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工程】爱洒无声救助基金:让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2019-01-17

这是一名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

人工耳蜗或助听器是听力补偿设备,
可以帮助听障人士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而听障儿童在听见声音后,还要面临长达2年左右的康复期。
在康复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要面对种种挑战。。。


图片里的小男孩叫俊俊。

俊俊出生后被诊断为听力障碍,父母辗转国内各大医院后,最后接受了这个事实。俊俊在10个月大的时候,经多方帮助完成了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从此声音进入了这个小家伙的生活。孩子在康复学校经过一年半不间断的康复,已经和同龄的孩子一样能听会说沟通无障碍了,而且俊俊在三岁多的时候就获得了“北京市第八届聋儿诗歌大赛”二等奖。

后来俊俊顺利进入了幼儿园,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幼儿园俊俊开始接触学习舞蹈、国学、美术等课程,成绩非常优秀。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俊俊不再想学习数学课程,不喜欢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甚至开始抗拒集体生活。细心的妈妈经过观察和与老师沟通,发现样样优秀的俊俊唯独对现象和抽象的词语:沉与浮、粗糙和光滑、干燥与潮湿等词语理解能力较弱,随着课程的丰富与多样化,这个现象越加明显。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俊俊身上,还有很多听障儿童在被这个问题困扰。



数理化课程是听障儿童学习的难点


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面临的挑战
因听力、言语的缺失听障儿童认识世界都是从视觉观察开始的。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方式的起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孩子开始运用更多的途径进行学习,听觉、语言、视觉、思维四位一体。但听障儿童由于声音介入较晚,要在听力、语言、视觉、思维、认知之间再次联系,类似我们成年人学习外语的过程。

加上孩子们的认知范围有限,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举一反三,这就使听障儿童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的现象普遍存在。像时间与空间、形状与几何体等概念往往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认识、记住,而听障儿童理解这样的知识点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在进入普通小学后,这一现象就导致听障儿童学习自然学科(物理、化学、生物)能力弱,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后自然学科课程跟不上。这也导致听障儿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中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受到直接影响。



解决方案

爱洒无声救助基金通过在听障幼儿康复机构中开展科学课程,提高听障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促进他们对抽象词语及科学现象的学习与理解,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们从现象到本质逐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有能力应对科学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降低听障儿童因认知水平发展滞后而造成的后期学习困难,减少小学四年级后因理论性知识的增加,导致的听障儿童回流聋人学校的现象。

俊俊带着科学包回家继续实验


科学课已在北京市朝阳区澳美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展且收效明显,在听力语言康复领域工作10多年的薛老师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特意在科学课上课时来旁听,发现通过实验现象讲解抽象的词语,句子,非常直观,易懂,增强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说话欲望,再加上专业的听力语言康复技巧,让孩子们从说出来到理解的过程变得简单了。薛老师把科学实验内容引入个训课中,在课上更详细的讲解并进行语言上的扩展,收效明显。孩子们的明显进步也使得家长更加认可科学课。



接下来,本项目将在北京三家康复中心开展试点,对60名外地来京康复的听障儿童开展专项救助。帮助这些孩子们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孩子听力语言康复进程的同时,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