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下的监督为慈善输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08-0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反腐倡廉频道提示您查阅相关新闻】

  近日,一则题为《玉树地震百亿捐款被要求汇缴指定账户》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人稍显意外的是,该则有关善款使用权的报道掀起的却是人们再一次对善款使用情况公开的呼吁:善款谁管理不是关键,关键是用于谁。

  崇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爱心。也正是因为有着13亿人爱心的丰厚土壤,我们在任何一次灾难面前都无所畏惧。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的爱心井喷更是书写了中国慈善业新的篇章。然而,08年的爱心新高度是有着近10万生命的奠基才造就的——这样的代价何其惨烈。

  从南方冰灾到汶川地震,从西南大旱到多地暴雨山洪,无数次的灾难被强大的媒体化为感人的报道直达亿万百姓眼前,也掀起了一次次的爱心潮涌。只是,每一次大规模捐款捐物活动结束后,由于善款使用的云遮雾罩去向成迷,“我再也不会捐一分钱”的声音一次次响起,让我们不禁为本就孱弱的慈善幼苗捏一把汗,偶然枉用善款的毁鱼之举也许只是小害,但层出不穷的慈善丑闻却是扼杀爱心幼苗的竭泽大患。长此以往,爱心何以为继?

  “我不想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就想知道钱是怎么没的”——这几乎是所有爱心群众的心声。而只有透明监督和公开,才能让群众的心声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明确提到,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这一点的实现同样需要监督和公开。

  恻隐之心下的偶发善举注定无法成为慈善事业壮大的恒久动力,只有培育出理智、反复、长期的慈善理念,让慈善变成常态之举,我们的慈善之树才能结出与人口规模相当的漂亮果实。这一点的实现更需要监督和公开。

  河南荥阳曾将每一笔善款的用途都在电视上给予公报,并有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现场监督。这一做法或许能成为我们的借鉴。让纪检审计等部门对善款的监督成为常态,让各募捐部门和机构定期公布款项使用情况成为制度,让人们能够清楚看到每一分善款的“路线图”,惟其如此,人们在掏出钱物奉献爱心时才不会心存疑虑,才不会在献爱心后心生悔意。如此,我们才能拥有肥沃的慈善土壤,培育出健康的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