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传雅安”首批抵川物资完成交接2013-04-27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宋双杰、成都义工联理事长苏世杰及四川新闻网代表与本网代表进行了捐赠物资的交接。 25日上午,东莞阳光网记者来到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体育馆,与成都市义工联工作人员一起为“东莞·城市暖流 爱传雅安”爱心物资办理了接收手续。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代表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预计首批抵达物资今日内派发给受灾群众 东莞阳光网特派记者将目前已抵达成都的东莞爱心物资移交给成都市义工联合会代表、理事长苏世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项目部业务主管宋双杰、四川新闻网总编室副主任李茂参与了爱心物资的交接。 成都市义工联合会理事长苏世杰也对东莞企业及时提供爱心援助感谢不已。他表示,这批爱心物资,正是灾区最需要的,他们将组织这些物资发往物资紧缺的太平镇、宝兴县、宝盛乡。预计首批抵达的物资在今天内就可以派发到受灾群众手中。 记者获悉,为把这批爱心物资及时送往灾区,接收物资的相关单位正在通过陆、空两路的运输方式,运送物资到灾区,其中空运主要依托成都空军部队的力量进行运送。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有意参与“东莞·城市暖流 爱传雅安”活动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项目部业务主管宋双杰告诉记者,他此次赴灾区主要负责妇女儿童用品的接收和调配,了解灾区有多少需要救助的儿童。他高度赞扬了东莞阳光网迅速组织东莞爱心企业捐助物资的做法,并对东莞市儿童福利会、莞城女企业家协会捐赠婴儿奶粉和妇女用品的善举表示感谢。 对于东莞阳光网提出的将因灾失学的留守儿童接往东莞与亲人团聚的计划,宋双杰也表示了支持。他表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在汶川地震后曾开展过类似工作,有丰富经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愿与东莞阳光网联手开展该项爱心行动。 来源:东莞阳光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3-04/26/c_124635805.htm
-
爱心相助 孤苦小姐弟安家太阳村2013-04-2514岁的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而对于新建县石岗镇金塘村金木兰、金怀根这对侏儒姐弟来说,无忧无虑是个梦。亲人或离世或失踪,瘦小的金木兰和虚弱的弟弟金怀根相依为命。14岁的姐姐金木兰自强自立,又当爹来又当妈,照顾比自己小7岁的弟弟。 两个孩子一个家 4月19日17时许,记者到达金塘村,此时正值学生放学。金木兰与弟弟蹦蹦跳跳地回家。 姐姐金木兰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衣,面黄肌瘦,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弟弟金怀根满面灰尘,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人造革皮衣,脚下一双破旧的拖鞋。姐弟俩受母亲的遗传,患上了侏儒症,个子比同龄人矮得多。 村民说,金木兰姐弟出身特殊:其父智力有些问题,娶了一流浪上门的痴呆女为妻,后来陆续生下姐弟俩。6年前,父亲因癌症去世,母亲随后失踪,不知去向。姐弟俩从此由年迈的爷爷抚养。去年11月,爷爷也去世了。 姐弟俩的家,是一栋简陋的小房,十几平方米,分两间,一间是厅,一间是卧室。厅里只摆着一张破旧的桌子。卧室里的床上,连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厚厚污渍已将没有被套的白色棉絮“染黑”,下面铺着一层稻草。金木兰小心翼翼地铺平烂棉絮,低着头嘀咕了一句:好想爷爷。 紧挨着床头,是一个老旧的柜子,上面的漆已经脱落了,挂着一个普通的闹钟,那是爷爷给他们留下的。 姐姐当爹又当妈 爷爷去世后,只有14岁的姐姐既当爹来又当妈,每天帮弟弟洗衣做饭。 姐弟俩住所的后面,是一间破败的土砖瓦房,这是他们的厨房。傍晚时分,金木兰爬上梯子,取下柴火,走到灶台前,找到打火机,将一把稻草点燃塞进灶内,再将木柴塞进去,整个过程非常熟练。 随后,她瞪大眼睛掂量着往锅中倒了少许油,放入青菜,左右翻炒,脸上露出了微笑:“我炒的青菜,很好吃的。” 每天放学回家,懂事的弟弟也打下手,帮着姐姐摘菜、洗菜。 金木兰说,爷爷临死前,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慢慢学会了洗衣服和做饭。 说到姐弟俩的经济来源,金木兰说,每个月,她和伯伯去领政府发放的300元低保,用来买米、油、盐。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有时连菜也没有,就用水泡饭吃。 金木兰的二伯金细任说,自己家里生活不宽裕,还有个22岁的儿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没办法照顾侄子与侄女。 金塘小学校长金东道说,姐弟俩智力没问题,也很懂事。“在路上碰上了,他们会一边招手,一边对我说校长好。有时候,有同学欺负他们,他们就会跑到我身边来,寻求保护。”校长说。 记者带姐弟俩到村里一家小卖部,帮他们买了牛奶、方便面、饼干等食物,他们像过年一般高兴。 太阳村答应接收 姐弟俩的辛酸故事,起初外界少有人知道,后来一些爱心志愿者在走访时发现了姐弟俩不幸的遭遇。 公益组织麦田计划南昌团队近日在网上求助:“两个小孩一个家,姐姐是家里唯一的支柱,姐姐每天早上7时左右起床做饭给弟弟吃,吃完饭一起去学校上课!我们真心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够给予帮助。” 事实上,该爱心团队早就注意到这个特殊的家庭。据团队负责人彭蕊介绍,一年前,金木兰的爷爷还在,麦田计划团队就关注了金木兰姐弟。 看着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彭蕊更加迫切想帮助他们,于是,她在网上向社会求助,并联系了南昌县蒋巷太阳村,该院负责人很乐意接收这对姐弟。 4月23日,麦田计划南昌团队兵分两路,一小分队去金塘村接金木兰姐弟;另一小分队在南昌县蒋巷太阳村布置房间,迎接他们的到来。当日中午,麦田计划团队将姐弟俩送到了太阳村。太阳村负责人称,目前,已为他们安排吃住,并有专门的老师照顾姐弟俩。他俩非常高兴,一直笑呵呵的。当日下午,热心的志愿者还为金木兰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 麦田计划南昌团队肖战表示,已有爱心人士表示愿意长期资助金木兰姐弟俩。 本报记者 杜金存 实习生 刘流民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13-04-25/021926938940.shtml
-
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资助的民间公益组织积极开展雅安地震救援活动2013-04-25一元爱心协会 雅安地震后,一元爱心协会积极行动起来,昨天(21日)在公园文化广场进行为雅安地震灾区募捐,市民们纷纷慷慨解囊,截止晚8时,共募集善款5万多元。下午3点,紧急联系一家雨具批发店,共购得500套防雨用品(军用雨衣、高筒雨靴、军用胶鞋),价值42500元,并于昨晚7点装车,8点出发,由协会志愿者刘金禹、电台主特宜轩及103.3车友俱乐部的朋友们驾驶4辆车前往灾区。24时抵达雅安。今晨7:30出发,按民政部门的安排前往宝山县灵观镇。今天,一元爱心协会继续在公园文化广场为灾区进行募捐活动。 一元复始,相续以心。 5.12发生了,它让我们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体悟:生命在呼吸之间,灾难之须臾无常,唯有人间大爱能战胜灾难、升华人生。“一元爱心”本着大慈无缘大悲同体的普世精神,心手相牵,众志成城,雪中送炭,滴水成渊,扶危济困,关爱有情。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用爱心呼唤爱心,用恒心修炼爱心,爱便会成为一个共识,一种心性、一个时代的风尚! 一元爱心协会是由2008年“5.12”特大地震重灾区—中国四川一群知恩、感恩、报恩的个人和企业发起,由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自愿从事和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的单位、关心热爱慈善公益事业的个人,自愿组成的依法核准登记的非营利公益性社会团体法人。 本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团结本会成员并争取海内外爱心人士支持,开展社会救助,为“5.12”重灾区急待救助的灾民、失学儿童和孤、老、残、病等特困群体服务。 本会主要业务范围:赈灾救助;扶贫济困;慈善救助;公益援助;普及慈善理念;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近期本会将开展“一元爱心.慈之以恒”捐款扶贫、社区义工、灾区(社区)慈善商店及孤、老、残、病专项救助等活动。 爱有戏 到下午6时,已经募集到的第一笔现金16572.8元,现在已经全额送达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募集的第一批物资共计5554件,其中矿泉水336件,药品一箱,酒精20瓶,诺氟沙星10盒,止痛膏1600张,绷带59卷,板篮根60袋,消毒药水21份,棉签171包,胶带12卷,冰袋2袋,云南白药2瓶,霍香正气液95瓶,收音机1个,毯子4条,雨衣502件,棉被8床,口罩1400个,卫生纸1提,手电筒21个,电池113份,尿不湿2包,蚊香5盒,帐篷101顶,卫生巾4袋,纸杯1000个,牛奶3件,到今天晚上10点40第一批物资已经全部装车送往雅安了! 来源:新华网公益频道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4/24/c_124624770.htm
-
新华网公益:中华儿慈会第二批赴前线人员昨晚启程2013-04-244月22日晚,中华儿慈会第二批赴前线人员启程赶往四川成都,协调救助物资。北京天淇恒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赠250条价值9.5万元的医用止血绷带,现已派专人携带止血绷带随第二批赴前线人员乘飞机赶赴成都,将用于雅安地震灾区伤病患儿。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4/23/c_124619378.htm
-
新华网公益:中华儿慈会紧急开展对雅安地震灾区儿童的救助工作2013-04-22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强地震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对雅安灾区困难少年儿童的救助工作。 中华儿慈会已在第一时间派出志愿者团队代表赴灾区,在成都设立救助基地。同时,基金会决定赶制一万个“救援包”,分发给灾区少年儿童。“救援包”包括食品、生活用品和医药用品等。 中华儿慈会各项目组和专项基金也纷纷投入救助工作。如“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400-006-9958)24小时接听来自灾区的求助电话,随时准备救助灾区儿童。“童缘”资助项目办公室,已紧急联络四川13个被资助的民间公益组织,要求他们因地制宜地进行救助。“一颗鸡蛋”工程专项基金,已拨出4万颗鸡蛋,在最快的时间内运往雅安地区,给灾区少年儿童食用。基金会立即开设雅安地震募捐通道,为广大爱心人士提供爱心捐款通道。 中华儿慈会的“爱心家园”团队、“童缘”项目资助的成都义工联,正积极办理中华儿慈会对受灾困难少年儿童的救助。 来源:新华网公益频道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4/22/c_124612827.htm
-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民间更快集结响应巨灾救援2013-04-22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许晓青 仇逸 呼涛)21日凌晨,郭刘燕蹲守在重庆江北机场一直没敢合眼。一天前,她还是重庆某房地产公司的普通职员,20日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后,她就变成志愿者,接受一项“沉重的任务”——连夜转运来自上海复星医药重达5吨的抗震救灾物资。 郭刘燕押送的救灾物资中包括3吨急救药品和2吨“千斤顶”设备。震后不到10小时,这批抗震救灾物资从千里之外的上海空运重庆,捐助和承运物资的均为民营企业。 郭刘燕说,“5吨”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很重,但对灾区而言还远远不够,“救灾接力”才刚刚开始。 过去30小时内,众多民间公益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芦山地震灾区——志愿者运送帐篷、饮用水、食物、药品等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民间捐款数字直线上升,志愿献血者激增。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与5年前相比,经历过汶川地震之痛的中国社会能更加迅速,理性地集结力量响应重大灾害,进入“一级响应”状态。 “参与广泛,行动迅速,起效明显——此次雅安芦山地震中的中国民间救援,体现出社会动员体制和社会参与度的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和风险管理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绍玉说。 24小时待命,即将开赴雅安灾区的上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20日地震发生后仅用了短短两小时就完成了动员和集结——5辆应急救援车,48名医生,护士及后勤保障人员,4顶医学帐篷,包括破拆、搜索、搬运等救援设备,以及器械和药品也随队启程。 这是去年末中国核准成立的16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他们携带进入灾区的医学帐篷可以迅速在灾区搭建起“移动医院”,成为抢救、手术、康复治疗等基础支撑。 “这样的快速集结能力,在汶川地震时是很难做到的,”救援队队长李增春说,从启动集结令到出发,队员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这是根据汶川地震经验,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保障流程,最终形成的一套制度化救援规范。 细微之处,更显温情——中华儿慈会决定赶制“救援包”,将食品,生活用品和医药用品送到灾区孩子手中;“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开通24小时救助电话,随时救助灾区儿童。 受到地震波及的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地震当日下午从绵阳送出帐篷、板床、食品及饮用水等8车物资——考虑到军用帐篷安装技术要求高,两位专业安装人员随车抵达,为灾民连夜“安家”;职工赶制的2700余个馒头也“温暖启程”。 新兴社交媒体更成为救灾的催化剂,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通过微博,微信集结起来,快速加入到救援行列中。新浪、淘宝、一号店等纷纷行动起来,利用企业覆盖全国的网络向灾区伸出援手,网络名人潘石屹、任志强的微博则直接变成公益信息的中转平台。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在地震发生两小时内在网上发布了捐款账号和实施公益行动的倡议。 “5年前,我走进直播间的那一刻,‘一切都是乱的’,电力,消防,医疗等信息从各方涌进来,大家都想救灾,但谁先谁后,都不知如何是好。”在汶川地震发生2小时内率先主持直播节目的四川电视台原女主播雷小雪说。 此次芦山地震后,雷小雪在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了长达16小时的直播。她说,“如果说5年前,人们的勇气大过了理性;而现在,人们会更加科学地应对地震和救援。” “越聪明的民族越能在灾难中学习更多。中国人在一次次灾难中站立起来——承受损失,也在救援中积累经验,帮忙不添乱,尽职不越位,”王绍玉说,这次政府和民间的行动让我们看到,救援在巨灾面前变得更为有力、有序、完善。 近年来,中国依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革方案,为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的设立降低了门槛,这一制度之变未来可能“孵化”出更多的快速响应的民间救援力量。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应急救援体系更趋成熟,尽管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但人们已经看到了更加快速集结的中国力量,”复旦大学公共安全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说。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4/21/c_115476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