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卫生法》下月实施 防止“被精神病”发生2013-04-18《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称《精神卫生法》)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真能防止“被精神病”吗?作为权威医学专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唐宏宇。 北大六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 误诊不同于“被精神病” 记者:您怎样定义“被精神病”,它和误诊是一回事儿吗? 唐宏宇:我认为“被精神病”的定义是:“精神正常的公民由于制度的缺乏而被错误地诊断为精神病”。纯粹由于医疗水平差导致的误诊,属于临床医学的固有缺陷,因此而造成损害的,应依照《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能够医疗责任来处理,不属于精神卫生法的范畴。 防止“被精神病”在国际精神卫生立法中都不是一个核心宗旨,保护“真正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才永远是核心宗旨。当然,防止精神正常的公民被错误地诊断为精神病,是立法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无害则无非自愿 记者:防止“被精神病”,《精神卫生法》有哪些规定? 唐宏宇:法律规定了三个原则和一个机制。即自愿原则、尽可能限制非自愿医疗原则、患者权益最大化原则,以及救济与纠错机制。 《精神卫生法》从“送”、“诊”、“治”、“出”四个关键环节全面体现了自愿原则。如第二十七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记者:阻止不必要的非自愿住院治疗、防止把不该住院的收住院,法律有哪些规定? 唐宏宇:为了尽可能限制非自愿医疗,法律为此设置了严格的“无害则无非自愿”的标准以及有关程序。 非自愿医疗包括:非自愿就诊与接受检查、紧急住院观察、非自愿住院治疗。《精神卫生法》规定了非自愿医疗标准,即须同时满足:1、疑似或者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危险的。此即“无害则无非自愿”的标准。 紧急住院观察拟定72小时 记者:依据法律规定,对于有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医院应该如何处置? 唐宏宇:应当将其留院。当门诊无法确诊时,应实施“紧急住院观察”,其目的是确诊和做出是否需要非自愿住院治疗的结论,而不是治疗。紧急住院观察的国际惯例为72小时,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7天,本法为“及时”。卫生行政部门的配套文件拟规定一般72小时,疑难14天。 与国际相比都是很严格的 记者:非自愿医疗的一个标准是“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危险的”。这个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严还是宽? 唐宏宇:我国采用这样的标准,放在国际上都是很严格的。联合国有关文件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都将“不接受入院或留医则可能导致其病情的严重恶化”纳入非自愿住院的标准,只有美国、埃及等少数国家采用这种“纯粹危险性标准”。纯粹危险性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在利于防止“被精神病”的同时,可能导致许多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因暂时没有危险而得不到治疗,最终导致对自身或他人的危害,甚至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在美国已经出现恶果。 监护人不能随意处分财产 记者:非自愿医疗还涉及监护人的问题。现实中,人们非常担心为了争夺家族财产,将家中亲人送精神病院。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监护人能否随意处分患者的财产? 唐宏宇:不能。《精神卫生法》对监护人的规定,是对我国民法通则的监护人概念的一个突破,也是对我国监护人制度的补充与完善。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是指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人”,也就是说,《精神卫生法》的监护人并不是经过法院指定的监护人,因此不具备监护人的全部权利,不能随意处分患者的财产,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医和治疗。说穿了,只是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履行相关职责的“监护人”。实际上,《精神卫生法》规定的监护人,具有“医疗保护人”的色彩。 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对有伤害自身/危险的患者,监护人是非自愿住院治疗的决定人,而且有居家看护管理的职责,因此要承担不同意患者住院而导致的后果。而对于“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法律赋予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实施住院治疗”的权利,这类似英国的“医院管理者”具有决定权的做法。 非自愿医疗不等于强制医疗 记者:非自愿医疗和强制医疗是一回事儿吗? 唐宏宇:非自愿医疗和强制医疗是两回事。前者依照精神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实施﹔后者依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实施。当精神障碍患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触犯刑法时,才会被强制医疗。刑法第十八条有“强制医疗”的规定,刑事诉讼法专设第四章“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新刑诉法司法解释”专设第二十三章,都对强制医疗作了规定。 终结“谁送谁接”制度 记者: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自己办理出院吗?是不是必须由监护人办理? 唐宏宇:可以自己办理出院。《精神卫生法》有明确规定,如果监护人不接,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可以自己办理出院,这体现了“患者权益最大化”的原则,以防止监护人或近亲属不尊重患者的个人自由而长期让患者住院的现象。这一规定解开了以往“谁送谁接”的死结。 不可能杜绝“被精神病” 记者:您认为《精神卫生法》能够杜绝“被精神病”现象吗? 唐宏宇:正如刑法不能杜绝犯罪一样,《精神卫生法》也不可能杜绝“被精神病”。但是这部法律通过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来防止正常公民因制度缺失而被错误地诊断为精神病的立法思路,完全符合国际精神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当然,其中具体的程序设计也许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持续的完善,以尽量发挥其最大作用。 来源:人民网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4/18/24352748_0.shtml
-
600份简历石沉大海折射残疾大学生就业困境2013-04-17当发出近600份简历却连一个面试通知都没接到后,裴晓峰的生活陷入了黑暗。面对就业这个对手,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拳击者,挥出的拳头打在棉花上,对方没有反击、躲避或咆哮,回应他的只有沉默。这种沉默安静得可怕,就像往井里丢入一块石子,没有“叮咚”一声的回响,向下望去只剩下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 裴晓峰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沈阳人,1986年出生的他,两岁时被发现患有脑瘫。不幸中的万幸,他的智力并未受到影响,身体上的残疾也仅是左手指略有弯曲,呈弯曲状不很协调,走路有点跛脚。尽管学业成绩优异,但在就业时,并不算严重的身体残障还是让这位年轻人面临窘境。 常被“围观”学业却一路成功 儿时,父母曾经带裴晓峰看过很多医生,脑瘫的结果一度令家人陷入绝望,但坚强的裴晓峰却一直努力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小学时,由于跛脚较严重,左手伸不开,常被小朋友嘲笑是“铁拐李”,但他相信刻苦学习能够弥补自己身体上的不足,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好在老师、同学都很照顾他,身体残疾也未对学习造成影响,2006年高考,他以高出一本分数线50分的成绩考到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又是无机非金属,又是材料工程,应该比较高科技吧,也想到离家较远的地方锻炼一下,不想总窝在父母身边。”裴晓峰揣着懵懂的梦想来到武汉,而此前他对于外地的印象仅限于小学二年级时全家人到北京去天安门看升旗。 大学有了更多的时间,从小就没进过“运动圈”的裴晓峰试着参与更多体育活动。一次班级内部组织篮球对抗赛,分组后正好缺一个人,在同学的劝说下,他上场了,但只能傻傻地跟着别人跑,快散场时,同学照顾他,让他摸到一次球,投了一次篮,球没进,他从此再没打过篮球。 后来寝室同学拉着他打羽毛球,光练习发球他就花了近一个小时。左手抛出球,右手球拍常常打不到球,于是他只能一直捡自己的球,如果想接对方的球则只能凭“概率”和“运气”。对面的同学笑道:“等你发个球,我都够做完一套题了。”后来,裴晓峰有时间就练球,尽管常被“围观”,一年后他终于可以顺利对打了。 生活上的困难可以克服,专业的差距却让他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里大量的实验需要搅拌水泥,对体能要求较高。比如,把一种溶液滴到另一种溶液中的实验要精确到每一滴,而他的左手还不够灵活到完成实验。再比如,配水泥时需要把材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后再把水泥倒进模具,等养护10天凝固后,再把几十斤实心的混凝土模具自己动手搬到实验台上。诸如此类的实验,以及毕业后多去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厂等对体力要求较高单位就业的前景让他一度很灰心。 也许去设计院画工程图比较适合自己,裴晓峰决定通过跨学校跨专业考研改变命运。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跨到土木工程意味着要重新学习完全陌生的专业课。 仅凭从网上淘来的基础教材自学,2010年,裴晓峰成功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 招聘会上被要求“走两步” 研究生毕业前夕,裴晓峰开始像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找工作,四处投放求职简历,奔波于各招聘会现场。他最开始的目标是进设计院,但很多设计院招人时要求本科也是学土木工程的,而他本科学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后来他的择业范围慢慢扩大到工程造价公司、房地产公司、中小设计院等,回复可以面试的有20多家单位。但每次面试,用人单位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后,都以不适合岗位为由拒绝。 去年7月,裴晓峰研究生毕业,可工作还没有着落。回到沈阳后,裴晓峰继续求职,为了避免“无效”的面试,他在投递的简历中标注:“本人左上肢稍有不便,但已经独自在外地生活近6年,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本人有信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可以和正常人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在降低了就业期待后,裴晓峰又投出近600份简历,可他再没接到一个面试的电话。看着连本科学兽医专业的研究生同学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裴晓峰很失落。 一次招聘会上,他在展台前递上简历,一位面试官要求他当众“走两步”。招聘会人山人海,嘲讽好奇的目光一时间都聚集在裴晓峰身上。毕竟是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放弃,他按照要求绕着展台走了两圈,留下简历,结果却再没回音。 晓峰的父亲也多次找到当地残联等部门,但这些部门提供的多是公益性岗位,月薪基本上1000元左右,要求初中以上学历。“如果从事这种工作,那这么多年的书岂不是白念了?还不如初中毕业就退学干这个活呢!”父亲裴志昆皱着眉头。 现在的晓峰经常失眠,黑暗中他常常想:“简历投出去后,一点动静都没有,安静得让我害怕,得有多少正能量才能抵消这种绝望?有点后悔读书上大学,不值得,为家里增加了这么多负担却得不到任何回报。” 然而胡思乱想的念头往往是一闪而过,“还是读书好,读书不仅教我知识,还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尽管求职成功的概率小得近乎买彩票,但裴晓峰还是相信自己会有个“好归宿”。 裴晓峰现在的就业期望很现实,不论是与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还是跟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只要能让自己学有所用或者学到一技之长,他都会考虑。 “我独立生活很多年,找工作也是面向全国,其实只要女生身体条件能胜任的岗位我也都没问题,一般的胖人也没我跑得快,我只是不想混日子,不想这么多年的书白读。”指着残疾人证上标注的“肢体残疾”一栏,晓峰说。 何时才能摆脱“摇尾乞怜”的窘境 裴晓峰的遭遇折射出残疾大学生群体就业普遍面临的困境。辽宁省残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辽宁全省毕业的残疾人大学生有百余人。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残疾大学生就业之路更加坎坷,尽管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残疾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社会意识的畸形,以及自身必须克服的生理难题,他们在求职时难免陷入窘境。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小邵曾在3家医院实习过,但他在发出了245份求职简历后仍然待业。小邵也是残疾人,儿时发烧引发的脑瘫在他身上留下明显的印记,左手呈弯曲状,走路一瘸一拐。 在求职简历中,邵某没有回避自己的残疾:“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理想的指引下,我考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在那里继续了我的梦想……” 可是,毕业的到来让“梦想”不得不中止。 小邵的母亲说:“家里知道他找工作不容易,也曾建议他先找找别的工作,可孩子就想当医生,孩子是因为生病致残的,他想当医生救治跟他有同样病症的人。” “现在政府每年都会给残疾大学生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政策和公益岗位,但仅仅靠政府还是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沈阳市残联副理事长孙淑君表示。 事实上,我国对残疾人就业政策从1994年进行改革,从此前的集中就业、安排福利企业过渡到分散就业,让残疾人到社会中就业,让残疾人与社会更好的融合。近些年,政府每年都会出台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更关注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除了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益岗位提供给残疾大学生,还会找更多企业,通过社会的力量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政府也并非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难处,已经出台的残疾保障金规定,对接纳残疾人就业达到要求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免残疾人保障金。但现实中,许多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 “一方面,找愿意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较难,另一方面,残疾大学生对企业提供的薪水岗位又不满意,所以,安排残疾大学生就业并不容易。”辽宁省残联残疾人就业指导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社会上对残疾人还存在歧视。在发达国家,企业安排了残疾人就业是光荣的事情,有人来参观都会领到残疾人工作岗位前,以表现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中国很多企业即便是雇用了残疾人,也都安排在外人难以看到的地方,生怕被别人看到,影响自己的企业形象。 在求助媒体之前,裴晓峰犹豫了很久。在他眼里,凭借自身努力,一路读完研究生,从不在别人面前低头的他,第一次“摇尾乞怜”。 落日余晖下,一个身着蓝色牛仔裤的青年缓步走来,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伴随着他的前行时而一抖,但是他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在裴晓峰波折而坎坷的命运中,他已经习惯了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失落或难过,这是他除了靠努力取得成绩外仅剩下的维系尊严的方式。无论是面临嘲讽、指责还是漠视,在裴晓峰的脸上,这种微笑从未消失。(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4/17/c_124591207_3.htm
-
中国推进建立器官捐献获取规范 已确定无偿原则2013-04-16专家吁建公正透明的器官移植体系 新华社长沙4月14日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3日在湖南长沙举行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讨论会。专家呼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正透明器官移植体系。 一些专家在会上介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建立。目前,处于征求意见和讨论中的标准和规范,已确立无偿捐献原则,建立独立于器官移植机构的器官捐献、获取和分配系统等。 据介绍,我国器官移植事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在每年完成10000例器官移植手术,使大量罹患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患者受益,但国家层面为器官移植服务的伦理学框架并未很好形成,亟待建立公正透明的器官移植体系。 来源:广州日报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4/15/24217895_0.shtml
-
500万微博温暖小冰冰 微公益有大力量2013-04-154月6日,小冰冰手术后回巫溪,“爱心妈妈”在龙头寺长途汽车站送别小冰冰。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救救小冰冰 30多天时间 500万微博转发量 3000多名微博网友捐款 网上为小冰冰募集19万多元善款 商报收到1508笔捐款1/3通过网银支付 商报首席记者 刘敏 实习生 郑旭鹏 康樱樱 微博、微信与支付宝、网银,让公益插上了网络的翅膀。微公益,作为一种新的公益形式,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全民贡献微能量,汇集成巨大的慈善力量。商报发起的“微博春天行动 一起救救小冰冰”活动,汇聚起四面八方、千千万万网友的爱心:1元、2元、10元捐款,最终形成了19万多元善款,让小冰冰得到了很好地治疗与救助。这种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的微公益方式,正在遍地开花。 30多天时间,500万微博转发,50多万元爱心善款,商报发起的“微博春天行动 一起救救小冰冰”活动,在全国掀起了微公益热潮,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让参与其中的人无不感受到爱与温暖。 特征 不拘形式 转发也是献爱心 2月24日,“微博春天行动”第一天,关于救助小冰冰的微博就被上万网友转发,并捎来一条条温馨的祝福。随后佟大为、黄晓明、小宋佳等明星微博,人民网等媒体微博,还有薛蛮子等知名博主纷纷转发,让“微博春天行动”逐步扩散到全国各地。据记者统计,在微博上关于小冰冰的微博转发已超过500万条,正是转发的力量,让小冰冰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 “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新浪微公益微博也参与到微博春天行动中,该微博负责人贝晓超表示,微博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平台,不论捐款或者转发,都是一种爱心行动,都参与到了微公益的活动中。 不设门槛 1元也是正能量 通过微博转发的力量,网友们的爱心捐款开始汇集,积少成多。在3000多名微博网友的捐款中,1元、2元、10元的捐款占绝大部分,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数字累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网上为小冰冰募集到19万多元的善款。 “慈善不是道德竞赛,不用比谁捐得多,也不是少数成功者的专利。”2012年度微公益人物、参与拯救小冰冰行动的薛蛮子告诉记者,传统的公益通过企业进行大笔捐助,“但对我们来说更大的价值就是1元钱、5元钱、10元钱,让每个公民都能够表达他的爱心,我觉得这个才是目的”。 薛蛮子表示,捐1元、2元,对捐款者不会有什么影响,但这些小钱汇集起来,就可以做成大事。不管捐多捐少,都是善良的火花,需要大家的肯定和培育,自媒体背后千万粉丝成为“微公益”的有力推动者。 在微博上,为冰冰捐款的有70后、80后、90后,有学生、公务员、工人……山东的网友@互助720是一名国企员工,2月28日他在网上为小冰冰捐了2元钱,在他看来,微公益的优点是滴水为河。“微公益的特点就是利用互联网的面广,集小善为大善。”来自上海的80后网友@新的西里表示,“微公益要积少成多,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 网络方式 参与渠道更便捷 在微博上的3000多笔捐款,大多是通过支付宝等渠道支付,而商报收到的1508笔捐款中,也有三分之一的捐款通过网银支付。 微博、网银等新兴方式的兴起,为微公益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捐助渠道。网友@黄大兴是来自广东的一名大学生,他告诉记者:“这样的平台优点是捐款人能够很直接了解钱用在哪,进度如何。这种捐款很具象,其他方式很抽象。”大部分微公益参与者也表示,传统的公益活动捐助,需要到银行转账、汇款,不太方便,1元或2元的捐款跑一趟银行也太麻烦。而通过网络支付,让捐款更便捷。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陶鸣告诉记者:“在微博上发起的微公益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像传统公益那样笼统。”陶鸣表示,微公益这样的形式,从收到款项到支出款项,以及相关的使用都十分透明,而且其灵活性也比较强。陶鸣介绍,该基金会所属的专项基金从去年开始运作,做了思源爱的分贝(救助具有听力障碍儿童)、思源扬帆(助学)、思源焦点(救助先心病儿童)等微公益项目,“为了不让民众对公益失去信心,项目专员会对受助人进行反复核实,在核实后,‘思源工程’也会全程透明的公开所有善款的收支明细。” 变化 公益平民化 汇聚草根力量 “不以善小而不为,公益不一定非要做得轰轰烈烈,像微公益这样的形式,其传递的正能量不容忽视。”陶鸣告诉记者,微公益对公益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传统的公益形式相比,微公益是一种全民化的公益形式,人人都可以做慈善。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微公益”更像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微公益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公益形式,只要你注册了账号,便可以发起或者参与微公益活动。”贝晓超表示,微公益和传统公益相比,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如今两者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微公益改变了传统慈善自上而下的动员模式,民众自发地组织、自发地监督、自发地筹款,慈善真正变成了汇聚善意的海洋。 贝小超介绍,新浪微公益官方微博上线一年多来,已做了3500个项目,共筹集3000万元善款,包括企业捐款与个人捐款,个人捐款单笔最大额达到了100万元。 “现在已有几十万网友参与到微公益中,平均下来每个用户捐款87元。”贝晓超告诉记者,在他们做的微公益有许多经典案例,比如他们设立了一个拯救白血病青少年群体的项目,就是针对性地对某一特殊群体进行救助。 携手新媒体 激发传播正能量 “十分感谢重庆商报。”作为微博春天行动参与者,陶鸣对拯救小冰冰行动感触很深。他表示,微公益作为现代公益的一个途径,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可激发和传播社会更多的正能量。陶鸣告诉记者,商报作为平面媒体,有很好的号召力和公信力,传统媒体联合更多其他形式的媒体开展微公益活动,就更加具有影响力。 他表示,这种公众借助微博参与公益,看似微不足道,但正由于它的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将微力量汇聚起来,“拾遗补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信息与实践的支持,推动了一些社会性问题的解决。 纵深 推动各方参与 有助提高全民公益意识 “微公益不是某个人、哪个有钱人出个大钱,而是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百姓参与,最大的意义在于可提高公民意识、建设共存共依的和谐社会环境。”薛蛮子表示。 “微公益是一种很好的公益形式,现在社会都强调‘义务劳动’,像美国和中国台湾这些地方,‘义务劳动’已形成一种风气。”昨日,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表示,微公益就是一种“义务劳动”的形式,从前人们会不知道公益该从哪方面入手,而网络和微博的普及,把这种分散的正能量都聚集起来,“人们在接受正能量后,思想也跟着进步了”。 “微公益的力量,根本在于人们善良的内心,微公益不分人群、不论尊卑。”重庆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谢来位表示,微博把大家聚集起来,相互启发、相互作用,要善于利用这样的公益形式,发挥更多人的作用。微公益就像杠杆,推动社会各方加入,也会促进政府公共政策的改变。 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蔡敏也表示:“人们对公益的重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而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形态有助于加强全民的公益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必然汇聚起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结出丰硕的果实。 来源:重庆商报 原文地址:http://cq.cqnews.net/shxw/2013-04/15/content_25556517.htm
-
直击云南重旱区 村民失手洒一罐水放声大哭(图)2013-04-124月3日,苗村箐门50岁的韩文祥好不容易背了一罐水,在家门口的土坎子上坡时摔倒了,罐子破了,水洒了,他当场放声大哭。 4月5日,尼龙村的村民在收拾庄稼地,等着下雨了好播种。 苗族老人背着瓦罐,孩子抱着旧汽水瓶;大人拖着孩子,年纪小些的孩子拽着年长些孩子的衣角。这个浩浩荡荡的打水队伍,在湛蓝的天空下、赤红的土地上,缓缓地移动,移动,而目的地是山脚下一塘浑浊的积水。就是这塘积水,在乡里送水车没来的日子里,提供了整个苗村60多口人日常饮用需求。 这里,是重旱的云南山区苗村。今年,已是干旱的第五个年头。 时陡时缓的山坡上,被这条每天来回几趟的队伍,轧出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脚下本该很有黏性而富有营养的红土,被干涩的春风扬起,变成尘土,模糊了前行的道路,迷住了我们的眼睛。 一周前,一封来自云南省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尼龙村委会的求助信,寄到了深圳商报总编辑姜东南的手中。写信人叫李映红,是尼龙村委会主任。3年前,面对大旱,在深圳商报记者的采访帮助下,李映红筹到了急需的运水车以及大米,帮助村民顺利完成了当年大春作物播种,并解决了几个月的生活困难。如今,面对更加严重的旱情,李映红想到了曾经向他们伸出援手的深圳商报和深圳爱心市民。 4月3日,收到求助信,商报记者立即出发赶往尼龙村。到达的时候是中午时分,与三年前看到的景象一样,烈日炙烤着裸露着的红土地,数千亩小春作物麦子、豌豆已经枯萎;那些已生长了数十年的树木,树叶泛起枯黄,抽出的新芽也蔫蔫的没了生机。新长的小树绝大部分面临垂死,有的叶子已经干枯,有的正在变枯;树林地面的草和植被几乎全部枯死。 李映红蹲在地里,稍一用力,就连根拔出了已经枯死发黄的豌豆苗。他告诉记者,几个海拔最高的村土地贫瘠,村民都是广种薄收,生产用水靠老天,饮用水靠在一些地势险峻的地方封山育林后筑库引水;近几年,每年都连续有近6个月的饮水困难期。去年从12月至今一滴雨都没有下过,很多村子的蓄水水库已经干涸,由于海拔较高、道路条件不好,有的村目前人饮用水供应定时定量,还勉强可以维持;而有的村,村民只能每隔上两三天,去20多公里外的乡镇运水喝。 “要是能给家家户户修上水窖就好了,去年,政府出部分资金为农户做了一些集体农业用水水窖,水窖藏水也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但旱了这么久,窖里的水都不敢用,只能留着人饮用了,每天定量分给乡亲们。”看着早已干涸开裂的蓄水塘,李映红告诉记者,要是每户人家都有了自己的水窖,乡里送水车来的时候,乡亲们就能多蓄上点水,解决基本饮用问题;他告诉记者,在当地,修一个可储15吨水的水窖大概需要2500元左右,可以解决一户四口之家两个月的生活用水。有了水窖,等到下雨的时候,家家户户也能蓄上些雨水,自然沉淀后,留待旱季饮用。 编后话: 编完这组深圳商报记者实地拍摄的照片,脑海中满是开裂的土地与村民们去25公里外的水源地排着长队打水的景象。 这种景象,在三年前就出现过。当时,在深圳商报的倡议下,深圳的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伸出友爱之手,给云南省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尼龙村的村民送出了运水车,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旱情依旧,乡村缺水的后顾之忧并没有解决。 目前解决乡村缺水后顾之忧的可行办法之一是修水窖。据记者实地采访,在当地修一个可储15吨水的水窖大概需要2500元左右,当下雨或乡里来送水车的时候储满水,可以解决一户四口之家两个月的生活用水。 2500元,可以帮助一户灾民解决饮水困难。我们希望您能伸出友爱之手。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商报共同设立的“深商公益发展基金”从今天开始发起“爱心水窖”募捐活动,筹集善款,呼吁爱心人士和企业积极捐款,为灾区打造水窖,以解旱区燃眉之急。对爱心善款及“爱心水窖”慈善项目,深圳商报将进行全程指导、督管。 来源:深圳商报 原文地址:http://gongyi.ifeng.com/news/detail_2013_04/11/24100782_0.shtml
-
2013胡润慈善榜:房地产行业上榜最多2013-04-11胡润研究院昨日发布《2013胡润慈善榜》,企业家黄如论以5.8亿元的捐赠额成为“中国最慷慨慈善家”,南京房地产开发商杨休以4亿元的捐赠额位列第二;许家印以3.9亿元的捐赠额位列第三。上榜慈善家中,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最多。 慈善榜单显示,100位上榜慈善家中,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共有43位。从前十名来看,也是房地产业最多,占到了五位。从事制造业的有17位,排名第二;从事建筑业、金融与投资和能源的各有九位,并列第三。 榜单显示,黄如论、曹德旺连续十年进入胡润慈善榜,十年累计捐赠分别近35亿元和50亿;许家印、朱孟依和卢志强连续九年进入胡润慈善榜。据新华社来源华西都市报)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文地址:http://stock.sohu.com/20130411/n372312901.shtml
-
“中国式慈善”:艰难的“泥沼”突围2013-04-10新华社海南博鳌4月8日专电(记者 伍鲲鹏 傅永涛)在此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公益慈善与社会企业的亚洲探索”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由政府管理的公立慈善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其内部管理出现混乱,与此同时,由私募资金组成的民间慈善组织却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支持,导致目前中国慈善公益事业陷入“泥沼”。 公立慈善陷管理危机 “中国公立慈善机构的管理人员水平偏低,管理能力较弱,公信力、募款能力,治理和运营方面最近几年一直都在走下坡路。”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说。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随着近年来中国公立慈善组织一系列丑闻和事件的曝光,国内公立慈善事业无论是在普通老百姓还是捐款者心中的公信力相较前几年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 民政部数据显示,整个2012年度,我国慈善捐赠总额在700亿元人民币左右,较2011年有所下降,而与2008年以及2010年的破千亿元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 与会部分嘉宾认为,中国公立慈善机构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高度行政化,缺乏透明度。同时,管理人员要兼顾行政、管理以及募捐多个方面,无法专注于慈善公益事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中国慈善组织近年来在信息公开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并未实现完全的透明化。其信息发布栏中的统计数据部分,公布了该机构2010年以及青海玉树地震捐款的统计分析,包括筹资、救助资金流等信息,但2010年后的统计数据并未发布,同时部分项目如舟曲泥石流捐款立项后也并没有数据反映。 对于捐赠者和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捐的钱到底用在哪儿了。而国内大大小小这么多的公立慈善组织,因为管理的原因透明度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一个慈善组织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慈善公益事业的形象受到损害,公信力也很难得到提升。 民间慈善组织艰难前行 “由企业和私人发起的私募公益基金,这些民间慈善组织确实朝气蓬勃,但其社会资源的占有率远低于其目前的贡献度。”冯仑认为,公立慈善组织占据了大量社会资源,而民间慈善组织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2004年我国颁布《基金会管理条例》允许个人创办基金会以来,中国非公募的民间慈善组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最早远远落后于公立慈善组织,到现在数量超越公立慈善组织,中国民间慈善经过探索后,开始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 2008年汶川地震,民间慈善组织初露锋芒,随后的玉树地震、映秀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处处可以看到民间慈善组织的身影。除了这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外,民间慈善组织也将目光放在了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例如邓飞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 但与此同时,建立门槛高、资金募集困难等各种难题阻挠着中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认为,目前有一半的民间慈善组织收入偏低,处于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的状况。 王兵说,包括新兴社会企业在内,大部分的民间慈善组织处于生存挣扎的边缘,不仅很难取得贷款,同时在募捐时也要面临更多的质疑,民间慈善的生态还是在一个探索和不正常的阶段。 “很多捐款者指责自己捐的善款被慈善组织挪用了,都认为自己捐的钱就应当百分百送到受捐者的手中,其实这并不现实。作为民间慈善组织,因为无法获得财政方面的支持,需要从募集到的款项中拿出部分来维持发展。”部分专家认为,国内捐款者类似于此种对于慈善组织误解的观点,也是造成目前民间组织发展陷入瓶颈的重要原因。 加强监管抛弃偏见 还中国慈善应有地位 “中国的慈善事业,无论是公立还是民间组织,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是全方位的,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要做很多的事才能缩小这个差距。”索立斯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尔诺·卡斯特瑞兹认为。 与会嘉宾表示,在公立慈善领域,首先要让这些慈善组织真正按照慈善组织的标准和方式进行运作,而不是像一个行政机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公立慈善组织的困境。 “慈善活动并不是不能由政府管理,无论是儿童保护还是一些艺术基金会,在法国慈善活动就都是由政府进行管理的。”卡斯特瑞兹说,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法国的公立慈善组织对于公众的舆论非常敏感,并且使用的是一种企业的运营方式,努力满足公众的需求,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机构。 另外,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对于公立慈善组织还应当真正建立一个详细的操作规范和细则,并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完善公立慈善组织的管理,使其真正实现运作透明和信息公开。 而对于民间慈善组织,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层面的帮助。首先需要平衡民间慈善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资源分配,让更多的民间慈善组织在生存上没有后顾之忧。 来源:新华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4/09/c_124556417.htm
-
面对H7N9禽流感:港澳台各自出招2013-04-094月8日,一名工作人员在香港九龙长沙湾家禽批发市场清洁鸡笼。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上海、江苏、安徽、浙江4省市近日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目前,4省市共有24人感染, 其中7例死亡。这一新型病毒并未显现出人际传播的风险,但因其高致死率,港澳台地区严阵以待,各自采取严格防范措施。 香港:11招严防 3月底,香港接获内地出现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个案通报,特区政府再次展示效率,采取跨境、跨部门协作,针对家禽及野鸟、出入境口岸管制及防疫治疗3方面,共采取11项措施防范及监控疫情。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巡查、检测及清洁香港活鸡供应链、增派人员在口岸抽查入境人员体温,加强监测及呈报不明原因的肺炎个案。 港澳台地区目前均未发现人或禽鸟感染H7N9个案。但H7N9具高致病性,而其源头至今仍然未明,港府连日谋策应对,召开跨部门会议,要求同心为更坏情况作准备。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曾强调,一旦发现确诊个案,“流感大流行应变计划”即从“戒备”提升至“严重”级别。 目前,港府已派出80名医疗辅助队、民众安全服务队及健康监察员,于各口岸抽查入境人士的体温。另外,为搜集第一手临床资料,医管局率领6名传染病专家,4日赶赴上海了解情况,以助香港做好抗疫准备。 澳门:4小时快速检测病毒 6日,澳门国际机场启动红外线测温仪,对来自华东地区的旅客检测体温。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李展润当天在机场表示,澳门和华东地区的人员来往频繁,不排除会有H7N9病例传入。特区政府首先启动第一阶段应对措施,旨在尽早发现并隔离相关病例,减少可能的传播机会。 澳门的定点医院和各急症室也都同时启动了体温检测设备。李展润表示,澳门目前已储备了足够19.7万人次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以及相应的消耗性防护物资。此外,有着44个床位的隔离病区及用于救治重症病人的设备如人工呼吸机也已备妥,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澳门卫生局5日表示,卫生局辖下的公共卫生化验所现已具备可针对H7N9病毒进行快速测试的检测技术,大约4至5小时就可得出检测结果。 相对于香港,澳门人对禽流感表现得更为平静,板蓝根在澳门暂未见抢购潮,仅各药房的口罩销量增加了二到五成。 台湾:疑似病例多已排除 大陆出现禽流感疫情以来,台湾至8日中午,已接获27例疑似病例,除3例仍在检验,其他均已被排除。 台湾卫生主管部门3日将H7N9禽流感列入第5类法定传染病,防疫等级从2级提升到3级,22家感染症医院全天待命。 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召开会议,并制定“医院因应H7N9整备现况查检表”。中心还指派两名具有流行病学经验的医师赴上海,了解H7N9禽流感。台湾各县市也纷纷出台各自的禽流感防范措施。如台北市除持续监测公园绿地野鸽与雀鸟,还禁止喂食公园内禽鸟,不听劝导者将被罚1200元新台币以上;新北市卫生局加速印制预防H7N9流感倡导说明、旅客文宣及海报,8日起将全面送给小学、幼儿园、医疗院所、旅游景点及旅馆。 台湾疾病管制局局长张峰义8日表示,目前两岸卫生防疫部门沟通良好,大陆方面已同意向台方转交H7N9病毒株,以便台方进行疫情检测和疫苗研发。(闵喆) 来源:人民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4/09/c_124555862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