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中华儿慈会募集善款突破4个亿。据官网统计,除基金会成立原始年2010年外,基金会每年募款基本保持在8000万左右,支出则随着救助项目的增加,救助数量的增多不断升高。
救助与募款相结合
中华儿慈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为捐赠人与被救助人做好服务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因而,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将救助与募款紧密结合。
目前,中华儿慈会已有10个自主项目,14个专项基金,15个合作项目,共计39个项目。这些项目为孤儿、流浪儿、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提供了生存、医疗、成长、心理、技能等五个方面的救助。据不完全统计,基金会共救助各类困境儿童55万余,遍布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
项目在开展救助的同时,为被救助的儿童开通募款通道,组织募款活动,使公众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被救助孩子的真实情况,所需善款数额,看到善款流向,愿意献出自己的爱心,为孩子的救助增添一份力量。
公众是参与慈善的主力军
据官网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基金会共收到153676笔善款捐赠,其中,个人捐赠198,703,455.86元,占捐款总额的49.55%;企业捐赠202,281,696.95元,占捐款总额的50.45%。
据基金会官网统计,除原始年企业捐赠占到89%外,自2011年至今,每年企业与个人捐赠数额基本持平。个人捐赠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众多个人捐款人中,有近百位个人捐赠次数在五次以上,其中一名叫“魏巍”的捐赠人已捐赠900笔,共计捐赠金额1797元,有18位捐赠人捐赠次数都在100次以上,这充分说明个人捐赠人在捐赠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中华儿慈会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借力社会化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搜狐、新浪、腾讯、淘宝等纷纷开通微平台,在捐赠人和慈善机构之间架起桥梁。互联网的便捷性、透明性激发了广大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同时,随着众筹模式的兴起,不少专门服务于公益组织的众筹平台建立,如51give、易宝公益圈等,不断崛起,助力公益募款。
中华儿慈会积极学习新技术,开拓新渠道,借力不断壮大的社会化媒体进行筹款。截止到2014年10月底,公众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捐给儿慈会48,081,217.79元,占基金会公益总收入的11.98%。
坚持公开透明
儿慈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一直高度关注公益慈善工作的透明。实时公布公众的捐款情况,每一笔善款都可以在官网上查询;自2012年官网全线改版后,每月项目支出都可在官网进行查询。正是不断坚持严谨的公开透明,中华儿慈会在《福布斯》公布的以“透明”为标准的“2012年和2013年中国慈善基金会榜”中,名列全国公募基金会第二。同时,在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中华儿慈会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称号。
附: 中华儿慈会2010-2014年各项目捐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