? 王林:我们首先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原来我们有六个部,后来压缩成了三个,包括行政管理部、合作发展部和项目管理部。同时,我们也对整体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包括薪酬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等。这样一来每个部门的目标都很明确,整体目标有部门承接,也有部门去运作,与整体组织架构相匹配。 ▲ 基金会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操作手册 第一,实行制度化管理。我一直强调靠制度去管人,用流程去管事,靠团队去拼搏,用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求发展。现在我们的制度非常完善,所有的项目都有操作手册、详细的操作流程。同时我们也实行了预算制,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第二,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我们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关键岗位全部固化沉淀。年初时秘书处和所有项目签订目标责任制,项目和个人签订目标责任制。这样一来,大家都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包括一年中的筹款额,需要救助的人数,需要完成多少宣传报道、组织多少次活动等,全都做了量化标准。同时我们还成立了项目监测机制,设置专人对所有项目进行监测,要求每个项目都要有周报、月报、季报,报不报以及汇报情况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分数,而这个分数直接决定了工作人员是否完成了年度任务。这样不仅方便管理,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公益行业“好混不好干”的现象。 第三,改变观念。我经常强调,观念的变革是静悄悄的革命。在目前的形势下,在科技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还采取陈旧的观念是绝对行不通的。 《公益时报》:您提到基金会的发展必须要转变观念,具体指哪些方面? 王林:我觉得作为公益行业从业者,首先应树立服务意识,即为捐款人服务,为被救助对象服务,并且要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基金会所有工作当中。 ▲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做游戏,战胜黑暗恐惧 第二是创新意识。救助一个人或几个人属于简单的慈善,解决一部分人、一个群体的福利是政府的责任。而通过创新整合资源,调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是基金会要做的事情。基金会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意识,但这不仅仅是指筹款创新、项目创新、活动创新,更重要的是去探索去追求的精神,在实践中获得新的公益路径和思维。 第三是危机意识。慈善法降低了公益行业的门槛,今后会有更多的公益组织出现,形成井喷式发展,竞争是今后必然的趋势,也必然会有优胜劣汰。那些规范的、良性发展的基金会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不按照规范发展、没有信誉,或者运作不透明,肯定会影响自身发展,甚至会被淘汰。所以,我经常强调危机意识。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梦想的微弱光芒,还要看到身后现实的万丈深渊。 第四是效益和效率意识。公益也要跟市场相结合,公益的出发点、结果和商业不一样,但过程是一样的,因为公益也要讲契约精神,也要讲回报。我们要做有效公益。只有讲究效益和效率才能发挥公益更大的作用。商业直接的回报是经济利润,公益行业的回报则是你救助的那些人,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再去回馈公益事业,这是可持续的。 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 《公益时报》:9月1日慈善法将正式实施,基金会为此都做了哪些准备? 王林:自3月份以来,我们共开展了六次慈善法培训,其中三次为慈善法重点学习大讲堂。我们还特别邀请民政部政策法规司相关人员担任慈善法培训课程讲师,从立法背景与经过、立法思路、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以及评估展望等方面对慈善法进行解读。今后我们将做精做实慈善项目,培养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项目。我们还将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营造“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社会氛围,形成共同推进慈善法实施、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合力。 《公益时报》:您觉得慈善法的实施会对公益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林:慈善法不仅对慈善活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扩展了慈善的范围,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慈善财产来源和使用等方面也做出了规定。此外,慈善法也巩固了慈善组织直接登记制度,逐步放开了公开募捐资格,激活了公益信托制度,明确税收优惠政策,使得慈善服务有法可依。慈善法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开启了民间与政府共同为社会筑底全新的“善时代”。 另一方面,慈善法降低了公益组织的设立门槛,可能会促进公益组织井喷式发展。我觉得慈善法正式实施以后,公益行业可能会有一段迷茫期,因为观念的转变和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相信今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是优胜劣汰,运作规范、透明度高、有公信力的基金会今后的发展前景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大家对公益行业、对基金会的认识也越来越高。而那些不好的基金会就会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公益行业也会慢慢出现整合,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从有序到无序、最后又到有序的一个过程。总的来说,我觉得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对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公益慈善进入快车道。 《公益时报》:2016年,中华儿慈会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 起点工程资助的孩子们 王林:2016年我们将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城市中的流动儿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单单涉及钱的问题,还包括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们也设计了一些非常落地的项目,比如我们资助的新一千零一夜项目、“上学路上”公益行动、起点工程等。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基金会在确定2016年工作的时候就提出,要做到精准。第一,地区精准。我们开展儿童救助的地区确定为两个,一是革命老区,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包括新疆和田、四川凉山和西藏等。第二,项目精准。基金会所有的项目都要围绕困境儿童开展,并确定项目是困境儿童所急需的项目,比如医疗、教育、生存救助等等。第三,救助对象精准。我们主要的救助对象就是留守儿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动儿童。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皮磊
  • 回家的希望携手爱贝基因开展“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演习活动
    2016-08-29
    2016年8月27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联合爱贝基因在北京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开展“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宣传活动,现场近百名儿童家庭参加,最终通过“人贩子”的不懈努力,“成功拐骗”59人次的儿童。 此次活动以反拐演习开场,由爱贝基因及宝贝回家的志愿者组成“人贩子”团队,以“食品/玩具诱惑、向孩子寻求帮助、主动帮助孩子寻找家长”等常见拐卖手段,对参加活动的小朋友进行“拐骗”行动,一方面教育儿童不能跟陌生人离开,另一方面告诫家长不要过于严厉指责孩子,反拐教育也可以有趣好玩。 志愿者开始“拐骗” 最小“人贩子”照顾妹妹 “被拐”三次的宝贝 演习结束后便组织家长及儿童参加反拐小课堂的知识学习,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树立正确的反拐心态,掌握安全的反拐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家长针对自己反拐教育中的不足及孩子在反拐演习中表现出的安全盲点,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安全守护职责和培养儿童安全反拐意识。 活动中没有“被拐”的宝贝 宝贝积极向主持人展示卡通绘本 宝贝们积极回答问题 本次活动中北京海华鑫安生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喆先生代表海华鑫安向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捐赠30万善款支持回家的希望儿童安全反拐宣传工作,张总表示,儿童反拐是儿童安全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不仅要求孩子自身的反拐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家长的守护之责,这也是他认为开展“宝贝守护计划”的绝对必要性。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徐惠芳为海华鑫安颁发捐赠证书,并在感谢中说到,儿童安全问题一直都心系每一位家长的心,随着近几年儿童反拐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到了安全反拐教育的意思所在,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也将致力于为更多的家庭带去儿童反拐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反拐意识,掌握反拐技巧,也感谢海华鑫安对儿童反拐项目的支持,相信终有一天,团结大家的力量,我们可以实现天下无拐! 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徐惠芳(左)、北京海华鑫安生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喆(右) 此外,海华鑫安还向回家的希望公益联盟成员“宝贝回家”捐赠了2万件志愿者服装,全力支持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守护儿童健康成长,希望所有被拐儿童早日回家! 整场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反拐教育是持续性的课题,我们不希望它是教条的硬性教育,我们更愿意让“宝贝守护计划”成为孩子们的守护天使,让儿童在欢乐中了解拐卖、学习正确反拐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拒绝,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依旧保持一颗善良纯真的童心。 项目介绍 2013年,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联合反拐、防拐、寻子寻亲领域的多家机构,包含宝贝回家、世界宣明会、联合国反拐机构间项目,央视“等着我”栏目组等,共同发起“回家的希望”公益联盟,以帮助寻找、救助、帮扶丢失及被拐困难儿童家庭、反拐宣传、反对人口贩运与保护政策研究、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持、反拐培训以及心理康复等为主要活动形式。 项目开展 1.我们将与公安机关以及民政部门进行配合,寻找到被成功解救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相关材料,整理出切实需要救助的孩子与家庭。 2.将对有身体疾病的儿童进行医疗救助。如需进行儿童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各类有效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忘掉曾经的伤痛,开始全新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家里的各位成员,重回有爱的家庭。并就孩子克服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3.为了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我们会核查落实相关情况。同时,为了能长期帮助到孩子们,我们会持续性的关注追踪下去。 点我查看“儿童安全反拐演习”项目,进行捐助
  • 2016年海南省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志愿者支教老师签约仪式】顺利展开!
    2016-08-2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乡村教育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乡村学校为目前的实境遇所困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老龄化,“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急缺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老师,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等问题,急需志愿者老师这样一批热血人才灌注回流。 乡村小学简陋的教室,但“我读书我快乐”是乡村孩子们的读书信念。历史上的海南,曾被视为“蛮荒之地”,导致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起步较晚。然而,有这样一群对海南乡村教育事业的热心之人,凭借着心中对海南乡村教育的一股热情,来到农村学校教书,这群年轻人成为了海南乡村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2015年6、7月,2016年4、5月分别下乡调研30余所乡村小学。迄今为止,海南省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已有近30所合作帮扶学校,志愿者老师90名,帮扶学生万余人。着重弥补乡村学校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老师不足的现象。 海南乡村教育促进会叶会长致辞 爱心企业签约合作协议 我们美丽大方的汪秘书长发表讲话 思香园食品公司代表发言 合作学校赠送锦旗和牌匾 给自愿者支教老师颁发支教证书! 续签学校校长与老师合影 捐赠月饼! 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工程基金会——文文副秘书长秘书长讲话! 领导们合影 捐赠企业签约! 续签自愿者老师代表发言! 自愿者老师,学校,村委会,促进会签约(四方协议) 签约企业合影 续签自愿者老师代表发言 为新合作支教学校授牌 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为乡村小学做贡献!这是一笔巨大的爱的财富! 几个小伙伴与秘书长合影留念 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梦想,我在这片土地奉献着,耕耘着,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地是各级领导以及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关注,照顾及呵护,尤其是立岭小学的领导对我的重视,给予了我莫大的关心!其次,学校孩子们的尊敬与爱戴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我们是爱的播种器! 晨优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校长给老师们做岗前培训! 捐赠月饼 小草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花儿的开放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您们给孩子们带来了图书,送来了温暖,更带来了水晶一样的爱心,孩子们将永远心存感激,这份情比山还高比水还深!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大家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关爱着乡村的孩子们!我们也要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学生。学生前面没有1,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用! 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关心我们的乡村孩子们! 这是我们大家庭的合影!
  • 中华儿慈会-祝福宝贝专项基金青海玉树大病筛查工作总结
    2016-08-29
    2016年8月15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祝福宝贝专项基金“大病筛查”项目在青海省玉树州启动。本次活动祝福宝贝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玉树市教育局,玉树市疾病筛查工作队共同对全市及市辖区的中小学生进行疾病的筛查。 筛查项目包括脊柱畸形、包虫病。筛查目标为小苏莽乡完小、下拉秀乡完小共1400多名学生。此次大病筛查行动无一例脊柱侧弯和包虫病患儿。 此次筛查,我们还针对当地医生医疗水平薄弱的情况增加了由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专家医生给当地疾控中心、乡镇医生做脊柱畸形检查要领的宣讲,然后再为孩子们做体检进行具体示范,希望籍此可以同时提高当地诊疗水平。 在此要感谢玉树爱心慈善协会韩文英、爱在玉树爱心慈善团队  尕玛扎西、阿玥、昂阳的大力支持,从玉树到小苏莽乡,早上六点出发,2.5小时的搓板路,早上六点出发一路颠簸上去,到达完小没有停歇,就帮我们布置筛查场地,发放包虫病预防手册。更要感谢我们可亲可爱的朝阳医院的医生们,在两位医生都高反的情况下还坚持完成当地医生的培训。 未来三个月脊柱畸形的普筛将由玉树疾病筛查工作队进入到牧区进行。最后将为疑似病例儿童统一进行复诊。 祝福宝贝专项基金关注偏远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大病筛查公益活动,对于高发,但是预后很好的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患儿“小病拖大,大病无法医治”,家庭“因病返贫”的不良后果。通过向儿童开展疾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在儿童中树立防病治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儿童的患病几率。 祝福宝贝专项基金 项目概述: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儿童大病保障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但重大疾病患儿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全面解决。慈善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儿童大病救助工作,与目前国家推行的社会保障体制形成良好的补充和配合,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儿童避免或减少疾病折磨,帮助大病家庭减少经济损失,祝福宝贝专项基金推行 “预防为主、医疗救助为辅”的儿童疾病救助模式。该模式通过疾病筛查和大病救助两种方式,将公益医疗救助从治疗转向预防,由被动救助提升至早期预防,避免出现儿童“小病拖大,大病无法治”的遗憾,避免家庭因病致贫,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经济损失。 项目目标: 目标1:对贫困家庭患儿提供医疗支持和资金支持 目标2:在偏远地区开展大病筛查和宣教活动 目标3:加强公益宣传,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项目愿景: 对贫困地区的儿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提前预防,及时治疗,让儿童不再受重病折磨。 资金用途: 1.儿童治疗期间的相关费用。 2.巡诊筛查费用。 3.祝福宝贝之家的物资费用
  • 首页
  • 上页
  • 436
  • 437
  • 438
  • 439
  • 440
  • 441
  • 442
  • 下页
  • 末页
  •  共4382篇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票据
证书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8851687
  • 邮箱:ccafc@ccafc.org.cn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4号院1号楼9层
扫码关注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

©2017-2025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京ICP备09105595号  Powered by 灵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