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民政部直接登记基金会工作交流会在京举行。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王建军、副局长刘忠祥出席会议,50家民政部主管基金会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会议,30余家基金会代表分别围绕使命责任、公益绩效、内部治理、公开透明发表了主题演讲。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基金会管理处处长马昕向与会者通报了“基金会参与社会服务”专项研究成果。基金会在整合社会资源、探索社会创新、助力政府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政策制定、反哺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公益生态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向与会代表介绍说,我国年均社会捐赠总额为年800亿元左右,仅占GDP的0.15%。研究发现,资源流入存在障碍、政府让渡空间有限、缺乏支撑体系是目前基金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提出了几点建议:建议政府主导横向资源流通,加强纵向(业内)合作,建立基金会与民间组织支持社会服务的对接平台。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何道峰围绕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政府退出市场募捐、去行政化改革是公益慈善行业的两大趋势。只有平等竞争才能提高效率。同时,改革要面对四大阻碍: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结果是未知的,势必要影响大家的信心和决心;近些年来直接的苦难在减少,救助已经从眼泪公益深入到更多层面;行业竞争在加剧;移动互联网将对行业进行重新洗牌,基因产业的发展也将带来巨大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建议基金会要做好战略定位,把握未来的动脉;要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意识,深入社区;要做好内在机制建设,保持内在驱动力。
从基金会代表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凡是影响力较大的项目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项目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价值的源泉和基本;注重品牌建设,品牌是附加价值和潜在价值;加强研究交流,互通有无,撬动整合社会资源;重视人才,培育文化,既是自我完善和净化的过程,也是发挥价值的发动机。
中华儿慈会传播部副部长姜莹在公开透明环节发表了演讲,她通过自媒体的运营与透明公益、社会化媒体合作更好地促进项目公开两方面介绍了中华儿慈会自成立以来在公开透明方面所做的努力。中华儿慈会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儿慈》月刊等自媒体渠道,及时、全面地公示基金会工作动态、实时公布善款捐赠情况,定时公示善款支出、年度工作报告等;通过腾讯捐赠平台、新浪微公益平台、搜狐公益平台、淘宝公益店、易宝支付圈、51give平台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将项目执行情况公示及募款结合起来。因此,中华儿慈会在《福布斯》中国慈善基金榜、民政部《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基金会透明指数FTI》位于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