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鸡蛋”的长征第四站——广东韶关慈善行启动2015-03-31中华儿慈会一颗鸡蛋工程管委会向乳源瑶族实验学校捐赠50400个鸡蛋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挂牌仪式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5年3月17日,“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揭牌捐赠仪式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举行,拉开了“一颗鸡蛋”长征第四站广东韶关慈善行的序幕,中华儿慈会《一颗鸡蛋工程》管委会向该校的569名同学捐助了50400颗山地散养的有机咸鸡蛋。全国人大第十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武韬,广东省以及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捐赠仪式。 广东省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是一个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地区及水库移民较集中的山区市,特别乳源瑶族自治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在校生569人,主要是瑶族同学,山区儿童多,孩子们的营养状况需要改善。 “一颗鸡蛋”的长征把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作为捐助点,就是为了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为少数民族儿童较集中区域的贫困儿童改善营养条件,争取让各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每天都能吃上一颗营养安全、山地散养的土鸡蛋,使他们与全国的少年儿童一样健康幸福的成长。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原文地址:http://cn.chinagate.cn/news/2015-03/27/content_35176294.htm
-
“童缘中国MVP”最有价值公益项目评选结果揭晓2015-03-31中华儿慈会名誉理事长魏久明 中华儿慈会副秘书长何培忠 活动合影 3月25日,“童缘中国MVP”(MVP:Most Valuable Project)最有价值公益项目评选答辩会在中华儿慈会会议室落下帷幕。中华儿慈会名誉理事长魏久明、副秘书长何培忠参加了答辩活动。活动还邀请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郑增仪、全球联合之路大中华区能力建设总监陈文良、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执委会主任夏军、伊顿国际教育集团项目拓展部总监尚栋、新浪微公益运营经理张茹玮担任评委。 活动现场,五个入围项目代表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通过视频、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项目的宗旨、操作模式、个案救助情况等。评委针对参选项目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参赛项目工作人员均表示收获良多。最终,爱百福中国“爱无止境——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救助”获得“童缘中国MVP”最有价值项目奖;歌路营“新一千零一夜——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项目”、长春市宽城区童伴青少年服务中心“梦想N次方项目”、北京音画梦想社会工作事务所“音画梦想——北京流动儿童艺术教育项目”以及北京彩虹桥慈善基金会“用爱补心项目”获得“童缘中国MVP”五佳项目奖。 魏久明对本次评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说,这种形式的评选活动对NGO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以后每年都要做。各评委对本次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寄望“童缘中国MVP”最有价值公益项目评选活动越办越好。 据了解,“童缘中国MVP”最有价值公益项目评选活动由中华儿慈会推出,旨在寻找中国最有价值的少年儿童公益项目,对儿童领域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奖、资助,帮助这些项目开展宣传、筹款,扩大项目范围和影响力。经过两轮评选后,有五个优秀项目进入最终答辩环节。 来源:人民网 原文地址:http://ccn.people.com.cn/n/2015/0327/c366510-26760020.html
-
魏久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前进2015-03-31中华慈善新闻网北京3月30日电 29日,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简称“中华儿慈会”)主办的首届”大爱无声”书画作品义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中华儿慈会创始人魏久明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 魏久明首先分享了中华儿慈会的情况。“今年我们基金会成立五年了,在全国的公募基金会中,我们是最年轻的一个。我们虽然是全国公募基金会,但是是民间办的,社会公益人士办的。我们走资助型的道路,支持民间的公益组织,发动民间的力量共同来发展慈善事业。”魏久明介绍,中华儿慈会成立五年来,截至目前募集了4.4亿多元,在去年募集的一个亿资金中,56%是个人捐款。基金会成立五年来,共救助各种困境儿童60余万,覆盖30个省市,去年救助了33万多儿童。9958是基金会的一个项目,救助热线开通于 2011 年 3 月,并建立了 9958 儿童紧急救助通道,正式成立 9958 儿童紧急救助项目。9958项目去年救助了最困难的儿童1100多人。 谈到设立公益慈善组织的益处,魏久明表示,首先,有助于国家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国家发展很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东西部差别很大,这带来很多社会矛盾,而社会矛盾的最大受害者是青少年。“比如一个孩子听力有问题,如果家里条件好,可以得到治疗,但如果家里条件不好,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治疗。慈善组织去救助他们,就很好地解决了这种不平衡问题。”魏久明说。 其次,我们国家有缺陷的少年儿童大概占人口的5%,去年出生人口是1640万,即一年有80万新生儿身体上有缺陷,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第三,弘扬了中国的慈善文化,最后,解决人类的精神寄托。魏久明解释,“我们出生以后,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父母、教师,我们长大后,除了职业反馈给社会,最好的反馈给社会就是做慈善,救助他人。” “今天的活动,体现了我们基金会的特色,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希望我们一起,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前进。”魏久明呼吁。(来源:人民网)
-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简介2015-03-27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简称“中华儿慈会”)成立于2010年1月12日,是具有民间性质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华儿慈会一直坚持“以慈为怀,从善如流,呵护未来,促进和谐”的理念,倡导“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坚持走“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特色道路,实行“管理、运作、监督”三结合的工作方式,从生存、医疗、心理、技能、成长等五个方面,对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捐助和救助工作,使广大困境儿童受益。中华儿慈会先后被民政部授予“中国慈善推动者奖”、“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在《福布斯》公布的以“透明”为评价标准的2012年和2013年“中国慈善基金会榜”中,中华儿慈会在全国公募基金会中排名第二。同时,在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中华儿慈会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在由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基金会透明指数FTI》中获得满分。 中华儿慈会的特色 民间性 资助型 合作办 全透明 中华儿慈会的文化 职业的精神专业的素养服务的态度, 救助困难少年儿童,扶植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 公信力是基金会的核心品质,严格管理是基金会的根本基础, 清正廉洁是基金会的基本作风。 对捐赠者和被救助者高度负责,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地做好救助服务工作。 基金会员工要自尊、敬业、善良、谦卑、俭朴、友爱。 五年来(2010-2014年底) 共募集善款4.2亿多元,其中个人捐款占50% 16万余公众及3500多家中小企业通过中华儿慈会为困境儿童捐款 先后设立12个自主项目,19个专项基金,18个合作项目 开通我国第一条儿童大病救助热线400-006-9958,被媒体称为“儿童大病紧急救助的120” 在江西省共青城及青海省玉树自治州建立两座“儿童村”,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 共救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困境少年儿童60余万人 资助全国300多家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开展救助工作 中华儿慈会得到广大公众的赞誉 中华儿慈会创立与发展历程 银须皓首创慈善 立意能使天共蓝 中华儿慈会是由长期从事青少年工作的老共青团干部合力申办、创立的基金会。创办工作始自1996 年,当时虽然已获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原始资金断裂,致使申报工作搁浅。2008 年再度申办,于2009年9 月10 日获得国务院批准,2010 年1 月12 日召开成立大会。从筹办、申请到成立,历经近14 个寒暑,这时,主要创办人已从花甲之年进入了古稀。 如此矢志不渝创办基金会的原因是,这些老共青团干部在过去的岁月中,在党的引领下帮助青年进步,树立青年时代先进标杆,激励青年一代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但也发现一些因各种原因面临困境的弱势青少年需要格外关注,解决这些人的健康成长问题涉及到我国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当中华儿慈会创办成功的消息公布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写来贺信,希望中华儿慈会在各方支持下,发挥优势,搭建平台,帮助更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同龄人一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西行青海护玉树 南下川蜀助凉山 中华儿慈会成立之后,积极参与了各种救灾活动,2010 年3 月,即基金会成立不到百日,云贵地区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旱,基金会立即组织力量为偏远山区学校送去了饮用水。4 月14 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中华儿慈会派往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从地震灾区接出一百多名藏族地震孤儿到北京休养,向公众保证将其代养到18 岁。此举轰动京城,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热地、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则热福利院院长则热活佛等纷纷看望来京的玉树地震灾区孤儿。中华儿慈会还在寒冬临近、大雪飘落之前将万件御寒羽绒服送给灾区的孩子,使受灾的藏族孩子倍感温暖。此外,2011 年3 月的云南盈江地震、2012 年9 月的云南彝良地震、2013 年4 月的四川雅安地震和7 月的甘肃岷县地震,2014年8 月的云南鲁甸地震等,在我国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华儿慈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冲到救灾前线,发放救助物资,救治伤员,代养培育灾后孤儿。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出现,在救灾的第一线锻炼队伍,在救灾的实践中让公众了解儿慈会,成为中华儿慈会的作风。2013 年中华儿慈会发起“善行凉山温暖童心”活动,理事长以80 高龄的年纪,与秘书长、各项目工作人员齐上阵,发出让“凉山变暖山”的口号,积极开展各类救助活动。 在各类救灾活动中,中华儿慈会迈着坚实的公益步伐,把善款送到孩子的手上,把寒衣穿在孩子的身上,努力实践着让困境儿童圆自己心中梦想的诺言。救助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中华儿慈会的公信力。即使在2012 年网络质疑儿慈会声浪最高的时候,公众对儿慈会的捐款数额不降反升,反映了公众对新生的中华儿慈会的高度信任。 谁信三年村两座 换来万众聚亿元 中华儿慈会针对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生存、医疗、心理、技能和成长五大救助。 中华儿慈会在青海玉树、江西共青城分别建设儿童村,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用于孤儿养育、医护康复、青少年教育等。三年完成两座儿童村建设,是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大力协助下完成的,在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2014 年10 月30 日,中华儿慈会募集善款突破4 个亿,共收到153676 笔善款捐赠,其中个人捐款198,703,455.86 元,占捐款总额的49.55%;企业捐款202,281,696.95 元,占捐款总额的50.45%。个人捐款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有近百位爱心人士个人捐款超过五次,近20 人捐款百次以上,最多的捐款达到900 次。在15 万余笔捐款中,许多捐款来自腾讯、新浪、搜狐、淘宝等网站的捐款平台,将众多网民的捐款集中起来,打入中华儿慈会账户上。这些网站上参与中华儿慈会捐款行为的网民,估计不下数十万计。 短短五年,让公众募款额达到如此高的程度,参与到公益慈善工作中,这在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发展史上是创纪录的。 辟出公益新道路 浓墨重彩续童缘 中华儿慈会全部救助资金都是募集而来的。在“以慈为怀,从善如流”的理念下,提倡“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精神,基金会坚持“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探讨我国公益慈善的新道路。 “民间性”即中华儿慈会没有走国家体制内办基金会的道路,也没有要国家的编制和资金,而是注重民间、公众、小额募款方式,依靠活跃在公益慈善领域的NGO 组织执行救助项目,这就决定了中华儿慈会只能走民间道路,汇集民间公益慈善力量,依靠他们将公益慈善工作做到实处。 “资助型”是指中华儿慈会资助优秀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实施项目运作的方式,这与目前我国多数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自己运作项目的方式不同,但与国际基金会的操作方式接轨。这种方式,极大地鼓舞了各地公益慈善领域的NGO,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全国有214 个公益组织的项目得到中华儿慈会的资助,民政部特为中华儿慈会的这一举措颁发了“中华慈善奖”。现在,基金会对全国各地NGO 组织资助和帮助已达300 多个。基金会对民间公益组织的资助,已从简单的资金资助,发展到团队建设、募款能力的帮助方面。 “合作办”就是将中华儿慈会公募平台的资格开放给优秀的民间公益组织。按照章程的规定,与他们一起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中华儿慈会在成立的初始年就与8 家多年从事公益慈善的民间公益组织签定合作协议,成立了专项基金,从开展活动、资金资助、加强管理等方面帮助他们。五年的实践证明,“合作办”是目前我国公益慈善项目运作上深受NGO 欢迎,快速发展壮大公益慈善力量的运作方式。 “全透明”,也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公众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和基金会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提出的。中华儿慈会从成立的第一天(包括筹备期)起到现在,每接一笔善款都在网上公示,每月都要公示支出,将整个公益慈善工作放在阳光下。此举深得公众之心。从2010 年1 月12 日召开成立大会到如今,中华儿慈会经历了改革、探索、发展、整顿、管理等实践。在今后的公益慈善道路上,中华儿慈会将以更严谨的态度和更规范化的方式继续阔步前进。因矢志不渝救助困境少年儿童而创办基金会,全力以赴开展救助各类困境少年儿童的工作,与童有缘、与善结缘、与众共缘的中华儿慈会,正浓墨重彩继续书写着更精彩的童缘画卷。 来源:凤凰网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a/20150325/41023200_0.shtml
-
慈善义卖关爱罕见病患儿2015-03-27本报讯(实习生袁晶晶)由“和你在一起志愿者之家”发起、中华儿慈会9958救助中心执行的爱心义卖活动,3月22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街科育社区拉开帷幕。据悉,此次义卖源自蝴蝶宝贝关爱协会秘书长崔娅姬结识的一个名为岳帆的小女孩。 “这个孩子很特别,她虽然重病缠身但从来没有哭闹过,一直都很乖巧懂事。直到最后走的时候,还是很开心地和亲人、朋友、同学、老师一一电话道别。她就像阳光般温暖,让人从来感觉不到寒意。”崔娅姬说,岳帆的离世让她觉得心疼,她希望更多同她境遇一样的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于是,岳帆爱心公益基金由此诞生,义卖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救助孤残和罕见病儿童。 活动现场摆放的大多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一部分来自企业的捐助,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还有一些是志愿者亲自采购的。中午11点左右,不大的义卖区已经聚集了很多市民,大家各自挑选着所需的物品,有的人手里拿着一两件,还有的则是抱了满怀,这其中就包括一位王阿姨。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她笑着说:“一来呢,觉得这些东西确实很实惠,家里也能用得上;二来呢,这毕竟是个爱心义卖活动,尽自己所能为那些需要的孩子做些什么是应该的。我家也有个10岁的小孩儿,希望那些生病的孩子能像我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义卖接近尾声时,崔娅姬坦言,最近几年她的精力大多数放在了爱心义卖筹集善款,从每年3、4月份做到10月份秋凉为止,希望能够集众人的力量让患有罕见病的孩子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这些年做慈善,难免会碰到一些人的不信任,我始终坚持把事情做好,凡事问心无愧,能够雪中送炭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活动中来,给孩子们一份温暖与关爱。”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文地址:http://cppcc.people.com.cn/n/2015/0324/c34948-26737958.html
-
青海玉树震后藏族孤儿来京近五年 师生共话新年愿景2015-03-04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大年初三,在北京,有三十多名青海玉树地震后被接到北京的藏族孤儿,也迎来了他们震后新生活的第5个年头,生活老师和志愿者们一道,陪他们度过了又一个难忘的春节。从适应生活到逐步成长,孩子们经历了哪些难忘瞬间?面对明天,师生又有哪些新的希望? 平时就常有志愿者到爱心之家给孩子们做饭。到腊月里,更多了一份过年的气氛。志愿者们把饭菜摆上桌,跟孩子们和老师围坐在一起: 志愿者:今天过来,明天还要过来一拨,也是我们那个公益群里的。 作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孤儿成长中心的主任,孩子们的生活老师何江萍说: 何江萍:昨天是另外一群人,买了一大块牛肉然后我们多少个小孩儿就切多少块儿,一顿就一个人抱着一块儿啃,这是他们最喜欢吃的。因为他们在家里头也很少能吃到这些,所以我们吃的时候我们就在问,什么味道啊?他们就说“家乡的味道!” 2010年玉树地震之后,一批失去父母的孤儿被带到北京,由中华儿慈会救助抚养,何江萍介绍,年龄最大的一批孩子已经高中毕业: 何江萍:我们19个高中毕业生,18个考上大学,学考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对他们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因为他们刚来北京的时候,25个高中生用小学三年级的试卷做了一次摸底,找老师给改了卷子,没有一个及格的,最高分30多分。 孩子们逐渐适应北京的生活,学会了汉语。每周有藏语课,每两年的暑假回一次玉树: 何江萍:其实主要还是传承他们的民族风俗,还有他们的语言,一定不能让他忘了他的母语,不能忘了他的民族的这些,很多东西不是你教的而是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头潜移默化去了解的。 吃过饭,孩子们表演自己排练的藏族歌舞。 十岁的男孩儿美久永周唱得投入,还有专业歌手的表情和动作: 美久永周:长大了,我想当一名摇滚音乐家,像汪峰那样。 记者:多久习惯这里的生活? 美久永周:没几个月吧。 记者:我看你比那时候照片上的胖。 美久永周:恩,是有点儿胖。 记者:你现在最喜欢吃什么? 美久永周:好吃的就吃了,比如说老妈做的麻辣香锅。 “老妈”,是孩子们对何江萍的称呼: 何江萍:叫我何老妈。 记者:他们一开始就叫这个称呼吗? 何江萍:不是,一开始喊老师,我们当时是不允许喊的,当时是有一个纪律规定,不让他们喊妈。就是妈妈这个称呼对于孩子来说,太重了,因为那个时候都刚刚去世。你才刚刚为他做一点点事,你就让他喊你妈妈,他就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不过后来,还是有孩子叫他“妈妈”: 记者:那个时候你突然这么听到你是什么感觉呢? 何江萍:就是因为这么一喊就把我给拴住了,因为你总是感觉他这一喊就是把自己托付给你了,是这个原因,如果他们不这么喊,我早就不干了。累死人了,我开始管他们的时候,一点儿白头发都没有。 五年来,何江萍都跟孩子们一起过年,看着他们长大: 何江萍:那时候他们小,还比较好管理,现在就比那时候难管多了,那时候老师们吼一嗓子,小孩儿们都乖乖的,现在就要讲道理了,要是道理讲得让他们不服气的话还不行。 记者:有主意了他们。 何江萍:恩,有主意了。 记者:这倒是好事啊。 何江萍:对,他们在成熟,他们在思考。 何江萍说,他们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有人当选北京市三好学生,有人语文成绩拔尖,有人在音乐比赛当中获奖,还有人被体育学校选中培养。在新一年,他们也还面临挑战,怀抱希望: 何江萍:其实我们正式员工就我和小裴两个人,其他都是志愿者,我们左右项目使用的钱完全是我们两个自己筹款,很困难啊,去年我们差了九十多万呢,我还是觉得养这些孩子还是需要很多人来帮助,希望把这些孩子真的能培养出来,让他们能成为玉树藏族优秀的人才,以后想让这些孩子和我们接力,到玉树灾区去帮助更多的孤儿和贫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