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总局等六部门出台办法 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2016-06-06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为促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各类广告发布媒介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并对刊播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 广播电台、电视台按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规定的条(次),在每套节目每日播出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台在6:00至8:00之间、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数量不得少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条(次)。 中央主要报纸平均每日出版16版(含)以上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8个整版;平均每日出版少于16版多于8版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平均每日出版8版(含)以下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党报平均每日出版12版(含)以上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平均每日出版12版(不含)以下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其他各级党报、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2个整版。 中央主要时政类期刊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时政类期刊平均每期至少刊登公益广告1个页面;其他大众生活、文摘类期刊,平均每两期至少刊登公益广告1个页面。 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经营性网站等应当每天在网站、客户端以及核心产品的显著位置宣传展示公益广告。其中,刊播时间应当在6:00至24:00之间,数量不少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条(次)。鼓励网站结合自身特点原创公益广告,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文字、图片、视频、游戏、动漫等多样化展示,论坛、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多渠道传播,网页、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覆盖,长期宣传展示公益广告。电信业务经营者要运用手机媒体及相关经营业务经常性刊播公益广告。 《暂行办法》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运用各类社会媒介刊播公益广告。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商场、宾馆、商业街区、城市社区、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设施或者其他适当位置,公交车、地铁、长途客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广告刊播介质或者其他适当位置,适当地段的建筑工地围挡、景观灯杆等构筑物,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通稿作品或者经主管部门审定的其他公益广告。
-
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38期开讲:儿童医疗救助与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完善2016-06-03用“互联网+公益众筹”思维 完善儿童医疗救助服务与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花城有爱,守护未来”。 5月30日,在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5月25日至5月31日)期间,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第38期在广州志愿者学院开讲!本期学堂导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姜莹主讲《互联网+公益众筹VS儿童医疗救助服务与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完善》,分享中华儿慈会如何在医疗、生存、心理、成长与技能五大救助领域帮助困难少年儿童成长,并探究互联网公益众筹对儿童医疗救助服务的影响。 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第38期还邀请多名公益界、学界、媒体界、法律界等跨界人士,结合行业典范案例或自身亲历体会,围绕儿童医疗救助当中的公益难题,对儿童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并就腾讯乐捐、轻松筹等平台的便捷性与合法性相关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推动公众关注儿童医疗救助服务与未成年人保护的未来发展。 导师主讲:日均筹款70万,“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与制度变革,“互联网+公益众筹”已成为慈善筹款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华儿慈会成立6年间,筹款总额已超过7亿元人民币。坚持“民间性、资助型、合作办、全透明”的道路,从生存、医疗、心理、技能、成长等五个方面,对孤儿、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问题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捐助和救助工作,共救助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困境少年儿童90 余万人。 姜莹作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擅长于基金会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搭建与资源整合、品牌项目传播,在社会创新及大数据挖掘与管理方面积极探索。负责中华儿慈会合作发展总部,其中包括中华儿慈会企业筹资和平台募款,及儿慈会的品牌建立和传播管理,积极探索与搭建儿慈会各类公众募款平台。在2015年,基金会的网络平台筹资占筹资总额62%,取得了近1.2亿的佳绩。 学堂上,姜莹分享其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推动儿童医疗救助服务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经验。姜莹表示,“互联网+公益众筹”模式,能提供更多渠道发动社会参与,激发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促进机构的筹资发展,对机构提升儿童医疗救助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圆桌对谈:重症儿童联合救助网络和青少年权益保护发展 学堂圆桌环节中,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碧心基金发起人、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创始人郭媛,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广州项目负责人罗典,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总干事罗志勇,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碧心基金理事李森,广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杜雨轩等跨界公益人士嘉宾,结合行业典范案例或自身亲历体会,围绕儿童医疗救助当中的公益难题,对儿童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寻求最佳“重症儿童联合救助网络”的多元化合作方式。 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郭媛表示,通过互联网+公益的参与模式,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媒体合作方式,鼓励更多人关注儿童医疗救助,方能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同时,在场嘉宾亦对“腾讯乐捐”、“轻松筹”等平台的便捷性与合法性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强调使用互联网进行个人求助和公益众筹时,要留意合规性,以保障筹款的合法性及公信力。《新快报》采访中心首席记者潘芝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公益华夏》主编梁卫浩,则从媒体观察员的角度,提出了媒体在儿童医疗救助宣传中可起到的社会倡导作用,发挥媒体的影响力。 现场直击:关爱小白患儿,《豆豆战白记》绘本义卖 本期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活动现场还携手碧心基金,为12岁白血病患者豆豆创作的漫画《豆豆战白记》进行义卖,听众进场即可购买《豆豆战白记》1-8季内容汇集的绘本。《豆豆战白记》漫画记录了豆豆在病中的点点滴滴,订餐、换药、验血等,枯燥甚至痛苦的住院生活在绘本中被描述得诙谐阳光,使得更多公众能够深入了解到白血病儿童的生活。现场售卖绘本所得善款将进入碧心基金爱心账户,全部用于支持像豆豆一样的白血病患儿。 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项目介绍 志愿大学堂项目由广州志愿者学院发起,通过系列讲座及沙龙活动开展,立足广州志愿服务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分享内容,为广大市民及志愿者提供与公益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总结提炼可供全国借鉴的“广州经验”,搭建现代化的公益培训平台培育城市慈善文化。 跨界公益合作由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导,通过资源整合、品牌传播、研讨分享、公益众筹、平台搭建等多种方式,致力于打造青年公益模式、探索广州尊严救助模式、建设跨界联合网络,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全面发展。 责任中国品牌诞生于2004年8月,由南方都市报社发起主办,广东济德文化公益服务中心承办,每年策划举办各类公益慈善活动,至今已迈入第十二个年头。其中,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责任中国公益沙龙、高峰论坛以及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打造国内首个侧重于公民及其行动的公益评选和颁奖舞台,通过全媒体传播倡导“人人可为”的公益慈善理念,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美誉度。 2015年起,责任中国与志愿大学堂强强联合,共同发起策划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项目。首年围绕“众筹+”年度主题,组织举办5期讲演活动,形成“年度主题+跨界主持+大咖导师+学堂圆桌+经典案例”五大特色,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次,全媒体传播影响近100,000人次。 2016年,责任中国志愿大学堂持续广邀公益领域实践者、思想者及领导者,围绕《慈善法》和应急、环保、科技、卫生、交通、文化、教育等慈善志愿服务细分领域,定期结合社会热点探讨和分享一系列公益话题。打造“细分领域+大咖导师+学堂圆桌+经典案例+网络直播”五大特色,从而创造一个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切身需求、服务于慈善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跨界公益传播平台。(腾讯)
-
国务院:为家庭困难残疾儿童提供12年免费教育2016-06-0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他们的成长给予更多关爱帮助;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持续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会议指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我国儿童权益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也有一些儿童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缺乏有效监护陷入生活、安全等困境。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是社保兜底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一要将困境儿童分类纳入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对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抚养。二要对重病、重残儿童,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给予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销比例与封顶线。对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给予补贴,对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儿童参保给予全额资助。三要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为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包括高中阶段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确保困境儿童不失学。四要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强化家庭责任,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机制,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照料、心理疏导、监护干预指导等服务,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全无虞、生活无忧。 会议指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培育新动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迈向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定,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最终结余资金可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用于人员激励的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从原来最高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确定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用地、环评等手续,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同时,要落实和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完善内控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营造更好科研环境。 会议指出,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在近两年已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基础上,会议决定,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项职业资格。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下一步要在继续取消职业资格的同时,公布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中国政府网)
-
6月“六人帮”----每月发起一起捐影响6个人一起做公益2016-06-01大家都很熟知的“六度分隔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和美国总统之间,只相差6个人。看来只要6个人,就可以看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但仅仅这一天关注儿童的成长是不够的,腾讯公益倡导整个六月都变成“关爱儿童成长月”。 根据腾讯公益2016年年初发布的2015年全年的捐赠数据报告显示,每1个一起捐,平均影响近6个人一起参与公益。就是因为这一个个的“6个爱心网友”,共吸引了2380万平民英雄,捐赠5.4亿,促成了一系列了不起的改变。 这个六月,腾讯公益挑选了在踏实执行项目、持续更新进展的透明的公益项目,推荐给您。请您为孩子们发起一起捐,号召6个朋友一起来参与公益,任意捐款,都足以帮助到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有尊严地成长! 如今正式启动“六月六人帮行动”的专题推广,整个六月都会在“微信钱包-腾讯公益”banner位推荐以“关怀儿童成长”为主的专题,推荐优质的儿童关怀类项目,以号召更多网友发起一起捐,并倡导召集6个朋友就一起帮助1个孩子。 动动手指,快加入腾讯公益,扩大“六人帮”,让更多孩子感受到爱与希望! 操作流程: 1、选“我”进入界面后选择“钱包”; 2、进入下一界面后,选择“腾讯公益”; 3、进入捐款界面,如下: 六月“六人帮”期待您的加入!
-
亿人帮“共享技能”:换种方式做公益项目2016-05-31在互联网+公益时代,公益项目参与者不一定只是捐款捐物,每个人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技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5月28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举行的“发现你的更多身份”——技能大咖跨界交流分享会”现场,亿人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不满足传统的捐款、捐物的方式参与公益,而希望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做公益,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群“斜杠青年”的跨界公益分享 5月28日,由亿人帮联合北新桥街道残联、北京市东城区海巢社会工作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发现你的更多身份”——技能大咖跨界交流分享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海巢hot社区青年汇举行。 活动现场,所有到场参与者通过为自己贴标签的方式,发掘自己可能成为的“社会身份”。除此之外,主办方还通过引导大家完善“技能手册”,充分挖掘自己可以贡献的公益力量。“一个很棒的销售,也许会给筹款带来不一样的思路”“而一个摄影爱好者,用影像能让更多人走进公益”,亿人帮工作人员表示:“技能共享,充分挖掘人的力量,能爆发更大的社会价值。” 当日,来自摄影、音乐、法律、设计等不同领域的技能型志愿者,就自己通过技能做公益的经历与现场观众进行分享。这些拥有歌唱家/摄影师/作家/公司职员/志愿者等多重身份标签的人,都被冠以同样的名称——”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先后把人类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固定工作场所,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以便成为一个产业链中的“螺丝钉”。而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慢慢成为最大的产业。服务业不涉及生产,其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又为此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够直接进行。于是,大批多技能的“斜杠青年”应运而生。 人人都可以成为技能型志愿者 焦冬子是一位职业摄影师,拍摄中,她发现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很多年迈老人从不曾见过照片中的自己;结婚上二十几年的夫妇也很少拥有一张属于他俩的生活照;放羊的孩子们更从未有过城里孩子一样的满月照、百日照、周岁纪念照。 于是她决定做点什么,“虽然没有多余的钱捐给他们,但至少我可以送他们一张照片,保留岁月的痕迹”于是她在2012年发起公益拍摄计划《我们在一起》,为西部贫困地区没有照片的家庭和老人免费拍摄冲洗照片。 歌唱家刘洲华曾受教于知名的歌唱家邓玉华老师、杨君玉老师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著名的卢德武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已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认可喜爱。她经常将自己的演出收入捐出,救助给更多人。歌唱家刘洲华可以用音乐做公益,教人唱歌,可以将美好传递给众人的同事。 在现场,参与活动的一些志愿者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终于发现亿人帮公益平台可以帮自己实现技能公益梦。在亿人帮公益平台,公益机构或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和支持者;想加入公益事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在亿人帮公益平台轻松找到力所能及的公益项目。 在亿人帮找到属于你的公益角色 今天的公益已不再是单纯的捐款捐物,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技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公益事业的社会价值。 歌唱家可以直接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上一堂音乐课、摄影师帮别人拍一组照片、IT志愿者远程帮他人维护软件、设计师可以帮别人做一套设计……帮助更多人通过技能分享的方式成为志愿者,这是亿人帮在探索的新公益方式。 据介绍,在亿人帮平台上,只要参与者共享的技能能够对某些人有帮助,就能迅速搭建一个公益项目。公益机构或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和支持者;想加入公益事业的人,也可以在亿人帮平台轻松找到力所能及的公益项目。 “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拥有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技能。一生很长,一边成长一边就拥有了新的身份。总有一些,等待你发现。技能共享做公益的过程,就是你一个个社会身份呈现的过程”亿人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儿童福利周启动 发布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6-05-315月30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前夕,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编织儿童福利网——中国儿童福利周(2016)”在北京正式启动。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发布《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6》。 本届“中国儿童福利周”重点关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议题。启动仪式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徐建中副司长,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贺连辉处长出席并讲话。他们强调,党和各级政府历来对儿童发展和保护高度重视,对儿童福利事业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同时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步伐建设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此外,为试点工作提供支持的代表,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公司品宣部负责人朱雅娟分享了加入儿童福利工作的初衷,并动员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关爱儿童的队伍中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保护处处长彭文儒称赞道,过去一年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卓越成绩,再一次证明了,通过专业的福利服务和津贴支持可以有效地保障儿童权利。“我们见证了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媒体、以及儿童自身共同参与到儿童福利网络建设中,跨越了儿童福利的最后一公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继续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确保每一位儿童都得到基本的福利和保护服务。” 来自山西、河南、安徽、和青海的儿童代表、村儿童福利主任代表和、县级民政局和省级民政厅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并在主持人鞠萍姐姐和青年演员那广子的协助下,同与会人员分享各地儿童福利网络建设的一线信息。 来自山西夏县的小婷(化名,下同)在中国儿童福利周(2016)启动仪式上说。“听我们村的儿童福利主任叔叔说,我们这个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背后有许许多多有爱心的叔叔阿姨默默地付出和支持着。今天,我终于可以站在你们面前,当面跟你们说,‘谢谢叔叔阿姨!我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做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 2015年10月,民政部开展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延续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的成功模式,在全国31个省份的1000多个村试点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就是要实现儿童福利的网络性综合支持,使得诸多“小婷”在其中受益。 一年一度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也于今日发布。以“建立保护型现代儿童福利体系”为主题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6》,在全面梳理总结2015年我国儿童福利事业进程的基础上,做出我国正处于建设以保护为核心的现代儿童福利体系关键时期的判断,并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要强化村级儿童福利服务能力建设,设立专职儿童工作人员和儿童活动场所。借鉴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成功经验,解决村级无儿童专干、无儿童活动场、无儿童工作经费的问题,从基层着手建立儿童福利支撑体系。 二是要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提升儿童工作专业化水平。多渠道筹措儿童保护资金,发挥专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专业化的儿童保护工作网络。 三是提高儿童津贴标准,扩大儿童分类保障对象范围。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面向全体儿童的福利津贴制度,逐步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 四是完善大病救助,为极重病儿童实行托底保障。 五是完善儿童福利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实行“儿童优先”的国策。同时,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政策,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研制《儿童福利法》,用法律对政府、社会和家庭关爱保护儿童权利义务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实现依法关爱保护儿童权益的目标。(新浪公益)
-
中国慈善蓝皮书发布 社会捐赠总量接近千亿2016-05-30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举行。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总社会捐赠量达到近千亿元。 昨天在北京发布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显示,去年,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捐赠总量接近千亿元,全国基金会数量超过了4800家。同时,志愿者人数与志愿者捐赠率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具体来说,去年,我国的预期社会捐赠总量达到了992亿元。另外,加上全国志愿者服务小时折算价值600亿元,以及彩票公益金社会公益使用量340亿元,全国核算社会慈善公益的总价预计将达到1932亿元。 另外,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共有基金会数量4871家,比2014年增加633家。其中,公募基金会1547家,占32%;非公募基金会3324家,占68%。能看出,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增长势头迅猛。 报告另外显示,去年全国登记注册志愿者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人,占人口总数的7.27%;实际参与志愿服务的活跃志愿者数量为9488万人,捐赠志愿服务时间15.59亿小时,捐赠价值总量达到600亿元。 数据显示,志愿者人数与志愿者捐赠率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去年,活跃志愿者总量比2014年增加487万人。志愿者捐赠时间和价值,增长幅 度也更加显著。2014年志愿者捐赠时间同比增加2.9亿小时,捐赠价值上升133亿元;去年志愿者捐赠时间又比上一年增长3.37亿小时,增长率达 27.5%;捐赠价值增长157亿元,实际增长率为29%。
-
关爱儿童健康:“六一健康快车”公益活动正式启动2016-05-3028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9家学术团体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六一健康快车”大型儿童健康公益项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厅正式启动。同时,该项目的“闪亮星星计划”正式开启全国爱心旅程,该计划旨在帮助多动症、孤独症、智力低下、脑瘫等患儿进行医疗康复和基金帮困。 据悉,“六一健康快车”项目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9家学术团体共同发起的儿童健康公益项目,本着“学术支持、医疗服务、基金帮困”三位一体的原则,以流动医疗车为载体,“送儿童健康理念、送儿童健康知识、送儿童健康服务”为宗旨,依托“胡亚美﹒六一天使基金”和“61健康”信息平台为学术团体、医疗与康复机构、社会爱心人士搭建共享互动平台,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启动仪式上开启的“闪亮星星计划”是通过“制星、摘星、亮星、挂星”的活动方式,为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心理行为疾病以及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医疗、康复和基金帮困的公益活动。 据介绍,目前中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占儿童精神科门诊比例的第一位,达到60%以上,约有3000多万儿童受到不同程度心理行为障碍的困扰。当前,儿童的行为心理保健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希望得到医生帮助的行为问题儿童也越来越多,家长和群众对儿童发育和行为知识的需求空前高涨。邀请发育行为儿科会诊的患儿不断增多,基层儿科、儿童保健转诊病儿日渐增多。更多的儿科医生在临床的实践中也深刻的体会到,不了解行为医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棘手和尴尬。 “六一健康快车”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申昆玲在启动仪式上介绍,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因素众多,疾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需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六一健康快车”闪亮星星计划力争每年募集600万元以上的善款,救助3000名心理行为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为困难家庭、疑难及特殊患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六一健康快车”将借助权威机构、主流媒体、专业医疗机构的共识,凝聚学术界、媒体界、医疗界的力量,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权威的指导、专业的诊疗、公益的救助。 据悉,为了借助“互联网+”,实践指尖上的儿童健康,借助移动医疗等高科技手段,让边远与欠发达地区的患儿能够享受城市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六一健康快车”项目专家委员会与互联网知名企业合作,将于2016年6月推出国内第一个“互联网+儿童健康+公益”援助平台(六一健康快车APP)。 该平台将通过“专科专病医联体”的创建以及社会创新资源的整合,构建儿童健康公益诊疗服务生态系统,凡有志于服务医疗事业和儿童健康公益事业的第三方都可借助这个平台发挥其最大价值。患者只需要操作手机移动设备即可获得诊疗辅助支持。(公益时报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