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丽莉: 尽快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补贴制度
2022-03-01

“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以及数量庞大的伤友、病友。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预计达6000万以上,到2050年达9000万。我国还是慢性病大国,人数超过2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使用辅助器具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残联副理事长张丽莉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将提案建议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


binary_middle (1)


辅助器具是指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的产品,是帮助各类功能障碍者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张丽莉表示,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又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加强服务专业化建设、进一步丰富辅助器具产品供给等,到2025年,有需求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将达85%以上。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部分残疾人免费适配了轮椅、拐杖、助行器、盲杖、假肢、人工耳蜗、助听器等残疾人常用的辅助器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但张丽莉强调,目前我国辅助器具全免费配送受益面不广,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受人力、财力与物力的影响,仅能配发简单的辅助器具,为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少数几种产品,且持续性差,残疾人缺乏自主选择权,特别是项目性、任务性的辅助器具配送,使辅助器具服务仍停留在‘有什么配什么’的状态,很难兼顾每位残疾人的差异化需求。”


据张丽莉介绍,为打通助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北京、江苏、福建、广东等少数发达地区建立了普惠性的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但多数地区缺乏相应制度保障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


因此,张丽莉建议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


“一是要建立补贴经费分担机制。经费支付采取国家财政补贴与地方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经费支付比例依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而异。”张丽莉说:“二是要明确补贴范围与标准。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持证残疾人给予补贴。其中,低保、低收入待遇、不满16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年满16周岁的在校残疾学生等残疾人享受100%辅具补贴,其他持证残疾人享受50%补贴,实现人群全覆盖。”张丽莉还建议,要根据残疾人需求,分类制定《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目录》,规定辅助器具类型、适用人群、补贴标准、使用要求和评估要求等。探索动态遴选机制,保障辅具产品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辅具产品与残疾人选择的有效衔接,最大可能满足残疾人对辅具服务的多维需要和高层次需求。


“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是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状况的治本之策,也是有效扩大市场需求、带动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将辅助器具纳入国家医疗保障范围或建立辅助器具补贴等福利制度保障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张丽莉建议相关部门和残联组织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北京、江苏、福建等地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建设的有效经验,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从救助对象、补贴标准、服务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从而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服务提供制度性保障。


“满足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就是助力千千万万残疾人及其家庭创造美好生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提升辅助器具服务质量,更大程度惠及残疾人,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作出积极贡献。”张丽莉说。 (来源:人民政协网,作者: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