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圆梦项目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交流座谈会举行。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卫中、中华儿慈会圆梦管委会主任冯昌栋、中华儿慈会成长发展部主任靳剑惠、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刘会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季士治、中科科普促进中心秘书长柳茹凤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卫中
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卫中在致辞中对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领导嘉宾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中华儿慈会的发展历程及初心使命,并表示,“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科普课程进校园的需求激增。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学校,都希望有社会第三方的助力,提供相关平台与服务,使优质科普资源最大限度得以利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社会效益。中华儿慈会致力于为全国青少年儿童提供帮扶,希望可以通过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双减’持续落地,点燃更多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和科技梦想,培养他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梦而奋勇拼搏!”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刘会强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刘会强分享了当前科技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教育普及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方位培养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2021年12月,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有效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这无疑为“双减”后学生科技教育及相关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此次开展交流,希望能和中华儿慈会一道,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引领者与倡导者,推动青少年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生动实践。”刘会强副主任表示。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季士治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处长季士治介绍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致力于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普及传播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养未来一代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心与全国31个省(区、市)科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以及各地科技场馆等校外教育机构,形成了中国科协系统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公众科普工作网络,共同组织实施各种全国性科技教育项目及示范性科普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协同共创,利用优势资源,联动学校和其他专业机构,有计划地开展和设计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共同探索全民科普新思路。”
中华儿慈会圆梦管委会主任冯昌栋
中华儿慈会圆梦管委会主任冯昌栋介绍了圆梦项目的发展历程和初心使命,他认为,中小学不仅是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未来,双方可以依托丰富的科普资源以及公益募捐平台,探索各种有效的形式,着力加强双方资源共享,将优质课程、活动资源持续垂直下沉到中小学校,尤其是科普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
科学普及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期待双方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用科学普及激荡孩子们的科学梦想,促进每一位青少年增智益志、筑梦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