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视的人来讲,眼镜真是又让人讨厌,却又离不开的东西。尤其是很多爱美的人,只想通过激光手术、隐性眼镜等方式,早早去之而后快。
但你知道在我国,戴不起近视眼镜的农村儿童数量有多少吗?答案是九位数——1.1 亿。
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加之原本就沉重的学业负担,让近视正在成为众多孩子的“标配”。由于缺乏自制力,稍不留神孩子就会因为错误的姿势、过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导致近视。
仅6%的农村近视儿童戴上了眼镜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为此,国家将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要求近视率在2030年有明显的改观。
然而,鲜有人关注到,在许多农村地区,近视儿童大多没有佩戴眼镜。
我想看清黑板 我想好好学习
随着课业的繁重,板书不断的增多,玲玲的视力逐渐下滑,越发感到学习吃力,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节奏,这让她的成绩开始退步。
但玲玲的爸爸外出打工,妈妈身患残疾,年迈的外公也不知道什么是近视,玲玲的视力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家人只是觉得她渐渐变得沉默,不自信起来。
像玲玲一样的农村孩子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中国农村2.2亿的中小学生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53%,而眼镜佩戴率仅有6%。也就意味着有1.1亿农村近视儿童,每天处于“睁眼瞎”的状态。
△数据来源: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团队(REAP)社会调研结果
这样的情况怎么不牵动人心?中华儿慈会瞳爱“看清未来”项目,在3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贫困县,联合当地教育、卫生等多方部门建立视光中心,给学生提供视力检查,并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免费的近视眼镜。
△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在项目组的帮助下,玲玲终于戴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副眼镜。世界重回到久违的清晰中来,她开心地笑了。
佩戴一个月眼镜后,玲玲的改变悄然而至,成绩回到了前五名。
尽管越来越多的像玲玲一样的孩子获得了帮助,但项目也会遇到困难。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视力问题并不够重视,许多家长一开始对项目并不信任。
免费的馅饼 善意的汇聚
“天下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不可能有免费的眼镜。”当五年级的小佟拿着配镜通知给妈妈看时,妈妈并不相信,她甚至觉得孩子的眼睛没有问题。
了解妈妈的想法之后,视光中心的医生专门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详细说明了小佟的近视情况后才解除了妈妈的疑虑。
△“看清未来”项目组在当地建立视光中心
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的劝说,妈妈才同意带儿子到视光中心检查。很快,医生就确认了孩子的近视度数,并且免费给孩子配上眼镜。
“我们农村人不知道配眼镜要做这么仔细的检查,以为和县城眼镜店一样,我们寻思着肯定很贵啊!”临走时,妈妈还感慨道。
让孩子看清未来
“贵”这一字,道出了许多贫困家庭父母的心声,但是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近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打击孩子原本脆弱的自尊。这一点,大概只有经历过近视痛苦的人才能感受。而能够在关注温饱、学习之余,注意到农村儿童在近视方面的窘境,更需要项目团队细致入微的观察。
一副眼镜也许对于我们并不贵重,但他却能给孩子们一个清晰的视野,更自信的未来。正如志愿者所说:“明朗的未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永远是无价的。”
世界那么美,谁不想看得更清楚些呢。
瞳爱救助中心简介
2013年6月5日,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读者杂志社和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的“《读者》光明行动”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 副主席郑万通、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国家卫计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领导的见证下正式启动。项目组为中国贫困家庭4-12岁儿童提供免费视力检查工作,对筛选出的弱视患儿提供免费的入院治疗,治愈率达至95%以上。项目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媒体和医院三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共同来解决贫困家庭弱视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为了使更多生活在农村、山区、少数民族等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得到基本的眼科检查,使患有不同眼病的孩子能在发育关键期得到治疗和矫正,令他们摆脱困扰,恢复正常、健康的视觉能力。2017年6月6日,“《读者》光明行动”升级,正式成立“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对0-18岁的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眼科检查,联手慈善组织、科研中心、教育民政卫生等国家机构、眼科专家及社会爱心人士,给孩子们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清晰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