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儿慈会星联星联合朝阳合生汇举办潮流主题公益义卖活动2023-11-27
-
早筛早诊早治疗|足脊防护校园筛查活动在江苏省泗阳地区顺利开展2023-11-24近日,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足脊防护公益项目发起的足脊防护校园筛查活动在泗阳地区开展,旨在让泗阳地区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了解脊柱侧弯和足部疾病,并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足部及脊柱健康,提高科学保护足部脊柱知识知晓率,从而有效地帮助孩子预防足脊疾病的发生,降低足脊患病率。10月25日~11月6日,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医院防护中心正式启动2023年度“足脊防护公益项目”校园筛查活动,为泗阳中学高中部、致远中学等4所学校学生进行足脊健康筛查,累计筛查学生人数1.4万余名。泗阳中学高中部、致远实验学校公益筛查开始当天,泗阳中医院的医生们与防护中心志愿者进入泗阳中学高中部、致远中学等学校为学生们进行公益足脊筛查。在筛查过程中,志愿者组织学生们按照低年级到高年级有序进行排队,医生团队为每一位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弯和足部畸形的详细检查和评估检测。校园足脊筛查活动以“全面检测学生的足脊健康”为目标,希望通过对学生进行足脊筛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也希望能够树立师生和家长正确的足脊防护理念,助力青少年足脊健康。泗阳中医院防护中心表示,他们将继续为泗阳县当地青少年开展校园足脊筛查活动,提供足脊健康服务,同时他们呼吁各界人士关注青少年足脊健康知识,共创青少年良好成长环境!中华儿慈会足脊防护公益项目于2019年成立,以“仁心仁德,提高青少年足脊健康率”为宗旨,通过发起全国中小学生的足部和脊柱免费健康筛查,对足脊中高风险患者的治疗进行慈善资助,开展青少年足脊健康宣教,普及青少年及其家长对足脊疾病的相关知识,降低足脊疾患的发病率,为全国青少年足脊健康献出一份力。
-
【世界儿童日】让我们一起为儿童星球插上梦想的翅膀!2023-11-2111月19日,在“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由丰台区妇女联合会主办,中华儿慈会支持的“我和我的城市”公益活动在北京丰台区永旺梦乐城圆满完成。活动旨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儿童友好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推动儿童友好成为丰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华儿慈会项目一部执行主任邢榆煊)中华儿慈会星联星项目在活动现场开展了爱心义卖活动,为“星星的孩子”募集善款,呼吁社会公众关心关爱孤独症儿童群体,点燃广大儿童家庭的公益热情。(活动现场)本次义卖活动得到了超百人的积极参与和慷慨捐赠。所有善款将全部捐赠到中华儿慈会星联星项目,用于帮助有需要的孤独症儿童。未来,中华儿慈会星联星还将组织更多线下活动,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共同守护孤独的星星,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疗愈和社会融合带来更多的爱与希望。朝阳合生汇(北京朝阳合生汇)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实现“同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中华儿慈会星联星项目联合北京朝阳合生汇举办爱心公益宣传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孤独症儿童,共同守护孤独的星星,让他们享有一个更多关注和关爱的社会,助力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疗愈与社会融合,点亮他们的美好未来。【我们是谁】“星联星”隶属于中华儿慈会品牌项目之一,致力于中国0-18岁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和康复的需求帮扶,“星联星”致力于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服务儿童需求上,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将基础研究成果再转化为新阶段研发驱动力,打造孤独症领域科技公益标杆项目,造福于更多的少年儿童。星联星作为平台型项目整合多元化资源、从前端的交叉科学研发、数据中心、临床辅助、政策倡导推动,到项目中期孤独症儿童康复一体化培训、师资培训、家庭教育、融合教育扶持,联动项目后端的关爱支持、技能成长、艺术疗愈、社会融合、合作伙伴能力建设等进行慈善全平台覆盖。
-
世界儿童日|与小慈童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2023-11-21每年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今年的主题是:童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世界儿童日是由联合国发起的纪念日,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旨在就儿童问题促进国际共识,提高全世界儿童的权利意识,改善儿童福祉。与小慈童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回家的希望|守护儿童成长,让每个孩子安全回家!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项目成立于2011年10月,致力于救助帮扶打拐被解救的困难儿童、专注被拐儿童救助帮扶及儿童安全成长领域公益项目支持。近期,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宣传活动在湖南、山西、内蒙古、贵州、重庆、甘肃、广西等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尽管天气越来越寒冷,但是宝贝守护计划执行机构老师们的热情却是寒冷所不能阻挡的。我们的情景防拐师为了让反拐演习的效果更加显著,活动开始之前都会对场地进行精心的布置,设置了家长到校配合的环节,家长们可以通过学校监控视频直接看到孩子们在反拐演习中表现。在活动前的家长培训中,讲师向各位家长讲解活动流程的同时,还提醒各位家长在“反拐演习”中,如果孩子被情景防拐师带出校园,不要对孩子进行责骂,家长是保护孩子们的重要防线。经过了生动的防拐演习后,开展宝贝守护计划小课堂,对孩子们进行了防拐骗知识的普及。通过情景再现、读儿歌、互动提问等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防拐骗知识,掌握安全距离,与父母走散后如何进行求助,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的最后,老师向孩子们和家长们发放了儿童防拐绘本和家长手册,让家长和孩子课后共读,加深印象。“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小朋友们防拐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小朋友们的心灵种下了“安全”的种子。今年1月-10月,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项目组开展“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宣传活动4770场,受益儿童约23万余人;“希望胶带”共计发出6830卷;宝贝回家促成1218个家庭团圆;“青春行动 共植爱心林”共计种植爱心树苗11982棵;能量星光工程“禁毒图书角”援建了9个禁毒图书角,惠及2000余名儿童。瞳爱|守护儿童眼健康,点亮儿童光明未来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充分发挥“家-校-医-社-政-公益机构”主体力量,通过科学全面的手段,从科普宣教、视光服务、眼病救助、防盲干预、光源改造、眼疾儿童关爱、支持基层眼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公益倡导等多方面,形成中国儿童眼健康支持体系,力争改善中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现状。 今年6月,瞳爱救助项目联合爱心医院再一次踏上了奔赴西藏的旅程,这一次,依然是眼科专家王利华教授带队。作为国内最杰出的眼科医生之一,王利华教授不仅是国家卫计委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委员,更是一位坚定的光明使者。早在2006年,山东省政府首次启动“西藏光明行”活动时,王利华教授就率领医生团队参加,17年来,他带领团队为逾千名藏族同胞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其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3岁半。小边琼是2012年西藏光明行医疗队在筛查中发现的一位先天双眼白内障患者,几近失明。由于当地没有实施复杂性眼科手术的条件,医疗队把年仅3岁的小边琼接到了济南,由王利华教授亲自主刀。从没看清过这个世界的小边琼,在揭开纱布的一瞬间,表现出一阵惊恐和迷茫。紧接着,小姑娘就兴奋起来。在医院、在大明湖畔、在任何所到之处,小边琼都仔细观察着这个“全新”的世界,享受着“看见”的兴奋。当看到水里的鱼时,她的眼睛,她的脸上,绽开了令人瞩目的光彩!藏区儿童受到当地紫外线环境、饮食习惯及医疗条件的影响,出现眼病的几率相对较高。项目组关注到这一问题,几乎每年都携手爱心医院开展“西藏光明行”活动,王利华教授团队也给予了最专业的支持。仅2020年以来,项目组就为9233名藏族儿童进行了眼病筛查,为56名儿童开展了免费斜视矫正手术,为超过1500名近视儿童免费配镜。义诊筛查的间隙,王利华教授还为学生们开展了眼健康科普宣讲,帮助当地儿童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在他看来,一台手术治愈的仅仅是一个孩子,而观念的改变,影响的却是藏区孩子的未来。未来,我们希望更多爱心医疗团队加入,与王利华教授一道,让更多藏区儿童看得清,看得远。 截至2023年11月,瞳爱救助项目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义诊筛查,惠及超过 677 万名儿童青少年;超过10.7 万名儿童收到了免费眼镜;近1万名眼病患儿得到了及时救助,向山村捐助了近 9000 盏台灯。未来,我们诚挚邀请您和我们一道,继续守护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清晰明眸和多彩未来!爱心家园|为异地求医患儿家庭点亮未来2021年11月,爱心家园成立“治愈小家”项目,为异地求医患儿家庭提供临时居所和暖心服务。自此,全国各地患儿家长跨越千里距离来到这里,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治疗。 小家里,有爱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点滴的日常小事,组成了他们忙碌又充实的每一天。治愈小家变得温暖而有温度,离不开可爱的管理员、入住家庭、孩子们和一直支持小家运营的每一位捐赠人。小家故事:可爱的小家管理员在治愈小家里,有这样一个特殊角色的存在,他们既是小家的管理员,同时又是患儿家长。不管是在炎炎烈日还是数九寒天的夜晚,他们总是在等待迎接每一个新入住的家庭。在接到需要入住的患儿家庭后,从接站、帮忙运行李、给生活用品消毒、发放物资、介绍入住事项到传授护理经验,这些事情对小家的管理员来说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正因为他们自己经历过,辗转多地为孩子寻求生机的迫切,也更能体会求医路上的奔波与不易。截止至今年10月,中华儿慈会爱心家园共拨款900余笔,直接救助大病患儿约3000 人次。治愈小家自2021年12月项目成立截至10月底,累计接待入住家庭 449户,为入住家庭累计节省各项生活开支费用超过 230 万元。起点工程|人物说——雪娇老师罗雪娇,是云南省蒙自市扎门村姆鸡白未来希望幼儿班的一名临聘教师。当问起她实施近一年的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是什么样的时候,她略带害羞却又坚定地回答说“我觉得都挺好,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当我们要她再具体跟我们分享一下的时候,她才开始侃侃而谈。据雪娇老师介绍,最初的姆鸡白幼儿班基础设施简陋,幼儿学习所用课桌椅还是延用的小学的课桌椅,导致孩子们连桌面都很难够到,没有午休室,玩教具单一,就连教师都没有较高的系统管理与专业的教学方法。 幻方起点-蒙自市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实施以后,姆鸡白幼儿班新添置了幼儿专用的课桌椅,设置了幼儿午休床,新增了户外攀爬梯、自行车,配备了必要的玩教具和区角、保教用具与生活用具等。此外,项目人员还为幼儿班教室进行地板重新装修、配备了磁力墙、多媒体设备。雪娇老师说:“这真的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专业、丰富的硬件设施帮助我们姆鸡白幼儿班的孩子们拥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深深地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雪娇老师还分享了自己一年来的成长经历。对于一名临聘教师而言,往往比较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与指导,这通常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和幼儿管理上。 雪娇老师说,从项目覆盖起,她已经参加了包括岗前培训在内的各种能力提升的活动,在游戏化教学和幼儿一日常规上,也掌握了很多专业系统的知识。比如,如何引导幼儿开展区角活动,如何给孩子们上好一节绘本课,如何做好幼儿安全与管理等等。此外,项目人员还定期前往幼儿班,帮助和指导雪娇老师进行环境创设,解决她日常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在的雪娇老师,能够自信的面对班级里的所有孩子们,尤其是在管理和教学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月-10月,中华儿慈会起点工程项目在重点开展幼儿班捐赠建设、童书益站建设、教师培训、物质捐赠和社区儿童关爱活动。其中支持运营156个标准化幼儿班建设,为662所乡村幼儿园捐赠童书益站,共捐赠20余万册绘本;按需为18个幼儿园及学校捐赠物资,包括幼儿园所需玩教具、幼儿园硬件物资捐赠、幼儿园环境基础设施改造、学习用品等;举办24场教师培训,4500余名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益童教育工程|让凉山的彝家娃也能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考了711分,全县第八!可以去心仪的高中念书了,未来我想考个好大学,为家乡争光。”看到自己的中考成绩,洛格约日高兴地说。对于和他一样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而言,即使求学之路遍布荆棘,但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初心始终不变。洛格约日所在的班级,是由中华儿慈会益童教育工程项目组牵头,依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资助组建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大桥初级中学“爱心班”。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中考,孩子们的成绩打破了以往升学纪录,全班70%以上的学生都能顺利考入高中。这背后,是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逆袭的奋斗故事,也是中华儿慈会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写照。截至2023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益童教育工程项目组已在大桥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共设立了6个“爱心班”,截止今年9月,毕业了4个班级200多名学生,其中有147人考入高中,打破了以往的升学记录。在“爱心班”里乃至整个凉山州中,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逆袭的奋斗故事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青少年文化体育发展计划|一双球鞋守护一个孩子对足球的热爱小然是南京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的学生。因为特别喜欢足球,她每天都坚持参加学校的足球训练,经常一个人夹在一群男生中间踢球。她同时还是小学足球校队队长,球场指挥男生跑位接球,遇到队友失误也直接在场上指出来,颇有“大姐大”风范。原来专业足球鞋是有钉子的小然母女俩的吃穿用以及房租,全靠小然妈妈一个人打工的那点微薄收入。 “我一直以为我买的是专业的,后来人家一说那底下有钉子我才看到。我上网都是挑最便宜的买,她从踢足球到现在,穿的这是第三双足球鞋,之前两双底都通了。她从来不要,别人送了她一个足球,球衣也是学校送给她的。” 在采访中小然妈妈提到。小然也非常懂事,看到稍微贵一点的球鞋就和妈妈说“走吧走吧,我脚上的还可以再穿。”小然穿的足球鞋鞋钉已经掉了我们只要一双球鞋,其他的都不要当我们知道小然的情况后,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小然和她的妈妈,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小然妈妈表示孩子的足球鞋正好坏了,只要一双足球鞋,其他更多的不要。 当小然收到了由中华儿慈会“青少年体育”专项基金寄来的足球鞋,崭新的鞋穿在脚上后,开心的笑容浮现在了小然的脸上。小然正在参加训练一双远道而来的足球鞋犹如一种交流,承载了我们的爱心和关怀。正是这份爱心与关怀,使得小然热爱足球的火焰从来未被现实浇灭。也正是因为对足的热爱,让小然家庭对未来多了一分憧憬。 这是公益的力量所在,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今年1月-10月,中华儿慈会青少年文化体育发展计划重点开展幼儿班促进少年儿童文化体育发展活动、安全教育、教师改造和物资捐赠、并为多个学校及社区开展了美育教育活动、儿童关爱活动,受益人次近4000人;期间为5家机构及9所学校捐赠物资,包括学习用品、生活日用品等物资。聚焦专业领域点亮儿童未来中华儿慈会联合华厦眼科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旨在揭露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危险因素,其选取2019年-2021年3年间,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与华厦眼科从全国19个省,51个城市,4027所学校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生眼健康义诊筛查的有效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人群总计455.6万名。正式发布 |《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领域扫描及案例研究报告》中华儿慈会于2020年6月1日发起“留守儿童关爱计划”,2022年1 月启动“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领域扫描及案例研究”,作为“留守儿童关爱计划”中的第一个研究项目,研究聚焦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的关键供给方—社会组织。我们期望通过对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现状的行业扫描以及优秀实践案例的梳理,经由专家团队指导、各类组织参与,着重发掘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领域服务的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状况及需求,为社会组织未来更好地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为公益行业提供真实、有用的数据与信息,共创共赢,协同发展。同时,也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基层力量。世界儿童日的由来自1954年起,联合国设立“国际儿童日”。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以每年11月20日为“世界儿童日”并举办活动,来纪念上述两份文件的通过,将全球的目光聚焦于儿童权利和福利。
-
“守护小妮”一周年,用善意传递爱!2023-11-162023年10月,中华儿慈会携手小妮向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中学捐赠200份守护小妮卫生巾礼包。该学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是嘉陵区第一农村高中。学校里的女生几乎全部来自山区农村,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艰苦。200份守护小妮卫生巾礼包中,每份有38包卫生巾,200份合计7600包。虽为绵力,但可以坚持帮助暂处困境的女童,是小妮和消费者们在时光画卷上共同绘制的有爱笔迹。为了能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到留守/偏远地区女童,“守护小妮”项目于2022年10月正式落地。截至2023年11月,一年共捐赠产品37362包,合作生理卫生知识宣讲活动多场,为更多女孩带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中华儿慈会全程跟进此次爱心捐赠活动,确保物资发放、生理卫生知识宣讲等工作。作为温暖的桥梁,用善意传递爱。守护小妮,一路有你!
-
强国有我助力苔花绽放 | 爱心捐赠仪式在西安顺利举办2023-11-162023年11月2日,由中国儿童中心、全国少年儿童“双有”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强国有我项目主办,陕西省青少年宫协会、陕西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承办的“苔花绽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计划捐赠仪式在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顺利举行。现场百余名各地儿童中心代表参加活动。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师资培训部部长潘振凯,陕西省青少年宫协会会长毛复平,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强国有我项目主任李青分别致辞。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师资培训部部长潘振凯陕西省青少年宫协会会长毛复平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强国有我项目主任李青本次活动强国有我项目为儿童村的孩子们捐赠大米1万斤、蔬菜1000斤、衣服100件。(爱心物资)感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水精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长安区瑞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共同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于2009年9月10日获国务院批准,2010年1月12日成立,2016年9月1日荣获民政部颁发的首批《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慈善组织)》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是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华儿慈会的宗旨是“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有效”的原则;倡导“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走“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道路;按照“管理、运作、监督”三结合的工作模式,从医疗、成长、教育、文体等方面,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年满18岁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等处于困境或者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帮扶活动,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中华儿慈会强国有我项目,致力于关注留守流动儿童、脱贫地区乡村儿童、烈士子女等困境儿童的成长发展,为其提供教育助学、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帮扶,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的困难,助力青少年儿童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