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时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传递出去2024-10-10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一份“民生礼包”陆续发放到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手中。这份“民生礼包”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连日来,全国各级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急部署,狠抓落实,高效精准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位,及时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传递出去。高度重视 紧急调动部署“四川已将资金全部发放到位。”9月27日,四川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张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张剑介绍,接到民政部和财政部通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财政厅及时下拨资金。省民政厅召开党组会,安排部署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要求严格审核发放范围,规范发放程序,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为了精准掌握发放情况,四川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建立了日报告制度,由各地民政、财政部门每日上报当天补助发放的人数、资金情况等。“待发送”“发送成功”“发送失败”“地市支付”……“天府救助通”平台上动态显示着全省各地发放的实时进程。“这条信息为什么没有推送成功?”“这条为什么显示审核失败?”……张剑和同事们密切关注着发放进度,并与地方民政部门沟通协调,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甘肃省民政厅第一时间组建专班,与各地民政部门建立点对点联系。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工作人员卢浩栋告诉记者,工作专班在组建后处于24小时运转状态,紧盯文件流转、数据比对、基层推进等,快马加鞭推动补助发放工作。“短短一周,我们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沟通联系、解疑释惑百余次。”贵州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负责人龙云浩介绍,通知印发后,省民政厅专门下发工作提示,围绕核准发放对象、精心组织发放、确保资金安全、强化工作调度等重点内容,加强对各地民政部门的协调指导。龙云浩告诉记者,他自己先后3次逐一与9个市州民政局分管领导电话沟通,询问发放工作进展,并就发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9月20日,湖南省临澧县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补助发放工作,9月23日下午补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9月23日—24日,资兴市民政局安排专人在特困供养机构设立一次性补助发放窗口,组织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依次领取,其他困难群众通过“一卡通”发放到人……湖南各地已于9月25日前将补助全部发放到位。湖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尽快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省民政厅党组和省财政厅党组第一时间研究,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及时测算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并印发通知,部署全省全面启动发放工作。记者了解到,民政部、财政部高度重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将其作为国庆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两部联合建立每日调度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工作进度和发放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并对发放进度滞后的地区开展联合督导。经过各地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努力,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完成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多措并举 精准高效发放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确保一次性生活补助精准发放,考验着各级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对困难群众身份证号、保障类型逐条核对,做好‘一卡通’系统平台名单录入、资金发放等准备工作。对有些信息还需确认的群众,采取入户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核实。”9月19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办事处民政工作人员徐静接到核实发放对象信息的任务,她和同事加班加点落实。成都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高丽平介绍,收到省民政厅推送的发放对象名单后,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通过线上平台信息比对与线下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复核信息,确保发放对象精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前,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面摸底排查;跨部门开展信息比对核查,确保不漏一人;精准统计上报人员清单,实施精细管理,做到不漏发、不重发……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鹏介绍了当地精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做法。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上下联动,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明确发放范围和发放时限,通过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精准统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确保不漏一人。陕西、江西两省民政厅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展部门数据比对,精准找出发放对象。同时指导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多轮次核实发放对象信息,对存疑信息,由工作人员入户核准,确认发放对象相关信息,确保补助精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前,陕西省澄城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工作人员王琦反复核对相关人员信息。王琦介绍,社会救助对象是动态管理,必须反复核对,才能避免遗漏或错发。在甘肃,省民政厅要求各地采取“系统人数提取+乡镇(街道)核对+县级民政部门确认”的方式,对发放对象身份进行三次审核。民政部、财政部要求各地采取信息比对、“铁脚板摸排”等方式,确保补贴发放“不落一人”。抽查回访 确保足额发放“这次补助收到了吗?快过节了,打算用它做点啥?”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主任齐开来到辽河镇曹家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董士学家中,对补助发放情况上门回访。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完成后,通辽市、县(市、区、旗)两级民政部门采取“电话抽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部分发放对象进行了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确保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位。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民政系统通过实地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对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情况进行抽查。9月23日,江西省丰城市桥东镇困难群众徐某华接到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询问是否收到一次性生活补助。徐某华开心地说:“今天刚取过钱,看到账面上多了一笔钱很开心,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在江西省,随着补助资金陆续发放,基层民政部门通过抽查电话核实、核查银行流水等方式确认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位。湖南省民政厅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暨民政资金效能监管提升行动评估工作,由各评估工作小组工作人员对各地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进行抽查,确认补助足额发放到位。民政部、财政部要求各地规范发放程序,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严格审核发放范围,确保一次性生活补助足额发放到位。来源:中国社会报
-
呵护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 | 人民时评2024-10-10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儿童群体也愈发受到社会关注。流动人口是一个庞大群体,他们中有很多人把孩子带在身边一起生活,这些孩子被称为“流动儿童”。如何帮孩子们适应、融入新环境,困扰着这些家庭。 不久前,我国流动儿童群体迎来首个国家层面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民政部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流动儿童的深切关怀,为各地更好关爱流动儿童提供了政策指引。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牵动万千家庭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各地在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上做了不少探索。有的学校定期组织关爱活动,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有的社区开辟专门的活动中心,供他们学习娱乐;有的城市向他们开放非遗体验点、城市书房等文化场所。这些温暖的举措,让身处异地的流动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拥有更多彩的人生体验。同时也要看到,与居住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长期在异地生活学习,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容易遇到障碍,就学难、陪伴少、心理健康关爱不足、城市和社区融入程度较低,仍是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儿童权益,呵护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就要着重解决这些困扰新市民家庭的难点问题。《行动方案》首次建立了《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保障6个方面梳理了19项关爱服务具体内容,并要求各地对照制定本地服务清单,覆盖范围和实现程度不得低于基础清单要求。这为各地明确了关爱服务的范围和底线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流动儿童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关爱服务。这些举措既针对现实问题,又具有可操作性,将社会“关爱网”越织越密,可以为流动儿童营造更温暖的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 流动儿童不仅是一个群体,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为流动儿童提供精细化、有温度的关爱服务,需要多考虑孩子们的需求和感受,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政府部门和社区要把《行动方案》落到实处,建立翔实完备的流动儿童信息台账,为后续的关爱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庭也要肩负起育儿过程中的首要责任,为流动儿童扣好第一粒扣子。此外,应积极引导、鼓励和推动社群互助、志愿服务、慈善捐赠和非营利育儿服务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共同为流动儿童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把握人口流动客观规律,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期待各方凝聚合力,用心用情关爱帮扶流动儿童,让他们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中自立自强、成长成才,拥有健康、自信和快乐的人生。来源:人民日报
-
京津冀首个基本民生保障领域 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布2023-11-02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规范》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这是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首个基本民生保障领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规范由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师范大学、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会同北京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厅进行首创编制。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吴捷介绍,规范结合目前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的实际情况,考虑操作性和实用性因素,确定主要内容。“规范发布实施后,将进一步填补儿童心理标准化服务工作的空白。”天津市民政局局长朱峰表示,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京津冀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了新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拓展救助保护内容和方式,是推进具有京津冀区域特色的新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据了解,规范将通过京津冀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实施落地,对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测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问题鉴别及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规范将于2024年1月1日实施。来源:中国经济网
-
小站大爱 共撑“保护伞” 江苏省改造提升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023-11-02近年来,为在全社会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江苏省各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不断提升软硬件,打造专业护童空间,以实际举措践行“快乐一个儿童、温馨一个家庭、温暖整个社会”的使命。 据悉,改造提升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和开设2000个“爱心暑托班”,被列入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计划。目前,119个“关爱之家”已改造完成,2000个“爱心暑托班”圆满结课。 “今年,我们对未保服务进行调研,摸排走访困境儿童11万名,扎实推进服务整改提升。”江苏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副处长季静介绍,为解决未成年人遇到的困境难题,江苏连续6年推进省级未保站建设,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打造专业品牌。目前,全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已实现县级全覆盖,共建成乡镇(街道)未保站1314个、省级未保站805个,1433名乡镇(街道)督导员、21378名村(居)儿童主任活跃在基层一线。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江苏省民政厅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建设标准》,研制《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运营服务规范》,指引各地高质量建设省级标准的未保站,引入、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开展“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护校安园”“春风行动”及女童保护培训等项目。 同时,江苏省境内各地积极行动,创造良好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环境,奋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以创建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站为目标,投入建设和运营资金60多万元,提升原有未保站软硬件,空间面积增至400平方米,打造专业护童空间。该站设有儿童成长中心、健康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功能区,还配备心理咨询个案室、残疾儿童活动室、社工室、档案室等,以满足多种需求。此外,赛虹桥街道还为67名困境儿童建立四色分级档案,完善“一人一档”。经过排查评估和综合研判,未成年人保护站将孩子们的档案分成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其中,红色为重点关注,涉及身心健康被侵害或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未成年人等,黄色为中等关注,蓝色为轻度关注,绿色为常态关爱,依此开展针对性帮扶。为推动“四色保护法”落地,该站还探索建立“1+8+N”融合模式,即由1个省级示范性未保站、8个社区儿童之家和N家辖区共建单位,联手搭建集“预防、发现、干预、帮扶、持续跟踪”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和转介平台。街道8个社区各指定1名“儿童主任”,定期上门走访辖区困境儿童。 苏州市相城区则围绕扩大未成年人保护“朋友圈”做出多项尝试。据介绍,今年9月,相城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成,借鉴“童话王国”丹麦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为孩子们提供方便安全的活动空间。9月14日,由相城区民政局、区慈善会牵头负责的慈善街区开始搭建,内设慈善超市、公益市集、防沉迷网络主题的未成年人保护宣传空间等,未来还将嵌入未成年人保护志愿项目,为个人、机构和企业等提供“家门口”的互助空间。(赵谨言)来源:中华慈善总会
-
江西省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2023-11-02近日,江西省民政厅印发《2023年社会组织助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公益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聚焦帮扶农村老年人和参与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根据《实施方案》,江西省民政厅安排福彩公益金200万元,采取社会组织申报、民政部门管理、社会公众监督的项目运作模式,在全省14个“一老一小”工作试点县的第一批村级“幸福院”组织实施。开展设施援建的社会组织将获得10万元的经费支持;开展服务帮扶的社会组织将获得5万元的经费支持。开展设施援建的社会组织需配套不少于10%的自有资金或协作单位支持资金;开展服务帮扶的社会组织要提供定人数、定时长、定量的公益养老或儿童陪护服务(陪护照看、精神抚慰、文化娱乐等),需配套20%的资金。《实施方案》还要求,每家社会组织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申报项目一般不超出本社会组织业务活动范围,不跨地域实施项目。一家 “幸福院”原则上只接受一家社会组织的项目支持。村级“一老一小幸福院”法人主体不明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代签项目协议。项目在签订协议后启动,并报省民政厅备案监督。项目实施情况将载入社会组织档案,与今后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级评估、信用评价等挂钩。(记者 孙彦川)来源:中国社会报
-
山西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2023-11-029月25日,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法规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新修订的《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情况。《条例》共十章六十二条,包括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特别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十个部分。《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记者了解到,《条例》设立专章,对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实行“特别保护”。明确要求,提高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水平。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特别保护制度,保障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在基本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权利。山西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积极落实《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项目,为困境儿童提供医疗康复救助和教育帮扶,加强精准关爱,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让孩子们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来源:中国社会报
-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出台2023-11-02日前,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印发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示范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操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办法》自8月25日起施行。据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青少年示范项目”是指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面向社区重点青少年群体常态化开展以思想引领、身心健康、社会融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关爱陪伴、社会参与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项目。来源:生活报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2023-10-26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中国残联《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意见》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意见》确定了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范围并按困难程度进行分层,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意见》提出,各级民政部门要逐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通过多种方式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开展跨部门信息比对,实时监测发现低收入人口的困难风险,分类处置预警信息。《意见》明确,要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对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基本生活救助范围;符合条件的,要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按规定通过临时救助或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同时,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做好其他救助帮扶,鼓励开展慈善帮扶。《意见》提出,要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作为、协同配合、齐抓共管,打通数据壁垒、加强信息共享,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共同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