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通知2016-03-23近期,中华儿慈会总机: 010-51660112-0 (周一到周五早9点到晚5点) 正在维修,请各位捐赠人及求助者谅解, 如果遇到打不通的情况,请再多尝试几遍, 我们的救助对象是0-16岁困境少年儿童。谢谢!
-
中华儿慈会组织《慈善法》学习研讨会2016-03-212016年3月21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在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学习研讨会。中华儿慈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对慈善法进行了交流学习。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以2636张赞成票,131张反对票,83张弃权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主席令,《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依据该草案,今后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但当人们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筹款才是合法的呢?答案是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中国首部慈善法,该法对慈善活动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慈善财产来源和使用、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该法的制定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开启全新“善时代”。 学习研讨会上,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对慈善法草案的6大亮点进行了分析,他谈到,《慈善法》和每个慈善事业工作者息息相关,学法普法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去研究。并指出:慈善法将慈善信托列为专章,为慈善组织开展公益信托活动进行了规范,让慈善组织有法可依,业内预期此举将会打开金融服务于慈善的通道,从而使慈善事业能够运用金融工具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研讨会上,中华儿慈会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并准备将法律规章制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使监督权。
-
新华社3月19日电|慈善法权威发布2016-03-19新华社3月19日电慈善法权威发布,原文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6-03/19/c_128814057.htm
-
中华儿慈会举行老志愿者座谈会2016-03-172016年3月16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老志愿者座谈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中扶国际四层中华儿慈会会议室召开。万绍芬(江西省原省委书记,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北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何光暐(国家旅游局原局长,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魏久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党委书记、中华儿慈会原理事长)、原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原特派员、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贾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原副书记)、戴凤举(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原总经理)7位老志愿者等应邀出席座谈会。 会议由副秘书长徐惠芳主持。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代表秘书处做出《中华儿慈会2015年工作汇报及2016年工作思路》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中华儿慈金会创办六年,作为一个年轻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一直秉承“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慈善理念和“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互助精神,坚持走“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道路,在广大公众和爱心人士、单位的帮助下,已经成为救助全国困难少年儿童的主要力量之一。 2015年,中华儿慈会募集善款达到1.9亿余元,相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其中企业捐款占21%,个人捐款占79%,救助的困难少年儿童约30万人,还有直接受惠的困难少年儿童约42万人。中华儿慈会在竭诚为捐赠者和救助者服务同时,还得到来自有关部门和公众的鼓励与认可,如中华儿慈会“9958救助中心”项目荣获2015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影响力慈善项目”称号;2015年12月10日,福布斯中文版推出“2015年中国慈善基金会榜”,中华儿慈会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四等。这充分表明了中华儿慈会在慈善救助工作做得及时、快捷、有效和接地气,成为当下中国最有公信力的基金会之一。 王理事长汇报,2015年主要工作涉及到三方面:第一,内部管理方面:制定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全员目标责任制、做到年初有预算和年底有决算;第二,募集善款方面:实现了6个第一,如第一次年筹款数额超过一亿元、第一次互联网筹款额超过了总筹款额的50%等;第三,慈善救助方面:也实现了6个第一,如第一次举办大型户外活动、第一次主办高层论坛、第一次接待高规格外事活动等。2015年在人才、大客户的开发、品牌项目的塑造、自主项目的发展、其他项目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克服。 王理事长归纳,2016年的工作思路,将按照“打造团队,整合资源,精准定位,重在落实”十六字方针,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同时,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创办更多更好的线上、线下劝募活动,为基金会未来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座谈中,与会老志愿者们对于儿慈会近年来的发展给予高度肯定。万绍芬同志说:听了王林同志的报告,基金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感到很实在,我作了20多年的慈善工作,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做下去。何光暐同志说: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强调奉献精神,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员工的待遇,积极引进人才,力争内部培养。原焘同志说:儿慈会经过“小数点风波”后,加强管理、从严治会,经受住了考验;由于基金会的工作到位,蒙古国总统夫人主动找上门来,寻求进一步合作,美国亮点基金会也与儿慈会有合作,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因此,我们可走出国门,扩大中华儿慈会的影响;同时希望儿慈会再搞个留守儿童的品牌,帮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李北海同志说:中华儿慈会办了6年,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有一个经受过考验的好的团队,我对基金会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现在《慈善法》将在2016年9月份出台,在此基础上,基金会要调整发展,做大做强。贾祥同志说:儿慈会的工作尽心尽力,成绩可喜,我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过中华儿慈会多次公益活动,今后我将继续给予支持。会议期间,多位老志愿者就“精准定位”问题进行讨论,强调将“精准定位”落实在儿慈会今后的发展战略中,提出地区精准扶贫、项目精准扶贫、救助对象精准扶贫三个方面,一致认为项目的开展执行需要落实性强、符合国情。 座谈最后,魏久明同志做出三点总结,首先,对所有老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中华儿慈会工作人员表示诚挚感谢,感谢一直以来对于儿慈会的关注与肯定;其次,希望儿慈会继续得到多方的认可与支持,特别在募捐活动参与方面、品牌项目发展方面、整合各项资源方面以及建立资金库方面等,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为儿慈会献计献策,共同谋发展;最后,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儿慈会的各项救助活动中来,不仅为基金会本身发展而努力,更要为社会、国家分担扶贫救困责任,为和谐社会而奋斗。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集体合影
-
【9958救助中心在行动】小儿血液科的大希望2016-03-17【TA们的生存状态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也关乎着所有儿童的保护生态建设】华中最大小儿血液病房里,汇聚着这些不幸家庭的复杂情感。来读一读他们不一样的生命故事~ 相信没有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会愿意走进武汉协和医院的小儿血液科。这里是一个小世界,一个汇聚来自各地白血病儿童家庭喜怒哀乐的地方。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为孩子们倾尽所有,努力把孩子从危险的边缘挽救回来。可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这些家庭都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 1岁7个月大的洋洋(化名)来自湖北十堰,于去年12月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白血病,随后就来到协和。 许锐华夫妇如今每天在病房照顾洋洋,他们大儿子目前在北京上学,每年两三万的学费本来就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如今洋洋又患上白血病,不仅需要大量金钱,还让许锐华夫妇失去了赚钱养家的机会。 聊起洋洋的病,母亲就潸然泪下。 许锐华拿出孩子健康时的照片,以及来到医院后进行骨穿、背穿时的照片,声音也不禁颤抖起来。 孩子只要身体不算难受,就非常活泼,一定要爸爸妈妈带着他到处走到处玩,是整个血液病科最活泼的孩子之一。晾衣杆,这里每户家庭几乎都有一个,由于化疗的孩子几乎随时要挂着药袋,家长必须帮忙将药带挂在高处。相对大一点的孩子,则会自己带着药袋在走廊里穿梭。 洋洋在十堰的老乡小龙也在血液科治疗,爱自拍,爱趴在地上玩,经常来洋洋病房串门。 小龙由外婆一直在医院照顾孩子,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在武汉帮忙。小龙的妈妈在附近的超市找了份工作,以供给四个人在武汉的日常开销。 由于协和医院地处武汉最繁华的武广商业区,周边的房价高,租房难。在医院的病友一般会合租周边的房子,为孩子做饭。身患白血病的孩子免疫系统已经被彻底打破,很容易感染,一次感染都需要用极其高昂的医药费,因此家长都会自己做饭给孩子吃,以保证食品质量。 小龙的父亲在出租屋内和隔壁病房的病友一起为孩子做饭,他下了很大决心买了几块排骨给儿子炖土豆吃。“现在的排骨好贵啊。”小龙爸爸边做边感叹。 小龙在病房人缘很好,隔壁病床的小旭(左,化名)做玩什么都会带着小龙,小旭的妈妈更是把小龙当自己儿子一样看待,小龙会叫她“小妈”。 新买来的桌上保龄球,小龙玩得很开心。 小儿血液科9号病房住着4个孩子,据护士长介绍,这个病房的关系非常融洽,尽管孩子们身处极不好的境地,但家长们努力保持乐观,希望给孩子传递积极。 蔡中梅的女儿小文今年4岁半,去年下半年检查出凶险的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蔡中梅的婆婆家已经准备好了孩子的后事,但蔡中梅还是毅然决然带着孩子从河南信阳老家一路奔波到了武汉。 由于病情凶险,小文一度在第二次化疗期间状况极度不好,被下过三次病危通知书。那时候连蔡中梅都支撑不住准备放弃,但孩子还是挺过了那段时间。蔡中梅的丈夫目前在杭州工地打工,为蔡中梅提供生活费,孩子的治疗费用是蔡中梅东拼西凑筹集来的,她说自己只是不想让自己后悔,不想给以后的人生留下遗憾。 小文和病房里其他的孩子相处融洽,有玩具大家一起玩,别人带来的饭菜都会分给蔡中梅和她的女儿。 每天下午2点多开始,就会有社会义工来到活动室,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耍,可以让陪伴的亲人稍微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对于白血病儿童家庭来说,社会上的每一点关爱、每一分钱都极其珍贵,如果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医院是无人关注、无人问津的,对于病人家属的心理打击会很大。 这就是小儿血液科,每个孩子都是药罐子,每天连不停地打针吃药。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要身体稍好一点,就会奔走了血液科的各个角落。 每天这里都会有人出院或者离去,也都会有人迫切地等待病房空出,挽救孩子的生命。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死亡是这里难以逃避的一个话题。四个孩子的家长在走廊里商量,脸上写满了不安。因为一号病房的一个孩子白血病复发,必须进行移植,他们希望想办法帮一帮他们。 每周孩子都面临着疼痛无比的腰穿检查,哭得撕心裂肺。 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里的故事,让社会关注到这些特殊的“小光头”,让社会帮一帮他们。 洋洋,1岁7个月,湖北十堰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龙,5岁,十堰市竹山县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菲,2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之前化疗结束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经长出了头发,她是病房里有名的“大眼睛”。 小文,4岁半,河南信阳人,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 小宝,10岁,武汉市黄陂人,为治疗已经花了70万,父亲原本只是个农民,但为了给他治病,家里的田地都荒了。 小旭,9岁,河南漯河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已经花去了15万元。现在妈妈一个人照顾,爸爸在老家开车维持开销。 康康,2岁4个月,在去年12月15日的时候发现身上有红点,检查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总治疗费在30万以上。康康妈妈呼吁社会关注并且不要歧视白血病儿童,因为白血病并不是传染病,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与社会脱节。 小通,9岁,武汉人,患恶性淋巴瘤,治疗起来比白血病还复杂一些。2014年小通就发病,吃了一年中药没有效果,才选择来协和进行西医治疗。小通的爸爸是保安,母亲是服装店的工人,目前前后已经花费30万,后续还可能有30万左右的缺口。 项目发起人之一、腾讯湖北站记者马路遥说:“武汉协和是华中地区治疗儿童血液病的集中地,长期收到求助,望建立专项资金库帮助他们。” 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在这里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希望可以为武汉协和儿童血液病房建立一个专项资金库,来帮助在这里的孩子,帮助那些像他们一样的很辛苦但是很可爱的孩子们。 乐捐平台: 小儿血液科的大希望 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10247
-
两会·聚焦 | 看图,带你秒懂慈善法2016-03-16本文源自: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