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孩子背后的公益样本
2012-11-16


    在百度百科中,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被这样定义——它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说简单点,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愿组织,这12个字就已经概况了NGO的全部特点。在我国,NGO也被称为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它被习惯性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特色,比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组织,通常被称为“官办社会组织”或“官办NGO”;另一类则是自下而上的NGO,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被称为“民办社会组织”或“民办NGO”。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各类社会民间NGO的数量,已由之前的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975个增加到2200个。就在去年,我国非公募基金会数量首次超过公募基金会,这意味着,公益慈善事业不再主要是政府行为,已经转变成社会行为。因此有评论说,慈善的本质属性终究是民间的。

    北京,因为拥有着先进的医疗资源和稳定的专家团队,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病患和家属不远千里进京求医。助医,也因此成为很多民间NGO的一大救助重点。无论是由一群爱心妈妈组成的“天使妈妈”志愿团队,还是如今挂靠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下的西部儿童救助基金,它们都是本报长期关注的、助医领域的两大民间NGO。她们每年帮助、救治的儿童数以千计。

    可即便是长期被关注,这样的公益样本之下,仍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背后故事。在剖析她们“前世今生”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做的事就是,知道她们,了解她们,关注她们。类似的民间公益组织还有很多,她们接下来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助力。

来源:北京晚报
原文地址: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1/12/1906392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