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善款“滚雪球”:基金会资产保值压力大
2012-11-08

 

    目前,我国基金会行业普遍面临资金安全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如何做到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获得更好的收益,是很多基金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项名为“你的善款愿意被投资吗?”的网上调查使公益组织进行投资理财的话题再次被公众所热衷探讨,据统计数据显示,此项调查有2811人参与,超过76%的网友反对基金会对资产进行增值保值行为,超过61%网友认为基金会资产增值保值的最佳方式是存在银行吃利息,有超过69%网友不能接受基金会去投资实业,认为风险太大。


  从这个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公众对公益组织把善款用来投资是比较反感的,也有人认为,陷在类似"郭美美事件"漩涡里面的基金会,就是因为公益组织和一些企业产生了关联,把善款用于投资。然而,在CPI迅速增长的当下,面对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各基金会难以按兵不动。对投资方式而言,《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合法、安全、有效"仅六字的规定却显得既开放又严谨。


  因此,基金会拓宽和规范资金运用途径的要求日益迫切,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各种不同模式使基金有效保值增值,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诺贝尔奖垂青另类投资


  随着中国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有人好奇,诺贝尔奖每年都会颁发可观奖金,奖金不会被分光吗?事实上,成立于1896年的诺贝尔基金会起始资金是诺贝尔捐献的980万美元,在长达逾100年的运作期中,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资金"滚雪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一直持续,同时保证奖金额度。


  依据诺贝尔的遗嘱,将其3158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以每年的利息和红利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


  1900年6月29日,诺贝尔基金会正式成立。诺贝尔留下巨额遗产,但再多的财产,如果不增值,都有花完的一天。因此,除了接受捐赠外,诺贝尔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最重要的方式来自投资。


  诺贝尔基金会总经理迈克·索尔迈曾说过:“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让钱生钱,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的金额。”


  据了解,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成立初期至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随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将基金管理章程更改为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到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已滚动至2亿多美元。2011年报显示该基金会投资策略原则是:50%左右股票、20%左右固定收益资产和30%左右另类资产,另类资产则包括投资不动产和对冲基金。


  事实上,对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策略的争议声也居高不下,但整体看还是颇为人称道的,也有不少其他基金会及投资者效仿借鉴。


  "资金来源和投资收益不成正比"


  与欧美成熟的基金会投资环境不同,中国民众普遍认为基金会投资是“不务正业”。中央财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黄震曾公开表示,目前我国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收益的比例不成正比,投资收益是9个多亿,而募捐收入有几百个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基金会保值增值的压力越来越大。


  记者调查了解到,1981年,我国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当时还没有针对基金会投资的法律监管;1988年9月出台的《基金会管理办法》,把基金会定性为非营利投资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基金会投资的限制性和指引性规定;2004年对基金会进行整顿后,出台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关于基金会投资的开放性政策:在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条件下,进行保值增值。


  基于历史演变的原因,目前公众对基金会投资的态度和认识各不一致:“无论是捐赠人、管理者还是基金会内部的普通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不相同。比如有的网民坚决反对基金会投资,我捐献给你,就是让你去做公益,不是让你去投资挣钱的。而另一种声音表示支持,基金会不做投资就是犯罪,因为CPI高涨的情况下,基金会没有做好保值增值。”

 

  业内人士建议,基金会投资要充分发挥基金会的自治机制,不要过多地做硬性的法律或者是法规的规定,同时基金会的投资要非常重视对于监管的投资,完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


  基金会可以投资做实业


  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6年成立,原始资金为400万元。在其2010年报上显示,基金会2010年年度总收入为269万余元,而投资收入为0。


  该基金会理事长称,在CPI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基金会保值增值的压力很明显,想投资做实业又对相关规定和案例缺乏了解。


  “除了每年必须依照条例花掉一定比例的钱,再加上通货膨胀,如果不做投资,基金会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越做越小,入不敷出,最后关门了事。可以说,那些不愿意去投资的基金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基金会!”多年来一直呼吁基金会投资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


  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登记的时候都有明确的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在进行年检的时候,如果超出了基金会的业务范围,这样的行为会受到业务主管单位的限制。


  有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基金会投资理财的具体操作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委托机构投资;第二,内部直接投资;第三,设立专门企业投资;第四,不做投资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会如果投资企业,参与了商业性的经营,除了面临着登记管理机关的挑战以外,本身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事主体出现,纳税等就需要按照一般的民事主体对待。


  记者在采访了解到,虽然在合法前提下,不投资法律禁止的领域,按照程序,在理事会通过,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基金会可以投资实业,但因具备一些挑战,所以多数基金会在选择投资实业时都很慎重。


  然而,伴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使基金会的投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一批有着先进思想的基金会试水资本市场,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例如,南都公益基金会2007年投资收益1600万元,主要来自于股市;2008年股市大跌,亏损较大,南都公司捐资弥补了亏损。在投资对象选择上,南都公益基金会在2008年之前主要涉及短期投资中的股票。2008年亏损之后,为了减少风险,南都基金会选择了长期投资中的私募基金--红杉资本,共计投入1亿元,分期投入,每次投入25%,即2500万元。回报率大概是50%左右,投资期为4年,期间不分红。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5年内的投资年均净收益率高达10%。该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军曾公开表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借鉴市场运作机制,聘请了专业投资团队进行基金运作,原则上基金会不插手具体业务,但会确定收益率指标,并严格考核。为控制风险,基金会分三类模式进行投资,并随市场及时调整投资比例:一是理财性质的投资,买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二是证券类,如股票和增发配售等;还有一些长期的投资,比如物业资产。“一些做投资的校友也会帮我们介绍一些好的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虽然不是直接给学校捐赠,但这也是贡献。”


  可见,多元化投资,设定投资比例,根据投资收益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也被基金会所普遍认可。


  在求证中发展,大众对公益投资质疑的正面效应也正逐步显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原文地址:http://www.charity.gov.cn/fsm/sites/newmain/preview1.jsp?ColumnID=362&TID=2012110714195786089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