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希望项目动态】“青春不留痕”重庆执行-大家期待已久的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来啦!
2023-12-15

青春不留痕重庆.jpg

     2018年以来,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接收到的救助个案中,含多例10-16岁未成年被拐骗个案,未成年被拐骗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包含多例未成年少女被拐骗至强迫卖淫、贩运至偏远地区卖为人妻等,此类现象的蔓延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也包含未成年少男被拐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砸断未成年人手臂带他们碰瓷等。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提升预防拐骗的意识和能力,减少拐骗事件的发生。能够在拐骗没有发生时,激发未成年人在作选择时的警惕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社会冲突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拐骗事件的发生。

image.png

      为积极应对国内外拐卖人口犯罪的严峻形势,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促进被拐卖受害人身心康复和回归家庭、社会,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制定的《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对防治未成年人拐骗事件的发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在我国日渐完善青少年救护制度和策略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拐”教育。在首届国家级“反对拐卖儿童论坛”上,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少华指出,拐卖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一贯对此高度重视。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打击工作做得再多,“反拐”工作最重要的还是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拐”教育。与会专家提出,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image.png

      因此,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邀请心理学专家在对青少年预防拐骗的意识及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了“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该课程从心理需求理论出发,讨论拐骗事件中的需求及需求识别,结合社会选择理论来探讨如何安全理性地选择,最后回归日常生活,基于问题解决理论及技能提升青少年处理冲突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活动体验、角色扮演、技能训练等能够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的安全意识,预防拐骗事件的发生。

image.png      

       12月15日,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走进重庆市官坝小学,为官坝小学5年级和6年级的同学们带去了“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受益人数共计239人。

image.png

      “青春不留痕”青少年防拐骗心理课程主要分为3节,本次课程为“我们是如何成为‘猎物’的”,老师教育同学们生活中的行动,背后都有需求作为动力。那些让同学们落入危险的行动,也是由需求推动的,学会觉察需求,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能够远离风险,避免成为“猎物”。

image.png

      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一起探索需求,学生对其中的麻雀案例、小云的故事很感兴趣,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交流感受。

image.png

      课程尾声,老师给同学们留下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孩子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成果。

image.png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觉察,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以此为基础,树立在行动选择前觉察需求的意识,有机会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构建自己的“心防线”。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