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2021年5月16日,由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主办的 “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低碳‘偶’先行 公益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举办,同时得到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公益支持。
本次生态文明宣教公益活动紧扣“垃圾分类”、“低碳绿色生活” 两大主题,通过多种趣味性十足、寓教于乐的宣教形式,引导居民亲自实践参与生态环保行动,充分展现了社区垃圾分类示范形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构建美丽家园,树立新的生态自觉,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三十余组志愿家庭参与了 “ 生态校园 ” 平台垃圾分类线上打卡公益挑战,新颖的方式既让孩子们培养了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生态校园”平台线上打卡公益挑战页面
线下活动共设置了垃圾分类趣味游戏、爱心义卖环保市集、自然探索研学之旅三个互动环节,让现场参与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全情投入。
01
趣味实践垃圾分类游戏 促进环境保护参与意识
垃圾分类的趣味互动环节尤为吸引小朋友们的眼球,现场共设置了“飞行棋”、“大转盘”、“掷沙包”等“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区域。 在志愿者老师的 引导下 ,小朋友和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 像“机油桶 ”“除草剂”“油烟机油垢”等 这类不常见的垃圾,孩子们也能很快地找到对应的投放区。 “垃圾分类的活动 很有意思,玩儿的同时就加深了对日常生活垃圾类别的印象。 ”体验游戏后的小朋友说。
02
公益市集魅力多 低碳环保献爱心
“为孩子捐献一份爱心”、“支持生态环保公益”区别于其他市集的叫卖声,爱心义卖公益市集同样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前来参与。大家纷纷围绕在 生态环保、教育助学、医疗健康 等各类公益项目的摊位前,仔细聆听公益项目背后动人的故事。 义卖活动现场所筹集的善款已全部用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公益项目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感知世界爱意的同时又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小市集凝聚大力量!
03
体验自然研学之旅 探索生态和谐之美
把新颖的环保生态系统—— 鱼菜共生 体系搬到了社区的楼顶花园,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观察自然、探索生态和谐之美的载体。“这里的鱼需要喂食吗?”、“这个黑乎乎的是石头吗?”、“这株绿萝会长大吗?”,小朋友带着很多疑问与好奇,细心聆听志愿者老师讲解鱼菜共生体系的运作原理。 现场还为大家提供了鱼菜共生 微型 装置材料,让孩子们能够动手制作,真正达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目的。除此之外,志愿者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参观讲解了 分小萌的“家” 、 “昆虫旅馆” 、 “喂鸟器” 等生态环保设施,鼓励孩子们多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Tips:什么是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 ,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让动物、植物、微 生物三 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此次社区公益活动不仅让生态文明教育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同时还通过生态校园平台充分发挥出了科技环保教育的优势。未来专项基金还会联合更多社区、学校开展一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公益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以孩子带动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
关于我们
About Us
中华儿慈会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专项基金成立于2019年,由中华儿慈会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发起成立,也是全国首个专注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重点专项基金。其主要以“青少年生态环境知识普及”为宗旨,坚持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