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呼吁人们行动起来,重塑保护地球健康与人类福祉。
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健康是人民最大的福祉。
在中国疫情发展最为严峻的时期,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的多家爱心合作医院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奔赴抗疫战场。
医生的肩上,扛起了职业的责任与使命,也担负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压力。
世界卫生日当天,我们邀请到来自青岛华厦眼科医院的王洪格副院长,讲述大爱背后的医者仁心。
每个生命都是一份力量
在王洪格看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每个生命都是一份力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分子,值得被尊重。
作为一个医生,需要“看见”的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还有患者对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与力量。
譬如说眼科医生,用自己的专业帮助患者重见光明,事实上是帮助他们恢复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让患者得以有尊严、有自信地立于人世间。
眼科是一个窗口,当很多疾病在临床上还没有被确诊的时候,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白血病等等,早期可能已经在眼睛上有所体现。
一个负责任的眼科医生,不止要关注眼睛这个“局部”,还要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兼顾患者全身的状况,以及疾病带给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像对待亲人或自己一样,来关注患者、服务患者,让他们恢复健康,才是敬畏生命的最好方式。”王洪格如是说。
在山东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王洪格和他的团队在支援抗疫的同时也在坚持接诊。在他看来,绝不能因为害怕病毒而牺牲患者的健康,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是医生的道德底线。
最大的压力源于“责任心”
“从第一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全部都是医学院。”高考时坚定不移的王洪格,怀揣着这份医学理想,三十余年初心未改,至今依然在砥砺前行。
医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方面,医生要面对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遇到来自患者和家属的误解甚至责难。
而对王洪格来说,最大的压力莫过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心”。
正是由于医生的神圣使命,王洪格不断探索和追求知识、技术的新高度,希望通过自己的技能让患有眼疾的人重见光明。
也同样是因为责任感,让王洪格时刻保持着同理心。在遭遇患者的误解时懂得换位思考,理解黑暗带给他们的痛苦和担忧。
“被误解时或许是痛苦的,但当我们回头去看,如果能够积极面对这些困难,也就实现了职业上的跨越。”
常见小儿眼病TIPS
直播的最后,王院长为大家带来了小儿眼病的相关知识。常见的小儿眼病包括先天性异常、眼科肿瘤、寄生虫感染、小儿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
儿童眼病可以通过外观、眼科筛查和眼底像等方式发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眼睛颜色和眼球大小异常、眼泪分泌异常等状况,需要防范眼病风险;另外要重视遗传性眼病的潜在风险;有宠物的家庭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防止孩子因为不洁使眼部受到寄生虫感染。
新冠病毒对眼健康也带来了威胁,比如容易引发结膜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等等,大家及时关注自己的眼健康,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王洪格医生简介
199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六年制英语临床医学系,2002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师从日本眼科界大师安藤文隆教授,专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和各种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学成回国先后于山东省眼科医院、青岛市立医院工作,分别担任眼底病科主任、眼科主任,2015年加入青岛华厦眼科医院,担任副院长。他擅长治疗各种复杂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杂眼外伤、视网膜脱离、各种黄斑疾病、眼内炎等等,能够高质量完成玻璃体视网膜眼底病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