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召开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推进会2021-05-3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民政部第三次全国民政系统援藏援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5月28日,受部领导委托,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召开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推进会 ,对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进行部署。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柳拯、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臧宝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西藏、新疆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治藏、治疆方略,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做好西藏、新疆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部党组的全面部署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广大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开展专项行动、推进东西合作,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西藏和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会议也分析了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增强攻坚克难的韧性不足等问题,要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的能力水平。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基金会为主的慈善组织,要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着力打造一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解民困的“民生”项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西藏、新疆人民;有关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环保类社会组织等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底线思维,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站稳立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战略地位,再接再厉,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加强统筹。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切实扛起责任,砥砺初心使命、践行“四个服务”职责、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新成绩。西藏、新疆等受援地登记管理机关要拿出真正管用的“项目需求清单”、做好对接服务。各对口支援地登记管理机关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要抓紧形成“项目供给清单”,通过做好调查研究、沟通协调、信息服务等方式做好服务工作,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对在援藏援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通过宣传表彰、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转移职能等方式予以支持。 二是要精准施策。精准是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贯穿在摸需求、定项目、搞对接等各个环节,要通过精准滴灌、靶向援助,确保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要防范风险。援藏援疆事关两地安全稳定、民生福祉,是好事实事,也是大事。要提高风险意识,真正把好事办好。要严格依法、依规、依章程办事,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要对形形色色的非法社会组织提高警惕,做好风险防范。 会议强调,党的西藏、新疆工作史,就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民族分裂、为西藏新疆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社会组织参与援藏援疆工作是国之大者,是民心工程,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要将开展援藏援疆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用“老西藏精神”“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教育党员和从业人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扎扎实实的成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为建设新时代“美丽西藏”和“大美新疆”贡献出社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 会议通过现场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召开,由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黄茹主持,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廖明、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周立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庄侃介绍了社会组织参与援藏 援疆 工作开展情况,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刘玉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级干部孙海森介绍了受援工作情况,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5家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发言交流了工作开展、困难问题和工作计划。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27家全国性社会组织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其它2000余家全国性社会组织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 文章引用请注明转自“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
-
中国慈善榜︱慈善家、企业的捐赠有哪些特点?榜单分析来了!2021-05-265月20日,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发布活动在青岛城阳举行。本届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家105位(对),合计捐赠超过40.1010亿元;上榜慈善企业1108家,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 那么,上榜的慈善家、慈善企业有怎样的特点?他们的捐赠都投向了哪里?哪些行业、哪些地区慈善资源更为丰富? 慈善家:亿元捐赠占比越来越高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家榜入榜慈善家105位(对),合计捐赠40.1010亿元,平均捐赠额为3819万元。 榜单数据显示,2020年,年度捐赠额在亿元级别的慈善家有9位 ,来自制造、化工、食品、房地产、纸品等多个不同的行业。他们共计捐赠32.1208亿元,占总捐赠额的80%。这一比例在第十七届慈善榜是72%,在第十六届慈善榜是69%。头部慈善家捐赠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排名第一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晖的总捐赠额突破了10亿元大关,达到 15.8677亿元。这一数额远高于第十六届慈善榜、第十七届慈善榜排名第一的慈善家的捐赠额。 除了亿元级别的捐赠,捐赠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慈善家还有32位 ,总捐赠额达到6.3248亿元。 从善款的使用来看,慈善家的捐赠方向日益多元化,不再仅限于某一领域,教育助学、扶贫济困、科教文卫体、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所涉足。 榜单中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即不限于某一领域)的资金占到总捐赠额的50%左右;其次是教育领域,超过50为慈善家的捐赠投向了教育事业,总捐赠额超过9.6亿元;再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6位慈善家为此捐赠了超过1.3亿元。 从资金来源来看,慈善家所在的行业较往年更为分散 ,涉及房地产、互联网、电子、电气、制造业、农业、医疗、投资、贸易、矿业、教育等多个行业。其中7位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慈善家捐赠了近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高校老师等科研人员的捐赠增长迅速,有13人入选榜单,共计捐赠3472.50万元,他们的捐赠绝大多数都捐给自己所在的学校。 从地域来看,榜单中来自北京的慈善家最多,达到16位,共捐赠资金4.8119亿元;其次是上海,11位慈善家捐赠了1.7215亿元;再次是广东,8位慈善家捐赠了1.1082亿元。 慈善企业:近700家参与疫情防控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企业1108家,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这是入榜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 从2005年的100多家增长到2009年的900家,再到目前的1100家,显示出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越来越自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在1108家慈善企业中,43家企业的年度捐赠总额在1亿元以上,合计捐赠128.6亿元 。这一数据较前两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19中国慈善榜入榜慈善企业中有30家年度捐赠金额上亿;2020中国慈善榜入榜慈善企业中有22家年度捐赠金额上亿。 这43家企业中有2家的捐赠总额超过10亿元,分别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牧原集团。其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共捐赠21.0417亿元,其捐赠涉及教育助学、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多个领域,捐赠对象包括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等多个主体,其中不乏单笔捐赠过亿的大手笔。 除了亿元级别的捐赠,千万以上的捐赠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年度捐赠总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共有361家,共计捐赠78.2096亿元。 大额捐赠企业的增加带动了总捐赠额的增长,1108家企业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这也是中国慈善企业榜的捐赠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分析榜单数据,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捐赠企业和捐赠额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城乡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纷纷捐款捐物、献出爱心、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截至5月31日,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9.3亿元、物资约9.9亿件。 2021中国慈善榜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上榜企业中有686家的捐赠是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捐赠总额达到94.4187亿元。还有38家企业的13.0259亿元捐赠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 疫情防控之外,教育依旧是企业的重点捐赠方向。上榜企业中有119家的捐赠是以教育为主要方向的,共计捐赠29.4179亿元。 从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依然是捐赠大户。入榜的100家房地产企业共计捐赠了51.6859亿元,平均每家捐赠超过5000万元。 基于2020年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表现十分亮眼,122家企业入榜,共计捐赠了22.5529亿元。 此外,金融行业的71家企业捐赠了19.4085亿元;计算机及互联网行业入榜的企业共79家,共计捐赠了16.3939亿元。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在榜单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超过700家民营企业捐赠总额超过155亿元,平均捐赠额超过2200万元。 与此同时,国企入榜的数量只有不到200家,但捐赠总额超过55亿元,平均捐赠额更是超过2700万元。 从地域来看,上榜企业遍布全国,欠发达地区也开始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上榜,但发达地区依然是慈善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广东有165家企业上榜,共计捐赠60.6343亿元,平均每家捐赠超过3600万元。其次是北京,共有220家企业上榜,共计捐赠59.8976亿元。再次是上海,165家上榜企业共计捐赠了19.4058亿元。 三地合计上榜企业550家,占到上榜企业的一半;合计捐赠近140亿元,占总捐赠额的61%。(来源:公益时报)
-
2025年前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将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2021-05-25记者25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近日联合13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县级民政部门已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原则上应当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相关改革工作2025年前全部完成。 据了解,我国共有儿童福利机构1217家,目前我国孤儿总数为19万人,相比2012年的57万人下降了66%。全国近70%的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儿童不到10人。儿童福利机构出现资源闲置。与此同时,儿童福利机构专业化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相关转型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
2021年公益行业评估大会在北京举办2021-05-25为更好的支持社会组织做好等级评估与政府采购服务,支持包括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重视项目的有效性,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推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发展,助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于2021年4月23日在京成功举办了首届公益行业评估大会。 本次行业大会的主题为“评估的势与道、术与行”。平台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基金会、国际组织在华机构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评估人员能力建设、环境扫描、评估发展痛点以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话题展开讨论。 本届大会内容包括主题发言、圆桌对话、案例分享以及平台知识共建计划、成果的发布。 首先,四位大会嘉宾进行了主题发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教授就评估的创新与思考,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李勇博士就评估平台的发展与思考,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董事长庄爱玲博士就评估平台的组织化与行业发展,上海卓越公益事业评估中心理事长徐本亮老师就项目评估与有效公益分别进行了介绍和阐述,回应了评估以及平台如何有效回应行业发展痛点。 本届大会上,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共发布了三个平台共建计划与知识产出,分别介绍了公益行业评估环境扫描计划、行业伦理手册1.0版框架以及项目评估过程指引手册大纲。 三场圆桌论坛分别围绕“政购项目评估、等级评估与发展项目评估问题、发展与挑战”、“评估人才培养”、“评估路径选择和资源投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秉承开门办会的原则,平台广泛邀请来自公益行业的评估专家、高校学者、基金会代表、草根机构代表、跨国企业以及国际组织在华机构代表贡献了各自来自实务的经验、观察和思考,引起了现场观众和在线嘉宾的热烈响应,内容精彩纷呈。 本次评估大会同时邀请了高校教授、评估机构代表以及国际组织在华机构代表,分别分享了壹基金的抗疫行动阶段性评估报告、残障和教育领域的评估案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项目与评估经验、以及养育未来项目的影响评估案例。这些评估案例展示了多元的评估方法、专业的评估视角、良好的评估结果应用,为促进行业的交流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公益行业评估大会引发了行业对于评估的关注,除了与会现场的一百名嘉宾,线上直播上、下午场分别收获了9.8万和8.8万的关注度。
-
民政部等19部委召开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暨资金监管机制会议2021-05-255月21日,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暨资金监管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就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就推动下阶段工作进行会商和部署。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3月20日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主动履责、通力合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行业促动的整体格局,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依托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和资金监管机制,已依法排查非法社会组织线索48批286个,关停非法社会组织网站2批20家,曝光4批43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公布3批230个地方民政部门依法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发送15亿条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公益宣传短信,引导数百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发出行业倡议,推动20家互联网平台增设社会组织信息查询和举报入口,指导北京等地民政部门查处并取缔了“中国国学院大学”“中国保健营养理事会”“中国红色文化学会”等一批非法社会组织,有力打击了非法社会组织的嚣张气焰,净化了合法社会组织生存空间。 会议强调,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专项行动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要求,扎实推进后续“打非”工作。 会议要求,要坚持源头治理不动摇,彻底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要加强对本部门主管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管,防止合法社会组织和非法社会组织勾连开展活动。要加强对本部门下属单位的普法宣传和政策宣讲,严禁违规设立非法社会组织或与其开展关联活动,不得违规设置联盟类机构并对外挂牌活动。要及时对已开展的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收集进展情况,汇聚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实用经验。 会议强调,要圆满实现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目标,需要部门间鼎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打击整治闭环,切忌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各部门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充分发挥专项行动机制、资金监管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作用,加强信息通报共享,统筹协调查处重大案件,进一步综合运用取缔劝散、关停网站、没收财产、治安处罚、追究刑责等多种措施,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各部门要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把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确保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同志到会指导。民政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安全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知识产权局等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成员单位参加会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局长柳拯通报了专项行动整体进展情况,各部门分别介绍了各自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
-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把握新时代大城市民政工作特点 李纪恒在天津调研时强调2021-05-25本报讯 5月17日至18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赴天津调研民政工作,并召开民政工作座谈会。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天津市副市长周德睿分别参加有关调研和座谈。 在滨海新区泰达街道华纳社区和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李纪恒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志愿服务展馆和日间照料中心,深入了解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作用,创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事务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等治理模式的经验做法,听取大家关于编制“十四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做好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李纪恒强调,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科学规划,扩大居民参与,发挥各方力量,创新载体方法,把广大城乡社区建成和谐有序文明美丽的幸福家园。 在河西区马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李纪恒听取了天津在河西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中心文体活动、卫生康复、托养服务、老年人食堂等场所,仔细了解中心提供助餐、医疗、家政、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情况。李纪恒强调,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的重要举措,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更好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服务需求。 在滨海新区中塘镇骨灰堂,李纪恒详细了解了骨灰堂的改建整治、运行管理、惠民服务等情况。李纪恒指出,殡葬工作关系亿万群众福祉,要深入贯彻党中央重要部署要求,巩固拓展治理成果,补齐殡葬设施短板,加强基本殡葬服务保障,推进惠民殡葬、节地生态安葬,强化综合监管,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破解殡葬领域突出问题,确保“逝有所安”。 座谈会上,李纪恒充分肯定了天津市民政部门党史学习教育及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要增强历史自觉,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民政对象有更多获得感,知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要顺应共同富裕要求,在服务乡村振兴、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壮大慈善事业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刻把握大城市特点规律,努力构建符合大城市特点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回应群众关切,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健全中国特色殡葬服务体系。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基层基础,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民政部有关司局和天津市民政局负责同志随同调研;天津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
专访幕天公益创始人刘敏:公益组织做好社会倡导的关键要素是产品的开放性2021-05-25筹款难,一直是公益组织逃不开的话题,阅读类公益组织筹款压力尤其凸显。 近日,由多家阅读类公益组织联合发起的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儿童阅读领域公益组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的80家阅读公益组织有将近60%的公益组织表示筹款压力较大或非常大。 在广州市幕天青少年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创始人刘敏看来,阅读属于重要不紧迫的事情,所以在劝募、筹款方面的挑战会更大一点,但找准机构最核心的特征并持续性做社会倡导,还是能够实现突破的。 广州市幕天青少年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幕天公益)是2013年10月在广州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一家公益机构,专注于乡村少年的精神成长。 插入链接 作为阅读类公益组织之一,幕天公益自2020年通过社会倡导的方式发起“我读书很猛”阅读公益活动,通过连接各界名人和企业家、明星艺人、广告位等方式,迅速将该活动及机构推广了出去,同时还链接了筹款资源及项目的长期支持者。 在刚刚过去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幕天公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MID蜜得创益联合摘星阁、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公益等83家合作机构,发起第二届“我读书很猛"阅读马拉松——“想和你同阅一本书”4小时23分钟阅读公益挑战活动。活动持续3天,4月23日至25日期间,591位猛读挑战者通过自选同阅伙伴,共读一本书参与本次挑战,挑战失败者,可按照剩余时长,以每分钟捐赠7.2元的公益规则,支持幕天亲子阅读项目,助力乡村孩子亲子同阅,阅不孤读。 插入链接 连续两届凭借其新颖的公益倡导形式和较强的号召力,“我读书很猛”阅读公益活动迅速刷屏网络,连续两年成为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最火的阅读公益话题之一,来自各界的企业家、专家、学者、KOL、明星艺人、博主等275位公益传播官为活动发声,活动期间,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亿,话题讨论量达41.2万。 那么,第二届相较第一届有哪些创新和升级?在倡导筹款方面幕天公益总结了哪些经验,是如何连接公益项目的长期支持者?带着这些问题,《公益时报》记者专访了幕天公益创始人刘敏,以期了解更多活动背后的故事及对活动的总结和思考。 从关键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方面发力 《公益时报》:今年的423“我读书很猛”相较第一届主要的区别有哪些?有哪些创新的部分?现在来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刘敏:今年虽然继续保留了4小时23分钟的阅读时长,但相较第一届确实做了很多升级和改变。 插入链接 首先是形式上的变化。第一届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面对阅读,通过直播的形式见证一个人独处帐篷阅读的过程。今年我们将这种形式升级为“同阅一本书”,有可能是两个人也可能是多人,强调在共同的时间段内同阅一本书,这种边读边聊的过程会让参与者觉得有反馈,所以效果很不错。 比如,今年的活动我们的理事会成员都去了湖南乡村学校参与这次阅读挑战,他们给出的反馈非常好。因为有边读边聊的过程,每读完半小时会跟小朋友们聊十几分钟,再进行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觉阅读本身的乐趣,聊的内容也没有标准答案,只需要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观点。 “同阅一本书”的启发主要源自幕天公益的亲子阅读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模式是号召乡村家庭的父母陪伴孩子阅读,强调父母参与,共同阅读一本书,亲子间就书里的内容情节进行交流与分享。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帮助很大。从该公益项目里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书不贵,和亲友共读的时光很珍贵,阅读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更是亲友、重要的人之间关系上的特别连接。 其次是平台上的变化。我们今年更加强调人与人的社交关系,尤其是熟人的社交关系。去年主要是通过微博和抖音平台,今年则选择了微博和视频号。视频号的优势在于它是在熟人朋友圈之间的传播链条,是相对比较简洁的。 因为幕天公益是一个专注做阅读的公益机构,我们的受益对象是乡村青少年。我们希望能够形成更大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关注阅读,意味着我们会坚持把423“我读书很猛”当做幕天公益的年度最重要的公益倡导活动。所以,第一个目标依然是传播的声量。事实上,今年的整体传播效果相较去年有了量级的突破。截至4月27日,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亿,话题讨论量达41.2w。 插入链接 《公益时报》:本届“我读书很猛”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您认为取得这一成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是可供参考和复制的? 刘敏:整体来看,我们还是从关键影响力和大众影响力两个层面去思考这个事。 关键影响力方面是去影响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一块跟去年一样,我们邀请了很多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KOL、明星艺人、平台博主参与。与此同时,我们着重向学界的不同领域的学者去推荐这个项目,邀请他们推荐书目并为活动站台。今年在这块的力度会大一些,我们希望逐步的去破圈。 这次参与的很多专家学者,以前是没有接触过公益的,可以通过这个活动参与到公益中来。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推荐书的方式是带有关系链条的:你想推荐谁读某一本书?在这个点上,我觉得会给他们创造一些很特别的体验,除了公益外,可以通过阅读让他们关注到自身的重要关系建设上。 大众影响力方面,因为我们这次是在视频号上进行发力,所以比较精准的邀请了很多跟阅读相关的机构,包括教育类、情感类的博主,双方在传播上做一些深度的互动来共同生产内容,这些是未来我们将持续深挖的点。此外,在大众影响力方面,我们还做了其它方面的尝试,比如今年我们也在尝试跟书店进行合作、跟政府机构进行合作等等。 插入链接 我觉得之所以能够一年比一年做的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当你去塑造一个项目或者品牌IP时,由于公益组织的预算有限,很多时候,坚持一件事情可能比创新更重要。由此,我们觉得坚守一个点并持续去深挖它是值得每个组织去摸索的事情; 第二,从创造体验的角度不断优化,“我读书很猛”虽然是公益活动,但并不局限在公益领域。今年很多参与方给我们的反馈是:阅读除了对他们个人和孩子有帮助以外,更大的收获是增加了思考的过程,思考和孩子共同阅读哪一本书?为什么选这本书?这些是对他们生活有很大帮助和启发的地方; 第三,当下的公益还没有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刚需,但多数人在生活中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方面是有痛点和解决需求的。如果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和需求跟公益的相关策划相结合,很可能会创造出为公益传播破圈的机会和可能性; 第四,坚持“以愿景交集连接更多伙伴”,我们也会去满足不同的合作方的需求。今年因为引入了“书单”的概念之后它的开放性就更大了,比如这次我们邀请的一位嘉宾是马拉松世界冠军、中国女子全马半马纪录保持者孙英杰,她通过直播阅读《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与运动相关的书。在这个过程中,她既讲了一些跟她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事情,又有阅读公益的部分,这种形态形成了双方共同合作的交叉点,既保持了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传播,也允许合作方有自己共创的内容进来,这就非常好。包括我们跟阅文集团的合作,他们倡导的是在线阅读部分,从而形成公益的传播和捐赠。 要说可复制的部分,对我们来说,满足“阅读倡导”,符合“同阅一本书”的概念,采用邀请名人专家来“号召大家去阅读某一本书”的逻辑,这都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去达成的,共同创造双方的价值。从这一点上来看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方法。 打造项目产品化、IP化特征 《公益时报》:在您看来第一届有哪些不足或需要提升的部分?今年是如何在这些部分上做加强和提升的? 刘敏:4小时23分钟一个人独处阅读的标准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求太高了,容易让人感觉阅读是个很辛苦的事情。当然,经常阅读的人就不觉得这是个难事,更不会觉得苦,但对于长时间没有进行完整阅读的人来说,门槛就会有点高。所以今年我们提出了“阅读马拉松”的概念,并引入到活动设置中。4小时23分钟和全马的平均成绩差不多,马拉松给我们的启发是有迷你马、半马。所以今年我们同时开放了42.3分钟的迷你马拉松的理念,这能够让参与者的体验更加多层次。所以,我们很明确地将整个活动的名称定义“我读书很猛”阅读马拉松公益活动。也正是因为这一启发,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会做个小尝试,除了年度的423大party以外,日常会组织一些小的阅读马拉松活动,比如在一个乡村学校组织一场阅读马拉松的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未来,我们会做这样的一些小规模尝试,这些都是从马拉松里借鉴出来的形态。由此,我们认为“我读书很猛”会更加具有产品化、IP化的特征。 插入链接
-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发布活动在青岛城阳举行2021-05-205月20日,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发布活动在青岛城阳举行。本届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家105位(对),合计捐赠超过40.1010亿元;上榜慈善企业1108家,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 同时揭晓的还有中国慈善明星榜,记录了50位明星的慈善事迹。《2020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同期发布,对2020年度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在榜单发布的基础上,活动对年度慈善家、慈善企业、基金会、慈善项目、慈善明星、慈善榜样等进行了致敬。 中国慈善榜由《公益时报》社于2004年创立,是我国第一张记录大额捐赠数据的榜单,被誉为“中国财富人士的爱心清单”。每年的中国慈善榜发布活动都是一次旗帜鲜明地扬善。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宣布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发布正式开幕。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换届负责人陈存根,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中国侨联顾问、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青岛市慈善总会会长王伟,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青岛市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解宏劲,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何建民共同启动了发布活动。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家榜入榜慈善家105位(对),合计捐赠40.1010亿元,平均捐赠额为3819万元。榜单数据显示,2020年,年度捐赠额在亿元级别的慈善家有9位,其中最高捐赠额突破了10亿元大关,达到 15.8677亿元。捐赠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慈善家32位。 第十八届(2021)中国慈善榜上榜慈善企业1108家,合计捐赠226.9964亿元。这是入榜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43家企业的年度捐赠总额在1亿元以上,其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捐赠总额超过20亿元,牧原集团捐赠总额超过10亿元。年度捐赠总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企业共有361家,共计捐赠78.2096亿元。 盘点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慈善事业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社会救助迈入社会治理”。中国企业家正在向慈善家转变,企业家的捐赠规模越来越大,捐赠形式越来越多元,关注的领域越来越丰富。中国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慈善事业的参与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在致辞中表示,企业家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应勇担与其能力匹配的社会责任。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家在创造就业、促进经济、投身公益等方面勇担社会责任,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刘京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内地区、城乡、收入的两级分化却逐步加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已经释放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的重大信号。 “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率先迎来复苏迹象,发展仍然是硬道理。事业忠诚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家的精神支柱,而非一味追求财富,这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幸福的根本。” 刘京强调。 本届中国慈善榜发布活动是首次在北京之外举办。 青岛市慈善总会会长王伟表示,中国慈善榜活动在青岛举办,可以将更多的慈善精神和慈善文明汇集青岛,与来自全国的慈善工作者一起共论经济担当与慈善责任,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和思维。 青岛市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解宏劲表示,中国慈善榜发布是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年度盛世,此次选择青岛,选择城阳,是对我们的极大认可和激励,必将推动城阳慈善事业再攀高峰。 “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加快建设青岛中央活力区,幸福新城阳,我们将始终努力播种慈善的花朵,撒下爱心阳光,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让慈善成为广泛共识。” 解宏劲表示。 为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榜单发布的基础上,活动对年度慈善家、慈善企业、基金会、慈善项目、慈善明星、慈善榜样等进行了致敬。 碧桂园集团、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轻松集团、中食安泓(广东)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被授予年度十大慈善企业称号。 黄如论、黄涛家族(黄如论:创始人;黄涛:总裁)被授予年度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被授予年度卓越慈善领袖称号。 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党彦宝被授予年度杰出慈善领袖称号。 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被授予年度慈善事业特别贡献奖。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被授予年度侨商慈善领袖称号。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河仁慈善基金会发起人曹晖,国恩股份董事长、董事王爱国,华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华荣,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斌,伟东云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端瑞被授予年度慈善家称号。 谭晶被评为年度慈善影响力先锋。 伊丽媛被评为年度慈善事业推广大使。 周海媚、颜丙燕、郎朗吉娜夫妇、孙茜、姜京佐、白凯南、王媛可、郝平、王子子被评为年度慈善明星。 作为专业公益组织,基金会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