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惠及2600万名学生。在这之前,由公益人士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可以说是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在一片争议声中最为成功的官民积极互动,共筑慈善公益事业的行动。我的评价是:这么短的时间内,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民间倡导,加速了国家政策的实施,从惠及1万名学生的项目到惠及2600万学生,这在世界慈善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邓飞为什么会成功呢?邓飞不是富豪,也不是实力雄厚的慈善组织,邓飞只是一名记者,他和500多名记者从4月2日开始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动用新媒体的力量,不断传播、透明,形成了一个方便捐赠、支付的平台。结果就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从一个项目上升到国家政策,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普通人,包括慈善机构的领导者只要我们项目设计得道,也能产生广泛影响和得到资金支持。邓飞的项目应该广泛传播,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都应该从中悟出道理,应该是我们三个月来对慈善质疑、讨论的明显成果。这也鼓舞了我,到底慈善行不行?到底慈善能不能和政府积极互动?到底民间组织的作用是什么?现在可以看出,民间组织可以倡导、推动政府政策的积极改变,可以和政府结为很密切的伙伴。
如何看待中国公益慈善事业?
一、 中国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现代慈善阶段
现代慈善阶段和传统慈善阶段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从中国基金会的成长趋势中能够看出。从2005年到2011年10月,基金会数量增长迅速。2005年,非公募基金会数量253个,基金会总量975个,到今年10月,基金会总量已发展到2462个,而且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公募基金会在2010年和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达到了持平的状态,现在,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超过公募基金会数量,达到了1283比1179。非公募基金会已经开始更多更快的发展。
基金会在增长,捐款数额也在持续增长。2006年我倡议,中国人能不能经过5年时间人均捐50元钱,全国大体上达到500亿,当时很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08年汶川地震,激发了人们的捐款热情,全国共接受捐款1000多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000亿元。09年很多人都原本准备慈善事业“过冬”的,结果捐款超过了500亿,2010年年终统计已超过700亿,经过汶川地震,这三年,中国的慈善捐款均在500亿以上,向700亿在发展,所以说,这些年从捐款数量看,中国的慈善事业在发展。
这些年,有一些影响中国慈善发展的公共事件,在最近一年中,这些事件主要有:
1、盖茨巴菲特慈善晚宴:这个晚宴可能是在全球慈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晚宴。这一个晚宴没多少时间,但是结果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关于这次晚宴的各种话题,在中国讨论了2个多月。到9月30日的时候,百度搜索已经达到38万条。中国人都在广泛地讨论裸捐问题、富豪问题,这是对整个民族的慈善心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过去我们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想到的是其他一些问题,想到是怎么来捐,谁也没有想到富豪巴菲特、盖茨他们开始行动并且注意国际、国内慈善界的大佬们、富豪们开始了积极的互动,他们没有办外交手续,没有要求政府来参与,也没有很多公开的新闻,这顿饭原来说是秘密的,并且不接受采访,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方式来展现了慈善非常个性的一面,但实际上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进应该回头来看是相当大的。
2、壹基金成为公募基金会:壹基金原来叫李连杰壹基金,因为是非公募基金会,最后只能设计出来一个基金挂在红十字会的下面,然后进行公开募捐,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方便,后来也发生了一些矛盾。壹基金是非公募的,注册在上海,但又挂在红十字会,是公募的,实现了壹基金的转型,但这在运作起来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结果深圳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壹基金的注册成功,又一次地实现了壹基金的转型,叫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这是大型公募基金会的一个结构性改变,原来只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现在一个大型的,具有社会网络的这样一个基金会开始成为公募,所以壹基金的注册成功,对公募的格局产生出来极大的冲动。
3、登记注册政策的重大调整:首先是2月份北京宣布社会组织不需找主管部门,接着7月民政部宣布慈善公益类包括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的组织全部可以由民政部门作为主管单位,这是一个政策的重大调整,这个政策就说明我们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都知道一旦民政部门作为主管单位就意味着没有主管单位了,我们多年来所担心的找主管单位难的问题就在这个政策智慧性的变通中突破了,这是另一个大的结构性的变动。
4、大额捐赠不断出现:大家知道,先是企业界开始行动,国有企业中石油等其他企业,还有地产界大连万达等也开始大型捐赠,再一个国际上跨国公司也开始参与进来。去年110家中央企业捐了近42亿,尽管不多,但是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余彭年、王健林等富豪站在了捐赠的前沿。
5、基金会结构变化:这些变动主要有三个,一是河仁慈善基金会,曹德旺先生一直宣布他要捐股权,到今年终于实现了,35亿的股权建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不仅如此,35亿股权捐赠的完成意味着金融领域和慈善领域的道路打开,打开自后发现矛盾太多了,后面排队的陈发树先生的83亿,还有人希望股权、股票等多种多样的捐赠。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和金融业之间形成一个直通车,然后我们才可能有大的捐赠,曹德旺先生的捐赠实现了。二是安利公益基金会,这是第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公益基金会,500强公司在中国的很多,但是建基金会的安利是第一个,以前是政策不允许,现在安利做成了,而且注册金额很高,高达1亿,安利注册的成功使500强在中国做慈善有了依托,这是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是以基金会的形式,过去都是以项目的形式,我们的基金会开始发生了变化。三是海航,海航公司非常低调地来完成了一个重大的捐赠,作为一个股份制的航空公司,7名董事已经下决心将自己的股份在他们百年后留出来捐赠给慈航基金会。
6、陈光标创造大众喜闻乐见、具有个性的捐赠方式,以个人的名义前往境外开展捐赠,大陆与台湾的捐赠,原则上台湾的捐款过来大陆比较方便,大陆对台湾捐赠有很多障碍,我们往往通过红十字会系统客客气气进行,陈光标以个人名义很个性化的开展捐赠,结果就把两个捐赠关系给打通了。
7、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慈善事业的大发展,要有支撑系统,壹基金研究院、基金会中心网、中山大学慈善研究中心相继成立。
8、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不断发布。
9、中国媒体成为重要慈善力量,先是李连杰促使壹基金落户深圳,微博打拐打造了最为感人的全民活动,我们政府下了很大力气不能解决的问题,微博发起就很快解决了,邓飞通过微博发起“免费午餐”活动,现在产生巨大影响。
10、社会问责公益,人们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启动了社会问责公益的公共权力运作方式,这个问题主流是非常健康的,但也有一些极端情绪,但整体上没有停留在对个人隐私、责任的不断追问中,而是追问信息公开、权力透明,大众的视野已经脱离了郭美美本人,最终的结果导致了全体社会大众主体意识迅速提升,大家终于发现我们是捐赠的主题,所以也就会导致动员性捐赠体制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开始解体。动员性的、依靠政府简单号召捐给具有政府背景的组织的体制,静悄悄地转型了。
10项事件几乎全部突破了传统理念和做法,使中国公益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在中国慈善事业是在跑步发展,传统慈善快速向现代慈善转型。
二、现代慈善阶段的六大特征:
一是立足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不是无源之水,不是由于大家情绪激动引起的。小平同志当年讲到2050年中国GDP超过6万亿美元,人均达到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2010年中国已经达到这个水平,GDP达到5.93万亿,人均4300美元,意味着比小平同志的规划提前了40年。我们国家现在许多问题是因为我们提前40年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中国慈善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更不用说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达到8万亿,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中国的经济实力确实和过去不一样了,超过了国家的预期,比小平同志的预期提前40年,比十七大的预期提前了10年,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当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包括管理、财富的使用、人们的思想等会产生极大的冲击,这就导致我们很多政策需要调整,比如说孤儿政策、全民医疗政策、老年人政策都开始探索,需要我们现在来解决。
二是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广泛传播,因为国家的开放,新媒体的发展应用,聪明的中华民族开始思考,结合国情进行学习,开始学习、开展组织慈善,专业慈善,宽容慈善,行业慈善,并且在探索国际慈善,可以看得出与盖茨和巴菲特的对话只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标志。
三是企业捐赠与大额捐赠时代来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会、企业开始大额捐赠,像曹德旺、陈光标等人也会日益增加捐赠数额。
四是多样化公益慈善项目的格局出现,其中魏老创立的9958紧急救助电话,在全国是非常有创新意义,非常有气魄和胆略的一个举动,是多样化公益慈善新格局的一个表现。
五是公益发展的支持系统开始逐步确立。
六是捐赠结构进入快速调整期,仅仅依靠动员式的传统募捐方式在质疑声中开始被淘汰,开始转入现代工艺慈善,现在的捐赠标志是如何尊重捐赠者的主体地位。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具备了慈善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应对这个大发展,考验着我们所有公益慈善组织的智慧和能力。
中国客观上进入社会改革的加速期,具体体现在:(1)第一关注公共权利;(2)关注公共权利的运行方式;(3)公共道德开始重新确定;(4)公众的全面直接参与越来越广泛;(5)媒体的作用空前重大。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新的环境当中,这是我们做慈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我们有资源,又生活在发生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很多变革就是我们自己在设计,自己在创造,包括我们今天的项目签约仪式,童缘是中国最成功的实现了这种慈善公益项目的创新的活动,是公益慈善变革的一部分。
当大家做慈善的时候,注意我们现代公益慈善转型会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现代做慈善,是想结束“富不过三代”这样一个现象,将重新确立我们的正义与慈善,揭示社会公德要广泛的兴盛起来。慈善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创新,非常重要的社会建设的内容,原来我们富起来之后,历史上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确实也遇到过同样地问题。
三、工业革命后欧美慈善
工业革命后确实有过社会失序,社会有恨混乱的一面,结果是三个方面来实现财富的再分派。第一是欧洲政治开放,马克思领导的工人革命运动。第二是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就是做慈善事业。欧文做空想社会主义,最早就是做慈善事业,把工厂捐出来来做实验。英国是最早来用慈善法来规范慈善捐赠的国家,但工业革命后,这个法律又不行了,又开始了变革,1853年英国建立慈善委员会,一直到现在还运作的非常好,大众有什么意见都可以通过慈善委员会来调整,欧洲中德国是建立了现代保障制度。美国在一百多年前工业革命以后,富豪日益多了起来,不知道怎么办,污染很重,腐败很重,没有建立公务员管理体制,那时他们开始研究清政府,说中国不错,公务员有科举制,结果他们发起了慈善的比较著名的运动,最为著名的是卡内基写了《财富的福音》,工业革命后有三大慈善浪潮,分别是:第一个浪潮是私人资本兴办大学。这个时期举办的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李海大学以及洛克菲勒捐赠芝加哥大学等;第二个浪潮是私人资本兴办图书馆、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第三个是建立基金会以解决各类具体的社会问题。如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1861年至1871年美国首次在国内征收个人所得税,1909年征收公司所得税时都赋予慈善事业,如宗教、文化、教育、社会救济等减免所得税的特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基金会是税收政策的产物。
一战时美国建立了遗产税制度,促进了基金会和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现代美国基金会也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二战后的1950年以后;美国经历了极端的慈善社会质疑,结果带来了大发展;第二次是1980年以后;和平发展促成社会提升!第三次是2000年以来,全球化与信息化促成现代慈善提升,社会企业出现,平均每天至少成立8个基金会。目前美国基金会达到10万来个,90%以上是家族或企业基金会;美国慈善组织的就业人员达到1000万以上,美国慈善工作者的一般年收入在3万美元以上。
慈善在社会财富转型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财富与知识体系建设实现了有机结合;财富与社会创新特别是科学探索领域出现了有机对接;财富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有机融合;慈善在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方面起了强有力的作用。一些大型基金会,像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和现代的盖茨基金会,已经在引领社会的改变方面树立了榜样。大量的小基金会和其他慈善组织也能够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影响公众的意见,改变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吸引媒体关注,支持和影响政策与法律。
四、中国建立现代慈善所面临的基本矛盾
中国现在不是不愿做慈善,而是不会做慈善,我总结了两个突出矛盾表现,第一,是中国社会已经广泛形成的现代慈善社会基础与传统慈善理念的矛盾。社会的爱心涌动,但人们对现代慈善理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出现了焦躁和激昂情绪。第二个是现代慈善体制的发展要求与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矛盾。现代管理体制的专业化职业化需求,传统的简单管理方式无法满足。这两个矛盾主要集中于六中表现,分别是:
1是社会资金富裕与慈善资金缺乏的矛盾。中国的财富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并且成为美国的最大债主,但常年人均捐赠还没有达到100元,中国的慈善还没用形成常态化,平民慈善还未发展起来。
2是爱心奉献广泛发展但组织太缺乏的矛盾。爱心奉献需要多种形式的组织,没有组织,就不可能将大众的爱心有效地组织起来和保持下去,但中国2010年只有2200家基金会,而美国就有近10万家基金会,组织过少,导致组织功能单一,缺乏行业建设,社会大众捐赠很不方便,慈善活动不可能多样化地深入开展起来。
3是多样化捐赠与相应税收政策缺乏的矛盾。主要有企业还不太了解12%的优惠政策,企业也不太了解建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各项优势,个人捐赠的税前30%的减免优惠政策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还极少能够得到落实,大额股票捐赠和建设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益事业的渠道还不畅通。
4是社会服务快速增长与社会组织服务的缺乏的矛盾。我们快速的富裕化、快速的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十分特殊的趋势,需要新的产业特别是社会服务业来支撑两个方面的发展:需要新的文化娱乐产业,需要现代专业化的服务业,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应对新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美国有上千万的慈善专业工作者,养老、助残、儿童照料等业务相当发达,中国在政府与民间此一领域的合作相当缺乏。
5是规范化管理需求与服务型程序化和标准系统缺乏的矛盾。任何规范的社会管理特别是慈善事业的管理都需要系统的标准和程序,美国政府建立了标准的养老院的洗碗标准,中国行政管理相当粗放,慈善组织专业化服务缺乏系统标准,许多管理行为往往停留于领导责任制的传统办法,结果许多行政行为因人而异,很难提高专业化程度。
6是丰富的社会典型涌现与现代表彰方式缺乏的矛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条件下,中华民族善于学习的优势正在日益展现,许多慈善项目的理念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同时又不断地涌现出大量的社会优秀典型,但我们的表彰方式和社会提倡方式过于传统,为什么没有勋章?为什么没有领导夫人的高品味晚宴?为什么缺乏各类善意的社会压力?此外,我国社会还缺乏系统的慈善排序。
五、发展现代慈善基本政策选择取向
1是力避传统思维惯性,不过度政治化,慈善是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但也不过度道德化,一定要注意调整慈善资讯研究的方式,两极思维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正确与错误之间壁垒分明,但中间领域则被忽略了,这就不可能尊重多样性,压抑了民间社会。
慈善要转型,一是必须要尊重普通人的日常需求的重要性,邓飞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最基本的需求。像这样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开发的还不足。同时,捐赠人的需求也没用得到很好的开发。二是一定要以善促善,不能让慈善成为祭坛,慈善潜力很大,但是需要以善促善。很多富豪愿意从事慈善,如果我们给够他们尊严,慈善资源应该大体说是在3000亿。要注意和企业家、家族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注意兴办这些基金会,也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制度与公共关系。
这些工作的立足点要注意平民慈善资源,如果组织不善于开发平民慈善资源,那么慈善就是无源之水,中国整体上的慈善资源现在开发不够。如何开发?我们要呼吁政策调整,门槛不能过高,工资不能过低,10%的行政费用要呼吁,
中国慈善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我预计转型期为三年,各大慈善组织必须找到准确的定位。中国慈善正在进入起飞期,三年之内,我们要找到战略定位,与战略转型。
在组织转型中,一是要提升救助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开拓福利的需求来完成我们的战略转型。
六、在提升救助与福利需求中完成慈善组织的战略转型
中国慈善事业三大功能:一是解决困难群众急迫需求,是社会关系的稳定剂;二是社会发展的促进剂,提升社会质量;三是社会道德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承载体,是社会价值的凝聚剂。
未来中国慈善趋势:
1、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将要求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日益专业化,只有专业化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高认可;
2、要注意行业化走向,慈善组织要有行业意识,要联合起来,才能有秩序。在行业组织尚不发达的形势下需要相似业务的组织开展联盟式的弹性合作,行业的整体优势将会逐步展现,要建立非正规的社会联系,建立朋友合作式的人际网络,推动信息共享,建立标准系统,展开利益合作谈判,促成行业系统规则确立。
3慈善巨量化走向,与海量捐赠建立联系,实行有机结合;
4社区化走向,实现捐赠直接化,把小捐赠形成慈善项目,大量多样性基层专业性服务组织的发展将是一个基本趋势,社区的项目开发将产生多方面的效果;
未来,我们要善于准确定位慈善事业,需要具有定位的清醒意识,需要注意培养并不断提升定位的能力,我们要定专业之位,定行业的联盟之位,定捐赠数额的级别之位,善于抓紧战略机遇期。
以如何开发月月捐为例,我们需要做到哪些呢?
当大众提出意见之后,要善于发现提升空间,既是:如何让捐赠者更有尊严?
捐款的去向如何明示?捐款免税的落实,公示如何到位?捐款的尊严和荣誉如何设计?捐款是有很有尊然很有荣誉的事情,场所怎么选定,怎么设计都关系着捐款的效果。效果如何评价?组织网络如何设计?这些都是要做的,全世界的慈善都是做的很高雅,我们的颁奖仪式都是很运动话的,没有个性化、细腻化,在开发普通人尊严方面我们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做。
慈善无定则。要有规则,但不要有局限,要有想象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