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18日讯 世界上最悲壮的事情,就是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
石狮9岁男童邱绍均患上罕见的双克隆白血病,面对巨额治疗费,他的父亲邱世乾跳楼自杀。此后,一场爱心热潮,短短数日为他儿子募集了超过160万元的善款。
儿子的治疗费够了,父亲却走了——为儿子搭起了一座生命的桥梁。
这是一起悲伤的个案,其背后催人深思。这种“指尖上的慈善”,是需要各方合力的:求助者身边热心人士的呐喊、媒体的爱心报道、素不相识的网友慷慨解囊、公益机构的专业救助、志愿者的贴身上门服务等,缺一不可。触发这场革命的,是便捷的手机支付。
只是,这一切对于父亲邱世乾来说,似乎都太迟了。正如泉州市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二医院院长高锦团说的:“真正的救助是走在前面的,不能等到大病发生后再倒追。”那么,现有的民间救助和政府救助途径中,有哪些是真正走在了前面的?我们为此展开了追访。
“在此次公益活动中,民间慈善公益团体的活跃程度和效率超乎想象,省去繁琐的审批环节。我们从决定募捐到钱款送达,前后不到一天的时间。”
海都记者在接触中,得知腾讯公益有个乐捐平台,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汇集网友力量为小绍均提供帮助,但乐捐平台要求找一个专业的慈善机构作为监管。经联系,中华儿慈会9958紧急救助中心愿意提供公募支持。海都报记者作为发起人的临时团队便组建起来了。
“简单分类,市民可以求助的三个主要途径,分别是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卫生部门的大病救助、慈善机构的人道救助等。”泉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介绍,从现实操作看,基本上都是事后救助居多。
在此次为小绍均募款的过程中,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事后救助居多 救急的金额又不高;卫生部门的大病救助过程也同样缓慢,应急救助效率低最快要等4个月;社会慈善机构针对性强,速度快,在媒体的助力下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媒体报导也需要时间,同样不可能提前提供帮助。
“真正的救助是走在前面的,不能等到大病发生后再倒追。……一是要提高基层或社区的医疗水平,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二是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后,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药品零差价制度也能较大程度上解决老百姓的难题;三是增加大病病种和特殊病种,通过医保或新农合的报销解决难题,并进一步加强与慈善机构的合作,引导进入医院,提供救命资金。”
早一天伸出援手,就能少一些悲剧与遗憾。让救助真正走在前面,这需要政府、慈善机构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继续努力。
相关链接
临时救助可走紧急程序
10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明确了临时救助的方式,包括:发放临时救助金;发放实物和提供转介服务,即协助申请专项救助或转介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
此外,审核审批可走紧急程序:对于情况紧急、须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后再补齐手续。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