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慈会联合华厦眼科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
2023-05-31

5月27日上午,第九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在厦举行。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联合华厦眼科医院集团重磅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出席活动并致辞。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旨在揭露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危险因素,其选取2019年-2021年3年间,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与华厦眼科从全国19个省,51个城市,4027所学校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生眼健康义诊筛查的有效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人群总计455.6万名。


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人群整体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64.85%,其中小学阶段人群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54.00%,初中为78.18%,高中为87.05%。


女生的筛查性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右眼的筛查性近视患病率高于左眼,随着学龄增长,筛查性近视患病率逐渐上升,初中阶段上升最快,高中阶段趋于稳定。


研究证实,近视患病率与学龄阶段差异存在明显关联。这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内容及人物随受教育阶段的提升不断增加有关,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增多,用眼时间增加等多重因素综合造成了用眼负担过重。


以区域进行的分类研究中,发现筛查性近视发病率存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及显著的城乡差异,推测不同区域间经济水平、电子产品在教学及生活中的普及应用程度以及自然因素等会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年龄早、患病率高,近视进程快且程度重的特点。倡导健康用眼行为,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日间户外活动,仍是有效防控近视的手段。

综合此次调查结论来看,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小学初中阶段为着重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由于存在群体教育阶段差异及地区等差异,青少年近视科学防控要兼顾群体教育阶段及区域因素影响。

此外,性别差异也是影响眼球正常发育、参与近视进程的一项因素。所以近视防控策略也需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发育特点,重视区域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精准实施近视防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