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反垄断执法二司与中华儿慈会合作签约仪式圆满举行2022-11-0110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反垄断执法二司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为“中华儿慈会”)正式举行合作签约仪式,今后双方将共同推动“健康校园行动——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支持甘肃省陇南地区青少年儿童公益项目的开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二级巡视员陈立波、反垄断执法二司二级巡视员尹燕玲、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中华儿慈会生态环保部主任赵玮、中华儿慈会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周鲁俊等领导及爱心支持单位代表出席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双方一致认为,推行“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教兴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本次合作能够切实促进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教育发展质量,有力帮扶当地困境青少年儿童,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升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缩小陇南乡村与中等发达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差距,让当地的孩子们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关爱。通过双方的合作与努力,汇集社会各界的爱心与资源,群策群力,共同奉献,“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必将能够改善陇南乡村教育环境,守护当地青少年身心健康,将社会各界的爱心汇聚,为他们带去更美好的明天。合作签约仪式合影留念“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整体面貌日新月异,一系列科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陆续推出,特别是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背景下,对学校整体的健康环境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标准与新要求。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下辖的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总人口有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48.41万人。受陇南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影响,当地学校的体质健康教育、体育设施配备与中等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差距。在全县8万多名的在校生中,依然有不少困境学生需要帮助。为此,中华儿慈会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专项基金积极响应民政部和教育部的要求,为切实促进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教育发展质量,专项基金与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和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合作,共同发起了“健康校园行动——健康校园陇南行”公益活动,汇聚全社会的爱心,向甘肃省陇南地区的乡村学校提供帮助,提升在校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缩小陇南乡村与中等发达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整体差距,传播倡导公益慈善理念。
-
十月,打开一个“神奇绿盒子”2022-11-01金秋十月的校园里,出现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与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携手共同发起了“流动的绿盒子”公益活动。活动以“美的蓝”和“草木绿”为底色,将作为活动载体的集装箱打造成融集成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美的iBUILDING楼宇数字化平台等智慧科技为一体的科学盒子。“流动的绿盒子”公益活动将持续走进全国各地校园,特别是乡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倡导“数字+绿色”信息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理念,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本次活动以“数字科技引领·绿色筑梦未来”为主题,特邀美的楼宇科技博士、研发人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数字所、碳中和所、集成所、医药所、脑所、材料所等数十位研究员、博士老师们共同加入到此次公益活动,助力“流动的绿色盒子”走进校园。活动将展示与讲授相结合,为同学们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同学们体验、感受科技的力量。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和美的楼宇科技希望通过此次科普教育活动,将绿色科技带入青少年的生活中,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绿色发展、科学创造的种子,引导孩子们形成绿色发展、低碳循环、节能减排的生活观,一起构建绿色家园,筑梦绿色未来。
-
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点位2022-10-31公益慈善组织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而对于如何认识、找准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点位,中华儿慈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正猛先生有话要说,一起来看~对公益慈善组织来说,参与乡村振兴是一个新的重要使命。今年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出《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指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实干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 并印发了《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公益慈善组织应该积极参与,深入实践,有力行动,有所作为。为此,要认识、找准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点位。一、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战略在农村工作的落脚点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农村广大地区是重中之重。农村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由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是一个大国,乡村振兴等大战略主要是政府主导推动。公益慈善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动力。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公益慈善组织要有初心、使命、情怀、担当,参与乡村振兴,发挥补充作用。 二、“五大要求”是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国家对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要按照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找到自己行动的衔接点。一要着眼于五大要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抓好重点,寻求突破,力求取得综合效应。二要着眼于乡村的具体实际,把握好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各美其美”。三要着眼于公益慈善组织自身特长,要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或者找到最优秀的合作方,施展本领,形成成果。四要着眼于项目的有效性持续性,既要自身持之以恒,实现预期的效能;又要确保项目服当地水土,在当地扎根。参与乡村振兴衔接好不好,要“三问”——是不是切合实际?有没有内在动力?能不能持续发展? 三、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公益慈善行业的创新点公益慈善组织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在政府层面获得了高度认可,有组织、有规模、有影响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外还是没有的。这不等于说我们先进,但至少说明我们很独特,极富中国特色。可见,对于乡村振兴,公益慈善行业参与了、介入了,本身就是创新。所以,很有干头,很值得探索。一是角色定位创新。乡村振兴要求公益慈善行业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供、实施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公益解决方案。公益慈善组织相较于政府,有着灵活调整能力,对市场经济与新技术的高度敏锐,以及专业化与民间性、草根性;相较于企业,更有公平正义的形象,有信任加持,也更有专业性。这些比较优势,可以使公益组织找到自己创新性的定位,成为一个有公益慈善资源,可灵活选择项目,能进行创新探索,求良好补充作用的乡村振兴参与者。二是行为意识创新。乡村振兴不是一个简单传统的公益慈善活动,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要树立强烈的“项目意识”。以项目为载体参与乡村振兴,是有别于一般赈灾济困、应急救援行为的重要特征。“项目意识”就是效益意识。做公益慈善不要善款左手进来右手出去,而是加持组织之劳、整合之效、创新之功、智慧之力、科技之能……做增值提效的第三次分配。这里,重要的着力点在于去找寻、研究、提炼具体可行的、创新的行动方案,在于设计、实施好项目。三是驱动模式创新。乡村振兴需要外力支持、外力驱动;乡村振兴更需要内生动力、内生基础。参与乡村振兴要立足于,通过新的催化力量驱动、不同的“杠杆”撬动,竭力推动产生乡村内生动力。实施项目要着眼于把农民组织起来,由农民担当主角,创新乡村治理、经济运行模式,走内生驱动发展的路子。此外,培养乡村各类人才,也是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内源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四是赋能机制创新。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市场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融合, 更多地为乡村发展赋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公益慈善组织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连接器”“孵化器”“播种机”的功能,做大量的衔接、对接、链接、嫁接。五是方式方法创新。农村千姿百态,农业千差万别,公益慈善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问题,就要寻找“千方百计”。要有创新思维,创设更多方式方法。要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一个“创新程序”:要对问题保持好奇心,不要阻止“胡思乱想”;要始终记得“开锁不只一把钥匙”“开锁不能只用钥匙”,不要掉进“大众思考”的圈子;要“赶早”,不要一味跟随……结合实际摸索新途,找准新策。 四、乡村振兴是公益慈善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之后一个新的发力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码事,而是一个伟大事业的两个不同阶段。公益慈善助力脱贫攻坚已颇有建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何更好发力乡村振兴,我谈5个关键词。第1个关键词—探寻。探寻乡村振兴发力点有四个门路:第一搞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干事之需、成事之道,是探寻乡村振兴可行之道的“金钥匙”和“敲门砖”。第二找借鉴。借鉴其他公益慈善组织的经验。第三上平台。省级民政部门与同级乡村振兴部门都将利用政务服务网,建设集中统一、开放共享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互联网服务平台。第四接项目。利用、对接好民政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设立的项目库,推动帮扶工作靶向化、精准化、智能化。第2个关键词—接续。国家明确脱贫攻坚之后“四个不摘”(不摘责任 、不摘政策 、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并设立了“五年过渡期”。公益慈善组织要对自己参与脱贫攻坚的项目有效衔接,做好接续、加持、提升的工作。第3个关键词—实验。乡村振兴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乡村建设,有时需要一些探索试验。公益慈善组织发挥自身灵活的优势,为政府发挥补充作用,运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实验。第4个关键词—响应。参与乡村振兴,党委政府有号召有部署,例如,东西部协作帮扶、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对接帮扶、工商联部署的“万企兴万村”行动等,都要积极响应,踊跃参加,交出答卷。第5个关键词——展拓。乡村振兴还需要注重展拓工作区域和领域,比如把帮扶原来绝对贫困地区展拓到原来相对落后地区(浙江称为“跨越式发展县”),浙江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助力山区26个县跨越式发展”行动,正是这种展拓的题中应有之义。有情怀、有担当的公益慈善组织,只要确定目标、找准点位、用对方法,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发挥新作用,取得新成效。作者:叶正猛,高级经济师,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特聘教授来源: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
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与神谷文化合作签约仪式圆满举行2022-10-282022年10月26日下午,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与北京神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神谷文化”)携手举办“回响计划”儿慈会助童圆梦合作签约仪式。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秘书长助理兼合规部主任靳剑惠、圆梦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冯昌栋、成长发展部葛书然,神谷文化CEO娄理畅 、联合创始人王群、若谷研学中心主任成了了等相关领导及嘉宾出席了会议。合影留念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助童圆梦计划是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为主线,重点关注英烈后代及青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生活、技能等方面的项目,历经5年发展,目前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未来,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关爱英烈后代计划”、“共青城儿童友好康复中心”项目将与神谷文化携手,合力搭建社会化民间少年儿童公益平台,共同守护中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致辞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对神谷文化的创新式公益探索表示认可,“今天中华儿慈会又多了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感谢神谷文化对我们的支持帮助,相信我们的合作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儿童,让他们在祖国的蓝天下幸福成长。”神谷文化CEO娄理畅致辞神谷文化CEO娄理畅在致辞中表示,由神谷文化发起的“回响计划”是一项以传播力量赋能公益事业的创新性公益项目,旨在传播公益文化,让公益更有力量。神谷始终坚信营销和创意可以驱动向善的力量,“我们将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公益事业助力。”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冯昌栋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冯昌栋也通过介绍相关案例,阐明乡村儿童面临着的安全、心理、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们已从儿童安全、心理、阅读、陪伴等多个维度,通过‘关爱英烈子女计划’、‘建立乡村阅读图书角’、‘困境儿童助学工程’项目,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希望今后携手神谷文化,以创新公益模式探索更多圆梦助童形式。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与神谷文化CEO娄理畅签约神谷文化捐赠价值200万品牌传播秘书长助理兼合规部主任靳剑惠向神谷文化颁发牌匾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与神谷文化CEO娄理畅持签约书合影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将进一步带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号召公众广泛支持、参与,搭建起社会化参与的民间少年儿童公益平台,与全社会共同守护中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华儿慈会与神谷文化与会人员合影
-
体能康复治疗 | 汇聚点滴爱,铸就“星”希望2022-10-24
-
微笑行动|买1捐1,让唇腭裂儿童重绽笑容2022-10-20在我国,平均每60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位是唇腭裂患儿,他们从出生就带着“特殊的印记”,无法拥有完整自信的微笑和健康的生活。而我们的一点爱和善意,或许能帮他们开启新的人生。从2018年开始,屈臣氏携手中华儿慈会微笑行动专项基金开展旗下首个全球慈善项目——【Give a smile】,旨在关爱唇腭裂患儿,让他们笑亮童心、不留遗憾。屈臣氏相信,“微笑是生活中最温暖的力量,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笑容。”今年,屈臣氏携手中华儿慈会微笑行动专项基金,邀请热情、善良、有爱的你加入,一起传递爱心,帮助唇腭裂患者抚平伤痕。活动时间及参与方式10月20日至11月16日,参与屈臣氏微信小程序及全国门店‘买1捐1’活动,每购买一件指定系列产品,屈臣氏将向中华儿慈会微笑行动专项基金捐赠1元,用于唇腭裂患儿的修复治疗。扫描上方小程序二维码参加活动快来一起行动,让爱传递吧!感谢您的支持,益起助力,让唇腭裂患儿重绽笑容。中华儿慈会微笑行动专项基金,通过汇聚来自全国经验丰富的儿科、外科等医疗专家作为项目志愿者,以医疗义诊的形式为欠发达地区及困境家庭中患有唇腭裂和面部畸形的青少年儿童提供安全、及时、高质量的免费医疗救助。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为当地医疗赋能,提升各地唇腭裂相关治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