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六·一,我们一起播种希望2022-06-01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团队经过与北师大教育集团教育发展部金岩部长以及项目负责人李静老师,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带着社会爱心人士的嘱托,展开困境儿童的助学帮扶行动。
-
生来带缺陷,就是原罪么?2022-05-08
-
世界读书日 | “我们带着爱,和乡村儿童一起追光”2022-04-23
-
【腾讯网】视力筛查进校园,厦门眼科中心助力守护“睛”彩未来!2022-04-18“厦门眼科中心的校园视力筛查信息真是来的快捷又及时。孩子今年上六年级了,这次视力检查的结果是通过二维码查阅,一点进去,双眼视力4.5,提示:近视。焦虑随之袭来,我就赶紧带她来医院看看。”带孩子来院进一步检查、矫治的陈爸爸说道。近年来,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怎么预防近视、控制近视度数增长,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对此,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带头人、近视防控中心主任潘美华教授表示,校园不同年龄段定期做视力筛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家长及早发现孩子近视等眼病,粗心大意,延误治疗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通过校筛不仅可以及早发现近视、弱视、斜视,还可以筛查出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发育不良的其他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眼病,为儿童青少年学生眼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提供预警信号和可靠的依据。▲厦门眼科中心积极落实校园视力筛查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积极配合厦门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及市疾控中心,应用自主研发的青少年三级视力健康监测系统,走进各大校园,开展校园视力筛查工作。得益于信息系统的高效,学生检查完就可收到筛查报告,家长通过移动端即可同步查询孩子的检测报告,学校通过系统亦可实时查阅全校学生详实的眼健康数据分析报告。在2021年度,厦门眼科中心持续稳步地推进校园视力筛查工作,累计走进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同安区六区共200多所学校,为近30万人次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开展科教宣传,收获了政府、学校及家长学生的众多认可。为更好地保障青儿童少年的视觉健康,让他们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一直以来,厦门眼科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响应厦门市卫健委的号召,积极配合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力厦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及干预工作,组建近视防控宣讲团,走进各大校园进行视力筛查及眼健康科普讲座,为学生的近视防控提供专业医疗支持。2017年,厦门眼科中心被授予思明区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成为全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病指定健康机构。落实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期间,厦门眼科中心启动爱眼月系列主题活动,聚焦全民眼健康,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缤纷多彩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传递爱眼、护眼常识,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厦门眼科中心启动爱眼月系列主题活动此外,厦门眼科中心正式成立“近视防控宣讲团”。宣讲团专家讲师凝聚潘美华等小儿眼科大牌专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或走进各中小学校,或采用线上直播,不断更新近视防控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模式、确保宣讲质量和数量,全面开展近视防控科普宣讲,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事业贡献专业力量。◆潘美华教授受邀做客新华网“新华会客厅” 畅谈预防青少年近视的科学方法◆潘美华教授受邀做客厦门电视台《名医大讲堂》栏目 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副主任医师何欢受邀为厦门全市近300名校医培训近视防控知识在知识讲座课堂中,专家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用眼习惯、用眼卫生、眼部保健等方面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预防近视的“小妙招”,让同学们既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又初步了解基本的科学护眼方法。◆何欢受邀为翔安实验一小的学生们带来精彩的爱眼护眼知识讲座公益救助聚焦高度近视近年来,高度近视学生比例始终处于较高的阶段。2020年,全国有近10%的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且占比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长。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若没有及时治疗,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将增加15倍之多,可能导致失明。此外,高度近视还会增加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的发生风险。点亮一双眼睛,就是点亮一个生命。2021年6月,厦门眼科中心携手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设立了“筑梦瞳年——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患儿专项救治基金”,重点聚焦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科普、预防、干预、救治工作,构建高度近视防控立体化、多维度的科学服务体系,为3-18周岁患有高度近视的困境儿童青少年提供多样化救助模式,共同为孩子谱写光明未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潘教授提醒并呼吁,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异常,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及时到院进行检查,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切不迷信近视可治愈等各种虚假广告。未来,厦门眼科中心将持续努力,应用专业的技术实力和优势,科学助力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爱眼行为,助力构建完善的视力防治体系,打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保卫战!-END-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届“博士课堂”说课大赛圆满结束2022-04-16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届“博士课堂”说课大赛圆满结束。中华儿慈会科技筑梦专项基金教育团队将继续携手各位博士老师们,努力打磨出更多优质的线上科学教育公益课程《同一堂课》,让更多青少年走进科学的世界,在科学教育的启迪中受益。
-
【腾讯网】助力老区振兴|“2021·桑植光明行动”正式起航!2022-04-1510月19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儿慈会、北京光彩明天眼科医院共同主办的 “2021·桑植光明行动” 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兴国、中国知识产权报社社长张东亮、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党建指导员熊治平等领导出席了赴桑植义诊救治活动出征仪式。中华儿慈会医疗健康部主任常冠男、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主管杨淙、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院长李志升、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疗集团副董事长王建起、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疗集团常务副总裁林明星以及医疗队全体成员参与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兴国首先介绍了桑植县的基本情况。桑植县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1935年,红二方面军从这里出发,踏上万里长征。朱兴国表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桑植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受限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桑植的医疗资源不够发达。当得知将有医疗队义诊的消息,当地居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盼。中国知识产权报社社长张东亮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行业优势,为桑植县儿童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力求让全县人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和领先的科学成果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医疗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对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张东亮表示,《中国知识产权报》作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权威媒体,将积极发挥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利用新媒体矩阵对“2021·桑植光明行动”进行跟踪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知识向善”与“科技扶贫”的意义。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介绍了中华儿慈会及瞳爱救助中心的救助情况。王林提到,中华儿慈会是一个年轻的成立11年的基金会,坚持“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宗旨,走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筹款超过42个亿,救助困境儿童超过800万。村民健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多年来,瞳爱救助中心深入新疆、青藏、四川等偏乡地区开展义诊筛查和眼病救助和科普宣传,为守护乡村儿童的眼健康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瞳爱救助中心还积极参与基层眼科建设,助力乡村眼科培训,竭尽全力赋能乡村医疗。此次,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光彩明天眼科医院与中华儿慈会三方强强联手,共同发起“桑植光明行动”,利用专业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的公益理念,共同在革命老区开辟新天地、焕发新活力。“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用实践实现先人的理想,帮助偏乡孩子重见光明,在祖国的蓝天下健康成长!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疗集团副董事长王建起表示,医院一直保持初心,将帮扶救助当成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20年来,北京光彩明天医院走遍了30个省市自治区,727个县,筛查过百万青少年儿童,帮扶了1.5万名弱视儿童。尤其是近年来,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优化救助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面对领导的关切和嘱托,医疗队代表梁鑫郑重承诺:这次前往革命老区桑植县义诊,一定按照,高标准严纪律做好此次义诊救治活动。用爱心和经验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倾尽全力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10月19日一早,装载着专业仪器和设备的医疗车已经先行出发,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副院长薛娜带领的医护团队将于10月20日抵达湖南桑植县,正式开启“2021·桑植光明行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内,来自北京光彩明天眼科医院的医生和视光师,将陆续对桑植县的13668名儿童进行眼部健康筛查,并对符合资质的斜视、弱视、近视儿童免费配镜,对需要治疗的眼病患儿进行免费医疗救治。
-
【尖扎新闻网】贫困儿童的明亮之旅—中华儿慈会 “瞳爱救助中心”光明行活动走进尖扎县2022-04-156月26日,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光明行活动走进尖扎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学校,为尖扎县三个小学的1120名学生进行了免费义诊筛查活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瞳爱救助中心”项目是一个免费治疗贫困家庭弱视儿童眼疾的公益项目,由中华儿慈会和《读者》栏目共同发起。此次活动由基金会和《读者》栏目社安排专家医疗队赴黄南四县进行儿童弱视的检查摸底,并为开展贫困家庭弱视儿童救助工作做前期准备。活动在州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由承担此项工作的西宁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院长黄茂俊及其医疗队一行10人在县一寄校开展筛查。在检查的三个小学的1120名学生中,屈光不正1057名,弱视53名。此组数据充分暴露了我县孩子们严重的视力问题,不容忽视。经眼科专家分析,视力异常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当地海拔较高,强烈的紫外线容易对角膜和晶体造成伤害;二是高原饮食习惯(偏好吃肉、少食蔬菜)影响儿童的视神经发育;三是当地没有完善的儿科,儿童配镜会选择眼镜店,对孩子眼睛产生直接影响;四是随着年龄增长,课业负担重,孩子们用眼时间长、距离近,不注意休息,同时新兴电子产品的出现也对孩子的视力产生很大冲击。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同家长监管不力、学校宣传不到位、孩子们爱眼护眼意识浅薄有直接关系。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孩子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关心关爱儿童、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项重大久远的民生工程。通过此次筛查出现的问题,专家建议,全社会爱心人士、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学校和各位家长要积极参与到爱眼护眼的行列中来,加强对儿童视力健康的重视和关爱,用科学的方法和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爱眼护眼,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将视力疾患控制在萌芽状态。特别呼吁家长和学校,要将眼保健知识和防盲知识的宣传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促进近视、弱视等眼疾病防治理念和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常督促,以身作则,尽量远离电子产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一个学习的好环境。
-
【华夏时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护眼理念公益科普助力“目”浴阳光2022-04-15“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一双明眸总是能激起人们对美的向往。而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侵入”,人们的眼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十六届“全国爱眼日”中,就以“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为主题,号召更多人爱护眼睛,“目”浴阳光。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视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因此许多公益组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力争将眼部保护工作从儿童青少年抓起。7月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马连洼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走进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肖家河分校,为四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堂“没有眼镜,古人近视了怎么办?”的公益爱心讲座,由古及今,科普关于“近视”的那些事儿。“我们通过义诊筛查发现,很多偏远地区的儿童在近视后并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正。但随着我国成为近视人数最多的国家,对青少年视力的矫正刻不容缓,而保护眼睛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便是做到每天户外运动两小时。”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负责人杨淙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护眼科普走进校园“古人可以多吃胡萝卜预防近视”“看一会儿书再休息一会儿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古人可以拿录音机把书录下来听……”“古代可没有电子设备”,课堂中爆发出一阵狂笑。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肖家河分校的四年级同学们正在上“没有眼镜,古人近视了怎么办?”的公益课,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邀请了明星钟雯冠前来讲授。作为一名新生代女演员,钟雯冠认为视力非常重要:“好的视力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眼睛越敏感,拍摄也会越顺利。”同时,钟雯冠也是一位成长于2000年代的“00”后,她也经历了被电子设备剥夺视力的过程:“一次出游,和同学一起在路上一直看平板,路况又很颠簸,盯了很久的屏幕后,眼睛便开始不舒服,此后不久便近视了。”正是基于自身经历,钟雯冠希望能够把保护视力的理念尽早科普给青少年儿童,防患于未然。课堂上,钟雯冠还与同学们聊了古人较少近视的原因。她告诉同学们,这其中有许多时代的因素。例如,在中国古代,读书是富贵人家才能做的事;古代没有电灯,人们夜晚不读书;古代人写毛笔字,字体大、眼睛距离字远;且古代高楼也不多,古人可以经常眺望远处,这都对他们的视力有益。了解了古代人的视力状况后,四年级的毛小童(化名)同学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虽然古代的富贵人家可以让书童为其读书,以免损伤视力,但我并不希望如此。听书并不能学到很详细的知识,而自己读书可以把知识翻来覆去地学习,所以我还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视力。”针对如何保护视力,同学们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要多看绿色植物,有同学说写作业时要开灯,还有同学说要常做眼保健操……注重保护视力的意识就这样伴随着公益课堂的推进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钟雯冠说,以古代人的近视情况作为主题去讲课,本意就是摆脱纯知识类的枯燥,用更新奇、有趣的形式唤醒同学们对视力的保护意识。“对于这堂课,我感到完全超出了预期,同学们都非常爱思考、活跃。而对于我来说,只要他们开始真正从内心重视视力,我的目标就达到了。”视力保护市场供需失衡然而,这场公益课堂的背后,我国青少年视力状况依然令人忧心。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这意味着几乎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儿童处于近视状态。在这次的公益课堂中,记者也观察到,仅四年级一个班的小朋友视力已出现了不少问题。戴眼镜的小朋友不在少数,甚至已有小朋友眼镜度数超出400度。青少年儿童的视力状况着实堪忧。“特别是去年疫情严重时期,大多数小朋友都是在家上网课的,那时候青少年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非常多,教育部也发起了对九个省的视力状况调查,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了70.6%。”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项目负责人杨淙说道。瞳爱救助中心于2013年成立,为中国困境弱视患儿提供免费治疗,2017年开始为0-18岁困境中和需要帮助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眼部检查及视光服务,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帮扶方案。杨淙表示:“我国从‘近视大国之一’到‘近视大国第一’,孩子们的眼部视力状况确实值得关注。我们通过这个公益项目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眼部预防宣传、义诊筛查以及救治配镜,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我们给予其免费治疗。”对于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攀升的现象,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近视防控专家潘美华曾在采访中介绍,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都会带来近视问题。而近视并不只是简单的眼部疾病问题,更多关涉和反映的还有生活状况等社会问题。据杨淙介绍,西藏地区的孩子由于视野开阔、读书任务轻等,患近视的青少年儿童确实数量少一些。但西藏地区的其它眼部疾病,如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更大一些。这与西藏的紫外线辐射更重,人们没有戴太阳镜的意识都有关系。此外,在中华儿慈会对甘肃2万名农村小学生的筛查中发现,在视力不良的学生中有3%-4%的学生患有弱视而未被发现。农村地区缺乏专业验光师或眼科医生,民营眼镜店也缺乏质量保证,视力保护市场的供需严重失衡,这些都是导致我国成为近视大国的重要原因,也是青少年儿童视力无法及时得到保护的社会原因。“改变这一现状更多应从理念的科普入手。因此,中华儿慈会于2020年发起了‘看见计划’,联手眼科专家和医生,大力开展近视防控进校园活动。”杨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次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肖家河校区的公益分享课便是理念科普的重要一环。据了解,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2021年,教育部关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任务的目标是,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