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微公益,在路上
2012-09-19


    编者按 2011年,中国的慈善事业遭受一连串信任危机的打击后,在暂时的低潮中开始了改革创新、迎向阳光的艰难旅程。其实,中国永远不缺乏爱心,缺乏的只是良好的爱心整合机制和勇于担当的人。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公益慈善行业浴火重生的路途中,新的、更具公信力的慈善形态层出不穷,善于整合慈善力量、敢于担当公益重任的慈善领军人物也不断涌现。本刊今起刊发“新慈善人物”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为这股承载中国慈善未来希望的清流鼓与呼。

    借助微博等透明便捷的网络平台,聚集普通人微薄之力,以短平快的微小公益慈善项目为主打,“微公益”成功汇集无数爱心,一时间在中国公益慈善界占尽风流。谈到微公益,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邓飞。

    2011年,《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成功发起“微博打拐”后,又在微博上发起声势更大的“免费午餐”项目,最终引来国家政策回应,今年他再次投身“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微公益行动。在网络时代引领一切的“@”大旗下,邓飞与微公益正书写着别样的爱心传奇。

    “免费午餐”换来国家决策回应

    2011年2月26日,邓飞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坐在身边的是来自贵州的支教老师小玉。她说起学校孩子们没有午饭吃,这使他陷入了沉思。正是这次思考,拉开了“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的序幕。

    2011年3月24日,邓飞发出一条微博:“25日将去贵州一悬崖下的乡村小学,当地学生无午餐,每天中午喝凉水充饥。我们尝试在该校建一个食堂,推动中国贫困山区的免费午餐计划。”这份提议很快得到《都市快报》、《黔中早报》等媒体的响应。

    作为记者,邓飞没有用传统的报道方式将孩子们的境况写出来。他回忆说,“已经没有时间来写这个报道了”,因为他可以通过微博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表现出来。“一路微博直播下来,社会爱心被迅速搅动起来,我们得到了捐款,得到了创意,得到了支持,我们开始被更大的公益力量包裹着、推动着。”

    从那时候起,微博成为邓飞运作免费午餐项目的第一阵地,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舞台上,他释放出如虹光芒,让微公益的热流维系起每一份关心贫困山区儿童的爱心。

    从2011年4月2日全国第一个免费午餐项目在贵州黔西县沙坝小学启动,到2012年6月,共有163个学校、34000多个孩子享受到免费午餐。其中,更有1400多名志愿者参与,超过100万人捐款,捐款总额超过3500多万元。

    免费午餐项目社会影响的持续发酵,引起国家对学生营养状况的高度重视。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此举普惠699个县、约2600万在校学生。

    得知国家出台政策,邓飞又在思考如何使免费午餐更加完善:“免费午餐项目在国家介入之后继续前行,在和地方政府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稳健、高效、透明地执行,为国家营养改善项目提供参考。”他表示,在微公益的道路上,他会“继续领着免费午餐团队做一个探索者的角色”。

    “大病医保”再创微公益力作

    免费午餐项目的成功让邓飞对微公益充满信心。但不久前,在一所施行免费午餐的学校里,邓飞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一些患病的孩子由于没钱接受医治,病情一点一点在恶化,得了大病只能在家等死或者残疾。“我们发现,帮他们买一份医疗保险,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邓飞再次想到求助微公益。

    为了让乡村儿童病有所医,在他的呼吁和策动下,多名社会知名人士和媒体、单位联合发起“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为乡村大病儿童雪中送炭。

    邓飞向半月谈记者介绍,“大病医保”项目在今年7月18日正式启动,准备在全国8省市建立试点,目前正在湖北恩施鹤峰县开设试点,项目公益基金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组织执行运营。“让孩子们都有一份医疗保险,最高能得到20万的赔付。”

    对于如何筹措资金,邓飞表示,“大病医保”着力推动三种模式:一是基金筹资,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儿童提供免费商业医疗保险服务;二是政府出资主导,为指定地区儿童购买专业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服务;三是爱心企业出资,为指定地区儿童提供免费商业医疗保险服务。

    与免费午餐一样,“大病医保”同样设立官方微博。有关募集基金、相关媒体报道、最新动态等信息在微博上公开透明,接受每一位爱心人士的监督。

    邓飞预计,今年底前,“大病医保”将覆盖全国5个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约8万名适龄儿童受益。目前,邓飞正在忙于筹划9月23日的“大病医保”慈善拍卖晩会。为此,他在微博上大声呼吁:“9月23日晚,我们36位发起人将竭力集结尽量多良善资源,众志成城,筹集750万,给10万名孩子!”

    集合众人微小之力量,微公益必有光明未来

    事实上,在经历了信任危机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谋求转型发展颇为不易。而从微博打拐,到免费午餐,再到今天的“大病医保”,邓飞一系列的微公益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令人深思。

    从官办慈善的自我革新,到非公募基金的审批权下放,再到民办非企业草根组织直接登记,公益回归民间本色的趋势日益显现。无疑,在此背景下,邓飞无愧于弄潮儿之称。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微公益发源于微博,集合众人微小之力量,一起参与社会建设,让社会更美好。微公益将会成为中国民间公益中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支公益力量。”

    邓飞也在不断思索新的实践形式对公益慈善的意义。他说,有了微博这样的联络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人财物的整合。在信息透明度上,捐款者在微博上写出来,关注的人可以看到;受益学校也开设微博,将孩子们每餐吃什么、钱花到什么地方公布出来。只有得到了大家的充分信任之后,公益人才能够更好地改变身边的社会。(《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9期,记者 雷柳)

来源:半月谈
原文地址:http://dialogue.banyuetan.org/hst/120917/708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