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 从春节聚餐看公益项目选择
2019-02-14

小王今年28岁,他来自东北一个靠近边境的县城。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一家公益机构做项目官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是相对于家乡人的经济收入还是蛮不错的。


今年春节小王一个人回家过年,懂事的女友帮他精心选购了一些当地的特产海鲜。


大年二十九那天,小王从南方兴冲冲回到了家乡边境小城,他带着对家乡的憧憬、带着女友的一片孝心、带着一箱价格不菲的海鲜。


除夕晚宴,小王把带回来的扇贝、海螺、大虾、带鱼一一做好摆上桌,他想让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享受一顿海鲜大宴。


除夕那顿饭小王一家人从室外点灯笼一直吃到春节联欢会开始,饭桌上父母准备的十个菜陆续见了盘底,唯有小王带回家的那些海鲜没人动几筷。


小王起初认为家人们不舍得吃这些“远道而来”的海鲜,便孝顺地把盘子里的海鲜夹到父母的碗里,小王父母看到儿子一个劲地劝他们吃,终于说了实话:这些东西吃不好!知道这些东西很贵、也知道你们很孝顺,可是我们吃不习惯。


从除夕年夜饭到初五小王离开家门,那些从南方背回来的海鲜一直在桌上摆上摆下,除了小王吃了几块,家里再没有人去动那些价格不菲的海鲜。


一次吃饭时小王女友要视频看看大家在吃什么,眼尖的女孩看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海鲜被冷落一旁,有些不解地问小王:那么好的海鲜怎么没有人吃?你们家里人生活水平这么高?春节这几天因为吃饭这点事弄得小王有些沮丧,细心的父母看到儿子情绪低落也有些不好意思。


初四晚上,小王父母帮助他准备返回的东西,他们把在山上采摘的木耳、自己家种植的白瓜子装进包里让小王带回去给未来儿媳妇。


小王惊讶父母准备的这些东西都是女友平时喜欢愿意吃的,小王母亲看到儿子惊讶有些神秘又有些自豪地说:我们观察你们有段时间了,知道儿媳妇吃饭有木耳要养颜,吃白瓜子要保养。这些东西都准备半年了。


母亲的话让沮丧几日的小王一下子振作起来,突然间茅塞顿开,相对于父母他感到有些无地自容。


小王考大学在省城读了四年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又读了两年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就来到南方就业发展,几年下来虽有一些发展但感觉进步不大。


小王最初选择在一家服务社区的社工机构工作,这家社工机构围绕政府转,政府有什么公益创投项目他们都去参与,不管是否符合机构使命、不管是否在自己熟悉服务领域内。按照他们机构负责人的说法就是先解决吃饭问题,参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需求。


两年下来小王感觉到自己一无所获,六年的专业学习没有用的上多少,他们整日忙碌的是政府项目的申请、复核、检查和评估,被动、机械地执行公益项目,弄得他们每天紧张兮兮地,没有任何创造、潜能的发挥。


这样的选择和工作导致其结果是服务对象不亲、政府部门不爱、自己工作热情不高。


让小王无法理喻的还有一些根本不明白、不清楚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的政府官员在用着行政手段管理着他们这些社工组织,在个别政府官员眼里他们这些社工组织仿佛成为了政府第三部门或者下属分支。


在返回南方的飞机上,小王由自己带回家的海鲜被冷落想到了自己所做的社会服务项目:


自己擅长的明明是残疾群体心理援助,偏偏干上了自己毫无兴趣的老年公益课堂;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风风火火做活动和服务对象打成一片,现在竟然像一个体制内官员整天板起脸来。


自己带回家价格不菲海鲜父母不愿意吃,是因为不习惯、不适应;自己做的社会服务项目不也是面临着服务对象不清、服务内容不明、服务结果不知的问题


父母将女友喜欢的木耳、白瓜子带回去,是仔细、认真观察了女友的饮食习惯,这样的天然、原始东西一定会受女友的欢迎。


小王将海鲜带回家是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是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其结果是冷落和沮丧;父母将他们认真准备、倾注心血的木耳、白瓜子带给女友,女友一定会欢喜不尽。


这次春节回家小王有了巨大的收获,他在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在公益事业自己的希望:


公益项目的选择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更需要满足多方的需求;任何事物不能一厢情愿,需要一拍即合



校对 | 周家颖

编辑 | 孔羽洁



转载 | 微信(zxm6679)

合作 | 微信(fulily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