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儿慈会参加北京大学第二届志愿文化嘉年华2014-12-082014年12月5日,为庆祝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协办,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大学学生会承办的2014年北京大学第二届志愿文化嘉年华在北大百年讲堂广场举行。20家社会公益组织及20余家高校志愿团体参加活动,以展板、海报等形式展示了蕴含公益理念、拥有鲜明团队特色的公益服务品牌项目,设置了一系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帮助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各个志愿服务团队,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中华儿慈会合作发展部、孤儿成长中心、《读者》光明行动、爱心家园义工联项目工作人员早早来到活动现场,向北大师生介绍基金会及项目救助情况,并开展义卖活动。志愿者精心准备的多肉绿植,被救助玉树孤儿制作的衍纸画,志愿者亲手制作的耳环、手链、挂件,北京卡酷卫视捐赠的纪念玩偶,太阳村的菊花茶……琳琅满目的义卖物品受到了北大师生的欢迎。 许多北大学生积极询问中华儿慈会项目,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参与公益。同时,没有收入的他们还拿出自己的零用钱认领绿植,手链等,捐给白血病患儿、弱视儿童等困境儿童,希望通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 搭建中华儿慈会展台 义卖 和其他组织开展交流
-
青爱工程如何落实克强总理率先在孩子身上实现零 “艾滋”的指示2014-12-04在2014年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首家接诊艾滋病患者的佑安医院,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基层防艾工作者和志愿者。 李克强强调,防艾抗艾工作,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政府的投入不仅不会减少,还会不断增加。缺口的钱政府一定会补上!同时还要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艾滋病预防、干预和治疗服务,加大筛查力度。 李克强说,我们要在全社会传播艾滋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还要关爱被感染者。‘谈艾色变’的老观念该抛弃了!我们已经决定,将一些技术上成熟、成本可控、社会效益好的防艾措施,在2015年底前推广到全国,力争率先在孩子身上实现“零艾滋”目标。 1.2014中国艾滋病防控的现状 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副主任汪宁说,“15到19岁的学生每年新报告感染人数都在上升。”“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都有报告,最小感染者只有14岁,而且大多是男孩子。”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主任讲,青少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已经成为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截止2014年10月,全国已有10个省份新增学生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00人,北京便是其中之一。他希望教育部门也更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疾控部门会为防控青少年人群中的艾滋病疫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根据2013年全球艾滋病报告,2012年全球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3500万,当年约有23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毒,有160万人死亡。全球总体情况是新发感染和死亡总体来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个地区不均衡,呈现下降的主要是在非洲原来发病很高的地方,新发感染和死亡都在下降。但是在东欧和亚洲,疫情的变化不像全球那样,总体来说还是在上升,新发感染在增加,总人数在增加,死亡人数也在增加。 2.如何控制青少年艾滋病蔓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成都蜀外实小青爱小屋防艾小天使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青爱工程的意见早在8年以前就已经鲜明地提出来了:“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学校是基本面,性教育是主战场。”这和国家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吴尊友主任这两天的提法是完全一致的。青爱工程认为,根本的解决思路,是大力推进学校的性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 我国的公私立学校,有64万所,在校儿童青少年有三亿,每年有2000万人进入青春期。现在90%的艾滋是通过性途径传播。青爱工程认为,如果不把性安全的问题解决好,不把性教育做好,我们在与艾滋病作战的过程中,就有90%的失败机会。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青爱小屋防艾禁毒大使 3.青爱与其他防艾公益组织有什么不同?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重庆医高专青爱小屋防艾宣讲团 青爱是打持久战,打阵地战。我们项目启动的时候,总顾问许嘉璐先生就要求:不要做水过地皮湿,甚至水过地皮都不湿的事。 我们是立足长远,做长效机制。我们是从性教育入手,是从预防入手,用的是中国特色的办法。我们主张与政府合作,与社会合作,与家长合作。 我们不主张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立足于“完人”的教育,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青爱教育最初是讲三个方面的教育:艾滋病防治,性健康教育,公益 慈善理念培育。后来遇到汶川地震,启动了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简称1+1心联行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加进去了。后来,成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顺应时代潮流,又把传统文化纳入青爱教育。 这几个教育,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人群,侧重点不太一样。因为要尊重合作者的实际,最终是希望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促进,帮助学校把这个能力建立起来。 具体做法,是与学校合作,设立青爱小屋。这是抓手,是做事的下手处。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青爱小屋有十项基本功能。从十个方面去做能力建设、能力提升。 现在的困难:没有从国家层面去做预防课程。即使有,也只是在做一场防艾讲座,只是让孩子知道了他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现在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只是做一场防艾讲座是远远不够的。性教育怎么讲?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国家没有培养专业的老师。青爱工程8年来已经培养了一批专责教师,现在我们的青爱专责教师是在做志愿者。老师多是在做公益,我们教育部门应该把防艾和性教育的工作落实到考核里。 另一个是爱心人士的认识,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家长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的孩子很远,不相信身边会有艾滋病的危险。现在大家都是在做救助弱者,救助病人。而我们是在做预防教育,从救病人转变为不让孩子成为病人。 重庆大学城片区青春健康“青爱主题”知识竞赛活动 4.未来青爱在青少年防艾之路有什么规划?需要哪些帮助?如何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防艾机制,走出一条希望之路? 云亭中学青爱小屋学生亲手制作红丝带 未来我们希望,一如既往地沿着既定的目标、既定的路径往下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万间小屋,万方福田。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校,成立青爱小屋。在领导支持的地区,成立青爱工程基地或者工作站,成片地推进青爱小屋建设。我们提供给各地的,主要不是钱,而是方法、机制、平台。 我们相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人人都愿意做好事,种福田。什么叫有条件?有心就是有条件。想做就有条件。并不是非要有很多钱。关键是,要懂得合作,要学会坚持,要对善有信心。 我们的做法,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从内容到形式,都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相信,这一件事情,是和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意识密切关联的。 我们希望全社会的有心人,一起来种这个福田。我们知道,有的地方,学校是有这个钱的。一年摊到每个学生头上的校外教育经费,200块,1000个学生,就是20万元。我们说启动一个青爱小屋,平均也只需要20万元。而且不需要一年就到位。你可以是三年,五年。你可以是找企业、找校友、找政府。逐渐地把这个爱 的空间拓展开来,建立起来。 这个小屋,归根结底不是盖楼,关键在软件,在心。人最宝贵的,就是这一颗心。这一颗爱心,这一颗保守良知的心。 四川同辉(国际)七彩青爱小屋社区防艾宣传 江阴实验中学青爱小屋校园防艾宣传栏 成都市龙泉七中青爱小屋街头防艾宣传 成都市财贸职高青爱小屋户外防艾活动 河北邢台三中青爱小屋开展《从我做起 以爱抗艾》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澄西中学青爱小屋向学生家长开放并进行防艾宣传 江阴华士高中青爱小屋防艾展板 西南大学青爱小屋宣传活动 盏西镇小学000288号青爱小屋给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发放爱心衣物 四川自贡市永安职中防艾电影展播
-
“回家的希望”携三秦回家网举行陕西打拐 被解救困难儿童救助仪式及培训座谈会2014-12-032014年11月26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与陕西省公安厅在西安联合举行了陕西打拐被解救困难儿童救助仪式。中华儿慈会在救助仪式上为5个打拐被解救困难儿童家庭各发放了3万元的救助金。 在救助仪式上,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林对当前的反拐形势和反拐的重要意义做了评述,并对陕西省公安厅的打拐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表示希望与陕西省公安厅在打拐反拐领域里继续合作,共同为反拐事业做出贡献和成绩。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马中林表示,陕西省各级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打击拐卖犯罪的力度,加强对被拐卖受害人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买方市场的打击整治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拐卖犯罪的发生。 救助仪式结束后,宝贝回家志愿者罗璇女士介绍了宝贝回家网的整体情况和成功经验,并对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网络寻子寻亲方面的培训授课。此外,陕西省公安厅的工作人员为参会人员介绍了由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公安机关主办的公益性寻子寻亲网站——三秦回家网,并为与会的警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介绍了三秦回家网的创办背景、项目活动、典型案例和志愿者管理工作,随后举行了志愿者座谈会,彼此交流经验和建议,充分发挥反拐志愿者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今后的打拐反拐工作做出贡献,形成反拐合力。 打拐反拐工作任重而道远,被拐儿童的寻找、解救和救助工作离不开公安机关、志愿者、媒体和慈善机构的通力合作。本次救助仪式充分体现了各个领域的协同合作,大家共同为被拐儿童的解救和成长提供助力。
-
共担责任,同种福田 ——严隽琪主席听取中华儿慈会青爱工程专项基金工作汇报2014-12-02第27届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11月27日下午,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青爱工程总顾问、民进中央严隽琪主席,著名教育家、青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顾明远先生,全国人大常委、青爱工程首席顾问、民进中央王佐书副主席,听取了青爱工程办公室负责人,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中华儿慈会青爱工程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李扁的工作汇报。 自06年成立以来,青爱工程在全国多省市500余所大中小学幼儿园进行青爱小屋或心联小屋的试点,探索一条中国化的学校防艾、性健康、心理健康及慈善教育之路,取得了积极的经验。 顾明远先生对于民进中央多年来给予的持续的关心、不变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这个项目做了近十年的探索,基本情况摸清楚了,现在社会形势也许可,到了摊开来讲的时候。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要让领导知道,一个是要让群众知道。尤其是性健康教育,1911年鲁迅就在浙江两级师专做性卫生教育,上世纪30年代周建人先生就在《妇女》杂志呼吁开展性教育,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多次地提出要做性教育。现在艾滋病问题、性侵问题这么严重,性教育这一课一定要补起来。 严隽琪副委员长高度评价顾明远先生领衔开创的这项事业,认为顾先生有“先见之明”。严主席说,现在我们的确需要重新呼吁“救救孩子”。青爱工程既是慈善事业,又是教育事业,触碰的是艾滋病防治、性健康教育这样的话题,属于新生事物。能够这样坚定不移,长期探索,很不容易。民进一定不遗余力地持续支持。民进中央近年成立了开明慈善基金会,在有积极性的省份,可以探讨与青爱进行合作试点,拿出成功经验。 王佐书副主席提出,民进作为参政党,凡是对青少年有利的,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予以支持。
-
著名演员辛柏青为"回家的希望"儿童安全反拐宣传活动助力2014-12-02"回家的希望"儿童安全反拐宣传进校园活动携手著名演员辛柏青继续在北京各大社区开展反拐宣传活动,爱心大使辛柏青代表中华儿慈会向朝阳区小牛津双语才艺幼儿园捐赠了300本儿童防拐家长手册及儿童反拐宣传绘本,并用做游戏互动的方式教授孩子们防拐常识。 一会儿扮成警察叔叔做游戏,一会儿化身讲解员分析案例,舞台下的辛柏青跟小朋友在一起互动也是格外卖力。当把《回家的希望儿童反拐宣传绘本》“口传身授”给孩子们后,辛柏青坦言:“之所以要走进幼儿园,我是希望可以在教育方面,从源头上帮助孩子们提高防拐的安全意识。”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姜莹女士,向辛柏青颁发了“回家的希望项目爱心大使”聘书。她说:“我们选择辛柏青先生担任爱心大使,是因为他的公众形象非常好,而且热衷于公益事业,尤其是儿童安全方面。荧屏上他演的是好男人、好丈夫;生活中他是个把妻子女儿放在第一位的好老公、好父亲。我们相信他的明星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儿童反拐、防走失的安全问题,把‘回家的希望’推广出去。” 辛柏青表示:“这两年我从网络上得知,有不少儿童不慎走失了。身为丈夫和父亲的我深刻地知道,失去孩子对于家庭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天塌地陷的灾难。于是我便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要为呼吁关注儿童安全去做些事情。”辛柏青说,爱心大使的称号让他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今后我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去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儿童安全。我还设计了长远的计划,希望配合相关部门一起从校园预防、集体救助、家庭重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我也会积极配合‘回家的希望’主题项目,走进百所幼儿园和学校,让儿童安全防患于未然。”
-
《读者》光明行动感恩慈善拍卖会在京举行2014-12-01400余名弱视儿童恢复光明 2014年11月29日,“用心看世界 用爱传光明”《读者》光明行动感恩慈善拍卖会在北京举行。《读者》光明行动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读者》杂志社、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于2013年6月5日共同发起,旨在帮助贫困弱视儿童摆脱视力障碍。此次,项目将通过慈善拍卖的方式为贫困弱视儿童募集善款,同时,感谢那些长期以来支持项目开展救助的爱心人士,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帮助弱视儿童。 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中华儿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董事长冯丹藜、广西百色市政协副主席黄运志、读者杂志社社长富康年,及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广西百色受助弱视儿童、媒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丁曼为活动担任主持。 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中华儿慈会副理事长王林、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董事长冯丹藜分别致辞,对“《读者》光明行动”项目自2013年6月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对项目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希望项目不断成长,帮助更多的贫困弱视儿童恢复光明。王林秘书长向莅临此次拍卖会的诸位捐赠人、竞拍者、爱心人士和媒体表达了衷心地感谢,预祝此次慈善拍卖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助力公益慈善活动,用爱心温暖世界,用善行传递光明。 古顶酒庄、三希堂书画研究院、亚太期刊物流及冯丹藜女士,分别为此次慈善拍卖会捐赠了干红葡萄酒、书画作品和珠宝饰品等近70件拍品,拍卖所得收入将用于贫困弱视儿童救助。同时,一路听天下传媒为弱视儿童捐赠60台听书机,在治疗的过程中陪伴孩子们。 一件件拍品顺利成交,一颗颗善心以这样的方式为弱视孩子们奉献关怀,拍卖厅里涌动着爱的温度。一名弱视儿童和家长代表真情讲述了一个弱视儿童及其家庭的处境。 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来自广西百色的受助弱视儿童表演了他们在医院治疗期间学习的歌曲《光明行》,舞蹈《小苹果》。“用心看世界,用爱传光明”慈善拍卖会在弱视小朋友们的欢声笑颜中圆满结束,而中华儿慈会“《读者》光明行动”的慈善之路将越走越远! 一年半 帮助442名弱视儿童重见光明 “不论佩戴多少度的眼镜,患有弱视的孩子们仍然看不清。他们走路经常摔跤,看东西看不清楚要眯眼睛,有的时候定位不准。”北京光彩明天儿童医院薛娜副院长介绍说。有的孩子从小患有重度弱视,因为眼前是模糊的,他们比普通儿童更害怕这个世界;陌生感使他们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从而更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然而,如果在12岁之前被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孩子们就可以摆脱视力障碍,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据统计,像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有1200余万。 也正因此,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与读者杂志社、北京光彩明天儿童医院于2013年6月5日共同发起“《读者》光明行动”项目,旨在免费救治贫困的弱视孩子。成立一年多来,“《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医疗队在全国34个县市展开弱视儿童筛查活动,足迹遍布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共义诊5833人,救助16个省份的443名弱视儿童。 1元,500元,6000元的背后 “6000元就可以帮助一个弱视的儿童重返光明,这6000元包括在医院的治疗费、住宿费及生活补助,出院后巩固治疗的专利激光仪、配眼镜的费用,以及来京治疗儿童的往返路费。”据“《读者》光明行动”项目负责人曾祥静介绍。 在项目成立的一年半时间里,项目组共收到3000多笔善款捐赠,共计430余万元。项目组经常接到爱心人士致电,希望捐赠6000元,一对一地救助弱视患儿。许多在校读书的小朋友在《读者》杂志上看到项目报道,便节省下自己的零用钱,寄到基金会,帮助同龄的小朋友恢复视力健康,并写下祝福的话鼓励他们好好治疗。 2014年9月23日,为接受治疗的甘肃古浪县53名弱视儿童发放治疗仪时,项目组特地邀请两位捐赠人到活动现场,和孩子及家长们深入沟通,参观弱视儿童治疗室,了解治疗原理及过程。 活动现场 丁曼为活动担任主持 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讲话 中华儿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讲话 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董事长冯丹藜讲话 为拍品捐赠人颁发捐赠证书 拍卖环节 拍卖环节 拍卖环节 拍卖环节 被救助儿童代表发言 被救助儿童家长发言 广西百色市政协领导讲话 被救助儿童表演 一路听天下传媒为弱视儿童捐赠60台听书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