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重新定义了“尊重”
2022-03-14

在刚刚结束的冬季奥林匹克残疾人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视障运动员的身影:


3月4日开幕当天,朱大庆在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力障碍组)比赛中,为中国队摘得首枚奖牌;


3月8日下午,王跃在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比赛中,获得铜牌。


在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项目颁奖仪式上,获得视障组冠军的奥地利运动员卡丽娜·埃德林格和引导员洛伦茨、导盲犬Riley一同登台。

......

他们,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实现了“让世界看到我”的梦想。




我国拥有着尊老爱幼、扶助弱小的传统美德,民众对视障等弱势群体有着很多怜悯和关爱。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视障群体在身体和生活方面的便利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济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视障群体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对“尊重”有了新的定义。


减少过度关爱


对于视障人士来说,眼前的黑暗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也造就了他们性格的敏感性。一方面视障人士需要被关爱,另一方面也提醒大家不要关切过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心理专家也曾经就这方面做过提示:视障人士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和鼓励,而不是无休止的询问和强调“盲”,这无意中强调了他们的“弱势”。



给予信任和认可


1652663544503073.jpg

1652663544876388.jpg




2021年春天,瞳爱救助中心在北京奥森公园举办盲人助跑活动时,认识了马拉松达人老刘。

每周六上午6点,他都如约抵达北京奥森公园,开始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跑。风雨无阻,老刘一坚持就是五年。

“相比被帮助,其实我更需要被信任和被认可。”

从一开始求助陪跑员,到后来组建了马拉松团队,组织马拉松比赛,帮助更多的视障人士参与其中,老刘一步步实现了自我价值。

老刘说,组织马拉松跑团的目的,就是鼓励广大视障人士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像正常人一样去沟通和交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告诉自己“我可以”。

从老刘身上,我们重新定义了“尊重”。他们渴望的,是像正常人一样去努力,去热爱,去凭借自身努力赢得想要的生活。


逐步消除就业偏见


根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的统计,视障人士可以从事的职业超过300种,包括教师、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物理治疗师、程序员、律师、客服人员、工人、记者、自由撰稿人、音乐家、政治家、运动员、厨师、艺术家等等,按摩行业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在中国,能够接受盲童的大学少之又少,而且只有针灸推拿和钢琴调律两个专业。盲童的人生,似乎早早地被限定了。

为了让更多的视障儿童平等地享有追逐梦想的权利,2021年起,瞳爱救助中心开启了盲童技能培养和“梦想守护计划”。

在北京盲校,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盲童。

微信截图_20210929133501.jpg



他们有着优美的声线与歌喉,自信地走上表演舞台;他们能够熟练地击打乐器,甚至比普通人更具有探索精神;他们努力学习,参加中考和高考,希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们梦想成为面点师、艺术家、心理学家......

视障人士就业的多元性,代表的是生命历程的多元性。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不该在一开始就接受“宿命”的定义。

有些路虽然艰难,但是要有。人生苦乐,尝过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