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童在蓝天下大型儿童关爱月活动2017-06-02
-
【幸福网】中华儿慈会携手阿里巴巴开展520爱心拍卖活动2017-05-252017年5月19日0点至5月20日22:00期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携手阿里巴巴公益与闲鱼拍卖,联合开展520爱心拍卖活动。活动期间竞拍获得善款4248元,款项将全部用于中华儿慈会的救助项目中。 感谢所有关注支持本次拍卖活动以及参与竞拍环节的所有爱心人士,是你们的热情与善意温暖了我们的竞拍环节,使得每一份爱心拍品都获得了暖心的价格。同时,还要感谢所有拍品的爱心提供者(组织):央视4套著名主持人栗娜,中华儿慈会爱心大使中国女篮队员孙梦然,黄景瑜公益应援团_瑜光,星缘守护公益项目发起人何宁宁以及中华儿慈会小爱也温暖专项基金。感谢大家愿意携手中华儿慈会助力困境儿童成长、传递暖心正能量! 中华儿慈会承诺将继续秉承“公开 透明”的原则,把每一笔竞拍善款都用在实处,并及时向社会各界进行全透明展示。我们的爱心拍品将陆续发出,送达爱心竞拍者手中。同时,在中华儿慈会官网慈善透明窗可以进行实时查询善款的使用情况,也期待今后公众对于基金会运营的持续监督与支持。 爱心拍品竞拍情况展示 (注:排名不分先后)
-
【幸福网】中华儿慈会联合新华公益全新推出“童在蓝天下”2017-05-25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与新华公益强强联手,助力“童在蓝天下”主题页面全新上线! 进入主题页面后,各模块清晰明了,便于爱心人士查阅及监督基金会活动事件以及项目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了基金会公开透明化程度,为基金会与广大爱心人士、组织、企业良性互动提供更为广泛的平台。 “童在蓝天下”主题页面展示 主题页面 “童在蓝天下”表单查询 “童在蓝天下”系列活动展示 “童在蓝天下”分类救助 “童在蓝天下”图集展示
-
【凤凰公益】公益不该是有钱人的专利2017-05-23近日,某视频网站对中国著名企业家的退休志向作梳理后发现,在马云、王健林、李彦宏、董明珠等人的退休计划中,公益不约而同地成为重心。 在视频里,马云说:“我想做公益,做老师,做环保,世界如此美好,我为什么总要做阿里巴巴集团的CEO?”李彦宏说,他想建一个植物园,把北京没有的各种各样的植物都引进来。董明珠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传授出去。王健林说,他走了好多地方,觉得扶贫模式都不理想,“将来我想如果有可能,我退下来以后,我包一个县,看看能不能创造一个模式,如果把这个县翻了身,也许把它推而广之。” 大佬们之所以都重视公益,是因为公益事业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这些企业家比普通人更早地意识到这种趋势,他们也完全有能力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放眼全球,公益的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比尔·盖茨2010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在那些贫穷的国家,每年有数百万的儿童死于那些在美国早已不成问题的疾病。麻疹、疟疾、肺炎、乙型肝炎、黄热病,还有一种以前我从未听说过的轮状病毒,这些疾病每年导致50万儿童死亡……”全球公益供给仍远远赶不上需求,公益事业也期待一场彻底的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公益”有科技驱动、人人行动、国际联动、方便时尚的特点,其聚合效应和关系链分享是善与爱的传递通道。如今,公益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越来越成为全民的举手之劳。 企业的领导者纷纷走进公益,让我们看到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维度,那就是利他主义。自私能推动经济发展,利他也一样能推动经济发展——现在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正如最好的扶贫不是撒钱而是造血,做公益最好的模式可能就是保持公益的心态,同时尊重经济逻辑。现在到了给公益事业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时候了!
-
【公益时报】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一带一路”公益先行2017-05-15
-
【公益慈善论坛】筹款能力建设是公益机构的战略投资2017-05-15
-
【新华网】2016年政策完善成就慈善新格局2017-05-11近日,《2016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慈善榜活动上发布。蓝皮书从行业政策、基金会运作、捐赠实体、社会工作等不同方面,记录了2016年我国慈善事业的风起云涌之变化,分析和展示了我国慈善捐赠数据的特点和价值。 2016年,我国慈善事业在法律、监管体系、组织发展、社会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有长足发展。尤其《慈善法》的实施,让慈善事业进入法治时代;境外NGO确立以公安部门为核心的登记管理制度;政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社会组织数量小幅增加;21个慈善信托设立;大额捐赠与公众网络捐赠均实现增长;以商业化服务社会的模式快速发展;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精准扶贫,中国慈善力量参与全球治理。 行业政策推动慈善格局 去年,从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基本法立法到落实慈善事业税收优惠政策,从建设募捐信息平台到改革慈善信托税制,我国慈善行业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体系化。 蓝皮书指出,2016年为《慈善法》公布实施的第一年,中央层面的相关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内容涵盖慈善组织认定、慈善组织登记、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等方面。 2016年,《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指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的出台,厘清了慈善活动支出与管理费用的内容,并根据是否公募、净资产规模等因素对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标准进行了界定;《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下发并规定,企业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实施的股权捐赠,应按规定视同转让股权,股权转让收入额以企业所捐赠股权取得时的历史成本确定,并依此按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在所得税前予以扣除。 慈善信托则因《慈善法》的实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21个成功备案的慈善信托,初始资金达到30.85亿元。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出台,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对破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岗位不明确不规范、职业发展空间不畅通、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职业地位不高等瓶颈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明确界定社工概念,鼓励开放更多社工岗位,明确社工成长途径,以此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前进。 此外,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以体系化确保保护机制的有效运行。随后,民政部、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并于年底确定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民政部等27个部门则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国相关工作。 社会组织监管成效显著 据蓝皮书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社会组织总数为699878个,比2015年底净增长4万多个,增长率为6.49%,相比以往增速稍低。《慈善法》实施之后,慈善组织等级的具体操作执行尚在摸索中,有些未登记的尚持观望态度。 2016年,从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党建工作,到对其的检查执法,政府主动加强了对社会组织自的全面监管。民政部通过遴选公布了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捐赠平台。出台《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规范公开募捐平台为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和发布募捐信息。多地出台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党建政策在中央和地方层面逐步建立健全。此外,民政部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检查、执法和社会监督。民政部相继公布全国性社会组织2015年年检结果,9家基金会、1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不合格。多地建立社会组织失信名单,并对存在违法的社会组织进行行政处罚。 互联网推动大众小额捐赠 据蓝皮书显示,去年我国大额捐赠取得了显著进展,捐赠总额上升、捐赠方式与运作方式不断创新,关注发展领域、地域视野扩大到海外。 比如2016年的捐赠形式存在一些亮点:互联网行业慈善家大批涌现,他们更关注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研究;越来越多的慈善家用海外资产捐赠、面向全球规划“战略慈善”;受国家政策影响,扶贫领域捐赠资金较为集中;慈善信托成为捐赠新工具,但目前属于“试水期”。 此外,借助互联网捐赠的便捷优势,我国大众小额捐赠的参与人次、捐赠总量不断扩大。2016年,“99公益日”爱心网友捐款达3.05亿元,共有677万人次参与捐款,涉及3643个公益项目,总计善款额超过6亿元。去年11月11日,“免费午餐”天猫店达100万元的交易额。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2016年年度筹款额达3.37亿元,其中个人捐赠占60%左右。 蓝皮书分析,外来民众的捐赠行为日趋理性,善款的监督、财务公开等问题将成为大众小额捐赠的主要动机,《慈善法》实施后,慈善组织获得了公募权,捐款使用透明化将成为技法捐赠的重要考量。
-
【人民网】全方位加强学校安全体系建设2017-05-10本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烁)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学生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防范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舆论宣传,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防止学生欺凌与暴力行为发生。这是记者9日从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简称报告)中获悉的。 2月27日至3月3日,采取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重点督查和部分省份教育公安部门联合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春季开学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督导范围涵盖普通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学段学校。 报告显示,各地各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全方位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全面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并做好重点领域防控。在强化学生欺凌与暴力治理工作方面,山西建立完善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关爱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家校共育,切实消除校园欺凌和暴力伤害各类隐患;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建立了从主动防范到快速反应处理的工作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重庆充分利用报纸、微信、校园广播等宣传窗口,制作展板731块,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短信微信100余万条,广泛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上海举办校园欺凌行为预防与处理研讨会,通过对本市专门学校校园欺凌行为治理个案的分析研判,明确治理策略,达成社会共识,为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报告要求,各地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困难和特殊教育学生关爱工作,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抓稳,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学习困难或家庭困难而辍学;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做好防溺水、上下学交通、校园欺凌、消防、食品卫生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并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努力办好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0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