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时报】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听取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汇报,推进社会工作发展
2021-02-25

2月8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负责人陈存根、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等一行赴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汇报工作,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副主任委员宫蒲光等对报告中的各项举措高度评价并提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从法治建设、资金保障、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推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更好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负责人陈存根(右一)


陈存根提出,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助人活动,能够让让基层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共产党的温暖,从根本上巩固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工作在助力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20年社会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贡献,证明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而且可靠,功不可没。目前社会工作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还存在脱节,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社会工作缺乏国家经常性财政支持,社会工作的行业组织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水准有待提高。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好弱势群体,还面临为老养老、残困帮扶、青少年帮助、社会心理疏导等众多痛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政府部门和行政管理,必须要社会的多元参与。社会工作以人为中心,依靠服务老百姓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更好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德治治国,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服务为主要手段,通过平等协商、交流沟通、宣传辅导、帮扶服务,人见人、面对面切实解决关乎基层社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社会沟通,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期间,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将积极从加强党组织对社会工作的引领,推进社会工作立法、完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国家经常性财政预算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为提升社会工作的政治地位,让社会工作成为一项受人尊重、被社会尊崇的、高尚的职业。


贾晓九从社会工作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社会工作是解决人的社会关系障碍的专业,针对人的社会功能失调进行专业的帮助。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党建引领,使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相适应。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性,有独立的理念、逻辑和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具有普遍的通用性,能适应社会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工作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适用性,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都能建立自己的介入路径;社会工作具有综合性,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工作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左二)、副主任委员宫蒲光(左三)


宫蒲光认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到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汇报和交流工作,对于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很有意义,体现了社会建设委员会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社会工作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行业组织,为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联合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通过深刻理解和全面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何毅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伴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砥砺前行、茁壮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在170多项政策法规中对发展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社会工作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已经成为助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民政部领导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联合枢纽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结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作来看,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全国人大代表普遍关注和多次提出的议案建议,也是社会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社会委与中社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推动社会工作立法研究、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取得积极、丰硕的成果。


会议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冯军,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主任王进、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京,《公益时报》社总编辑赵冠军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