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公益生态和基金会创新----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第二期“童缘”论坛上的演讲
2012-02-25
中国民间公益生态和基金会创新

 

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非常高兴参加中华儿慈会的大会,这样的机构定位民间性、资助型,非常了不起,他们在两年之内就创造出了奇迹。两年多来,他们募捐1亿5000多万元,2011年募集的8000多万当中有54%来自于纯粹个人的捐款。在公募基金会当中,来自公众捐款,中华儿慈会肯定是第一。中国青基会10%多一点来自个人,扶贫基金会非常优秀,做得也很好,也还是主要来自于大款,来自个人的捐款,也就是20%多,中华儿慈会非常了不起,今天这么多同行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链,变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非常和谐的形态。在今天我们这个会议上,我们真正看到了什么叫民间公益?看到了慈善的本质,看到了什么是慈善,非常了不起。请为中华儿慈会的理事长魏老鼓掌(热烈掌声)!

 

       魏老后面还会创造比今天更了不起的模式,但是保密。他对我国慈善事业做得努力和成绩,让我们感觉到不要说70岁,60岁就完了,我可以说我是老汉了,老汉今年63岁了,但魏老七八十岁开始做事,做成这个品牌,非常了不起。

 

       接下来我会讲中国民间公益生态和基金会创新,我会讲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我给大家一起看一看图表,画了一些东西,先谈一下现代慈善的结构图。

 

       这个结构图五个先出来,这种结构图当中,大家看到现代慈善有五个部分,我认为中间非常重要。慈善组织、公益组织是特别重要的。传统慈善只有两个点,右边提供资源的是捐方,左边的是受方,施受关系。现代慈善由专业组织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国家政府需要法律法规,还有现代传播,因为它已经超越时空了,它需要传播。他们的关系什么样?政府要对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组织行为,同时要支持慈善组织的发展。政府和公众的关系,通过税收的优惠政策来推动公众的捐款。

 

       下面对于社会这方面,政府还有社会福利,政策能够落实群体之间通过政府得到帮助。慈善组织要与政府合作,同时推动政府的政策。公众、社会捐款,慈善组织要保持透明,要反馈。

 

       这是慈善组织(PPT)资金怎么用,进行项目的评估,它们和媒体的关系,媒体要宣传慈善,进行宣导,同时要对慈善机构进行监督,媒体还要向社会传播慈善文化。同时也要告诉社会哪些项目需要引起注意,宣传社会的需求。

 

       五个方面都是联动的,互相发生着关系。这样综合的关系最后形成了慈善环境或者慈善文化。这是现代慈善民间公益的结构。

 

       好多人讲慈善、公益好多关系,到底怎么来区别?确实有些细微的区别,有些是不是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我们说一下传统慈善。

 

       所谓传统慈善人和人之间的互助,熟人之间的帮助,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也还需要,传统慈善不需要受到更多的规范。我给你钱帮你,赠与一些困难的人。这是传统慈善。我们发现一个小孩有病,有人发微博说帮助这个孩子,这是属于传统慈善的一种模式,甚至说它不是公益,它是私益,个人帮个人。

 

       前一阶段媒体关注的小悦悦死了,她爸爸接到很多捐款,小孩死了捐款多余了怎么办?他受到了绑架的威胁,说你这个钱要捐给别人。你这个钱不能拿给别人是没道理的。传统慈善和个人之间的馈赠是私益行为,钱已经给了他们家庭了,这个钱就是他们家的,媒体公众没有道理说这个钱再捐给别人,要捐给别人经过谁同意?必须经过原来捐款人同意。

 

       这个慈善里面有现在慈善,现代慈善就是民间公益,这是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样的公共产品是一种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就说慈善,就说慈善包括了传统慈善,也包括了现代慈善,这个慈善就大了,两个都包括在里面。这个“圈”是政府公益,就是公共服务,它的性质和民间公益的区别带有垄断性,市场提供私人产品,这个道理很简单。这里面有交叉的地方,我画完了以后,交叉有交叉的概念,这是什么呢?政府本来提供垄断性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政府和民间交叉了,交叉的部分是什么?事业单位、官办慈善。

 

       温总理4月1号在《求是》杂志发表了文章,明确提出公共服务有基本和非基本的。他讲基本公共服务还是由政府来负责,非基本的由社会组织和市场承担。现在政府还在做非基本的部分,通过事业单位。比如说养老院,好多是事业单位,孤儿院、福利院好多还是国家事业单位,这实际上是非基本的,对民间可以做的。官办慈善也属于政府和民间公益交叉的部分。这个交叉非常清楚,市场、商业行为和公益的交叉。用市场化的运行的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是现代公益的创新模式,社会企业在中国会发展很快。

 

       我明天在英国文化协会做的关于社会企业家机能培训的会议上要讲社会企业社会投资,三点钟他们还要到这儿来讨论一些事情,社会企业在中国也会很快兴起,而且来势很猛。

 

       这里还有交叉,这个交叉不是很准确,按说不应该有这样的交叉,公共服务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是两回事。但是现在国有企业勉强看成市场和政府的交叉,政府还在办市场,这里也是一个交叉。这个图,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慈善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或者慈善公益是什么关系的?从这个图大体上能够说清楚。

 

       民间公益和政府公益在制度上有很重要的差异。差异有这样几条:

 

       政府公益用的是财政税收的钱,民间公益用民间捐款或服务收入。

 

       政府可以拿财政的钱购买民间公益组织的公共服务,但不能把民间公益捐款当成第二税源用来弥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好多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慈善会,当然一定程度上包括红十字会,特别是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实际上都和政府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直接相关,实际上这些资源被这些政府部门所用。

 

       政府公益的投入模式有三性:一是强制性,一是垄断性,一是普惠性。把这几个性带到民间就坏事了,民间公益的投入模式带有志愿性、竞争性、差异性。现在把强制性、垄断性带到了民间公益,这有大的麻烦,麻烦结果是因小失大,你拿走的钱不一定多,但是带来对公众的公益热情的伤害,对制度的伤害其实是很大的。

 

       政府要制定法规政策包括国家法律支持民间公益的发展,同时承担监管责任,不能自己操盘,既当规则制订者,又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对公益机构监管不利,好多政府已经越界了,自己在操盘,怎么指望他来监督自己呢?权力越位一定会导致监管缺位,本来和慈善组织拉开距离,你是官他是民,你管就好好的管它,它违规就让它出局,把它关掉,结果你自己在做,怎么自己管自己。越是搞到一起,监管就等于零。

 

 

       这个图讲了五年了,有些人都看过,我每次讲都有新意,我把慈善的资源先列出来。我们在座的70多家“童缘”的机构在中间这块,这一块非常非常重要的。目前的资源情况是这样,30年以前中国第一个公募基金会——儿童少年基金会,此后出现了慈善总会系统,全国有政府背景的公募机构有多少?1300家公募基金会,有2200多个红十字会,当然和政府很接近了,大约有5000家慈善会。慈善会每个县几乎都有,现在乡镇、街道区好多都成立了慈善会。一共近万家有政府背景的公募机构,拿走了民间慈善捐赠的90%以上,到哪里去了呢?因为这些机构都有政府背景,和民间的在座的机构没有血缘关系,通过行政系统来花钱,这个钱我说一句很负责任的话,被贪污挪用的机率还是很低的,捐款人还是注意你的钱往哪里用。但是走的路线是政府行政渠道,花钱的人是政府的人,是公务员,所以汶川地震760亿捐款,非公募基金仅拿了一点点。扶贫基金会还是有一点钱给民间,但是红十字基金会拿出2000万招标,后来王汝鹏一次大会上说这两千万公开招标的捐款,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超过13亿,那13亿通过政府系统去做却无声无息了。这样的流向有正面的,比如说政府统一调配资源,统一规划,有时候做得比较有秩序,整个的进度也非常快,也可以说汶川地震的重建在硬件方面的恢复是世界奇迹,这毫无疑问。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政府,但是在这个奇迹背后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呢?当然有。第一,捐款人不知道捐款在哪里?它的损失是什么?捐款人看不到捐款到哪里去了。清华大学的邓博士的研究是有数据支持的,知道捐款用到哪里去的人只有7%。新京报做的调查,网民捐款人知道捐款用到哪里的只占0.61%。有一些捐款人就不满意了,比如说加多宝公司的王老吉捐了一个亿,玉树地震的时候,他们准备捐1.1亿,但是他们坚持捐给扶贫基金会,前面捐了1亿怎么也问不出来1亿用在什么地方,接受捐款的机构告诉他国家审计很严格,肯定没有被贪污挪用,你的钱没有写名字,这个钱在一起用,不能答复怎么用,用在哪。这是对捐款人不尊重,太过于粗暴。所以加多宝公司也去中央电视台的捐赠晚会了,和扶贫基金会一起公关,能不能公布三家接受捐款单位,民政部、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加个“等”字呢?不管怎么公关,这个“等”就是不加。他们把捐款最终捐给扶贫基金会,过几天文件下来了,所有除了前面规定的3家之外,还有13家基金会接到的捐款一律汇交给青海省人民政府,后来青基会拿这捐款人的合同给政府说,我们和捐款人有合同,我要搞助学,合同怎么执行呢?政府执行这些合同吗?《合同法》还有什么效?最后不了了之,中华儿慈会因为政府背景不是很重,他们自己搞了不少捐款,起码有一笔5000万当时到帐3000万,最后中华儿慈会漏网了,没有在13家名单里面。

 

       当然还有问题了,灾区的群众看不到760亿捐款在哪里?因为他们所看到全是政府的项目,都是政府在那里帮助他们重建,看不到捐款在哪里。更麻烦的,最大的麻烦是灾区政府看不到捐款在哪里。760亿捐款哪里去了呢?因为各个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的规定要拿出财政收入的1%对口援建,解决地方政府把当地的捐款装到财政对口援建的盘子里,结果政府出小头,民间出大头,最后成了政府援建。本来灾区人民要享受到对口援建省的政府财政的1%,又能享受到爱心社会的捐赠,两个都能拿到,这样灾区群众大头拿到的是民间的捐款,但是成绩是政府的,他们少受益了几百个亿了。

 

       灾区的NGO民间组织、草根组织没见到捐款,200多万志愿者到了汶川灾区,没多久急剧退潮,为什么?志愿者无家可归,志愿者去哪里,要有组织承载他们做志愿服务,结果志愿者成了难民,所以急剧退潮。这么多捐款,这么多公众的参与,最后灾区留下的民间公益机构,我看不到100家。统计来统计去,能留下来就几十家,太令人沮丧。如果这些钱由民间来使用,会给我们行业增加就业的人做出很大的贡献,有很多人来做事情。实际上我们行业就业的比例人数会大大的提高。它对民间公益行业就业率的提高贡献率微乎其微。这些话,我早就在说,也可能有些人听了很不高兴,当然我对领导同志也是这么说的,每一个判断都经得起考验。

 

       我们草根组织,因为没有这种体制背景,他们出现的时候,又有很多原因,他们几乎无法获得本土资源的支持,所以长期以来就靠喝洋奶,现在好多机构开始断洋奶了,很多境外机构说中国有钱了,不缺钱了,还有外汇管理设置出了很多苛刻条件,草根机构想拿到美元非常非常困难,好多机构因为断奶可能就要关门。

 

       从2004年基金会条例出来以后,非公募基金会出现了。非公募基金会就有条件来支持民间公益的发展,民间公益,公益服务机构通过自己的服务收入保持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有一部分可以转向社会企业,用市场化好的服务来解决社会问题。

 

       现在在资源图当中开始出现支持性的组织,这些支持性的组织不是资金提供者,主要提供能力建设、评估、战略规划、微小NGO的孵化等等。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做“童缘”的话,希望“童缘”网有一个联盟,这样的联盟是大家自己自我服务的,它也会成为一个支持性的网络。

 

       公募基金会现在也有的改革转型,资源流向民间的数量还非常非常的少,非常非常的难。我不展开了,他们有他们的困难,当然有政府利益,部门利益在里面,有政府背景的机构,让他们把资源往民间释放,对政府部门的利益是一个挑战,难就难在这里,是利益的争夺,大家可以再研究怎么办。大部分的资源都流向政府,走那条路肯定不合理的,怎么样到民间,其实这里面困难非常的大。其实这些公募机构和政府合作做项目,他们的成效是很大的。因为政府有能力,政府还匹配资源,政府落实项目不用给他们支付人工成本,如果跟草根组织合作,还要支付人工成本,能力又弱。

 

       现在的捐款人主要是企业,企业往往更愿意与政府合作,更愿意通过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做项目,还有他们更愿意捐硬件,盖房子、盖希望小学、医院,盖了房子牌子一挂非常好。当然转型是必然的,一定要做的。

 

       现在一些企业个人直接给公益机构捐款,本来中间的机构是一个民间公益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很多公益的事业,服务的项目,服务的人群都要通过中间这块来落实。在美国有160万家非营利组织,应该说大部分就是中间的这一种类型,他们的这些公益服务组织就是与我们公募基金会是一样的,它可以公募,它享受免税的政策。但是中国的公益服务机构或者我们讲的再具体一点经过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非”,对于“民非”的税收政策没有任何优惠,他的收入要交营业税,它开出的发票不能免费,有了结余要交企业所得税。我做了一些调查,也和有关部门的人在沟通,到底障碍在哪里?好象发现一个障碍,你说非营利,到底是不是真非营利?政府部门没法判断,这个毛病出在哪里?因为民非的60%是民办教育,民办学校机构。这些机构是可以有回报的,就因为有这些机构是市场营利机构存在,挂上“民非”牌子,其他的民非就说不清,所以税收政策到不了民非,把要求有回报的民非划到企业去,把真正不追求回报的,不分配利润的,投资就是捐赠,或者我投入不要求回报的可以放在民非,让他们享受公益组织的税收优惠。

 

       现在政府也开始购买民间的服务,过去是民间购买政府服务,政府花捐款变成了真正是政府向民间购买公共服务,这是我的远景,希望这块要长大,希望这块长得最大。

 

       这样一个三角是公益资源的投入,底下投入最多是扶贫济困,最高的是社会创新,中间是教育资助,它产生的效益是倒三角,通过社会创新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产生深远影响,中间这块是持平,底下这块只是个体受益,短暂受益,弄得不好最后养得懒。

 

       现在的社会创新,过去扶贫济困就是给钱,现在的社会创新给什么?给小额贷款,不仅借你的钱要还本,还要付息,结果贫困问题解决了,因为过去白给钱永远受穷,结果我不给你钱了,我借钱给你脱贫了,一劳永逸解决了贫困。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最后能够解决贫困问题,这是我们投入产出的图形。

 

       咱们讨论一下中华儿慈会的投入属于什么投入?中华儿慈会假如自己做项目,自己做很多直接的给钱或者实施的儿童救助项目,有一点接近于最下面这块。现在中华儿慈会拿出自己花的做事的钱支持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儿童服务机构,支持他们的项目,支持机构的发展,结果让这些钱花得更有效,本身直接的效益更好,培育支持了民间组织的发展。我认为中华儿慈会选择的公益资源的投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进行社会创新。这样的投入让全国的儿童服务机构,民间草根机构得到好的发展,那就是真正在解决社会问题。

 

        我希望有更多的基金会成为社会投资机构,社会投资型的机构是支持社会组织的创新,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这个机构像南都基金会,友成基金会,乐平基金会,SEE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等属于社会投资性的机构。公募基金会当中也有一批支持创新的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基会、中华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金等等。现在民间的基金会已经有70家,研究报告当中,把中华儿慈会定义为民间的公募基金会,不要一说公募基金会只有壹基金一个,其实中华儿慈会就是一个公募基金会。

 

       去年12月8号我与比尔·盖茨有一个讨论,我提了三条,第一、援用信息技术提高公益组织透明度;第二推动社会投资和公益创新,提高公益资源使用效率,让更多的基金会成为社会投资机构,更多的富人慈善家成为社会投资家;第三,加快培养人才,提高慈善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