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关停2022年第二批10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2022-04-12近日,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关于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决策部署,精准发力,有效打击,依法关停了2022年第二批10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新媒体账号,清除了有关关联网页。自2021年3月20日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已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进行排查,已分八批次关停了91家处于存续状态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进一步夯实了线下打击整治成果,巩固了线上线下治理闭环。此次关停操作涉及中国汽车房车露营联盟、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80后养老事业联盟、中国名牌产品品牌管理中心、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等10家已被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将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强网络监测与排查,线上线下同步查处,坚决铲除非法社会组织的滋生土壤。对于性质恶劣、屡教不改的非法社会组织发起人,还将提请工信部门依法纳入违法互联网站(主办者)黑名单。欢迎社会各界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chinanpo.mca.gov.cn),通过“投诉举报”栏目,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信息、主要负责人及骨干人员的线索信息。再次提醒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在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或者参与其活动时,务必注意核查其身份。全国社会组织的登记信息可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chinanpo.mca.gov.cn)、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微信号:chinanpogov)等渠道在线查询。附:2022年第二批被关停网站的10家非法社会组织名单1.中国汽车房车露营联盟2.中国航空医疗救援联盟3.80后养老事业联盟4.青年就创联盟5.中国名牌产品品牌管理中心6.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7.华夏翰墨艺术交流中心8.全国幸福教育发展共同体9.大商学院五季会10.莘光长老会文章转自“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
-
从20个故事中感受习近平的人民情怀2022-04-12从小村庄到党中央,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心怀家国、躬身为民。深深扎根人民、始终信仰人民;无限热爱人民,矢志造福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至深、至浓、至热。新华社4月10日播发通讯《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记叙了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人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人民情怀。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和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的拼版照片。2021年10月21日,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示范田,俯身摘下一个豆荚、一撮一捻、仔细察看成色,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这一幕,让一旁的农技负责人罗守玉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劳动的底色,铸就了为民的本色:2012年,阜平踏雪,盘腿上炕;2018年,汶川考察,转磨磨豆;2019年,首都植树,扛锹铲土……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映照的正是岁月不改的人民情怀。《为人民服务》,习近平爱不释手这份情怀,积淀着红色基因。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展厅内,刊载着李大钊名篇《庶民的胜利》的《新青年》杂志原件前,习近平总书记细细观看。从“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到“庶民的胜利”,革命先驱深刻指明我们的事业“将永远存在”的历史必然。追忆当年,梁家河窑洞炕头一灯如豆:《为人民服务》短短数百字,习近平爱不释手;《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常学常新,信念闪耀。推开门的那一刻,习近平流下热泪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2015年2月13日,“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当年的老朋友拉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还是那么亲切。总书记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小名,“那时我和梁家河村结下了缘分,注定了今天会与你们相见。”40年前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里早早挤满了送行的乡亲,大家一声不响等他起床。推开门的那一刻,习近平流下热泪。当年在梁家河的每一个细节,都触动着年轻习近平的心。下地吃饭,知青的玉米团子黄澄澄的,老乡说:“这是真粮食。”看老乡的糠团子差很多,习近平主动换着吃。糠团子热量少,习近平饿得顶不住了,打开老乡的饭包,玉米团子还放着:“你们咋都不吃玉米团子?”“窑里男人与孩子受苦更重,要给他们留着吃。”深知老百姓的苦,因而挑起沉甸甸的担。“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当年的梁家河,一个大队要接纳30多个饭量正大的知青,乡亲们穷得叮当响,也愿照顾城里来的娃娃。习近平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深知老百姓的好,因而发自内心牵挂他们。回忆起父亲这句话,习近平饱含深情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2021年9月,正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一行字格外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回忆起父亲习仲勋说过的家乡话,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习书记拉着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新华社发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开始走上地方领导岗位,担任正定县委书记。这位年轻干部的作风令人耳目一新。“习书记从不在办公室闲坐。”当年的县委办干部回忆说,习近平经常带着县委工作人员搞调查,“特别选在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拉着来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县委机关大门也总是敞开的,背着粪筐的老农径直进来同习近平交谈。这些古语,习近平吟诵体悟这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良久。2018年6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正是这句古语。秉持文化的自觉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激活传统文化,实现千百年来为民造福的理想——在陕北深感民瘼,他沉吟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正定骑车下乡,他体悟着郑板桥的心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宁德访贫问苦,他回想着寿宁县令冯梦龙的为民举措,对“三言”中的警句熟能成诵;在北京夙兴夜寐,他多次引用《尚书》中的箴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新故相因、道理相承。这份人民情怀,植根历史的中国,因而深厚、高远。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深深印刻在习近平的心中2014年3月,习近平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新华社发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政治课上,老师读到这篇文章,读着读着便哽咽了,习近平和同学们听着听着也泪流满面。“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总书记说。这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好干部,“始终是我的榜样”。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夙愿;到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同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号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对焦裕禄的一往情深,化为习近平一心为民的满腔热血。这个滋味让总书记眉头紧锁2013年腊月廿三农历小年,甘肃定西元古堆村格外寒冷。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对乡亲们说。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从一定要“看真贫”到务必要“真脱贫”,坚定地把历史责任扛在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太行深处,沿着结冰路面走进骆驼湾村低矮的泥房,嘘寒问暖,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武陵腹地,在石拔三家黑黢黢的木屋里拉家常,握着老人的手亲切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大别山区,更换三种交通工具来到金寨大湾村,逐页翻看贫困户汪能保的扶贫手册,强调“不能忘了老区人民”;……对群众最浓的情,化成最重的承诺、最硬的措施、最大的投入,在中华大地铺展开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大年三十,习近平总书记夜不能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大年三十,习近平总书记夜不能寐。听闻医务人员以身殉职感到“心情十分沉重”,为患者病情好转而倍感欣慰,嘱咐指导组负责同志“有什么情况、有任何需要,可以打电话直接和我说”……在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日子里,总书记始终牵挂群众安危。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快递小哥”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面五星红旗在100多位普通中国人手中传递。“快递小哥”刘阔就是其中一个。三年前的春节前夕,北京前门石头胡同快递站点,刘阔和同事们遇到了前来看望他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听说大家年三十才能回家,总书记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总书记心中装着基层一线劳动者一言一行,总书记心中装着基层一线劳动者,珍重大家的每一份付出。在工地现场,同农民工亲切交谈,强调“要更多关心、关爱农民工”;在出租客运公司,向“的哥”“的姐”征询对年节打车难的解决办法;在清洁站,称赞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为了人民的幸福,一往无前以赴之,夙兴夜寐以求之,不遗余力以成之。一张总书记的照片感动无数国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等鼓掌向受表彰人员表示祝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习近平总书记起立转身,带头向坐在主席台后区受表彰的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代表鼓掌祝贺,表达敬意。记者的镜头定格了这一直抵人心的瞬间。这是对英雄模范的礼赞,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致敬。用20分钟向一名村党委书记了解当地发展情况2016年全国人代会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用了20分钟向一名村党委书记了解当地发展情况。“牛羊育肥期几个月”“村党委有多少人”“种什么庄稼”“水产养殖怎么发展”……总书记掰开了问,青海贵德县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揉碎了答。一场解剖麻雀式的现场调研,习近平总书记眼光触及基层治理每个角落。问得如此之细,正因深知“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十年两会,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2013年至2022年,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同大家共商国是、汇聚众智。“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人民的所思所盼装在总书记心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九所宾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中有乡村教师、农民工,也有货运司机、种粮大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急难愁盼、谈难点痛点、提解决办法。“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大家讲得很鲜活,很符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加以吸收。盘玖仁参加了那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座谈会,他向总书记提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如今,他所在的湖南省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里来了新老师,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当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声音;首次就五年规划编制进行“网络问策”,网上留言100多万条。人民领袖虚怀若谷、一片赤诚,激发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总书记称赞年轻的志愿者两年前的春节,放假回家的谢小玉赶上疫情,主动报名成为武汉东湖新城社区最年轻的志愿者,为近200户居民跑腿儿买菜、买药、取快递。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见到了谢小玉和基层民警、卫生服务站医生、下沉干部等代表。听了谢小玉的汇报,总书记深有感触:“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总书记心中,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出访非洲途中,要求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一查到底,严肃问责”;正赴欧洲访问途中,得知江苏响水发生爆炸事故,强调“全力抢险救援,搜救被困人员”;在西藏考察期间,时刻关注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当人民生命遭遇危险,总是感同身受、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求。“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在总书记心中,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群众的事是总书记心中的大事大至生命安危,小到柴米油盐,在总书记心中都是大事。“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清洁取暖,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困扰百姓的“小麻烦”,摆在总书记的案头、记在总书记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日程,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一点点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更多细节请点击阅读全文:《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来源:新华网
-
开展心理辅导 破除儿童成长壁垒2022-04-12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微爱童行”农村困境儿童与家庭综合支持服务项目于2021年10月落地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项目承接单位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运用心理辅导等专业知识,面向困境儿童开展社会服务,帮助孩子了解自我、解除心理负担,学会勇敢表达、提高心理素质,助力健康成长。为保证项目效果,协会组织招募了115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历时三个月对重点帮扶的2580名困境儿童进行需求调研,最终确定1698名儿童为此次项目的服务对象。“我们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中遇到许多挫折与艰辛,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开展心理辅导将帮助他们自信自立。”项目负责人表示。在项目执行中,协会先后举办了7场集中心理辅导活动。老师给孩子们讲授青春期基本特征、青春期心理特点等内容,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青春期生活、清晰自我认知,鼓励他们要开阔视野,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在活动现场,老师不断鼓励孩子们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带着他们一起做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增强自信心、缓解负面情绪。集中心理辅导结束后,老师还一对一地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在“亲子训练营”主题活动中,志愿者邀请部分家长与孩子们一起交流讨论亲子沟通的有效方式。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孩子们勇敢地大声讲出自己的梦想。“我想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我未来会是一名人民警察”“我会成为一名教师”,看到平日里羞于表达的孩子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家长们都很欣慰,也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据悉,该项目社会服务总时长已达1000小时,帮助数十名困境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为数百个家庭提供亲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来源:中国社会报记者:卢震豪、李庆涵、杨晓茹
-
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2022-04-12日前,由云南阳光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办的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情满傈僳·阳光护航”社会组织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圆满结项。项目负责人介绍,中心自2021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后,派驻6名社工组成项目团队,扎根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两个扶贫安置点社区,开展了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探索,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撑起四大保护伞。撑起儿童“专业保护伞”。以“社工带动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对200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入户走访调研,建立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基础资料台账和风险儿童动态台账,以两个安置点社区的儿童之家、未保中心、社工服务站为依托,开展个案服务、小组活动、社区活动、儿童之家日常服务等, 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改善生活困境,提升心理健康发展、社区融入适应、应对问题能力,同时满足儿童休闲、娱乐的需求。撑起儿童“自我保护伞”。中心在项目实施地的三所学校、两个社区开展了11场儿童服务活动,其中包含女童自我保护意识能力提升的主题教育课堂、成长营等活动,直接帮助1368 名儿童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满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受保护、受教育的需求。撑起儿童“家庭保护伞”。中心通过进村居开展政策宣讲、亲子教育讲座等活动,强化父母或监护人的监护主体责任,增强家庭对儿童的照顾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项目执行过程中,中心对44名监护缺失、监护不足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给予了重点关注,提供走访陪伴服务,配备“陪伴志愿者”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状态等。撑起儿童“社会保护伞”。中心发挥自身资源整合的优势,撬动8家爱心企业参与,引进95.4万元项目资金,让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带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一同入户服务,帮助儿童主任掌握沟通技巧和开展儿童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实务能力,培育可持续发展力量。同时,积极协助泸水市民政局联合妇联、团委、教育、司法、关工委等多部门共同构建儿童保护工作体系,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来源:中国社会报记者:涂兆宇
-
全文来了!习近平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2-04-08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2年4月8日)习近平同志们,朋友们: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意愿、有决心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促进世界人民团结友谊作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有热情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各条战线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北京冬奥组委同北京市、河北省、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紧密合作,广大冬奥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壮志,在各自岗位上真诚奉献、默默耕耘,涌现出一大批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总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经验,表彰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弘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培育的崇高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志们、朋友们!中国人历来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7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北京携手张家口作为主办城市尽锐出战、全力投入,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紧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冬奥赛事精彩纷呈,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三个赛区一流的场馆设施,严谨专业的赛事组织,温馨周到的服务,赢得参赛各方一致好评。赛事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海内外中华儿女热情关注、大力支持这场在中国举办的冬奥盛会,纷纷为冬奥健儿加油喝彩、为伟大祖国加油喝彩。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倍感荣光。一位护旗手说:“我站在奥运会的升旗台,心中满满的自豪感,想到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骄傲与热爱,泪水就夺眶而出了……”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开闭幕式,构思独到,匠心独运,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听障演员的圆舞曲、手语版国歌、盲童合唱团的歌声、视障运动员的点火……,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昂扬激情!——“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冰雪运动跨过山海关,走进全国各地,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筹办以来,我们建设了一大批优质的冰雪场地设施,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人民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冰天雪地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冬奥筹办举办全面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残疾人人权得到更好保障,广大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冬奥遗产成果丰硕,实现成功办奥和区域发展双丰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对国家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牵引作用。我们把冬奥筹办举办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区域交通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联动更加紧密,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冰丝带”、“雪飞天”、“雪游龙”、“雪如意”等冬奥场馆精彩亮相,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疫情防控精准有效,确保了冬奥安全顺利。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我们把全部参与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通过严格实施防控措施,有力保障了各方人员健康。赛时期间,闭环内阳性比例仅为0.45%,所有阳性人员都得到了有效治疗和良好照顾,没有发生聚集性、溢出性疫情,城市防控动态清零。中国的防疫政策再次经受住了考验,为全球抗疫和举办国际重大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有的外国运动员表示:“如果疫情应对也有金牌,中国应该得到一枚。”这枚金牌属于全体办奥人员!——团结合作走向未来,为人类战胜挑战作出了中国贡献。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遭遇各种挑战的形势下,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远万里来华共襄盛举,团结友好的“朋友圈”、“伙伴群”越扩越大。外国运动员在回国时恋恋不舍地说:“我会在飞机上哭的,我要哽咽了,爱你们。”“我肯定会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冬奥回忆带回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同志们、朋友们!冬奥7年艰辛,奋斗铸就辉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的,全部参与者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广大冬奥建设者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了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广大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比赛条件。广大赛会服务保障人员热情周到服务,工作时间表是迎着星星来、顶着星星走,为参赛各方带去春天般的温暖。广大医疗防疫人员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守护了参赛各方健康。广大城市保障人员用心守护城市的每一处角落,用最高标准保障了赛事和城市顺畅运行。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圆满完成了安全保卫等工作。广大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设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外事工作者、气象工作者以及其他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守各自岗位,默默奉献付出,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闭环内数万名工作人员,舍家忘我、坚守数月,展现了感动人心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意识。同志们深情地表示:“为了冬奥圆满成功,困难再多也嚼嚼咽了,一切付出与奉献都值得。”祖国和人民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取得的优异成绩感到自豪!7年来,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嘱托,争分夺秒、刻苦训练,在冬奥赛场上敢打敢拼、超越自我,胜利完成各项比赛任务。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全项参赛,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的要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党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广大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参与者们,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巨大勇气,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受到表彰的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向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热情支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残奥大家庭成员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积极帮助,各国政府和人民、国际友好人士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亲自来华出席有关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在激情的比赛中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场和平友谊的盛会、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场鼓舞世界的盛会!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4亿多中国人民,向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残奥大家庭成员,向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奋勇争先的各国体育健儿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志们、朋友们!成就源于奋斗,胜利来之不易。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第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立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从国家层面统筹力量、协调推进筹办工作。筹办之初,党中央就明确提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疫情影响基础上,作出“顺利举办即成功”的科学判断,提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以行动践行了“急难险重任务,我在第一线”的誓言。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只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办成我们想办的任何事情!第二,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冬奥筹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和18个专项工作议事协调机构搭建起冬奥筹办的四梁八柱,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与中央部门、各省区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企业、高校院所等方面紧密合作、全力攻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共同完成了各阶段筹办任务。在赛时阶段,战略指挥、运行指挥、场馆运行的三级工作体系把各方力量统筹起来,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我国坚实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成功办奥提供了强有力的底气和最坚实的保障!第三,坚持主动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世纪疫情背景下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全方位梳理排查各领域、各环节风险点,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积极妥善应对,确保了赛事安全顺利举办。第四,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赛事的成功,更在于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了各方面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我们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通过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通过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一位北京市民说:“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让普通老百姓展示,是显示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强大了。”同志们、朋友们!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就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把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勇于承担使命责任,为了祖国和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以大道至简彰显悠久文明理念,以热情好客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以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迎难而上,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追求卓越,就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精心磨合演练,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共创未来,就是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面朝中国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同志们、朋友们!7年磨一剑,砥砺再出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要继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强化战略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产业,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正像一位视障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说:“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挥奥林匹克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成功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同志们、朋友们!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来源:新华网
-
全力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2022-04-08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90万个,遍布各个行业和领域。截至2020年底,全国社会组织固定资产4785.5亿元,吸纳就业1061.8万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社会组织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中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就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积极引导发展和严格依法管理社会组织作出全面部署。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组织正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进入了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行了全面安排。《“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设立“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专节,将“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纳入14项发展指标,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纳入10项重大工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提质增效、防范风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民政
-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2022-04-08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履行登记管理机关职责,以绝对忠诚的担当、攻坚克难的举措、聚智聚力的行动,推动广大社会组织提升发展质量、建功立业新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党的建设突出、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显著的社会组织。近期,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281个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就是其中的代表。当前,社会组织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积极引导发展和严格依法管理,推动广大社会组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方向。方向决定道路,方向决定成败。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首当其冲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要恪守初心使命。社会组织的鲜明特征是非营利性、非行政性以及志愿服务精神,这是广大社会组织需要牢牢守住的初心和使命。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做好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去行政化”的下半篇文章;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群众关切领域,推动完善社会组织非营利监管制度,规范社会组织经商办企业行为,营造并树立社会组织良好形象。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要紧密服务大局。全国性社会组织要重点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专业服务。区域性和省级社会组织要重点围绕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发展战略提供针对性服务。各类社会组织尤其社区社会组织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参与养老、助残、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公益事业,助力基层治理与服务。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要建强人才队伍。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深化社会组织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负责人、专职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升制度。要完善社会组织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加大社会组织培训微课开发推送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要推动社会组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力度,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要提高监管效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登记管理等社会组织监管能力的高质量提升。要健全完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综合监管体制,规范和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政治监督、纪检监督、执法监督、财会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金融监管、行业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要切实防范风险。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提质增效、防范风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做严做实做细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执法监督等各项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稳妥推进社会组织领域改革,健全社会组织法规制度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挑战,为创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民政
-
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土绿化纪实2022-04-08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三月的中国,又迎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首都各界一同植树。率先垂范带头植树,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国土绿化事业,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建设绿色家园的美丽梦想拼搏奋进。绿色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厚植林草资源指明方向永定河畔,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北京市多个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植下的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历来高度重视。“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眼睛”和“生命”为喻,彰显出总书记对新时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认识。把脉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深邃——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发生巨大变化,出现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生态危机。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监测显示,2009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03%;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从黄土高原走来,他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记忆深刻;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他曾痛心地说,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20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判断深刻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实践。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附近群山云雾缭绕(2021年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国土绿化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受到高度重视。每一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国土绿化事业殷殷嘱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亿万人民植树绿化的步伐坚定不移。塞罕坝,这颗位于河北北部的“绿色明珠”,半个世纪前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点赞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看望护林员,“我们建这片林,它的生态屏障作用,要永远发挥下去”。从塞罕坝向西1700多公里之外,祁连山脚下,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续治沙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续。2019年8月,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在甘肃省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和群众一起扎草方格压沙(2020年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几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习近平总书记走过去,向他们询问作业方法,并拿起一把开沟犁,同他们一起干起来,一会儿就在沙地上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习近平总书记说。深刻把握自然规律,是绿化的必然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2013年11月,他首次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此后又把“草”纳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是2021年7月23日拍摄的长江南源当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草原是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来源于草原地区。长期以来对草原索取多、投入少,超载过牧现象突出,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我国大多数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十三五”末,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56.1%。“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深化拓展的科学理念,成为新时代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绿色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2021年10月21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拍摄的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春日暖阳下,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雅尼湿地,水波潋滟,不时有黑颈鹤、斑头雁鸣叫着飞过。时针拨回2021年7月——在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要求明确而具体,强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今天,西藏约八成国土面积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农牧民当上了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雪域高原生态逐年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幸福——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新绿初绽、生机萌发,千年大运河蜿蜒流淌。公园植树区,一株紫玉兰含苞待放。这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义务植树时亲手种下的。“环境大变样了!”打小在附近居住的市民张红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曾有3个大村落,紧挨着东方化工厂和一些“散乱污”企业。那时空气不好,运河水也一度受到污染。2018年以后开始腾退化工厂、筹备建设绿心公园,一切慢慢好了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登上驿站平台远眺。他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不负总书记所望:随着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雄安郊野公园盛装亮相,新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为民植绿,既要有恢弘大气的写意之笔,也要下精工细作的绣花功夫。近年来,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园、一片片蓊郁清新的景观森林,取代了从前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首都市民在“生态留白”中更觉呼吸顺畅。1月2日,人们在上海徐汇区徐家汇公园休息。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在上海,一个个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出现在市民身边。用好“边角料”见缝插绿,“螺蛳壳里做道场”,用来形容上海千方百计为民造绿的“千园工程”再形象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约1.11平方米,略大于一张报纸。最新数据显示,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的“一间房”。种下绿色,也孕育着发展机遇——2014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这里是林区,由于禁伐,当时正处于艰难的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这是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池(2021年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此后不久,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成了“看树人”,来自内蒙古、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周义哲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的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听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GDP”,是总书记为绿色发展点明的方向。拼版照片:上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照片;下图为2018年4月24日,游客在整修一新的余村游览(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新华社发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绿树掩映、屋舍俨然,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30多年前,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采石经济”红红火火,可环境却遭了殃,植被破坏、灰尘漫天、溪水浑浊。痛定思痛,余村人决定关停水泥厂和石灰矿,求还绿水青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高度评价这一做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靠着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每年吸引各地的游客,村民靠“卖风景”过上红火的好日子。种下绿色,还要明确底线红线——秦岭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前些年一栋栋违规、违法修建的别墅蚕食着秦岭山脚的绿色,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专门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亲自验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他再次强调。“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应。”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生态警钟需要长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持续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的生动实践。绿色的未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亿万中国人踔厉奋发、播种绿色,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显示,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日益增长,升温形势会让世界在今后20年面临多重气候危害。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有中国主张,更有中国担当、中国行动。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既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也要做好“扩绿”的加法。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这是不断扩大的绿色版图——内蒙古达拉特旗官井村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30多年前到处是明晃晃的沙丘。如今,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林、野地里的花棒环绕着村庄,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黄沙退却,绿色铺展。在沙区群众不懈努力下,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2020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未来的国土绿化行动如何推进?如何更好为人民植绿、为群众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1年《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公布,我国所有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同年,《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印发,为下一步造林绿化“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提供指导。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精彩绝伦,让人赞不绝口。微光火炬、氢能大巴、“绿电”供应,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亮点。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河乡一处风电场(2020年9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的清洁能源有不少是来自“风的故乡、光的海洋”张家口。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要向首都北京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作为新兴的“车轮上的国家”,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不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生活垃圾分类都正在成为生活新风尚。少用一张纸巾、少用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蹬一次自行车出行,制止一次“宁剩勿光”聚餐、力行一次“光盘行动”……更多绿色,点亮中国人民的生活。3月1日,在重庆市璧山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志愿者在植树。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众人植树树成林。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真谛:“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就是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如今,人们踊跃参与义务植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也扩展到抚育管护等八大类50多种,“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随时、随处、随愿尽责逐步变为现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亿万中国人正以更加深刻的历史主动和接续拼搏的奋斗姿态,呵护培育绿水青山,建设更加美丽的绿色家园!来源:新华社
-
民政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全体 (扩大)会议召开2022-04-064月1日,民政部召开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22年全国两会有关团组会议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安排部署2022年民政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唐登杰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充满了浓厚的“三农”情怀,饱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蕴含了深邃的战略考量,展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在新起点上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切实理解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始终坚持民政系统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确的政治方向。会议指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明确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民政部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对标对表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深化对做好农村民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民政部门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的职责使命,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会议强调,必须全面抓好民政领域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的调度落实,要在兜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生底线上下功夫,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精准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建立主动发现机制,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在加强农村特殊群体照护工作上下功夫,持续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努力形成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落实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孤儿、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要在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和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扎实履行农村基层治理相关职责,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要在进一步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指导各地继续持续完善乡村地名标志设置,提升乡村地名信息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要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大力推动乡镇社工站建设,继续引导和动员部管社会组织进一步落实帮扶延续项目,为农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以民政系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民政部党组成员,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政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民政部党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工作举措》、《民政部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工作措施》。(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
高质量推进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22-04-01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洞察规律的辩证思维以及关注民生小事的深厚为民情怀,为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形势任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内化于心、落实于行,高质量推进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历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对民生保障格外关注。一次次耐心询问、一句句贴心话语,无不体现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是民生保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他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特别是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群体,党和政府一直给予关爱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儿童福利工作的重要性。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孤儿基本生活纳入国家保障,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儿童福利保障对象范围从孤儿逐步拓展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孤儿养育模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跨越,残疾孤儿医疗康复水平显著提高;从民政部牵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到国务院成立由民政部门牵头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启了国家保护的新征程,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的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正从传统业务中破茧,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传统的儿童福利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模式等方面需要有新理念和新标准,在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工作力量和工作阵地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关爱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形势倒逼我们必须走出桎梏,打破藩篱,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向“普惠型”转变,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确保广大儿童一个都不能少。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党、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政权永不褪色。要着力打造一批政治坚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严格自律的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务实行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救助帮扶困境儿童,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每一个特殊儿童家庭。要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工作理念,不断推动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健全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面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儿童福利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为重点,不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其他困境儿童群体的保障水平,健全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保障好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等权利。要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推进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增长机制;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鼓励地方先行先试,结合实际完善普惠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将更多儿童纳入制度保障范围。要推动构建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为核心、地方性法规为框架、配套政策为补充、规划为引领,覆盖六大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指导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加强市、县两级未保机构、乡镇(街道)未保站能力建设,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基层工作队伍,织密织牢儿童的“保护网”。要广泛发动多方力量,形成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强大合力。让每个儿童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家庭、学校、网络、社会、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应切实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形成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发挥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形成国家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合力;支持、培育、孵化和引进专业社会组织,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儿童福利服务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质量;加强儿童福利和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本土化儿童社工队伍,提高精细化专业化工作水平;加强社会宣传,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系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司长)
-
民政部召开2022年全国民政系统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2022-03-30本报讯 3月29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全国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3月27日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推动巩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唐承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民政系统承担的兜底保障任务是做好“有效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民政系统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确保政策衔接到位,保持帮扶力度不减,促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民政领域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任务艰巨,在推进政策落地落细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各级民政部门既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又要直面问题、坚定信心,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责任落实上下大功夫、啃硬骨头。会议强调,当前民政系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保持政策力度不减,确保兜底责任不松,坚持工作标准不降,推进过渡期内各项衔接政策落地见效。二要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在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上下功夫,拓展应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快形成分层分类救助格局,让困难群众急有所纾、困有所扶。三要不断深化脱贫地区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作用,深入推进重点帮扶县和定点帮扶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四要持续强化民政领域兜底保障作风建设,接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整治社会救助领域“人情保”“关系保”、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持续整顿社会救助领域作风问题,积极化解社会救助领域信访矛盾。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坚持不懈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担当,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要持之以恒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各项任务细化落实,深化巡视整改、考核评估、审计监督等结果运用,锲而不舍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要坚定不移深化作风建设,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兜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保持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会上,安徽、山东、贵州、青海省民政厅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河北省阜平县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民政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和已开通视频系统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来源:中国社会报)
-
李克强对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深入推进正在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2022-03-30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电视电话会议3月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打击治理拐卖人口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正在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排查拐卖情况,及时做好被拐人员解救关怀、安置康复、隐私保护、回归家庭和社会等工作;拐卖人口伤天害理,对涉案犯罪分子要坚决缉拿归案、绳之以法。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担当作为、压实责任,对漠视群众利益的严重失职失责行为要严肃追责。要坚持综合施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整合各方面资源,健全反拐长效机制,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国务委员、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总召集人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综合施策,深化标本兼治,扎实抓好反拐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的推进落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下转4版)(上接1版)要深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从严从快惩处拐卖犯罪,切实维护法治权威,形成有力震慑。要着力健全预防犯罪机制,加快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预防拐卖犯罪网络,切实加强被拐人员救助、安置、康复和回归社会等工作,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反拐宣传教育培训,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齐抓共管,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反拐工作新格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和省市县三级反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新华社)
-
严查这类“证书”!人社部出手2022-03-25记者近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该部门近日印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还有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为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诚信,保障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规范运行,人社部自3月起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这次专项治理的重点为检查是否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特别是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违规收费等情况。比如超出办学许可范围或无办学许可证开展培训;违法违规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甚至不培训或培训走过场直接发证;恶意终止培训、抽逃资金等。通知要求对发现的违规违法情况坚决纠正查处。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集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纪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纳入“黑名单”,对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来源:新华社,记者:姜琳
-
民政部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2022-03-253月23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2022年部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唐登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传达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唐承沛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王爱文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战略部署。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遵循,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赵乐际同志作的工作报告,总结部署年度纪检监察工作,政治性、指导性、操作性强。民政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真正悟透“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指出,近年来,民政部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以党建促业务,以机关带系统,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机关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善向好。2021年,部党组团结带领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推动机关党的建设提质增效,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走深走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监督执纪反腐,持续整治民政领域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新气象,有力引领保障了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迎接服务党的二十大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今年全党工作的主线。民政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升政治能力,始终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更加坚定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持续推动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坚持立破并举,以优良作风和铁的纪律抓落实促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办实事,大力整治民政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做深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深化巡视巡察,持续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会议要求,部党组要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组织专责监督作用,强化党员干部党的观念和主体意识,共同凝聚全面从严治党强大合力,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民政部机关全体公务员、各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和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来源:中国民政)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2022-03-22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全文如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次学习教育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取得重要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全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为进一步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现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如下意见。一、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从中深刻领悟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进一步增强学党史用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原原本本学习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特别是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领会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不断深化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历史规律的把握、历史智慧的运用。坚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作为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强化历史认知,推动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更好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把党史学习作为常态化内容纳入其中,经常性地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讨,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发挥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作用,特别是结合年轻干部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实际,进一步充实党史教育课程,丰富党史教育形式,提高党史教学质量。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继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切合基层实际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党史宣传融入重大主题宣传,持续推出导向正确、质量过硬、形式鲜活的党史题材作品,创新创作吸引力感染力强的融媒体产品。深化党史研究,加强党史学科建设,发挥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作用,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二、着眼增强理论自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学党史悟思想的基本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刻感悟这一重要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领作用,对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引领作用,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引作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既注重从总体上系统把握,又分专题分领域深入领会,做到至信而深厚、融通而致用、执着而笃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深入研究阐释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不断回答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更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以扎实的理论研究支撑理论武装。加强对象化、分众化理论宣传,用好新媒体新平台,推出更多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哲理、道理情理。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广大党员跟进学、全社会广泛学,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觉悟,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全党武装起来、把人民凝聚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三、着眼提高政治能力,坚持不懈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把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党史的过程作为增强政治意识、强化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的根本政治优势,进一步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对党忠诚教育,把对党忠诚、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坚决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强化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牢记“国之大者”,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以干工作、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提高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本领和水平。四、着眼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落实民生项目清单、做实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要立足实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加强城乡公共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解决困难群体实际问题,制定年度民生实事计划并跟进抓好落实。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到工作地或居住地,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为民造福中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改进、面貌的新变化。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开空头支票,不增加基层负担,防止“作秀”、“造盆景”,多做为民利民惠民的实绩。五、着眼激发昂扬斗志,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任务,作为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融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日常,体现在干事创业的平常,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个精神殿堂,用好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利用专题培训、集中宣讲、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及时深入解读国际国内形势,解读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上来,增强继续前行的信心。加强斗争精神教育,注重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战胜风险挑战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锤炼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直面矛盾问题和困难挑战,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保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坚定意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六、着眼永葆初心使命,坚持不懈推进自我革命。把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党史作为不断砥砺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代回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好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认真践行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实践要求,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自觉打扫思想政治灰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查找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廉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检视剖析,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督促党员领导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驰而不息抓作风改作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领导干部要学在前、作表率,带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学党史,带着对事业的强烈责任用党史,形成一级带一级、全党一起学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深入学党史的方法途径,既要精准有效覆盖,又要生动鲜活开展,使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