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 票据
  • 证书
新闻动态
NEWS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与晋童行 共渡难关 ▏驰援山西我们在行动
    2021-10-09
    10月2日-7日,山西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多地接连发生崩塌、滑坡等地址灾害,出现内涝、洪水等灾情,造成人员伤亡。其中,忻州南部、吕梁、太原、阳泉、晋中、临汾、长治累计雨量突破100毫米,其中临汾北部、晋中西南部等地突破200毫米,省会太原也达到203毫米,雨量极大。其中,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 。山西省已启动地址灾害Ⅲ级应急响应,抢险救灾紧急开展。受连日强降雨影响,祁县境内昌源河水位上涨,洪水冲毁路基,昌源河大桥垮塌,导致南同蒲铁路昌源河大桥铁路悬空,铁路中断运行。山西省乌马河清徐县、祁县段5日发生多处决堤,上万人转移。气象数据显示,10月2-7日,三分之二个山西省的雨量超过了100毫米,近一半气象站超过200毫米,最大达285.2毫米,太原达203毫米。一般年份,山西整个10月的雨量仅为20-40毫米,上旬仅有15毫米上下。对山西大部来说,这场雨的雨量已是常年同期的5倍以上,太原附近更是达到了8倍以上,已大幅打破2017年创造的10月纪录。持续降雨之下,山西各地土壤饱和,河流水位高企;再加上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持续大雨降下后,地面完全无法吸收,只能化为滚滚洪流,让有空洞的土层塌陷,让平地生出大水坑,并且冲入黄河、汾河、沁河等,形成编号洪水。这场持续大冷雨,后果极其严重:在接纳渭河洪水后,黄河潼关站流量一度达到8350立方米/秒,为1982年以来新高;汾河运城段迎来了40年一遇的洪峰;根据媒体报道,已有地方交通受阻,民房受损。灾情发生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第一时间与山西省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山西当地的多家公益组织进行联系和沟通,开展灾情信息搜集,了解受灾严重地区困难家庭和儿童的需求情况,筹备发放援助物资,为受灾地区提供支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儿慈会目前已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与晋童行 共渡难关”项目,期待您和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和支持此次山西受洪灾影响的困难家庭和孩子,助力他们渡过难关!
  • 理念筑基 行动助力 | “生态文旅与乡村振兴创新实践论坛”于承德圆满举办
    2021-10-09
    过渡与交汇走进生态承德9月29日,中国·承德·围场,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承德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和华侨城海南集团共同举办的“生态文旅与乡村振兴实践创新论坛”暨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圆满举行。中华儿慈会办公室主任卫中应邀出席了活动。此次活动的目标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塞罕坝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塞罕坝精神”深深植根的承德围场,邀约政府、企业、媒体、科普专家等数十位嘉宾,共同探索生态文旅与乡村振兴新趋势。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作为本次活动,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宣教和绿色生活的重要倡导者、策划者和推动者,进行启幕致辞。 承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树国致辞承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树国、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余立风、中国国家地理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倪明涛四位嘉宾分别进行了欢迎致辞。 中国国家地理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致辞随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承德市人民政府、华侨城海南集团及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就“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共建事宜郑重签署四方合作战略框架协议。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余立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陈建英、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副书记高俊虎、华侨城华南集团副总经理/海南集团总经理赵小刚、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书记安长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孙立良共同见证了此次战略签约。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封捷然、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华侨城全域旅游公司副总经理陈维民就各自所在领域做了精彩演讲。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教育基地管理室李鹏辉主任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教育基地管理室李鹏辉主任作为活动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承德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的生态价值。承德市围场县、隆化县也是生态环境部的定点帮扶县,他相信,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未来在培育壮大两县生态优势、推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将迎来更加积极的进展。 生态与文旅体验生态承德生态遇见文旅,既是新时代下的创新之举,也是将传统文旅项目转型的趋势之一。 承德市政府张树国副市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承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亲自倡导的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的独特价值,并高度期待生态、文旅、乡村振兴创新结合的思路,在承德率先落地开花。 生态文旅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环节。生态环境部科财司余立风副司长表示,在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绿色生态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共同提升,促进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 谈及承德文旅和生态的独特性时,中国国家地理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则用科学层面的观点来分析。他表示,过渡和交汇产生的丰富和交融,正是自然界的魅力所在。户外环境中的营地,是展示、体验自然界的有效载体。李社长曾多次来到承德,他说,承德恰恰是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极具特点的地理过渡、文化过渡地带。通过系统科学梳理,再有艺术加持,将这种自然之美转化成可感可知的体验,一定会给公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承德之美。 “绿色发展”是华侨城始终坚持的奋斗底色,华侨城副总裁倪明涛非常看重此次的战略合作。倪明涛相信,在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指导下,在承德市委市政府战略引导下,在中国国家地理内容赋能下,充分挖掘承德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导入新发展理念,采用全新技术,一定可以探索打造出“集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科技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型文旅项目。 乡村与振兴点亮生态承德一个自然生态营地,不仅是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点,也是探寻自然人文之美的平台,更是一方水土、一方民众重绘乡村美景,实践乡村振兴,再次开启创业的宝贵契机。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贾峰主任主题分享通过系列污染排放大数据的分析,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贾峰主任分享到,“中国采取了比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严得多,亦比现行标准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这样的措施,换来了环境质量、公众健康、能源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的良好结果,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则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实践带来的最重要的成果。” 贾峰主任高度赞誉承德的生态文明实践,他还欣喜地与嘉宾分享自己对于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的选址建议、骑行线路、牧场景观等方面的畅想。贾峰主任从超低能耗建筑、生态有机食品、教育教学内容的基地搭建,风力能源、低碳建筑等技术赋能,全民骑行总动员、自然生态营地、塞罕坝双碳论坛等IP的内容赋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表示,“这可以切实提升承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引领性,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前沿性。” 作为“东道主”,也是对塞罕坝精神最为了解的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封捷然,讲述了塞罕坝精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59年过去了,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人工造林115万亩,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封捷然说到,“获得了环保类最高奖项“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林场工人们,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和自然共荣共生的智慧,也代表了我们艰苦卓绝的生态实践,更证明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在中国国家地理躬身践行12年,很早就以“风物之旅”IP引领国内文旅创新的实践者,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通过“本土文旅IP”和“提升国民自然素养”这两个初心,清晰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的品牌内核。郭颖谦也就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基于不同草原、山地、森林等差异化的地理地貌,未来即将在承德境内串点成线的营地规划;陆续引入承德的京津冀自然爱好者的目标;落地承德的生态文明重磅赛事和活动;开发挖掘的承德独特自然生态资源等诸多落地动作,都将对当地产生产业层面的赋能,令人期待。 作为中国旅游企业20强、中国文化企业30强,国有企业品牌华侨城资产规模超7000亿,打造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主题公园。海南华侨城全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维民,也与诸位嘉宾分享了华侨城在静态微缩、互动体验、生态度假、都市娱乐板块、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诸多板块的丰硕成果。 陈维民同时讲述了他们在自然学校、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也对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提出了生态自助型、生态科普型、生态度假型三种产品类型的思考。陈维民还从探索、守卫、游牧、观察、拓荒5个层面表达了他对于营地的创意设想,这既是覆盖承德全域的旅游规划布局,也是以文旅带动沿线乡村振兴的深刻思考。 圆桌论坛现场共建与共创赋能生态承德最后,中华儿慈会办公室主任卫中,中科院动物所博士、石探纪创始人陈睿,黑弓运营总监冀翼,与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就未来的共创方向展开了开放式探讨。 中华儿慈会办公室主任卫中作为社会公益组织,中华儿慈会非常看重公益实效。卫中相信,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寓教于乐的体验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他也希望有机会参与营地共建,切实提供对于承德市内相关儿童的帮扶。冀翼则从技术角度提出了她对文旅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思考,“未来通过科学+艺术的技术加持,将扁平化的内容和乡村形态进行创新演绎,会有很多可能。” 陈睿补充道,自然是人类最原始的东西,对自然的探索是每一个孩子内心最深的渴望。他曾深度考察美国、英国等地的科考站,也曾带着孩子在一棵云杉树上发现约50个物种。在陈睿看来,自然科学是教育里最纯粹的,乡村又是自然教育极佳的场所,对于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项目的共建邀请,他也表示充满期待。 生态,是包容、交互;也是竞争、共存。在坝上夜色下,诸位嘉宾共同体验了扎营活动,以最简便的方式走进自然,感悟生态。相信,随着中国国家地理·承德自然生态营地在承德的逐步落成,随着更多共建伙伴参与到“理想之地”的营造中来,更多公众可以来到营地,体验承德、读懂承德。
  • 一起关注中华儿慈会萝卜灯爱音乐项目进展
    2021-10-09
    “萝卜灯爱音乐”公益慈善项目,是由创始人胡博思、林昳昀共同发起,并于2018年夏天在中华儿慈会立项,成为合作项目。以“让公益慈善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为理念,项目以“慈善音乐会”的形式,为有需要的少年儿童公益慈善项目募集善款,同时还将开展“音乐治疗”的相关活动,让特殊人群得到相应的帮助。项目曾于2019年1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进行过慈善筹款音乐会,为北京小水滴重症孤儿救助中心筹得善款6万余元。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本项目全面转移到线上运营。从2020年3月份到2021年5月份,通过小鹅通在线直播推流,与广州缘爱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特殊家庭以及我们的志愿者们,举行了每月一次的“为爱发声线上声音秀”,目的为了帮助特殊家庭更积极地融入社会。每次节目多达20余个,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每次都积极准备节目,有唱歌、跳舞、打鼓等等,令人倾佩。直播平均在线人数在200-500人不等,得到了各位特殊家庭家长和志愿者家长的良好反馈,比如有特殊家庭的家长表示,跟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了,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比正常的孩子差等等;而志愿者家长则反应,自己的孩子通过参加本项目的活动,更具有同理心了,更加主动关心他人了。 由于小鹅通这个软件比较适合上课,对于传播来说有所限制,于是本项目从2021年5月份开始转至视频号直播,本项目创始人胡博思率先5月份在自己的视频号发起直播,与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对话;8月14日更是当天连续直播12小时的弹唱,获得2.5万的人气,共计1200元以上的打赏,为特殊人群和公益助力,并已将打赏收入全部捐赠到萝卜灯爱音乐的项目中。直播结束后,本人和志愿者们都备受鼓舞,也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在评论区的热烈响应。图为今年1月份在小鹅通上进行的“公益知识科普大比拼”直播,当然除了公益知识的有奖问答之外,志愿者以及特殊家庭的代表也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图为今年2月份国际罕见病日的“罕见病科普宣传活动”,特殊家庭和志愿者们不但表演了节目,还为观众介绍了各种罕见病。图为今年4月份关于世界自闭症日的直播活动(小鹅通)及特殊家庭的节目表演以及志愿者的节目表演。图为今年5月份母亲节视频号直播活动的海报图为今年5月份母亲节视频号直播中采访一位志愿者家长和他的侄子。图为今年6月份父亲节视频号直播中采访一位社工爸爸和他的孩子图为今年6月份的父亲节视频号直播中采访的第三位自闭症孩子的爸爸,充满乐观与豁达,他也表达了对孩子以后如何就业的担忧。8月14日视频号直播12小时弹唱的画面截图之一。8月14日视频号直播12小时弹唱的最终数据。本项目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和社会资源,尽量鼓励受助对象和志愿者都发挥自身的价值,因为公益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也是对所有社会人士的精神教育。
  • 中华儿慈会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2021-09-28
    为提高应急救援意识,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把握黄金救援时间,增强应急救援能力,9月28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铜牛韧性应急救护促进中心为中华儿慈会全体员工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本次课程主要包括心搏骤停与生存链、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老师现场细心讲解了心搏骤停的要点和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并与学员进行了问答互动。在实操教学中,专业老师现场示范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等相关急救知识。学员们认真按照老师的讲解,实操演示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的使用。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请教咨询,相互示范练习,掌握了心肺复苏救援的操作流程等专业知识。最终,参与培训的人员全部通过考核,并获得北京市红十字会救助技能证书。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从理论知识中学习到了应急救援的内容,更从实践中巩固了专业化的应急救护技能。相信,在今后如若遇到突发事件时,面对他人求助能做到自信且及时地救援。
  • 瞳爱救助中心 | 心中有光,何惧道阻且长
    2021-09-27
    “您的歌唱得很好啊!”“大家都说我是被按摩耽误的歌手!"“有没有想过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没办法,眼睛不好,就只能干这个。”在一个小小的盲人按摩馆里,阿珍 (化名) 一边给客人按摩,一边哼唱着梁静茹的《勇气》。听到客人的夸赞,阿珍笑声连连。阿珍是个很乐观的技师,她和先生都是盲人,一起在这家位于北京天通苑的小按摩馆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是能够自食其力,不给家人和社会增加负担,小两口已经很满足了。然而,当谈及自己低视力的女儿时,阿珍的声音低了下去:“我和她爸这辈子就这样了,希望孩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该被限定的人生随着现代科技的赋能,越来越多的视障儿童开始接受教育。虽然“按摩师”依然是这个群体的首选出路,但隐藏在他们心底的光和潜能,逐渐开始被“看见”。2021年9月20-22日,北京维康基金会联合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共同发起的“漫游心灵计划——心中有光,‘看’见美好”公益活动在美丽的阿那亚海边举行。主办方邀请了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著名眼科医生陶勇、著名音乐人邹頔、大提琴演奏家宋昭等嘉宾,以及阿那亚社区居民在内的100名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包含患儿体验、康复训练、中秋诗会、黑暗音乐会、志愿者故事分享等精彩环节。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蜂巢剧场举办的“黑暗音乐会”。剧场里,灯光并没有被打亮,仅有微弱的烛光打在钢琴和大提琴的演奏者身上。每个观众在进场时都领到了一张印有盲文的小纸条,而且被要求全程戴上眼罩,在黑暗中聆听和感受。作为本次活动的特别工作人员之一,眼科医生陶勇全程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他曾表示,组织视障儿童合唱团做公益演出,让这些失去光明的人拥有一技之长,顺利融入社会,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是他的梦想。如今,当陶勇坐在台下,蒙上双眼聆听孩子们的歌声时,他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尽管他们的眼中没有光,但是心里头却充满了希望和光芒。”  陶勇希望通过公益活动,能够带动更多爱心企业和社会机构,对中途失明者提供包括信心重建、独立生活训练、音乐艺术浸养、升学教育乃至未来就业在内的系统公益计划,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创作”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邹頔担任本次“黑暗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邹頔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梦幻诛仙》《天地有灵》《让心归家》等,与张碧晨、戚薇、关晓彤、汪苏泷等都有过合作。邹頔还有着另一个身份——种太阳音乐工作坊的志愿音乐导师。 在四川仪陇县、小凉山峨边自治州、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都留下了邹頔的脚印。“每个人都可以创作。”邹頔说。她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写下心声,把他们的梦想整理成歌,用自己的热情为孩子们点亮梦想。2009年,邹頔荣获了“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殊荣。未来,视障儿童们也将唱着她的歌走上舞台,英勇地面对黑暗,对未来报以热忱。你哭了 你说你不坚强我笑了 你的勇是天赐的光只是你忘了 勇是热血奔流 也是热泪汹涌勇是你面对黑暗的英勇也是迎来光明的热枕 你笑了 你说你太渺小我哭了 你的勇比光还辉煌只是亲爱的 勇是担当前冲 也是身后目光勇是你存在意义的功勋也是平凡生活的坚韧                                                                —— 歌曲《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带着爱来到这个世界。” 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母亲的林小妹,从不相信黑暗会遏制生命力量的迸发。每个孩子的心底,都埋藏着希望的火种。而她要做的,就是打开孩子们的心灵,让火种变成照亮人生的曙光。在林小妹及其团队、瞳爱救助中心、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来自北京盲校的孩子得以进入录音棚,录制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勇》。未来,他们还将带着更自信的自己走进公众视野。“这件事我要做十年,我要陪着孩子们长大。“林小妹的语气温暖而坚毅。此次活动,不仅让观众亲身体验了身处黑暗的不安,让他们“看见”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也让视障儿童“看见”了不一样的自己,给他们的未来创造了更多可能。当“黑暗音乐会”进入尾声,主持人揭晓了音乐会开始时留下的悬念,大家抚摸的那句盲文的内容是:即使身处黑暗,但我心如宇宙般璀璨。迄今为止,中国有近1700万包括盲人在内的视障人群。瞳爱救助中心希望,在他们自洽、自信、自强的同时,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被“看见”。视障群体有着积极乐观、充满阳光的生活面貌、出众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融入社会、平等选择工作和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蒙上眼睛的时候,我们都一样。视障儿童的人生不该被限定,他们有权利赢得更多彩的未来。
  • 百万人才计划 | 国际慈善管理EMP正式开课啦!
    2021-09-26
    2021年9月25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以下简称“公益学院”)国际慈善管理EMP十五期开学典礼在深圳举行。据悉,本期EMP为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班级开班,达到了73人。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成员马蔚华,董事陈越光,院长严骏、校友代表及媒体也一同见证了公益学院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开班。此次开学,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双碳目标的提出充分显示了中国大国担当,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共同富裕列入重要的战略任务,今年中央深改委明确提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国家现代化、绿色低碳、重塑收入分配制度等共同构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作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华儿慈会会定期把公益机构优秀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输送到国际公益学院接受专业的学习。在此次的国际慈善管理EMP十五期当中,中华儿慈会小星欣新生命项目主任钱张萍、益缘公益项目主任裴莹将作为儿慈会推荐的两位伙伴参加接下来为期两年的学习。中华儿慈会小星欣新生命项目主任钱张萍(左三)中华儿慈会益缘公益项目主任裴莹2020年12月7日,中华儿慈会在京启动了“2021年中华儿慈会百万人才培养计划”。中华儿慈会小星欣新生命项目主任钱张萍、益缘公益项目主任裴莹获得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课程的录取通知书”。“百万人才培养计划”由中华儿慈会在2019年3月正式发起,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展三期,旨在针对与儿慈会合作的优秀项目及项目负责人,为他们提供一系列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培训计划包含但不限于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公募筹资、企业筹资、品牌传播等各类培训内容,旨在让每一个项目负责人进行全面且专业化的能力提升。未来,“百万人才培养计划”会持续的开展,也期待有更多优秀的伙伴可以加入到“百万人才培养计划”中来。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中华儿慈会小星欣新生命项目主任钱张萍“9月25日,国际公益学院CGPI第15期EMP开学典礼如期举办,作为其中的一员学生,我感到十分激动和感恩。很多年前我是CGPI华东班的学员,毕业后就有想继续在EMP学习的念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错过了,感谢儿慈会给了我这个名额,让我可以捡起书本踏入课堂,静心学习,提升自我,在这里深造,在这里结交良师益友,在这里重新起飞。”中华儿慈会益缘公益项目主任裴莹“国际公益学院(CGPI)EMP第十五期如约在9月的深圳开学。经历疫情的曲折,对学习的憧憬和对EMP课程的期待从春天走到金秋!这次学习机会幸运而又珍贵,衷心感谢儿慈会给予自己成长的平台,更加感谢王林理事长等领导多年来给予培养和支持,使我能更好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将更多优秀和先进的经验和公益模式带回到工作当中,并分享给基金会的伙伴们共同成长。就如开学典礼上严骏院长说的,‘今天我们都是公益人,明天我们都是深益家!’”
  • 首页
  • 上页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下页
  • 末页
  •  共4382篇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票据
证书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8851687
  • 邮箱:ccafc@ccafc.org.cn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4号院1号楼9层
扫码关注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

©2017-2025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京ICP备09105595号  Powered by 灵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