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蓝信封 | 学校征集拉开帷幕
2018-02-27

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联劝计划”伙伴—留守儿童的蓝信封学校征集活动拉开帷幕,其核心项目--“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主要面向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通过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及部分在职志愿者“一对一配对书信”的方式来陪伴他们,为其搭建长期的心灵交流平台。通过书信这种虽传统但却走心的方式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让其在书信陪伴中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被爱,同时亦能帮助孩子在倾诉中梳理内心,觉察自我,同时通过与大学生的链接,为孩子们树立求学榜样,开阔视野,了解世界。


 视频:902万份留守记忆的重量


项目实施方式

通过招募志愿者(含全国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与在职志愿者),与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用书信的方式陪伴他们成长。


 

 

通信时长及频率:约定至少通信陪伴3个学期,鼓励通信陪伴3年,每个月通信1-2次,总共通信9-12封。

通信模式:采用统一收发信形式,即孩子端由项目老师统一收发信,志愿者端由蓝信封统一收发信。

通信费用:在校的运营费用由蓝信封支持。

项目服务对象基本条件:为小学五六年级、初一的留守儿童(包含单留、双留、单亲、孤儿);有倾诉需求及通信意愿;有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可接受部分情况特殊的、有需求的非留守儿童。

 

 

孩子的通信体验

通过对孩子的大量信件(得到授权)进行分析,我们得知:在信里,孩子们期待让志愿者们指导学习、陪她聊天,并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通信孩子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写一封信试试看”,到“收到回信,ta的好奇/困惑得到回应”,到逐渐的“不断循环,连接逐步建立”,从而达到所希望的“与大使建立同伴关系,减少孤独感”。



 孩子在信中提及最多的是:学习问题、朋友关系、倾诉心情

 

项目成效

蓝信封书信陪伴项目自2008年发起,已经累计为广东、湖南、四川、河南、西藏、内蒙古等多个地区80所乡村中学共60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过一对一书信陪伴服务,书信往来超过9万多封。

同时,蓝信封注重项目评估及研究,长期联合中山大学心理系专家展开大规模的介入成效调查(调查对象分别为非留守儿童、参与通信的留守儿童及未参与通信的留守儿童三个组别)。

以下为2016年出炉的调查结论。结论指出通信显著提高了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支持利用度。


书信陪伴项目心理学作用评估图(黄色为有显著影响部分)

 

孩子们通过书信陪伴的收获

锻炼文字表达:字迹变好,错别字变少,字数变多。

学会倾诉:从学习问题,到情绪分享,到家庭问题。

融入社会:孩子说要听大使分享烦恼,帮助他人

预警极端个案:遇到困难会更加愿意主动寻求帮助。

 

加入方式 

什么学校适合加入

1、学校为乡镇中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

2、学校至少5年内不会撤并;

3、学校校长热心教育公益,愿意引入教育公益项目;

4、有一位专门负责对接项目的老师。

 

项目工作职责

 


加入蓝信封,将为您提供

1、定期的项目汇报(通信基本情况、通信效果分析);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培训;

3、夏令营优先在合作学校举办;

4、蓝信封链接物资捐赠(如图书等)、支教等资源,将优先推荐给项目学校。

 

如何加入

点击以下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申请材料。

https://ff.lingxi360.com/f?fid=mRpgrPcyFgXnN&utm_bccid=LXEIEHOcSV6f

提交申请材料后,蓝信封与您联系,安排学校完成后续的申报流程:

1、等待蓝信封的电话回访(10个工作日之内)

2、与蓝信封协商项目实施细则,并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3、每年10-11月或3-4月启动项目,开始选取通信孩子并配对通信


欢迎扫描二维码,详细了解项目资料(如有疑问请联系:电话:020-34258106 微信:lanxinfeng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