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 票据
  • 证书
新闻动态
NEWS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中国网】首届营地教育产业大会“营地教育+公益”专场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2019-03-27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019年3月24日下午2时,“首届营地教育产业大会·营地教育+公益专场论坛”在北京蓝调庄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公益论坛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支持,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人力资本分会协办,旨在关注生态文明,传播环境科学,汇集社会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图|中华儿慈会王林理事长)   参加本次“营地教育+公益专场论坛”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CCTV总编室原书记、CCTV少儿频道书记许唐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许冰,原解放军报社中国国防报社发行部主任、现任雷锋杂志社社会拓展部主任李新新,中国环保公益形象大使、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柴云龙,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主任李钢,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当代中国》杂志社总策划张永太、北京圆爱单亲家庭服务中心创始人杨雅云,大凉山荞麦花开支教助学协会理事/营火国际董事会主席徐海森,慧城碧桂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秉坤,北京汇智众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论坛由中工网著名主持人姚星主持,来自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环保企业、营地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人士,以及新闻媒体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图|许唐生)   CCTV总编室原书记、现CCTV少儿频道书记许唐生强调,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关乎着国家的未来。青少年在环境保护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有着比成人更强的优势。努力提高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确立环保“科学观”,培养“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环境道德观,全面提高青少年环保技能,将青少年的环境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是青少年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广泛利用媒体的力量,加大环保教育的宣传与普及,使环保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图|许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冰教授发言中指出,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将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教育与营地教育相结合,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种创新,将会成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图|李新新)   原解放军报社中国国防报社发行部主任、现任雷锋杂志社社会拓展部主任李新新提出,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因此,要创造性地发挥雷锋精神在公益慈善组织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合力。公益环保事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绿色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充分发挥环境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营造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爱心奉献的良好氛围,将公益化的社会服务深入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图|柴云龙)   中国环保公益形象大使、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柴云龙讲到,公益之路很不容易,公益事业最重要的真诚,做公益的目的就是回到初心。青少年环境保护基金公从青少年入手,树立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个人认为,公益与慈善是不尽相同的,慈善需要爱心,公益除了爱心,还需要能力。因此,需要做公益的人,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并完善造血功能,更好地为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我同时希望所有人从自己做起,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一群人,一件事,干到底,共同为公益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主任李钢进一步说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是一支关注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科学传播、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基金,是为充分贯彻“七·五”计划中的《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中“要把环境教育放在战略地位上,环境教育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抓起”的指示精神,促进全社会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形成人人遵守环保法规,自觉地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企业、爱心机构及爱心人士,共同推出《生态校园》系列环保公益活动,将开发校园生态环境知识普及的线上教育平台,推出青少年环保实践基地、青少年环保培训基地、校园环保小博物馆建设,实施公益环保项目“彩虹计划”,陆续开展“环保进校园”、“环保进社区”活动,并依靠新媒体的力量,全面推进环保知识宣传及普及工作,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深入年轻一代,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应有的贡献。   专场论坛结束之后,举行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与营地教育网的战略合作签约,标志着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将以营地教育为载体,及时有效地向全国各个区域推进,关注生态文明,传播环境科学,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为生态中国做出应有的一份贡献。
  • 【凤凰网江苏】保护环境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营地教育+公益”圆桌论坛在京召开
    2019-03-27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019年3月24日下午2时,“首届营地教育产业大会·营地教育+公益专场论坛”在北京蓝调庄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公益论坛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支持,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人力资本分会协办,旨在关注生态文明,传播环境科学,汇集社会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图|营地教育+公益圆桌论坛) 参加本次“营地教育+公益专场论坛”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原书记、现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书记许唐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许冰,原解放军报社中国国防报社发行部主任、现任雷锋杂志社社会拓展部主任李新新,中国环保公益形象大使、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柴云龙,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主任李钢,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当代中国》杂志社总策划张永太、北京圆爱单亲家庭服务中心创始人杨雅云,大凉山荞麦花开支教助学协会理事/营火国际董事会主席徐海森,慧城碧桂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秉坤,北京汇智众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论坛由中工网著名主持人姚星主持,来自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环保企业、营地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人士,以及新闻媒体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主题为“教育公益与环保怎样完美结合”圆桌论坛,让与会嘉宾同参会代表展开了热情洋溢的讨论与互动。 (图|论坛现场) 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当代中国》杂志社总策划张永太表示,环境保护,教育当先。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依旧停留在觉醒的层面,大多数公民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对环境的自然规律、环境保护的方式及其基本原理等基础性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环境保护的立法、制度以及理论研究结合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但公民整体认识水平与程度较低,主动性不足。在当前的环境意识培养过程中,环保教育与宣传都是重要的手段,但在现有的物质与意识基础条件下,两者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环保教育应该优先于环保宣传。 北京圆爱单亲家庭服务中心创始人杨雅云女士提到,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利益,它与每一个公众有关,又不能分割成或多或少的部分赋予到每一个人身上。环境保护这项工作确实关系每个人,也是需要每一个人参与的。在发达国家有很多环保组织,都是公众参与民间的一些环保行动。要积极开展环保教育,让每个老百姓都能知道国家的政策,而且让他们参与到具体行动中来,使环保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凉山荞麦花开支教助学协会理事、营火国际董事会主席徐海森谈到,公益性教育应超越个人情怀,而是社会责任和使命。大力倡行公益环保教育,使公民树立五种意识:一是法治意识,即各个社会主体都应自觉遵纪守法,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标准,这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意识的底线和基础。二是公开意识,即政府和企业应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特别是主动向当地社区公开环境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意识,即自觉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克服发展的盲目性、非理性。四是超前意识,即主动研究环保新问题、跟踪环保新技术、总结环保新经验、引领环保新潮流。五是奉献意识,即各个社会主体都勇于为环境保护的大局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放弃与之发生冲突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做好自身环保工作的前提下,为推进环境保护的全局工作和整体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慧城碧桂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秉坤认为,环保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的常态化,使环保教育深入人心。社区环境教育是培育和形成社区治理体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环境教育从对象上看,是全民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 “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呵护。”“我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北京汇智众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表示,环保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保护环境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更是所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积极担当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以期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社会形态。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本次圆桌论坛主题严肃,形式活泼,与会嘉宾积极互动,观众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图|李钢) 据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主任李钢介绍,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后,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将组织公益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播环保科学,关注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共建美好家园。
  • 【央视网】公益项目“看见计划”邀请万所学校 免费提供“学生视力防控资源包”
    2019-03-2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发出的“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3月17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邀请第十三届两会代表委员、儿童眼科专家、视力健康研究专家等多位各界嘉宾,针对我国儿童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建言献策,在京举办“看见”主题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图片  座谈会由中华儿慈会主办、基金会中心网协办、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支持。出席嘉宾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山东省儿童健康与近视防控研究院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先生,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长总编辑富康年先生,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冯丹藜女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儿慈会理事、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巡视员石海龙先生,中国教育装备协会学校后勤装备分会副主任刘子玉先生,亚洲儿童眼科协会主席、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院长李志升先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先生,基金会中心网副总裁阮开利先生,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马晓晨先生,《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主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巧娴女士,阿里巴巴公益社会责任经理慈玉女士,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先生,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徐惠芳女士,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姜莹女士。 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从家庭、学校、学生到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完成,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实施方案》的推进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会议中结合公益组织属性梳理达成以下目标,作为2019年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重点工作,具体工作部署并启动【看见计划】,招募全国万所中小学校,优先针对农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等地的学校,一同落实儿童青少年视力防控工作,计划于2019年招募一万所中小学校,预覆盖全国1000万名中小学生。瞳爱救助中心为合作学校提供“学生视力防控资源包”免费提供学生视力保护支持和服务。“资源包”涉及教师培训、学生普查、建档管理、硬件建设等不同层面:  每年入校为学生开展视力义诊,并举办眼科专家讲座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儿童视力保护的重要性;  培养学校护眼专员成为【看见计划】宣传大使,为其提供免费视光学培训;  提升或完善学校医务室的视光检查功能,从硬件上的支持到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并提供师生护眼教材;  为学生提供改善良好学习光源;  为近视的农村学生免费配镜,为困境弱视学生提供免费治疗;  协助学校按国家标准控制住学生视力近视比例,完成《实施方案》中的目标要求。 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看见计划】开放平台渠道入口,为中小学校、各地方NGO提供便捷沟通路径。可通过办公电话:010-51660112/101-104或项目邮箱:tongai@ccafc.org.cn,直接联系“瞳爱救助中心”项目人员。希望更多学校获得“学生视力防控资源包”最大化帮助学校学生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介绍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简称中华儿慈会)成立于2010年1月12日,是民政部所属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华儿慈会一直坚持“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理念;倡导“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坚持 “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道路,以及“管理、运作、监督”职权分开又有机结合的方式,从生存、医疗、心理、技能、成长等五个方面对社会上无人监管抚养的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捐助和救助工作。在过去的8年间,儿慈会共募集资金超过18亿元,其中个人捐款占捐款总额的66%。2016年9月,在中国慈善法实施之际,中华儿慈会等16家全国性社会组织荣获首批《慈善组织登记证书》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自2010年1月12日召开成立大会至今,中华儿慈会经历了改革、探索、发展、整顿、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在《福布斯》公布的以“透明”为指标的中国慈善基金会排行榜中,中华儿慈会2012年至2015年分别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二、第二、第五和第四名,是福布斯中国慈善基金会排行榜中最受公众信任的25家基金会之一。同时,在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中华儿慈会连续获 “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称号。2016年11月,在基金会中心网全新版中基透明指数FTI的评选中,中华儿慈会以满分100分的成绩,并列排为第一名。2018年4月25日,第十五届(2018)中国慈善榜在水立方正式发布,中华儿慈会以100分获得“中国慈善榜”并列第一的好成绩;9月3日,“中国慈善信用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办,中华儿慈会荣登“中国慈善信用榜”民间筹款型慈善组织榜首;9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中华儿慈会的“孤儿圆梦红包”项目荣获本届“中华慈善奖”。  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读者》光明行动)项目介绍 2013年6月5日,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读者杂志社和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的“《读者》光明行动”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 副主席郑万通、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国家卫计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领导的见证下正式启动。项目组为中国贫困家庭4-12岁儿童提供免费视力检查工作,对筛选出的弱视患儿提供免费的入院治疗,治愈率达至95%以上。项目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媒体和医院三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共同来解决贫困家庭弱视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为了使更多生活在农村、山区、少数民族等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得到基本的眼科检查,使患有不同眼病的孩子能在发育关键期得到治疗和矫正,令他们摆脱困扰,恢复正常、健康的视觉能力。2017年6月6日,“《读者》光明行动”升级,正式成立“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2017年9月,设立“看清未来”合作基金,通过专业科学的可持续性公益理念,有效影响并控制中国农村学生近视问题。2018年12月,设立“同一视界光明中国”合作基金,将国际公益组织合规带入中国,为农村视力不良的学生开展全面专业的视光学干预活动。瞳爱救助中心主要对0-18岁的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眼科检查,联手慈善组织、科研中心、教育民政卫生等国家机构、眼科专家及社会爱心人士,为中国农村学生开展视力保护知识普及、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视力义诊工作,并对患有不同眼病的患儿开展救助。将“用爱点亮瞳心”的公益理念拓宽至全社会,给孩子们送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清晰多彩的世界!
  • 【公益中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青少年视力问题 儿慈会“看见计划”将覆盖上千万中小学生
    2019-03-22
     公益中国网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发出的“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3月17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邀请第十三届两会代表委员、儿童眼科专家、视力健康研究专家等多位各界嘉宾,针对我国儿童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建言献策,在京举办“看见”主题座谈会。 与会嘉宾合影
  • 【人民健康网】王林: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须特别关注
    2019-03-11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董童)3月10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19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在人民健康联合人民幼禾主办的“健康之路从小开始”主题论坛上指出,在我国,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王林介绍,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人捐赠比例高,去年一年内有3.39亿元,占捐赠总额的65%。在医疗救助方面,去年大概投入4亿元左右。基金会现在有个项目叫起点工程,已对全国360多个幼儿园提供硬件支持和幼儿教师培训,毕竟乡村的幼儿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王林表示,基金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孩子,开展大病救助。他指出,心理救助也是一方面,但是很难开展。在我国,上千万的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应该倡导社会影响政府,在心理上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 “去年10月份我们发了一个《留守儿童白皮书》,在调查当中,孩子说母亲死亡的占20%,实际上死亡率并没有这么高。是因为母亲长期不在身边陪伴,孩子有怨气。”王林说,所以现在孩子也会由此造成很多心理疾病。 王林还介绍,在儿童的就医方面,比如28天新生儿救助、儿童的罕见病救治、胆道闭索、脊柱侧弯、心脏病等方面,基金会大概有100多个项目,仅肝移植就有两个专项基金。但是,他强调,要关注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因为卫生条件不够,健康得不到保障。基金会在北京抚养了藏族玉树地震的100多个孤儿,在青海藏区有一种儿童常见病叫肝包虫,就是因为没吃打虫的药物,所以最后虫子都聚集到肝部。“作为基金会,我们希望动员社会爱心机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真正帮助贫困地区儿童,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健康状态,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王林呼吁。 此外,基金会还有两个项目是跟儿童安全有关系的。王林进一步指出,儿童第一应该学习的是安全,从小就让他们知道生命是第一位的。要让孩子学会学前规避风险,小学时识别风险,中学时会处置风险。 王林最后表示,从公益慈善角度讲,希望儿童从小就有爱心,知道感恩社会,长大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来贡献社会。
  • 【星岛日报】冀助华机师来加受训,团体盼万人捐款扶贫
    2019-03-11
  • 首页
  • 上页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下页
  • 末页
  •  共1316篇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票据
证书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8851687
  • 邮箱:ccafc@ccafc.org.cn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4号院1号楼9层
扫码关注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

©2017-2025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京ICP备09105595号  Powered by 灵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