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巧,一个出生在云南省镇雄县坡头乡偏远山村的苗族女孩,如今已经有了工作并且结婚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但是,她却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当初若不是有好心人资助,也许她早已辍学在家,不可能有走出大山上大学的机会。这一切还要从一个人的“希望工程”说起。
一个人的“希望工程”
1998年的冬天,一个下雪的清晨,一辆面包车缓缓地驶进了陶巧所在的云南昭通镇雄县坡头乡亳都小学,好奇的同学们蜂拥而上,把车子围了个水泄不通,车上下来一个人和同学们亲切的打招呼。而此时的陶巧也许不会知道,她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了改变。据陶巧回忆,当时她父亲发生意外突然去世,面对70多岁的奶奶和上学的孩子,她的母亲常常独自流泪。哥哥姐姐外出打工,上小学五年级的她也面临辍学。
第二天,班主任老师把陶巧、郑刚和另外两名同学叫到办公室,说省城来的一位李叔叔愿意资助他们4个上学,李叔叔每个学期都会给他们每人寄200元学费到学校。并让他们告诉家长,不用再为每个学期的学费发愁了。幸运之神的突然降临,让陶巧有点摸不着头脑,她不知道为什么,也不认识李叔叔,只是不再为学费的事情看到妈妈皱眉头了,她心里特别高兴。从此她的心里也就记住了这么一个神秘的“李叔叔”。而这位“李叔叔”也从此开始了他一个人的“希望工程”。
两年之后,陶巧考入云南民族中学,第一次来到省城昆明。 “到达昆明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大雨中的车站,我拨通了李叔叔的电话,一辆面包车的车窗中,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这就是李叔叔!这个雨夜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他把人群中瘦小的我接回他家,他爱人张阿姨帮我洗澡,找新衣服给我换上,一家人对我很关心。那一年我13岁,第一次离开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陶巧回忆着第一次与李叔叔见面的场景。
这样的资助一直伴随着陶巧度过初中、高中,直到陶巧考上了海南大学。虽然陶巧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不想再要李叔叔资助,但是李叔叔他还是坚持每年给陶巧几千元的生活费,让陶巧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有自己的电脑,能够专心读书学习。“李叔叔对我的帮助不仅是经济上的,在思想上和生活上也给我很多指导帮助。我很幸运,更确切的说是庆幸,在我们几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遇到李叔叔,在我个人对生活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遇到李叔叔。我很感激他改变了我的家庭,改变了我的人生!”陶巧满怀感激地说。
带动身边人“捐资助学”
其实,陶巧称的“李叔叔”就是盈江地震之后,通过腾讯微博呼吁为盈江地震灾区小学校建厕所的盈江县委副书记李毅。到盈江挂职锻炼之后,李毅的“希望工程”还在继续。在盈江地震中失去了姐姐的李竟娜高位截肢,还和妈妈一起在捐款现场坚持为盈江救灾捐款200元。李毅知道情况后,积极联系中国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和昆明假肢厂为李竟娜免费配制了假肢,帮她去掉双拐,充满自信的来到昆明,走进云南民族中学的新校园读书,资助她完成了初中学业,今年李竟娜已经考入高中,她要替不幸遇难的姐姐完成上大学的梦想。
“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爱心无大小!一滴水也好,一碗水也好,只要用心投入,我们汇聚的将是慈善之溪、公益之河、大爱之江。”
李毅这么说也在这么做,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带动同事、朋友加入了“捐资助学”的志愿者行列。在陶巧、郑刚的心里,不仅有李毅这位好叔叔,同时也忘不了省财政厅的李婉明阿姨、省招商局的陈健叔叔等爱心人士。郑刚小学毕业后李毅把他托付给了省财政厅的李婉明资助,让他得以继续学业。郑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学习特别努力,成绩总是第一,在顺利念完中学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现在德国留学并工作。而另外两名曾受到李毅资助的同学小学毕业后,李毅把他们托付给了上海来云南挂职的一位领导干部继续资助。因为上海和云南有对口帮扶的关系,李毅还为上海招商系统的党员干部联系推荐了一些需要资助的山区孩子。“许多同学因为不是一个年级的,已经失去了联系,不过我想他们应该也会过得很好吧。”陶巧对记者说。
李毅、李婉明、陈健等爱心志愿者还多次相约开车带着更多“爱心叔叔”、“爱心阿姨”们捐赠的衣物、棉被、电视机等到云南昭通镇雄大山深处的苗族村寨看望村民和孩子们,为那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结对联系爱心志愿者。
一个团队的“公益慈善”
2011年,云南省委组织部选派李毅到德宏盈江挂职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工作队总队长。到任第3天盈江就发生了5.8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一边积极深入村寨农户家中,查看灾情,救治伤员,安抚遇难家属,组织群众转移安置;一边利用网络及时开通 “云南盈江李毅”腾讯微博,通报灾情,利用县政府网站和手机群发平台,开展“想帮誰 我做主”定向公益慈善行动,帮助爱心人士结对资助灾区的孩子们,引导各地民间救援力量,根据灾区的需求高效投入抗震救灾。灾区急需的板房、油毛毡、彩条布、大米、食用油和药品等物资及爱心善款,通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及民间慈善组织源源不断的汇集到盈江。
正是这次抗震救灾的高效救援行动,让李毅感觉到了民间公益团队的强大力量。李毅在“想帮谁 我做主”定向公益慈善行动理念的基础上,组织盈江当地志愿者发起成立了“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这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县级民间公益慈善协会。一批地震救援的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公益慈善组织,实现了从志愿者向专职化社会公益人的成长,而他也从县委副书记增加了“兼职公益人”的角色。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得到了许多公益慈善组织的认可,争取到了许多公益项目:壹基金捐赠云南的20套大型户外学生健身器械、100套乒乓球桌,由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负责在云南盈江,临沧,丽江,禄劝,宜良5个县市的20所山区小学校安装并投入使用。与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合作的机构包括:壹基金、中华儿慈会、北京仁爱、成龙基金、春苗基金、春桃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云南教育基金、微笑行动中国基金等慈善机构。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是“传递温暖的手,连接爱心的桥”,不仅成为了壹基金服务云南的平台,也成为了众多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云南的联合工作站。
据统计,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两年来,争取到全国爱心人士结对资助的善款,爱心企业、科技社团和民间公益机构救灾款物2000多万元,定向资助了1000多个受灾家庭及1000多名贫困学生,40多所民办幼儿园和学校;组织救助白血病患儿闫芳旭,为她捐款献血、寻亲配型、骨髓移植。盈江县委书记王明山带头捐款并亲自到医院看望靠输血维持生命的闫芳旭,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抢救。盈江全县机关干部、德宏州的武警、昆明的大学生、省级科技社团、新闻媒体动员社会共同参与捐款达到80多万元,骨髓配型移植手术圆满成功,挽救了闫芳旭的生命!2012年协会与“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合作,为德宏州100多名唇腭裂患儿免费检查,其中88名实施了免费手术。协会还先后帮助9名先心病患儿和特殊病患儿到北京、昆明的医院免费手术。“在阳光暂时照不到的地方,总会有民间公益慈善的草根力量先行先试。民间慈善作为人性良知和社会道德的微公益实践,它的成功经验成为了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大盈江公益慈善协会秘书长杨春艳说。
李毅已经结束了盈江的挂职锻炼,回到了云南省科协担任学会部部长,但是他依然情系盈江,继续组织志愿者们为盈江的孩子们忙碌着。从李毅资助贫困学生开始一个人的“希望工程”,到李婉明、陈健等爱心人士的爱心接力,再到成立大盈江慈善公益协会进入专业化的团队“公益慈善”……爱心慈善行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社会公益的正力量正在汇聚!“这里面有付出,有奉献,有委屈、有误解,更有成就和喜悦!更有幸福和快乐!公益爱心是每个人的善良本性所决定的。善心人皆有,爱心谁能无?期待更多的公益人关注民生、人人公益,爱的海洋!”李毅充满希望地说。
来源:云南网
原文地址:http://yn.yunnan.cn/html/2013-08/18/content_285005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