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主旨演讲(一)
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姜莹
基金会业务范围包括儿童五种类型的救助:生存、医疗、心理、技能和成长。9958就是属于我们当中医疗救助非常重要的自主的一个项目,医疗救助是儿慈会最重要的一个救助方式,我们的理念就是16字方针“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和促进和谐”。
2017年,我们筹款的5.57亿里面有30%来自于企业,70%都是源于公众的筹款,我们汇集了超过30万捐赠人次不停地往上给儿慈会进行整体的捐款,2017年我们首次捐赠达到了5.7亿人民币,其中公众捐赠超过3.92亿人民币,企业捐赠达1.65亿人民币。其中9958年募款额是达到了1.89个亿,也是创了历史新高。9958到目前为止占到整个基金会三分之一以上,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这么好的合作伙伴以及9958这么多年不断地努力才达到这样的一个好成绩。
9958项目是集信息、筹资和救助与一体的医疗救助平台,整个筹资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4亿,受益儿童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地方,包括搭建医疗网络,整个合作伙伴也是超过了132家。并且在2016年9958第一次获得了中国慈善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
9958的优势,项目发展的五大特色:第一,9958这几年发展最重要的已经形成完整的专业化的团队;第二是优质的服务平台;第三是医疗联合的共同体;第四是全方位的流程监控;第五是强势的新媒体资源。
未来发展四大发展方向:第一,优质模式输出;第二,以点带面强强联合;第三,大健康联合共同体;第四,国际化进程。
与你分享——主旨演讲(二)

“善达网”创始人王安
互联网+ 的广泛应用更是中国式慈善转眼间跨入了慈善精准信用有据的新生态,无论是正善晴天的精准扶贫,大病救助等等还是商善之音的善行之达,还有民善沃土的涓涓暖流都在互联网+的大生态环境中间实现着除避增益,善行之达,精准有效,信用有据的巨大进步,这种举国上下的慈善进步必将把中国式慈善的大旗,插上人类社会慈善世界的之电,可以说我们公益人慈善人更值得自豪的事情还在后面,以上说明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趋势正是中国大慈善从传统的农耕时代跨入公益信息化时代的根本趋势,也是善达网和各位朋友面临的中国慈善事业的新生态,尽早从大格局,大趋势上关注它,认识它,刚有益于我们早先发现县级,用创新精神把我们各自从事的慈善事业做的更好。
善音回响·我们走过2017
9958儿童公益平台发展回顾
中华儿慈会秘书长助理兼9958救助中心总监王昱
互联网筹资给予了9958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所有人的消费模式,尤其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福利,9958探索了非常多的筹资设计,筹资理念的发展还有项目如何发展,带动更多的人进入互联网进行捐赠。这是一个我们要可能比较激动的数据,现在其实1.89亿了,将近两个亿了,这是2017年的成绩,4亿是五年的成绩,8000万是我们带动了8000万小额捐款人的数据,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过,很多你看不见的人那些爱心人士都参与了每一个孩子的捐赠,达到了8000万,救助达到了2.6万人次,在这五年里面我们坚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在儿童病源端实际上在大病救助整个的需求求助特点上、血液病、肿瘤基本上五年高居不下,我们下了非常多的工夫,为这些重症寻找到好的医疗渠道好的资源和好的资金提供支持,我们的热线接到15万条这样的求助。医疗网络现在有100多家儿童专科医院提供专业的儿童医疗咨询服务。我们的平台网络,还主要体现在30家的分中心,另外我们跟各地将近200家的大专院校组织现在志愿者将近90支,我们从2017年开始,把我们的医疗模式和一些资源带入海外市场,我们希望在海外拓展9958的模式,也帮助一些贫困的病患儿童,另外在印尼、尼泊尔开展一些小的儿童医疗资助项目。
9958走过这五年感慨很多,我们面对的是热线那一端一条条需要救助的生命,9958从只有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二十个人,我们希望带动平台化的路线,整合到越来越的资源从9958的服务平台上把很多为孩子做的事情整合到一起,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精细化的救治。我们在这中间做了慈善论坛,这几年儿童保护得到了很多的发展,还在急救发展方面做了急救化的分类。我们在今年举办4-5场义诊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进行地方医疗资源的培训和学习,也带动地方NGO的学习成长,共同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很多信息源,另外让他们得到很多更精准的救治,在云南昭通、河南南阳,四川巩县我们都进行了疤痕儿童的义诊筛查。同时9958也在全国不断展开项目推介会,我们在这个平台上也聚拢了非常多的理念,相同的志同道合的NGO伙伴和9958一起发展。
《2017儿童慈善舆情报告》
——善达网发布
善达网CEO杜鹃
强调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参与儿童权利保护的社会力量日趋多样化。
这四点通过我们的大数据都得到了引证。今天来讲我们在2017年全年我们抓取了十大类型165个渠道,共抓取了有效信息1403922篇次包括纸质媒体、广播电台,国内两大通讯社,还有一些我们日常用到的新媒体平台,传统的博客、网站我们都有做整体的输入抓取。
《2017年度中国儿童权利舆情》观察
2.全国两会期间儿童权利问题引发舆论高潮,国家政治协商、决策层面关注儿童群体,儿童权利议题更趋主流。
3.儿童权利主体中,留守儿童曝光量最大,主要来自相关政策信息和社会帮扶,可见政府和多方社会力量正在合力探索有效解决方案,构建留守儿童福利体系。
4.校园暴力成为年度儿童权利舆情最热点。一方面多方参与构建的防控校园欺凌机制的的信息曝光量巨大,另一方面,大数据抓取信息显示校园暴力的负面舆情仍然不断。
5.虐童和性侵成为儿童权利事件的舆论焦点,全面引爆负面舆情,挑动公众脆弱神经。
6.同一天出生的你”募捐事件触及伦理与法律边界,成为新的舆情爆点。
7.女童保护、免费午餐成为年度曝光量最大的两大品牌公益项目。
构建整体性的儿童福利体系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期待每一次舆情爆发最终固化为多方共识,让中国的孩子拥有美好童年!
《2017年度儿童公益事件》
——9958&善达网联合发布
善达网执行总编、资深跨界媒体专家马广志
1.中国互联网首次直播换脸手术
简介:黑龙江省望奎县年仅4岁的男孩儿乔赫铭因家中土房意外着火,全身被大面积烧伤,面部严重毁容。1月5日,304医院烧伤整形科为其进行换脸手术,新京报·我们视频联合腾讯新闻发起直播。此次直播高达65万人观看,爱心人士为乔赫铭捐赠善款支持后续的治疗。
点评:一次换脸手术,医疗技术、新媒介和慈善平台很好地做到了三方连接。推动慈善传播加筹资方式的多元化,黄金三角模式值得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将线上直播与医疗传播挂钩,也对医学公示界定和患者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挑战。互联网首个“换脸手术直播”报道,介于人文慈善和利用猎奇心理之间,其中的分寸拿捏很值得思索。
2.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简介:2017年7月,媒体报道的一段“格斗孤儿不打拳只能回老家吃洋芋”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称,两个失去双亲的凉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平时练习综合格斗,还偶尔参加商业演出。此后,当地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介入调查,孩子被“遣送”回老家。11月,事件出现了“反转”:涉事格斗俱乐部获得了体校资质,被“遣送”的孩子们也可继续回来训练与学习,并且还会扩招生源。
点评:格斗孤儿事件,涉及到儿童权利保护问题、收养的程序问题、义务教育问题等,背后则是更加深刻的贫困问题。孤儿应该由谁来养育?究竟哪一条路对孩子更好?这是一个难题。相关的制度无论是建立还是完善,都还需要时间。在面对难题时,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也要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各方面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考虑,维护而不只是弥补程序上的漏洞,手段不能压倒目的。
3.“小朋友画廊”刷屏
简介:8月29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小朋友画廊”刷屏了。“小朋友画廊”H5是腾讯公益、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是2017年99公益日的预热互动之一。参与活动的用户花一元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上线后,很快在朋友圈疯传,并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数据显示,该项目5小时内募集资金1500万
点评:“小朋友画廊”以艺术为突破口的内容承载模式,为人们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更为捐赠者提供了可展示及分享的“社交货币”,从而得到快速传播。越来越多“场景化公益”的构建,表明公益行为已超越单纯的捐款,而是主动渗透到了生活之中。公益筹款需要创新,不能仅靠“眼泪指数”。公益也不止是感动和奉献,还可以用轻松、新颖的方式为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4.“橙色书包”公益项目引发争议
简介:“橙色书包”是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为适龄听障儿童捐赠带有特殊标识的橙色书包,引发大众对听障儿童交通安全的关注,保护他们出行安全。2017年9月,“橙色书包”公益项目经多位明星、大V转发,得到广泛传播,被称为“最暖心的公益”。“橙色书包”走红网络后,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其中不乏听障儿童家长——项目组打造的“护身符”在他们眼中却更像一张张难看的“标签”,使孩子受到歧视。
点评:听障儿童究竟需要怎样的社会关怀?公益是一件专业而严肃的事情,如何维护受益人的尊严、真正把好事做好,需要精心周密的项目设计。在这方面,公益从业者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我们还应该看到,听障群体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比如上学、就业、婚恋等。想让听障儿童无差别融入社会,全社会还应花更大力气提升教育和康复条件,消除认识上的差异感,才能让听障儿童真正回归普通。
5.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
简介:2017年10月10日,民政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启用上线工作。此次组织开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审核报送、汇总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更新、比对核实、组合查询、定期通报、实时报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支撑和有效的技术保障。
点评: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下中国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牵动着全社会敏感的神经。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启用,对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实现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关爱、精准帮扶、精准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需要多层面着手、全社会合力。这其中,公益组织可以而且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6.伊能静帮扶烧伤女童并为留守儿童家庭捐赠电磁炉
简介:10月21日,湖南留守女孩李颖在家点火做饭时,不慎造成深2、深3度烧伤,烧伤面积高到40%。公益达人伊能静联合新浪微公益和9958为李颖及其所在村子筹集15万元善款。12月28日,500个电磁炉全部送达李颖所在的村子,李颖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治疗。
点评:公众人物怎样为公益身体力行?在这个被大众高度关注和跟踪的救助事件中,明星伊能静亲自在自己的社交平台里做着这样的示范。而对公益组织而言,如何与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有效结合、放大慈善事件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一大考验。这对公益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和对外公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
简介: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事件迅速引起舆论强烈关注。11月26日晚,北京警方就该事件进行了通报,涉嫌虐童的幼儿园教师刘某某被刑拘。11月29日,红黄蓝教育机构针对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事件发布道歉信。
点评:孩子事无小事,幼儿教育安全问题是社会的核心关切之一。舆论对红黄蓝事件的高度关注,是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的一种体现。公众对公共事件参与热情,以及维护幼儿安全的初心,需要得到呵护,并获得积极回应。面对红黄蓝事件及其引申出的对整个幼儿市场的讨论,举一反三式的调查与纠偏是必需的。
8.“同一天生日”募捐风波
简介:12月末,一个名为“同一天生日”的爱心筹款刷爆朋友圈。活动页面宣传“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然而不少网友贴出的照片显示,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甚至信息还显示有贫困学生出生在2月29日,从而引发了对于活动“诈捐”、欺骗的质疑。主办方回应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向公众道歉。目前,民政部门对于事件的调查处理仍在进行中。
点评:公众的爱心可贵,信任更加难得,值得精心呵护。中国公众对于公益的信任十分脆弱,公益活动中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舆论哗然、信任坍塌。事件也说明,公众对于公益项目的监督意识正在增强:捐款不再是捐完就结束,而是开始审视信息真实性、了解捐款的去向。这更要求公益从业者要慎之又慎、如履薄冰,才能重建公众信任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引发出了更多的讨论。诸如:利用贫困儿童照片筹款是否违背筹款伦理?面向公众的筹款项目究竟要遵循怎样的程序?公募平台是否应当受“指定”?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希望中国的公益行业能在一次次风波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