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 票据
  • 证书
新闻动态
NEWS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全部
项目动态
项目公示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近视治愈”等虚假宣传
    2022-03-16
    在现有医疗条件下,近视是无法治愈的。然而,市场上宣传各种功效的治疗青少年的近视成品却层出不穷。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通知,于2021年底至2022年3月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专项整治行动。(图片来源:新华社)1. 严厉打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加大对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进行营销宣传欺骗消费者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以及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的虚假违法广告。2. 加大监测、抽查力度强化广告和网络交易监测,不断强化监测技术应用,重点关注开学季、节假日、网络集中促销期等时间节点,开展网络市场专项监测,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内容。加大对重点市场主体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相关问题。3. 加强重点媒介、区域监管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紧盯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大的重点媒体和广告发布渠道加强监管执法。强化互联网平台监管,加大对违法平台的惩戒力度,净化线上商业营销宣传环境。扎实做好城市主干道、公共交通工具、人口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户外广告位、广告牌排查工作,从严查处学校、医院周边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户外广告。4. 强化行政指导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广告制作发布单位等市场主体的行政指导力度,促进企业知法守法,提升依法经营意识。及时约谈本地区重要互联网企业,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承担平台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平台规则,强化内部审核。指导电商平台进一步加强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管理、公示,严格落实护眼仪等医疗器械及有关特殊商品经营资质审查责任。
  • 2022年02月工作汇报
    2022-03-15
  • 出生不能选择,但未来一定可以改变!
    2022-03-15
  • 2021年年度工作报告
    2022-03-15
  • 2021年11月5日在内江市开展“旧衣回收环保公益活动”(二)
    2022-03-14
    2021年12月5日—2022年3月5日共计募集废旧衣物约62800件。
  • 他们,重新定义了“尊重”
    2022-03-14
    在刚刚结束的冬季奥林匹克残疾人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视障运动员的身影:3月4日开幕当天,朱大庆在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力障碍组)比赛中,为中国队摘得首枚奖牌;3月8日下午,王跃在冬季两项女子中距离(视障)比赛中,获得铜牌。在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项目颁奖仪式上,获得视障组冠军的奥地利运动员卡丽娜·埃德林格和引导员洛伦茨、导盲犬Riley一同登台。......他们,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实现了“让世界看到我”的梦想。我国拥有着尊老爱幼、扶助弱小的传统美德,民众对视障等弱势群体有着很多怜悯和关爱。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视障群体在身体和生活方面的便利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济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视障群体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对“尊重”有了新的定义。减少过度关爱对于视障人士来说,眼前的黑暗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也造就了他们性格的敏感性。一方面视障人士需要被关爱,另一方面也提醒大家不要关切过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心理专家也曾经就这方面做过提示:视障人士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和鼓励,而不是无休止的询问和强调“盲”,这无意中强调了他们的“弱势”。给予信任和认可2021年春天,瞳爱救助中心在北京奥森公园举办盲人助跑活动时,认识了马拉松达人老刘。每周六上午6点,他都如约抵达北京奥森公园,开始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跑。风雨无阻,老刘一坚持就是五年。“相比被帮助,其实我更需要被信任和被认可。”从一开始求助陪跑员,到后来组建了马拉松团队,组织马拉松比赛,帮助更多的视障人士参与其中,老刘一步步实现了自我价值。老刘说,组织马拉松跑团的目的,就是鼓励广大视障人士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像正常人一样去沟通和交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告诉自己“我可以”。从老刘身上,我们重新定义了“尊重”。他们渴望的,是像正常人一样去努力,去热爱,去凭借自身努力赢得想要的生活。逐步消除就业偏见根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的统计,视障人士可以从事的职业超过300种,包括教师、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物理治疗师、程序员、律师、客服人员、工人、记者、自由撰稿人、音乐家、政治家、运动员、厨师、艺术家等等,按摩行业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在中国,能够接受盲童的大学少之又少,而且只有针灸推拿和钢琴调律两个专业。盲童的人生,似乎早早地被限定了。为了让更多的视障儿童平等地享有追逐梦想的权利,2021年起,瞳爱救助中心开启了盲童技能培养和“梦想守护计划”。在北京盲校,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盲童。他们有着优美的声线与歌喉,自信地走上表演舞台;他们能够熟练地击打乐器,甚至比普通人更具有探索精神;他们努力学习,参加中考和高考,希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们梦想成为面点师、艺术家、心理学家......视障人士就业的多元性,代表的是生命历程的多元性。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不该在一开始就接受“宿命”的定义。有些路虽然艰难,但是要有。人生苦乐,尝过才算。
  • 中华儿慈会爱心家园2022年2月工作简报
    2022-03-12
  • 他们还有一些梦和愿,等待被发现 |“小九超人”短视频合辑
    2022-03-11
  • 1...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673
关于我们
  • 基金会介绍
  • 基金会章程
  • 组织架构
  • 机构资质
  • 机构荣誉
  • 机构评级
  • 联系我们
慈善透明窗
  • 捐赠收入
  • 项目支出
  • 物资接收
  • 物资发放
  • 慈善榜
  • 免税资格
新闻动态
  • 慈善动态
  • 机构动态
  • 项目动态
  • 媒体报道
  • 影像纪实
领域分类
  • 基金会
  • 紧急救助
  • 关爱救助
  • 医疗健康
  • 成长发展
  • 教育助学
  • 生态环保
  • 文化体育
  • 童缘联劝中心
基金会公务
  • 财务审计
  • 基金会年报
  • 管理制度
  • 政策法规
党建工作
  • 资讯要闻
  • 活动专区
志愿者
  • 志愿者报名
  • 活动招募
  • 志愿服务时间
票据
证书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8851687
  • 邮箱:ccafc@ccafc.org.cn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4号院1号楼9层
扫码关注微信服务号
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

©2017-2025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京ICP备09105595号  Powered by 灵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