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公益】一次性给你16个项目的筹款经验!2017-04-07
-
【人民网】救助困境儿童,政府该做什么(民生视线)2017-04-07尹志烨绘(新华社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城乡困境儿童保障”。“困境儿童”包括哪些孩子?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保障,各部门有哪些职责和具体措施?会不会出现九龙治水的问题?目前的顶层设计能否有效弥补制度“盲区”?全社会如何协同发力? 日前,我们的记者走进了河南部分“救助困境儿童”试点县,从他们的一线实践中,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编 者 顶层设计: 从孤儿到困境儿童,范围扩展影响着数百万人的人生走向 七八年前,小女孩“粉春”从沿街乞讨的三轮车上获救,被送进福利院。她属于河南洛宁县救助的第一批“困境儿童”。那年,她和福利院大大小小几十名智力正常的孩子一起,进入小学一年级读书。 今年3月底,在洛宁县郊区,一个瘦瘦的男孩在余庄小学足球场上穿插奔跑。他被救助前,母亲智力缺陷,父亲常年外出务工。救助,使他从一个翻墙盗窃的“问题少年”成了这支小球队的主力。而“小粉春”今年已经亭亭玉立,被大洋彼岸一个爱心家庭收养。县民政局刚收到她寄来的近照,女孩满脸阳光。 1999年,“困境儿童”概念在论文中首被提及,2006年被纳入政府文件,2013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出现。同年,民政部在江苏昆山、浙江海宁、广东深圳、河南洛宁率先设试点开展帮扶。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这项工作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困境儿童的境遇得到了全社会更多的重视,一些省份为此配发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救助困境儿童,成为一项“国家行动”。 福利保障的范围从孤儿扩展到困境儿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10年底,随着《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下发,对孤儿和艾滋病儿童的保障工作开始制度化——从中央到县四级拨款,孤儿每月可以领到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费。 但在“孤儿”概念所划定的范畴之外,还有大量不容易被关注却需要施以援手才能走出困境的孩子:有的是抚养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来源,缺乏基本的抚养能力;有的患重大疾病、严重残疾,需要医疗、康复、护理;有的家庭极度贫困,有的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甚至伤害儿童,如打拐解救的儿童,服刑人员的子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子女,受虐待、被弃养的孩子等等。 简单来说,困境儿童涵盖了流浪儿童和贫困儿童,他们又与留守儿童的群体有所重叠,另外还有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等,也各有重合和叠加。这些失去保护的孩子,生存境况令人忧心,近几年间,就发生过孩子在家中饿死,流浪儿闷死于垃圾箱等恶性案件。 “国务院意见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受保障特殊儿童的范围由弃婴、孤儿向困境儿童拓展,范围更广;保障的内容由基本生活、基本生存向教育、医疗、救护、康复、服务等拓展,更为全面。”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李经宇介绍,此前对各类困境儿童的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一直都有,但分散在多个领域条口,新的政策使“困境儿童”成为一项单列的工作,更像是一次整合集纳,使其重要性更突出,帮扶力量更集中。 关注困境儿童,除了保障基本的生活所需,还要提供疾病、安全、教育、情感等多方面的扶助。李经宇介绍,近几年的救助帮扶,已经由过去的吃饱穿暖,扩展到物质、精神等更多层面。从范围划定到标准调整,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帮扶的趋势非常明显。 “就我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保障政策每一次微调范围和标准,都影响着许多人的人生走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彭华民教授介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民政部估算全国困境儿童约数百万人。而在河南省,除近4万名在册孤儿,全省各类困境儿童还有24万多人。其中,重病重残儿童就有6.6万人,贫困家庭儿童多达7.1万人。 基层推进: 整合部门职能,提供专业、精准帮扶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涉及20多个部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各部门自管一块,会导致衔接不畅、出现“盲区”。 例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归教育口管,困境家庭的低保归民政口,就医归卫生口,康复照料归福利院,流浪或暂时失依归收容,技能培训要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资金要到财政部门。另外还有工会、团委、司法、公安、农业、残联、妇联等都有各自的职能。 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帮扶救助体系和工作网络,要求部门协作联动形成机制,由民政、妇儿工委牵头,综合协调、指导督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在这份意见中,也提出了“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保障”的基本原则。 在民政部的推动下,继洛宁之后,河南的漯河、巩义、林州、济源、驻马店等相继被纳入全国试点,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全面铺开夯实了基础。根据国务院意见,河南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份意见强化了分散职能的整合,明确将孤儿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进行衔接。 河南前期的试点工作为现阶段的全面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洛宁,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民政、卫生、教育、残联等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常设办公室,开联席会议跨部门解决问题。对救助对象、时间、内容、方式、标准及部门职责、监管措施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他们提出的助养、助困、助医、助学、助业“五位一体”救助模式,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 在89万人口的河南叶县,仅民政对象就达5.2万人。经过详细排查建档,统计困境儿童近3000名。该县探索建立了“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福利指导站—儿童福利服务点”县乡村三级网络,并被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工作试点县。 令叶县民政局局长董会强欣慰的是,过去的两年中,凡是项目进驻的村庄,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儿童伤亡或其他恶性事件。 漯河临颍县2014年以来对3个乡50个村的儿童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详细记录所有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家庭等基本情况,并引进“零分贝”网络平台,完善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录入。在此基础上,漯河探索了以“政府购买服务”来帮扶困境儿童的方式。依托信息化平台,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底子薄,负担重,在全国有代表性。”河南省民政厅厅长鲍常勇认为,做好困境儿童救助,关键要可持续、可推广,靠的不是朝夕之功,只能强化基层政府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这些家庭来克服困难,保障困境儿童享受社会的关爱。”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说。 久久为功: 上有政策支持,下有平台聚力,让困境儿童生活多些“暖色” 调研中,河南探索设立的“儿童之家”和“儿童福利主任”引人关注。 在洛宁县余庄村,儿童福利主任郭惠的本职是教师。和孩子们尤其是困境儿童的长期相处,让她从过去的教学任务中放开眼界,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担任“福利主任”后,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份事业中。众多的家长在“儿童之家”这个平台的微信群里十分活跃,交流困境儿童学习、生活信息,建言献策。 在叶县的一个村庄,“儿童之家”配建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孩子们跟着广场音乐和老人们一起跳舞、嬉戏。年轻妈妈李焕珍讲,她家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也热衷到“儿童之家”来,因为孩子们有玩伴,家长们有社交。哪个孩子要帮助,福利主任带着一招呼,家长们就动起来。“大家都有爱心,有平台就好行动,雪球越滚越大。” 福利主任的构成,多是村两委成员,有教师,也有普通群众。这份工作对他们物质上的补助并不高,“经常裹不住电话费”,干这活儿全凭一副热心肠。但天长日久,这些人在村民中威信日增。在洛宁,普通群众任儿童福利主任,一段时间后很多被选成了村干部。 他们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孩子沉默,由他们代言;孩子弱小,由他们守护。下情靠他们上达,温暖靠他们传导。 根据计划,河南将在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的“儿童之家”。儿童福利主任则负责做好“儿童之家”的管理和运行,包括对辖区内的儿童及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建档,做好留守儿童的上报,并帮助困境儿童申请救助。 目前,河南已建成140余个“儿童之家”,今年将达到500个左右。漯河和叶县民政部门都表示,今年准备把“儿童之家”全面铺开。 然而,相比河南全省的4万余村庄,每一步普适的举措,乘以基数,都显得任重而道远。 资金仍然是最现实的制约。河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童金玺表示,洛宁、叶县和临颍儿童福利主任的补贴都主要依靠县财政拨款。“叶县首批12位儿童福利主任的补贴每人每月1000元,额度适中;但洛宁200元,临颍100元,都显得太少。这基本相当于义务付出,应该妥善考虑资金来源以求长效。” 洛宁县民政局救灾和福利办主任张龙涛认为,人员队伍专业水平不够也是一个极大的制约。“洛宁的儿童福利主任基本都是兼职,而且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偏低。我们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出相应的人才激励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昌波表示,国务院意见的印发是我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长足进步。但困境儿童国家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度仍然不够,送达力差,资金配套、专业化队伍、部门职责定位等问题直接制约工作推进。“救助困境儿童,亟须形成合力,久久为功,让困境儿童的生活里多一些‘暖色’。”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07日 17 版)
-
【新华网】我囯首所普米族红军小学正式建立2017-04-07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秘书长方强和兰坪白族普米族红军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分享红军小学成立的快乐。 兰坪白族普米族红军小学的同学们在红军小学校旗下合影。 4月6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强在兰坪县通甸革命老区中心校严格验收后宣布,我囯首所普米族红军小学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正式建立。 兰坪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之一。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兰坪各民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016年11月11日中共兰坪县委正式申报该县红军小学项目,近半年来,兰坪各级政府和学校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4月6日终于通过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验收,加入到全国231所红军小学行列。
-
【凤凰网】励志!马耳他8岁男童挑战“三项全能”抵抗病魔2017-04-06杰克·韦拉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4日报道,来自马耳他的8岁男童杰克·韦拉(Jake Vella)因患有一种罕见的内分失调疾病,导致体重不断增加。为了与病魔做抗争,保持健康的身体,他勇敢踏上了运动之旅,不断尝试新挑战,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活力。 杰克患的这种内分泌疾病十分危险且极为罕见,尽管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坚持适当的锻炼,但体重还是与日俱增。而且不论他做什么,体重都是有增无减。医生不确定杰克能活多久,因为得了这种病的所有患者,寿命最多不超过20岁。除了肥胖,这种疾病还会导致肿瘤滋生。杰克的背上就长有一个肿瘤。 杰克的母亲说:“他过着正常的生活,照样去上学,打鼓,但他必须得小心,千万不能生病。我们很害怕,因为一个小小的流感可能就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不过,身患疾病并没有阻挡杰克前进的步伐。年仅8岁的他为了抵抗病魔,减轻体重,决定开始“三项全能”运动之旅。照片中的他戴着头盔,骑着自行车,一脸的坚定和勇敢。 杰克的教练这样评价道:“他是最积极、最主动,也是最能吃苦的一位队员。他不愿落下任何一次训练。”他还称自己很赞赏杰克一家人,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并竭尽全力让杰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小小的杰克却怀有大大的梦想,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伟大的运动员。不论是游泳、骑自行车还是跑步,这个胖乎乎的男孩都一直坚持在追梦的路上。“所有年轻的运动员和他们的家人都很支持杰克,当他越过终点的那一刻,他们都为他而欢呼。”杰克的母亲说道,“我把杰克的故事分享到了网络上,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回复,他们说从杰克身上看到了希望。”
-
【凤凰网】河南省今秋起将实现困境儿童12年免费教育2017-04-06本报讯 河南省27万余名困境儿童又有福音!据省民政厅消息,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指出,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将实现困境儿童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 依据困难程度,《实施意见》把我省困境儿童划分为5个类型。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我省出台的《实施意见》既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务院相关规定,又凸显了河南特色:更加注重基本医疗,增加了“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覆盖范围”的规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教育保障,对有关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作了进一步细化。此外,更加注重落实监护责任。对监护缺失、监护不力、监护不当等情形,分类明确了替代监护的主体及监护责任,新增了切实增强全社会对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监督意识的规定,明确学校、医院、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其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个人发现未成年人受到监护侵害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 相关链接 我省困境儿童的5个类型 孤儿,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特困儿童,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重病重残儿童,指因自身患重大疾病、残疾(残疾等级为二级以上)导致医疗、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贫困家庭儿童,指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家庭中,就医、就学、维持正常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其他困境儿童,指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伤害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打拐解救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子女、受虐待儿童、被恶意弃养儿童等需临时救助庇护的儿童。
-
【新华网】当器官捐赠遇上“互联网+” 你愿意吗?2017-04-05这几天,一则名为“我愿意”的视频在微博、微信里刷屏,短短几分钟的近乎独白式的讲述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这是一个讲述器官捐献的视频,也是一个关于生命延续的话题。严肃、深刻,直指心底。 当你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你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简短的提问,指向了那个人们都不太愿意主动提起的事情:死亡。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是选择带走一切还是留下些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1万例。巨大的缺口背后是希望与绝望的较量,也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2015年起,公民自愿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渠道。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弥合这一巨大缺口,需要更多的公众加入自愿捐献队伍之中。 那,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吗? 来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通过书面或网络途径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人数累计为169860人,仅2016年一年,就有10万余人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比2010年增长约100倍。 从登记区域看,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志愿登记,湖北、江苏、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登记人数较多;从登记年龄看,由于志愿登记要求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登记者以中青年居多,约占6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20%;从职业来看,各行各业各层次都有。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的话来说,“器官捐献事业的春天来了”。 同时,“互联网+公益”的融合,也让捐献流程不再纷繁。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蚂蚁金服的合作爆发出巨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在支付宝里,进入“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页面,提交姓名和身份证号,便成为了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登记备案的器官捐献志愿者,前后用时10秒钟。据统计,新登记系统上线后的两天半时间里,新增登记就超过8.6万人,超过该系统既往运行两年半的登记总数。 毫无疑问,当器官捐献遇上“互联网+”,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捐赠意愿持续上升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延续与绽放。一句“我愿意”,传递着信念,也传递出勇气和未来。
-
【新华网】比尔·盖茨:眼下正是做慈善的最好时机2017-04-053月24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下称“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来到北京,先后与国务院扶贫办、食药监总局、新希望集团等签署协议或备忘录,支持中国的健康、农业、能源和技术的发展。 在这些合作中,比尔·盖茨特别提到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这个在北京成立的实体药物研发中心,是盖茨基金会工作的重点——全球卫生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软“退休”后,比尔·盖茨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尤其关注健康、医疗领域。“如果你坚信自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该是多么令人心潮澎湃、备受鼓舞的事情。而眼下正是大家施展才华的最好时机。”在北京大学《中国的未来:创新、慈善与全球领导力》的演讲中,比尔·盖茨这样说道。 盖茨称慈善是第二次创业 说起比尔·盖茨,有很多理由让人羡慕:43年前创办微软,开发的Windows系统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的PC市场;个人财富超过800亿美元,自1995年登顶福布斯以来,17次拿下世界首富头衔。 9年前的6月28日,比尔·盖茨“退休”,从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变成了名誉董事长。说是“退休”,但他并没有闲着。卸下包袱后,他又将“过剩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用他自己的话说,慈善事业已成为他的第二次创业。 比尔·盖茨“退休”的2008年,正是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之时,而微软当时却因发布的Vista系统不尽如人意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不少人断言,比尔·盖茨不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中,他很快就会重掌微软。 面对舆论,比尔 盖茨很少回应,而是用行动去证明。现在,他和妻子梅琳达一起创立的盖茨基金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其中超过300亿美元的资金来自盖茨夫妇。有统计称,这些年来,比尔 盖茨行善的足迹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尔·盖茨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的理想和计划获得了包括沃伦 巴菲特、大卫·洛克菲勒等人的支持。2009年5月,由比尔 盖茨出面组织,身家加起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富豪们齐聚洛克菲勒大学,他们的“密谋”——号召世界上的富豪,在其有生之年或临死之际,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直到一年后才被世人所知。 若不是多次向慈善事业捐赠,比尔·盖茨或许会一直雄霸世界首富宝座。众所周知,比尔·盖茨不仅屡次“豪捐”,还承诺自己98%的财富将进入盖茨基金会。 赞助疫苗拯救数百万人 比尔·盖茨曾说他有三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使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都用上Windows 系统;第二个理想,是消灭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机会;第三个理想,是让穷人都用上清洁经济的电,让穷人摆脱贫困。 如今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比尔·盖茨的重心也转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存上来。 在盖茨基金会的官网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态”被提在非常醒目的位置。比尔·盖茨自己也透露,他在决定成立基金会的时候就意识到,人类健康领域的改善是重中之重。 1993年,比尔·盖茨出访非洲,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1994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拿出了9400万美元,建立了威廉 盖茨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的前身。与大部分基金会重点关注解决本国或本地区由于贫困导致的问题不同,盖茨基金会早已走出美国,尤其关注非洲与印度。 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医学培训,但丝毫不妨碍比尔·盖茨对于医学的兴趣,尤其是投入巨资努力研制治疗疟疾与艾滋病的新疫苗,以及通过接种疫苗根除脊髓灰质炎。 按照盖茨基金会的说法,目前全球有1/5的儿童未能接种最基本的疫苗,这造成每年有大约150万儿童死于腹泻、肺炎等可预防的疾病。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儿童饱受严重或永久致残疾病的折磨。 “如果没有我们赞助、提供的疟疾疫苗,会有600多万人丧生、无法活到今天。”比尔·盖茨提到在疫苗方面的投入时如此表示。 近年几乎每年都来中国 在往来于世界各地的行程中,中国是比尔·盖茨非常重视的地区。此次在北大演讲前,他就以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的身份签署了一项协议,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简称“GHDDI”)。这是盖茨基金会成立17年来,头一次支持建立一个实体的药物研发中心。 比尔·盖茨的中国情结非常浓厚。他不仅知道马云、马化腾、陈一丹、牛根生等一批成功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公益活动,还知道中国的《慈善法》,称赞其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开辟了更多渠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比尔·盖茨就曾一个人跑到北京。此后,他中国行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近几年,比尔·盖茨几乎每年都会来一趟中国。 在中国行程中,比尔·盖茨走访各地的疾病防控中心,主动跟艾滋病人握手,甚至跟他们聊起著名电影《断背山》,交流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2007年,盖茨基金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据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前首席代表叶雷透露,原本盖茨基金会仅计划做一个艾滋病项目,帮助中国把预防艾滋病工作做得更深远,但成立代表处后,工作开始变得多元化。如今,盖茨基金会与中国的合作涉及医疗、健康、卫生、农业、扶贫、科技等众多领域。 在北大的演讲中,他再三强调,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尚未完全解决的健康挑战上,如减少结核病和烟草相关疾病、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以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关怀等。 “你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决定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不过即使不全职从事这样的工作,或者没有很多钱可以捐赠,你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发言的最后,盖茨如此总结道:“如果这正是你们想要做的,就放手去做吧。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环境了。”
-
【慈弘工作坊】 互联网筹款,参与乎,不参与乎?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