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公益计划】宋兆普——为折翼天使画上重生翅膀的医生
2017-02-15



9岁的党冬冬已经不会讲中文了。在视频聊天中,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告诉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医院院长宋兆普,自己在西雅图的美国家庭生活得很好。画面上,冬冬壮实挺拔,笑容灿烂,几乎看不到脑瘫疾病的任何痕迹。


可宋兆普依然记得冬冬2岁多还坐不稳的样子。2009年,冬冬离开福利院到了金庚医院,那时他患有严重的痉挛性脑瘫,连简单的抬头都不会。经过3年多治疗,他能跑会跳。2012年,冬冬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那对美国夫妇说,是宋兆普解开了冬冬的幸福密码。



七年来,宋兆普累计投入两千多万元,救治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地1600多名脑瘫孤残儿童,其中800多名患儿正常化后回到福利院,219名被美国家庭收养,开始了新的人生。



宋兆普早年侍诊习医,掌握了医治骨髓炎、股骨头坏死、小儿脑瘫等疑难杂症的家传妙方,还先后在河南中医学院、洛阳白马寺正骨医院求学深造。2003年创建了汝州市金庚康复院。


52岁的宋兆普满头白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医护人员已经说不清楚,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宋兆普的黑发变成了花白。“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到福利院,我的生活可能完全不是今天的样子。”2009年,宋兆普应民政部门之邀走访了几家福利院,离开的时候他是边走边哭。他没想到,那里竟有大量因残疾被家人遗弃的孩子,其中约70%显示出脑瘫症状。有的孩子软得像一滩泥,不会站立,不会说话,有的孩子硬得像一根棍,姿势扭曲,目光呆滞……作为一名医生,在多年行医生涯中,宋兆普目睹过各种痛苦的患者,但至少都有亲人陪伴他们求医,这些孤残儿童深深刺痛了他。



宋院长知道脑瘫的最佳治疗期是0-3岁,一旦错过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福利院往往只能养护不能治疗。他当即提出,把脑瘫孤儿接到自家医院免费治疗。就这样,2009年5月,金庚医院从福利院接收了第一批108个脑瘫孩子。



第一批脑瘫孩子到来后,宋兆普购置了200多张小儿病床及配套物品,招聘80名医务人员和100多名护工,新进了康复医疗设备,修建了儿童康复中心。当救治项目运转起来时,花钱才刚刚开始。奶粉一天要四五箱,每月费用几十万元,甚至20多元一袋的尿不湿用量之大,超乎想象;脑瘫并发症的治疗更是无底洞。两年内他投入上千万元,不仅花光了多年积蓄,还忍痛变卖了父亲留下的名贵中药材。


“资金再紧张,咬咬牙总能过去,可有些压力让人睡不着觉。”宋兆普说,一些猜疑和非议自他接收脑瘫患儿那天起就如影随形,这些孩子的安危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出差尽量不在外过夜。无论多晚,他都要到脑瘫病房转一圈,掌握患儿的情况;手机24小时不关机,确保孩子出现意外状况时第一时间到场。



伴随着时间流逝的,是一个又一个奇迹。7年多来,金庚医院常年保持一二百名脑瘫弃婴在院的规模,宋兆普几乎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说出他们各自的病情。


在儿童脑瘫的治疗上,宋兆普发挥中医药特色,他研发的脑瘫中药方剂已经通过部级技术成果鉴定、获得国家专利,辅以推拿按摩、针灸等治疗康复方法,临床有效率达98.3%,其中显效率56.7%。在前期没有任何治疗经费的情况下,依靠医院的其他业务收入,7年来,他共救治来自福利院的脑瘫孤残儿童1600余人,有800多名趋于正常化。



除了脑瘫孤儿,金庚医院还累计救治了河南省1620名贫困家庭的脑瘫儿童。但最让宋兆普意想不到却又倍感欣慰的,是他在维汉民族之间搭建了爱和理解的桥梁。在金庚医院,随时可以看到高鼻大眼的维吾尔族患儿,带队的护士长阿依苏里旦说,维族同胞在这里得到了真诚的帮助。


金庚医院开辟了一个特殊病区,收治来自新疆的脑瘫患儿,不仅全额免费,还为陪护家长提供食宿,并设有专门厨房。一年多来,已先后收治36名患儿,投入资金270余万元,显效率达90%,有9名患儿康复返回新疆。



2012年9月,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华儿慈会发起凤凰公益计划项目,致力于救助脑瘫孤贫儿童。经过严格的考察,将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列为长期定点救助机构,长期资助80名护工费用,为脑瘫孤贫儿童提供米粉、纸尿裤等生活用品,同时资助医院开展脑瘫康复手法培训,援建康复室、早教室。


生命原本的样子是平等的,脑瘫的儿童是折翼的天使,他们需要宋兆普这样的人谱写童话,为他们画出重生的翅膀。正是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的出现,为无数的脑瘫患儿带来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使天地间永存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这份温暖,绵延,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