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活动 | 冯丹藜委员来访中华儿慈会
2016-03-15

 作为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企业家,冯丹藜委员等一行六人在昨日,两会刚结束便来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和《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富康年老师、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院长李志升教授,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老师、秘书长助理王昱女士进行了亲切地会晤,并与“《读者》光明行动”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探讨了她在两会上的提案,讨论了儿童视力保护方面的研究报告。


  冯丹藜委员表示“对政府来说,公益慈善事业真能助政府一臂之力,它可以让社会更和谐,是社会福利;它也是和民生相关的事业,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是大事情”。在中华儿慈会“《读者》光明行动”公益项目中,加强青少年儿童的视力保护宣传工作,在儿慈会管理下通过全国NGO组织、新媒体传播、亲赴老穷边区救治等,将视力危害科普、视力保护方法、视力救助成效的全方位眼保护工作推广至更加完善。

 

【观点】必须高度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保护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青少年儿童的视力。通过精、准的公益行为救助大量贫困弱视儿童,倡导全民重视视力的保护。


【现状】 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之首,且呈上升之势,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表现出普遍性、长久性、日趋严重性等特点。根据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等联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12岁小学生为40.89%;13-15岁初中生为67.33%;16-18岁高中生高达79.20%。若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0.86%-51.36%,患病人口将接近7.04-7.11亿。


【危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导致自闭自卑的不良心理,成为挥之不去的伤害和阴影;影响人才的选拔培养,弱视儿童由于没有立体视觉,终身将不能从事高精尖行业,将导致人才可选范围缩小;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制造、军事等国家安全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人力资源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制约国家的安全发展。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冯丹藜建议,首先,建立完善相关法规,促使视力防治有规可循。如,建立学生视力档案,规定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对视力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医治;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将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综合考评体系;禁止3岁以内儿童接触电子设备;建立完善眼保健操制度,建立学校营养师制度。其次,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眼科事业的发展。加强公立医院眼科门诊和民营专业儿童眼科医院的发展,提高治愈率,改善中国儿童视力现状,政府的政策扶持显得至关重要。简化眼科医院行政审批程序,重视眼科医生培养,加强视力治疗仪器设备的研发推广。第三,强化舆论宣传,提高爱眼护眼意识,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养成中提高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水平,把健康还给孩子。


冯丹藜委员


冯丹藜委员


会谈现场


会谈现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