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索】 河南鲁山:我为群众办实事 民政爱民解民忧
2021-12-20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仅给俺家办了低保,孩子上大学时还对俺进行了临时救助,俺家现在生活有保障了。”鲁山县低保户杨某握着上门回访的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据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鲁山县民政局以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为目标,织密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精准救助网络,全力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完善保障体系。坚持综合施策,持续巩固提升兜底脱贫成效。及时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90元、377元,人均月补差水平提高到不低于295元、188元;将特困对象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300元、5892元,确保不低于该县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特困对象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250元、500元;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比对机制和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排查出的脱贫不稳定户28户57人,边缘易致贫户79户12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0户141人纳入救助对象,构建了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政策衔接。开拓了“政策联动保基本民生”的工作思路,构建更加完整清晰的“大救助、大协作、大联动”现代社会救助政策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342户1830人,该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9422户26517人,特困供养对象6448人,累计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救助资金9264.6万元,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8.7万元,受惠群众达3020人,确保了困难群众及时有效救助。


构筑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一户一档一策”,加强经济状况动态核查,将社会救助融入网格化治理,确保救助的准确性、及时性。开展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核查,共新增“两项补贴”对象1380人,退出2215人。严格落实资金月发放,截至目前,该县共有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24381人(次),累计发放资金1621.7万元。巩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成果,全县认定散居孤儿18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3名,累计发放资金367.9万元;收养孤(弃)婴儿20名,依法对24名儿童办理了收养登记。全县认定80岁以上高龄老人19908人,已累计发放高龄补贴资金989.6万元。


分类帮扶,解决群众“最需、最盼、最难”问题。积极开展“褔康工程”,对39名申报的需装配假肢的困难残疾人进行先期的量模,持续为困难残疾人免费装配康复辅助器具;规范建设儿童之家16个,为儿童提供学习、阅读、益智娱乐、日常照顾等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确保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监护和照顾;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为资助对象提供教育、医疗保障;为14名在高校就读的孤儿大学生发放助学金9万元,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帮助3名困境儿童联系慈善学校,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扎实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目前,共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7人次,确保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温情救助嵌入社会关爱。积极引导公益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会救助,围绕助医、助困、助学、助孤、助残、助老等“六助”工作,增强困难群体自我救助、自我发展能力。7月,募捐1503万元用于灾后重建;“九九公益日”活动期间,在腾讯公益再次募捐1700余万,用于支持全县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随后,链接乐信公益携手中华儿慈会紧急援助2500个应急救援包,发放给2500户困境儿童及家庭;筹措夏凉被1100件,棉褥700件,分发至该县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此后,组织社工机构对15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家访,开展心理健康、养育方式、学业辅导,帮助改善生活和学习环境,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临时救助发挥救急效应。积极开展“急诊救助”,科学制定救助标准,优化审核审批程序,对遭遇疾病和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群众,先实施临时救急帮扶,再根据致困原因转入相关救助保障。同时不断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让困难群众能够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救助,有效形成“救助链”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共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136万元,累计救助各类困难群众对象818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8.7万元,受惠群众达3020人,确保了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从事民政工作,就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民政干部,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兜牢民生底线,让保障更有力度,让服务更有温度。”鲁山县民政局局长刘兵战说。

(鲁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薛嘉言 南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