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私利 所以敢于最大限度公开透明
2013-11-14

    邓飞是中国新闻界的知名人物,任职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编委,记者部主任,长期从事调查报道。做调查记者时,邓飞就十分关注妇女儿童权益,这也令他确立一生奋斗的方向——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呐喊。2011年,借势微博,邓飞发起“微博打拐”及“免费午餐”项目,引发大批网民参与,这不仅促成微公益的诞生,也由此开启了他的公益人生之路。目前,邓飞已发起七个专项基金,其中五个围绕儿童,两个围绕环境,他说,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把自己发起的基金整合在一个基金会中,起名叫“儿童与自然基金会”。

做调查记者和做公益都是让生活更美好

    凤凰公益:10月17日是第21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主管、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多家媒体共同发起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16日揭晓,您也是获奖人之一。这个奖在您心中是什么分量?

    邓飞:拿到“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这个奖是国家副总理汪洋颁发的,从2011年开始做公益以来,我们拿到两个副总理颁发的奖,还有一位是时任李克强副总理,给“免费午餐”颁发“中华慈善奖”,这两个奖都很重要,都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可,对公益组织的褒奖。

    凤凰公益:做公益之前,您是资深的调查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走上公益之路?

    邓飞:由一名调查记者转型做公益,一切都是很自然的,都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以前做调查记者,我们更多地是监督、监护、批评。做公益以后,我们投入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我们要去做很多具体的事情,更多地是建设,目标都是实现我们内心的理想,让生活更美好。

    凤凰公益:“免费午餐”是您发起的第一个专项基金,在这之前,您是否对公益已经有一些接触了?

    邓飞:我们是2011年4月开始发起“免费午餐”,在此之前,我们和公益没有太多的接触,甚至没有经验。但是在“免费午餐”之前,我们有过一次公益行动,叫“微博打拐”,那是2011年的年初,我们通过微博发布被拐孩子的照片,希望有人看到这些孩子帮助我们去寻找。2011年2月,“微博打拐”行动找到了一个叫彭文乐的孩子,那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自己来组织公益活动,“微博打拐”为我们做“免费午餐”做了一定的积累,让我们能看见,如果说我们愿意去服务公众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支持,很多人会团结起来一起做这个事情。

    凤凰公益:什么经历促使您发起“免费午餐”这个项目?

    邓飞:因为“微博打拐”找到了一个小朋友,我被很多机构颁奖,在一次颁奖晚会上,我无意中得到一个信息,就是乡村的孩子们没有午餐,普遍面临饥饿的威胁,有些小孩子还要在学校里喝凉水充饥,这个让我非常震撼。然后我去了贵州的山区,发现这个情况是属实的,所以我们就想到发起一个新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免除饥饿的威胁。

    最开始动力只是一名父亲的悲悯之心,或者说侧隐之心,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个女儿,所以对孩子的这种遭遇感同身受,所以说我要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于是联合了500名调查记者,在2011年4月发起了“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促成社会、企业、政府合作解决社会问题

    凤凰公益:在业内人士看来,免费午餐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促进了国家政策出台,作为发起人,您觉得这个项目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是什么?

    邓飞:“免费午餐”发起以后,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宣布每年投入160亿来改善乡村儿童的营养问题,到今天,中央政府投入的资金超过了400亿。最让我们欣慰、快乐的事情是,我们呼吁解决孩子们的饥饿问题,得到了社会、企业、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社会行动,在“免费午餐”发起当年,超过100万人向我们捐款。

    这个项目实际上进行了一种融合,社会、企业、政府三个方面融合和合作,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是我最看重、也是最自豪的。

    凤凰公益:“免费午餐”项目给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邓飞:公益活动能够得到这么迅速的发展,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去解决一个问题,愿意服务人群,我们就会得到支持。我们看到了众人之力,我们把很多的人联合起来,我们就会积少成多,得到巨大的力量,我们在这里面看到力量的源泉,那就是爱和柔软。

    凤凰公益:在非常短的时间中,您又陆续创办了一些公益基金,动力是什么?

    邓飞:2011年初发起“微博打拐”,我们是希望帮助孩子们免于拐卖;4月发起“免费午餐”,我们是希望孩子们免于校园饥饿;接着我们发起“大病医保”,给每个孩子一份免费的医疗保险,希望他们能够有尊严的病有所医,不会被社会抛弃;后来又发起“暖流计划”,希望给每一位孩子一件棉衣、一双鞋、一双手套,让他们在上学的路上不那么辛苦;后来又做了“女童保护”,我们是要帮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小女孩,在乡村和学校避免性侵害。

    关于儿童我们已经做了五个项目,动力第一是我们对孩子们的爱;第二是道义,我也是来自中国的底层,对底层少年的状态特别感同身受,我们中国的底层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要让每一名乡村的孩子得到基本保障,让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三,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帮助国家的未来,中国有6200万留守儿童,如果他们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得不到爱,得不到关切,有可能他们就不能成为社会的人才,他们无法为国家的未来带来利益。

    我们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一种人力投资,希望通过我们的全面服务,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我们团队现在有30多位年轻人,虽然条件很艰苦,薪水很低,但是我们心里面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每一天我们都有力气,我们非常的团结,齐心协力,往前奔跑。

    凤凰公益:你发起的有关儿童的专项基金,包括了弱势儿童救助的方方面面,在每一个专项基金成立前,如何进行调查和评估?

    邓飞:这五个乡村儿童的项目,我们没有太多的评估调查,更多地就是我们看到了一种状态。比如说我看到农村孩子们普通的饥饿,我们毫不犹豫地发起“免费午餐”,我们看到各地留守女童遭遇性侵害的信息,我们就毫不犹豫发起了“女童保护”,我们做的每一个乡村儿童的项目背后都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每次推出一个项目都能引起社会的共鸣。这可能与我记者的经历有关系,作为调查记者,我们必须有这种敏感、敏锐、洞察。发现问题就迅速地行动起来。

我们没有私利,所以敢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透明

    凤凰公益:您的精力如何分配?如何管理这些基金,保证每一个项目都在高效运行?

    邓飞:除了这五个乡村儿童项目,我们还有两个自然的项目,“让候鸟飞”和“中国水安全计划”,我把这七个项目联合起来,实际上就是“孩子与自然”的体系。以前我们没有办公室,主要依赖网络上协作,现在我们有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就分为七个团队分别执行不同的项目,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协作的组织,相互支持。

    我的时间几乎耗在这七个项目中,为每个项目建立流程和标准,还有一个整体的体系,让团队能够自我运转。现在我的感受是越来越轻松,因为大家越来越熟练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凤凰公益:不同的基金挂靠在不同的基金会下,您的团队与这些基金会如何分工?

    邓飞:因为现实条件,我们选择了和国家基金会进行联合,基金会负责提供公募资格,对我们的资金进行保管和监管,具体的事务我们独立执行,双方配合得非常好,我也成了这三个基金会的理事,实际上形成相互支持和帮助的局面。

    凤凰公益:有人会质疑民间公益的专业、透明、高效,这几方面您如何保证?

    邓飞:廉洁和高效是公益组织的生命线,一开始我们就通过制度设计来确保组织的廉洁和干净,高效是我们赢得民众支持最主要的手段,高效和专业化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我们不停地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确保更加开放,才有可能联合更多地社会力量,集中民众的智慧和资源形成合力。

    凤凰公益: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保证透明?

    邓飞:以“免费午餐”为例,每一笔钱怎么来,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和展现,每笔钱怎么走,这是最关键的,“免费午餐”的钱只能去两个地方,一是我们团队的执行成本,国家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团队执行的费用不能超过年度支出的10%,这是一条红线。

   更多的钱去了乡村学校执行“免费午餐”,这是我们监管的重点。第一,我们要求每所受助学校每天通过微博公开开销;第二,我们请独立的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我们进行独立审计,确保财务规范;第三,我们有一套严格的体系,联合很多志愿者对受助学校进行服务和监督,所以我们没有发现一起学校的贪腐事件。

    另外六个项目我们严格按照“免费午餐”的模式来进行信息披露和公开。因为我们没有私利,所以我们敢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和透明,我们也认为只有做到了透明公开和接受监督,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一方面我们会得到信任和支持,另外也能防止我们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没有微博就没有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

    凤凰公益:“免费午餐”、“大病医保”、“微博打拐”等这些项目深入人心并引发大量普通网友参与,微博互动功不可没,但其中也潜藏了两个风险,一是微博上网友个人行为较多,如何保证信息真实?二是,互动媒体有其自身的盛衰过程,从前高效的平台活跃度逐渐降低,如何保证项目参与的活跃?

   邓飞:我们七个项目每一个都来源于微博,在微博上发起、召集、动员、组织和推动,我们实际上也是微公益的重要的创始者,没有微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所有一切,很感激微博。

   很多信息在微博流通的候会出现变异、虚假,但这没有困扰我们,因为信息在流通的过程中同时还会自我净化,如果是虚假失实的,或捏造的,迅速就会有人指出来,不会形成太多影响。有人攻击过我们,说我们被中纪委调查但也迅速地在微博上自我澄清了,不需要太多解释和辩解。

    任何一个工具或媒体都会盛衰的过程,这是很自然的,微博的活力确实在下降,但是整个微博的体量是巨大的,还有很多的资源没有发掘,我们还会关注新的社交媒体、新的工具、新的技术,保证我们的事业不停地发展。把传统媒体、微博、微信联合起来以后,我们实际上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的传播的体系,非常有价值。我们对新的事物、对年轻人非常信任和依赖,我们也会不停地从中找到力量。

    如果成立自己的基金会就起名“孩子与自然基金会”

    凤凰公益:您的名字已经成了公益圈的金字招牌,但如果把个人的社会地位、名望和项目的公信力捆绑得太紧,可能导致风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比如壹基金转型之后进行了“去李连杰化”,去掉个人色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邓飞:项目和一个人捆绑太紧,确实不合适,因为不能确保这个人不会出问题,或者说会给这个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免费午餐”、“大病医保”等等这七个项目现在确实和我捆绑很紧,确实我心里面也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不能出现显而易见的错误。

    我把这五个儿童项目联合起来变成乡村儿童联合公益,就是想通过制度的运转,而不是通过我个人的引领或者推动来管理项目。我想以后乡村儿童这一块,会跟我有联系,但不是我的个人招牌。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才两年多。

    凤凰公益: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您如何排解?

    邓飞:我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个人时间,压力特别巨大的时候我会和我的家人在一起,那样我会特别轻松,我会找更多方法把压力给分解了。所以我的团队非常民主,是因为我会把我的想法,我的喜悦分享给大家,我们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让大家在里面都要负责任,也让大家去发展。

    凤凰公益:我们看到您在东三环有了面积不算大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立了中国乡村儿童公益办公室,为什么要成立中国乡村儿童公益办公室?

    邓飞:这个办公室约180平米,地理位置非常好在三环内,由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先生捐赠,捐赠期三年,今年是第一年,在随后的两年中,这个办公室我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新的行动出现,非常感谢郭广昌先生。

    关于儿童的项目,我们一共做了五个,以后是想如何整合起来形成新的优势,资源集中进行配置,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就把这五个儿童项目宣布把它弄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乡村儿童项目加入,我们会变成一个松散但是非常具有效率的联合体,更全面地去服务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尝试。

    凤凰公益:是否想过成立基金会?

    邓飞:做一个自己的基金会,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现在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同时我现在和三家基金会也是相互学习和支持的过程,国家基金会有自身的优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我们也给他们带去了新的方法,新的力量,所以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

    以后的某一天,我们的一切条件成熟,也不排除我们成立自己的基金会。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想基金会名字应该叫“孩子与自然基金会”。

    凤凰公益:做公益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邓飞:这两年来,我们一直不停在奔跑,其实能不能被人记住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我们看到乡村孩子的困境,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努力,我每次都和伙伴们分享,我们不是做的太多了,相反我们是做的太少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来源:凤凰网公益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10/29/30764481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