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政研中心主任王杰秀谈民政如何参与推进共同富裕
2022-10-09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民政作为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杰秀

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使命任务。

一、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先富带动后富”,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一个都不掉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的富裕,更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二,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崭新阶段,是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民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的社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实现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共同富裕是承认合理差距的全民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努力方向是形成合理的社会差距,而不是完全消除社会差距。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不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时富裕、一样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统计数字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20%高收入组家庭与20%低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6.13倍;农村居民20%高收入组家庭与20%低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8.87倍。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随着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收入比已经缩小到2021年的2.5倍,差距仍然较大。在区域发展差距方面,东中西之间、南北之间都存在明显差距,2021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7.8万元,是排位最低的甘肃2.2万元的3.5倍。

第四,共同富裕是“富裕”和“共同”的结合。共同富裕既代表着以富裕为特征的生产力水平,又代表着以共同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关系,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保障,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经济增长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重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发展的动力,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从历史发展来看,贫富分化既非不可控制,贫富差距缩小也非自动发生,关键在于公共政策的选择,要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五,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既要防止急于求成,又要防止畏难情绪。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二、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中国人民的基本理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第一,共同富裕关乎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更比一年好。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第二,共同富裕关乎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始终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已成为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集中体现,要通过有效兑现共同富裕承诺,赢得人民群众更大的信任和拥护,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共同富裕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可以促进效率,“结果公平”与效率存在一定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也非完全对立。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结果公平短期可能存在矛盾,长期则是统一的。欧洲一些国家贫富差距较小,其全球竞争力也名列前茅。

第四,共同富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同共进,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之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日。

三、切实发挥民政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三次分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民政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大有可为。

第一,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民政协同作用。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慈善事业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才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政要通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第二,在再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再分配在缩小收入差距过程中作用巨大。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情况来看,初次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大都在0.4以上,但通过转移支付进行收入再分配后,基尼系数总体降幅达35%,大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降至0.4以下,有的甚至低于0.3。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关工作是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有调查研究显示,低保制度明显缩小了城乡低保家庭人均收入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具有显著的收入调节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民政要在兜好底、强基本、促普惠上下功夫,通过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基本生活底线;通过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基本殡葬服务体系等履行好基本社会服务职责;通过推动民生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普惠方向发展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在再分配中发挥作用。

第三,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关键作用。慈善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一种自愿性的安排,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的优势,在弥补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缺陷和缝隙,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要通过完善政策环境、科技环境、人文环境和舆论环境,不断提高慈善事业透明化、规范化、便捷化水平,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使第三次分配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在精神富裕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挖掘民政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推动为民爱民、尊老敬老爱老、守望相助、患难相恤、乐善好施、助人自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优秀文化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和人民生活方式,在促进精神共同富裕中有更大作为。

注:本文转自《中国社会报》2022年9月27日,作者系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